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展璧轮宜唤姊,风吹池水最干卿

 兰黛公主 2012-06-18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二二有这样一段话:

  用巧无斧凿痕,用典无填砌痕,此是晚年成就之事。若初学者,正要他肯雕刻,方去费心;肯用典,方去读书。

    因此袁枚对用典独到的诗句一向倍加青睐,他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之四里例举了本朝一位与他从未谋面的彭姓民间诗人转交给他的一本个人诗集,其中有不少诗作的佳句使他大为吃惊,被当之无愧地录入了《随园》.: 


  
月展璧轮宜唤姊,风吹池水最干卿。


   
这两句诗妙就妙在对仗工稳,用典精当.并且随着对这里面意境故事知道的愈多就愈是向远处想开去.那想象中的意境大体是这样的:
   
月亮出来了,那一轮明月像玉盘一样挂在天上,不由得使人要叫唤一声: 月亮姊姊呀!你好好漂亮哟,你能看见我们吗?愿和我们姐妹去赶春社吗? ----时值春分,轻风徐来,吹皱了一池春水,!谁说这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呢!春社不就来了吗?那可是我们盼望的日子呢!

 

月展璧轮宜唤姊----

古时候关于称月宫嫦娥或月亮姊姊的诗句很多,: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唐 李商隐
月姊有情难独夜,天孙无赖早斜河。  宋 范成大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宋 范成大
悔从月姊偷灵药,终让花王冠牡丹。  宋  
安得人今同月姊,关山从未隔明粧。  清 孙枝蔚

古时候姑娘们赶春社是一种习俗,此有晏殊破阵子故事为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二十四节气里,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至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故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当是春社。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出来放松一下,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呼姊唤妹,打逗游玩,不亦乐乎。古诗有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写的就是当春社来临之际,女红们终于按耐不住,觉得昼长夜短。针黹细活也慢了下来。

 

    风吹池水最干卿----

    干卿---干卿何事---干卿底事 --管你什么事?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 -
  知是谁家燕子,直恁惺忪言语。深入绣帘来,无奈落花飞絮。春去,春去,且道干卿底事。 宋 方岳


    
另有冯延巳故事为证:

     1、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南唐中主时期“五鬼”(陈觉、冯延已、冯延鲁、查文徽、魏岑)结党营私,把持朝纲。

     2、李煜的父亲(中主)、爷爷(前主)都因个人好恶而宠幸冯延巳,以致使其官至宰相。中主李璟在见到冯延巳《谒金门》词中有“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就曾用“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吹皱一池春水,管你什么事?和他(冯延已)逗乐。冯延巳也用中主的《摊破浣溪沙》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风趣地回敬他说:我哪能比得了陛下的小楼吹彻玉笙寒-----玉笙吹着吹着,小楼就愈来愈冷了?----可见他们君臣过从非比一般。

    3、冯延巳词开一代之词风,在南唐词坛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他的一生也和前主李昇中主李璟休戚相关,并对后主李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他和中主有一段亲密的调侃,使得吹皱一池春水成为难得的典故,常为词家援引。冯的才气为前主李昇大加赏识,被封为太子侍读(陪太子读书),李璟继位后,冯官至宰相;此时,南唐的政治也就日趋腐败。朝中政出多门,官僚党争激烈,至后主李煜,政权更加腐朽,只传三主便灭亡了。 
    4
、冯延巳能言善辩,《钓矶立谈》中记载他常使人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但他的政治见解和政治才干实属平平。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着孙晟(同朝为官的另一宰相)提及冯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指冯);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可见冯延巳还是一位钻营的大家.人生中的夤缘攀附也比常人技高一筹.不然单凭能写几首好词,就能当上宰相也未免太天方夜谭了.

  

   
见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冯还有泪眼问花花不语”“ 莫待无花空折枝句)

   
举头闻鹊喜。

 

    南唐李家真是时运不济,一心觊觎皇位的皇太第,皇太子相互倾轧,明争暗斗,早早地亡故。皇位阴差阳错地落到了李煜的头上。但此时的南唐早已是今非昔比。朝政弊端更是积重难返。况且他既不通政治,更对带兵打仗治理朝政不感兴趣;但他的艺术才华却非常了得。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的成就著称于世。传给后世的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可谓是一代词宗的开山之作,被冠以千古词帝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李煜在那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自然要出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不可能出现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是符合逻辑的。公元970年, 毗邻国的日益强盛愈来愈容不得南唐的存在。公元974 年,大宋赵匡胤讨伐南唐,南唐一触即溃。

    此前,李后主并不想像其他皇帝那样在山穷水尽时悬梁自缢,他很明智,眼看南唐气数已尽,不愿看到南方百姓劫后余生的惨状,很想昭告天下,向大宋俯首称臣;宋太祖呢,也不愿穷兵黩武,涂炭生灵,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更好吗?但是,历史毕竟不是几个人写成的,双方的幕僚们却极力阻挠千方百计使事情朝相反的方面发展。李煜方的将军们不能够审时度势而要表现所谓的气节要血战到底;赵匡胤的将军们希望战场上见分晓,不愿错过唾手可得的建功立业,尤其是赵匡胤的弟弟不愿看到哥哥风光无限,多次拂逆上意,假传圣旨,置皇上的政治斡旋于不顾,千方百计要使南唐在自己的马蹄践踏之下俯首称臣,这样,双方为臣的忤逆,冥冥中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李煜被俘后,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由南京移住汴京。李煜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过着诗人的生活;太祖呢,也不再为难李煜,那样就显得王者气度。有一次彼此在野外邂逅,李煜一看到旌旗簇拥着香辇,知道是太祖驾到,于是早早地就下了车,一行人站在路边给太祖让路。太祖也下车来和李煜寒暄两句,给足了李煜的面子。 但他的内心是何等的悲凉啊!这种悲凉反应在他的词里着实令后人扼腕太息、唏嘘不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李煜一生钟爱填词,文学修养极深,在位十五年,诗词创作的成就远远大于政绩,以至于断送了江山社稷。后人联想到南唐前中二主对冯延巳的宠幸,自然要发问,南唐的今日,怎么能说和吹皱一池春水的文思雅兴没有多少关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