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该记住七个穴位

 舞动的紫百合 2012-06-09
我在6月2日的《生命时报》上看到《最该记住七个穴位》,认真读完并练习按摩了内关穴,因我经常胸闷,似乎还真有效果。我马上想到推介给博友们。本文没有图片,我特地编辑了一下,添加上图片,我觉得这样更方便大家操作按摩。
疲劳、眼花、鼻塞、牙痛、便秘……当受困于这些“小病”时,你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解决它们。日前,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院长、国家第四批带徒名老中医谷世喆教授向《生命时报》记者总结了人体最该记住的七个保健要穴。
      1.太阳穴,提神明目。位置:眉毛和外眼角延长线连线的交点。作用:点按或者在太阳穴上抹点清凉油,能立刻使你感到头脑清醒,思路清晰。伸展手掌,用中指指腹按压太阳穴,拇指按风池穴(枕骨斜下方),还能缓解颈部疲劳,非常适合伏案工作者。
      2.内关穴,保护心脏。位置:手掌朝上,握拳时能看到手腕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下2寸处。作用:内关穴能宽胸理气止痛,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胸闷、呼吸不畅时,以拇指指腹直立点按两侧内关穴各两分钟,能使你有豁然开朗之感,每天点按还能预防冠心病。
      3.合谷穴,五官要穴。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中点内侧。作用:治疗面部疾患,如眼红、鼻塞、牙痛、青春痘、色斑等。
       4.天枢穴,治疗便秘。位置:与肚脐水平,距肚脐2寸处。作用:人体以肚脐为界,上为天、下为地,天枢穴正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枢纽,能改善胃肠功能不好、食欲不佳、便秘等情况。
      5.足三里穴,调理胃肠。位置: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缘向外一横指处。作用:中医讲“肚腹三里留”,就是强调它调理胃肠的作用。无论是胃肠功能减弱引起的腹胀,还是胃肠痉挛导致的胃痛,刺激足三里都能奏效。此外,足三里还有调节免疫的作用,时下预防流感就很适用。
      6.三阴交穴,养血滋阴。位置: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作用: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经脉在腿内侧的交会穴,有养血滋阴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有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肾虚表现及女性月经不调的人。
      7.太溪穴,消除疲劳。位置:位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作用:点按太溪穴能益肾填精,增强三阴交穴滋阴养血的作用,和太阳穴配合按摩,能驱除疲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