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派太极拳涮肩功(五行功)

 yuanyi 2020-05-02

 此功古称五行功,俗名为涮肩,是武派太极拳的筑基功之一.此功主要活动肩、肘、腕、胯、膝等骨关节,养生功称为开五关,在活五关的基础上,发展到人体自上 而下的骨关节"节节贯串",练到周身灵活.拳谱中云:"运动在两肩,主宰于腰";而太极拳术,论技艺水平的高低,关键就在于腰肩的骨关节"节节贯串"的灵 活性.古典歌诀云:"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阎志高先生曾说:"欲要腰肩灵活,涮肩功夫不可缺",涮肩所体验到"一动无不动"的功 能,将其溶化于拳术之中,即为太极单操势的目的.

1、迎风甩袖(五行属水,五脏属肾)

2、青龙探爪(五行属木,五脏属肝)

3、怀抱太极(五行属火,五脏属心)

4、提挈天地(五行属土,五脏属脾)

5、轮转阴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

每分钟6-10次左右为宜,每次20-100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效果非凡.

此功是武派太极拳的活桩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不仅能使自己桩功稳定,而且周身关节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妙不可言,是内家拳绝好的辅助功法.

此功法既有定步练法,又有活步练法;既有内练之法,又有外练之法。定步为功,活步为用;内练呼吸,外练形体。

为初练太极拳者必练之功。练太极拳者以此功为辅,事半功倍。


涮肩功又称五行功,顾名思义,如同形意拳的五行拳一样,迎风甩袖对应五行之水,在体内为肾。

我认为迎风甩袖的锻炼作用和效果如下(仅从应用的角度谈):
1、迎风甩袖主要是划圆动作,所以对周身各关节的灵活起到一定的锻炼的作用。
2、对身体的协调性的锻炼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拳术初学的基本功。
3、因为是原地练功,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桩的练法。长时间练习对稳固根基有很好的效果。
4、在划圆的同时,重心需要前后移动,重心前移,需要体会后脚蹬地,将力经过腰胯的旋转,并传导到前手,为攻势,因此对发力及力量之源可以加深体会。当向 后坐胯时为防守之势,接劲坐胯化解对方劲力。另外在前进后退中虚实亦可分清并有相应的锻炼效果,分清虚实,与人推手基本可立于不败之地。练拳腰胯最难练, 虚实最难分,刘常春师云:“步法虚实变化在两胯,身法虚实变化在腰间,手法虚实变化在两肩”,因此我认为以迎风甩袖来锻炼,事半功倍。
5、太极拳有“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本指内功静中求动而言,我认为练拳亦如此,老师讲拳时常说:“先求开展,后求紧 凑”。动作也是先大后小,迎风甩袖亦是如此,初练以腰带动全身动,功夫深了,可以外形微动而内动(以内动带外动),以内动化解对方的劲力,妙不可言。
迎风甩袖可定步练,可活步练;可单练,可对练。定步为功,动步为用;单练是知己功夫,对练是知人功夫。今只讲对练靠手法。
两人演练单靠手,划圆找劲为主,用时为一攻一守。例如双方在做平面圆运动(单靠手),对方脱离圆的轨迹(常表现为前臂横在体前),我得机得势,找准对方的 重心和死角,以"青龙探爪"打击,对方必然失重或化不开我的劲力被打出。当对方发力朝我打来,我以劲接之(需要衡量来力大小),对方力小,转腰即可化解, 对方力大但我能接住时,我以丹田之力(体现在与对方接触点上)接住来力,同时腰微转(丹田内转),带动对方之力脱离轨迹,即可化解对方的力量;当对方功力 大我甚多,我原地接不住对方的劲,只有配合步法来化解对方的劲力,此时的关键需要分清虚实,即两胯要活开。
以上所说需要有听劲的功夫,能把握对方的重心和死角,更得会变劲和换劲。

释“太极拳妙语集锦”


前几天摘抄的“太极拳妙语集锦”根据我的理解解释一下,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也欢迎互相探讨.

任凭你绕身转,不如我抹转灵.

释:常用来形容对手在我周身走转,我不为所动,仅靠身子配合步法进退来应付对手的走转,典型例子如武派太极拳之倒撵猴,后脚一退步身子就转过来了,与绕身转功效相同而省力。

步法虚实变化在两胯,身法虚实变化在腰间,手法虚实变化在两肩. 释:对敌时步法是否灵活看你的胯骨是否活开,身法的变化看你的腰是否灵活,两肩练开,手法自然灵活。

练拳者,初学学练上盘,娴熟之后练中盘,精通之后练下盘. 释:初学者腰胯不活应以高架练拳,熟练后逐渐下势练中盘的功夫,最后势子越来越低,练下盘功。

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 释:内家拳求整体力,要求力有大地的反作用力,从脚跟直传到前手梢节,中间通过腰部的主宰使劲力完整一气。又说力有脊发,前辈们常说要将后背练圆,最后将身体练成一个桶状,我认为从后背到前手梢劲为一整体之劲。

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 释:与人动手之关键,在于化解对方的进攻,然后打击对方,化解对方之劲,初在手脚,再练是以腰身化解,最后胸骨全身活开,此时化解对方随心所欲,对方之劲似挨我身却以断劲,或者被化开,精妙之处非言语所能表达。

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入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 即是放.释:此话主要是讲开合,世人只知孙氏太极拳有开合而不知开合太极拳为武派太极拳的另一称呼,发即是开,收即是合,不在外象,而在内里,若在表面求 开合,谬也。武派太极拳之合劲最典型的是手挥琵琶和退步合手,其动作幅度由大到小,最小至身子微动便为合,妙处不可言。腰身不活不能体会到其窍要,故武派 太极拳前辈有“涮肩功”传世。

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稍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释:这是阐释为什么太极拳走架要慢而不要快,是在体 会练拳之劲由哪出,走到哪为止,每一动缺在哪,又以身法八要来安排自己的身体,长期锻炼形成习惯,每一动周身协调,架势饱满,形神兼备。

有气者无力,无气着纯刚.释:窃以为发力时呼气为无气,变化时含气为有气。这是前辈常说的拳势呼吸法。伤人之气与内练之气不同。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释:这是讲练拳的基本要求,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在此基础上,手法加以变化。

脱体力,生神力,非为无力;除浊气,换清气,非为无气.释:讲力与气,去掉自己的笨力,产生一种自然的支撑力,而不是所谓的松软;呼出体内的浊气,吸进清气,不是没有气。

以力生血,以血化精,以精化气,以气归神.释:阐述练拳的层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