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太极拳妙语集锦”

 太极拳养生 2012-06-21

前几天摘抄的“太极拳妙语集锦”根据我的理解解释一下,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也欢迎互相探讨.

 任凭你绕身转,不如我抹转灵.

释:常用来形容对手在我周身走转,我不为所动,仅靠身子配合步法进退来应付对手的走转,典型例子如武派太极拳之倒撵猴,后脚一退步身子就转过来了,与绕身转功效相同而省力。

步法虚实变化在两胯,身法虚实变化在腰间,手法虚实变化在两肩. 释:对敌时步法是否灵活看你的胯骨是否活开,身法的变化看你的腰是否灵活,两肩练开,手法自然灵活。

练拳者,初学学练上盘,娴熟之后练中盘,精通之后练下盘. 释:初学者腰胯不活应以高架练拳,熟练后逐渐下势练中盘的功夫,最后势子越来越低,练下盘功。

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 释:内家拳求整体力,要求力有大地的反作用力,从脚跟直传到前手梢节,中间通过腰部的主宰使劲力完整一气。又说力有脊发,前辈们常说要将后背练圆,最后将身体练成一个桶状,我认为从后背到前手梢劲为一整体之劲。

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 释:与人动手之关键,在于化解对方的进攻,然后打击对方,化解对方之劲,初在手脚,再练是以腰身化解,最后胸骨全身活开,此时化解对方随心所欲,对方之劲似挨我身却以断劲,或者被化开,精妙之处非言语所能表达。

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释:此话主要是讲开合,世人只知孙氏太极拳有开合而不知开合太极拳为武派太极拳的另一称呼,发即是开,收即是合,不在外象,而在内里,若在表面求开合,谬也。武派太极拳之合劲最典型的是手挥琵琶和退步合手,其动作幅度由大到小,最小至身子微动便为合,妙处不可言。腰身不活不能体会到其窍要,故武派太极拳前辈有“涮肩功”传世。

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稍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释:这是阐释为什么太极拳走架要慢而不要快,是在体会练拳之劲由哪出,走到哪为止,每一动缺在哪,又以身法八要来安排自己的身体,长期锻炼形成习惯,每一动周身协调,架势饱满,形神兼备。

有气者无力,无气着纯刚.释:窃以为发力时呼气为无气,变化时含气为有气。这是前辈常说的拳势呼吸法。伤人之气与内练之气不同。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释:这是讲练拳的基本要求,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在此基础上,手法加以变化。

脱体力,生神力,非为无力;除浊气,换清气,非为无气.释:讲力与气,去掉自己的笨力,产生一种自然的支撑力,而不是所谓的松软;呼出体内的浊气,吸进清气,不是没有气。

以力生血,以血化精,以精化气,以气归神.释:阐述练拳的层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