手足口病是因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身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经常发生在4至7月份。可以在一个家庭里散状发病,也可以在托儿所、幼儿或者小学校集体发生流行。 发病初期,患儿会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1至2日后,孩子的手上、脚上与口腔等处会出现红色斑点,斑点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因疱疹为该病主要症状,并且多集中在患儿的手、足与口腔等位置,所以,叫做手足口病。 因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所以,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绝大部分患儿在3至4日后,疱疹可自行消退,也不脱屑而康复,愈后较好,仅有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者无菌性脑膜炎等病患。 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因这类病患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可采取下列治疗方法: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餐后漱口。 4、局部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缓解疼痛,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当小儿有发热时,可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1至2星期可以自愈。 6、如在托儿所或者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要将患儿和健康小儿隔离,把玩具用消毒液消毒。 健康儿可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