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患者最佳止痛药物及方法

 绿色青草 2012-06-13

肿瘤患者最佳止痛药物及方法


三阶梯用药

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口服原则;
按阶梯用药原则;
按时用药原则;
个体化原则;
注意具体细节
 
 
 
 
 
2)阿片类药物。
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其实癌痛的治疗还包括非药物治疗:如
介入治疗、
针灸、
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
认知-行为训练、
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等。
 
 
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的常见问题
吗啡日用药剂量在10~2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
长期大剂量用药者,突然停药应警惕出现戒断综合征。建议对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逐渐减量停药。在最初的两天内减量25%~50%,之后每日减量25%,直至日用量减至1020mg时停药。减量时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有无腹泻等激动症状,如果疼痛评分>3~4,或有戒断症状时,应缓慢减量。
  
癌痛治疗注意事项 
须及时就诊的情况
1.疼痛不缓解或出现新的疼痛。
2.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持续1天。
33天未排大便。
4.嗜睡,白天难唤醒。
5.神志不清及神经精神异常
 
缓释与控释制剂常见的错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药的次数过多:虽然许多药物都已标明药物的作用时间,但很多患者在使用时却仍然按照普通药物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如美施康定口服间隔时间为12小时,每日服用两次便可达到有效浓度,而许多患者却仍然按照每日3次服用,止痛药物使用次数过多,不仅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而会导致副作用增加,而且会使治疗费用明显增加。 
 
缓释与控释制剂常见的错误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用药的次数过少:任何药物使用的次数比规定的少,都很难达到应有的血药浓度,倘若药物的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那么,肯定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同样也是如此,用药次数减少,肯定会影响止痛效果。
3)将药物分开或嚼碎后服用: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需要整片使用,不能将药片分开使用。只有少数品种,如曲马多缓释片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使其可使用半粒,其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 止癌痛新成果——“穴位神经刺激疗法”
“穴位神经刺激疗法”的临床应用 
    疗法一:刺激主穴,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 
主要疗法:穴位  合谷/劳宫、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等 
波型  2/100Hz,电流10-20mA,以病人能忍受为限, 
次数  每天3-4次,每次30分钟。 
镇痛机理:刺激这些穴位,身体内会产生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些物质包括脑啡肽、内啡呔、强啡肽,可以部分代替外来的镇痛药物,加强镇痛效果。频率选择2/100Hz疏密波,这种疏密波可以同时产生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等三种物质,这三种物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镇痛效果较佳。 
    疗法二:刺激阿是穴,以缓解疼痛 
主要疗法:穴位  疼痛部位附近(阿是穴) 
波形  AM15Hz(也可以使用2/100Hz) 
电流  5-10mA,对阿是穴进行温和的刺激 
次数  每天3-4次,每次20-30分钟 
  镇痛机理:1965年英国生理学家WALL和加拿大心理学家Melzack,提出了“闸门控制学说”。通过对疼痛部位(阿是穴)进行温和的刺激,可以兴奋粗纤维,粗纤维传入的信息可兴奋SG细胞,从而抑制了细纤维对伤害性疼痛信息的传入,如同关闭了疼痛闸门,切断了痛信息的传导通路,因而能够缓解疼痛。 
    疗法三:刺激不同穴位,缓解镇痛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根据病人的症状如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症状,选择对应的穴位,对这些不良症状可以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便秘:①天枢、气海; ②大肠俞、支沟  频率:2/100Hz 
恶心呕吐:①内关、神门;②中脘、足三里;频率:2/100Hz 
失眠、嗜睡、烦躁、精神错乱等:双侧内关、神门。频率:15Hz(或2/15Hz) 
治疗过程中可不断增加刺激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度,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3-4次。 
8.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的特点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也称为“韩氏疼痛治疗仪”,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教授,历经四十多年,从针刺麻醉、针刺镇痛的科学研究中,将针刺麻醉、针刺镇痛的参数,进行定量优化,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项技术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和教育部等多项大奖。 
韩氏仪从其结构原理及临床效果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项: 
1)    韩氏仪产生止痛效应的机制是通过刺激穴位激活机体内源性阿片肽参与镇痛。也能直接刺激疼痛部位的粗神经纤维,通过闸门控制学说的机制而止痛。 
2)    韩氏仪的频率设计在2-100Hz范围,低频固定在2Hz,高频是15Hz到100Hz。可发生疏密波,疏波固定为2Hz,密波在15-100Hz范围内选择。周波为6秒为一个周期,即低频与高频各持续3秒,自动交替。这种周波的优越性是使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同时释放出来。这三种镇痛物质之间有互相协同作用,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3)    韩氏仪的波宽,可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低频期间波宽自动变宽,高频时间波宽自动变窄,因此在使用疏密波时,病人感觉强度基本相同,在转换频率期间没有时强时弱的不舒服感。 
4)    韩氏仪设计时间预调为30分钟后自动停止,30分钟的刺激时间是发挥止痛效果的最有效刺激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