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下腰痛者竖脊肌和臀大肌功能变化的研究

 成为亨特 2012-06-26

急性下腰痛者竖脊肌和臀大肌功能变化的研究

收藏本文  分享

腰痛非常普遍,是肌肉、骨骼损伤最常见的症状。下腰痛以急性多见,约有90%的患者的症状会在2个月内缓解。这些患者中,最终有60%—80%的患者症状会消失,但再发时症状明显加剧。另外20%—40%发展为慢性。积极的腰背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减轻下腰痛,改善腰背肌的功能障碍,提高腰背肌伸展力量、运动度。尽管这些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仍有20%—30%的患者由于腰痛剧烈而效果不佳[1]。其原因是否和疼痛发生后,腰背部肌肉的功能状况改变有关?这种肌肉功能状况究竟是怎样变化的?评价肌肉的功能状况,现在研究最多的是表面肌电图的频谱分析。肌肉运动过程中肌电活动保持一定的频率。通过肌电信号地采集,再经过计算机分析,最终形成频谱。同一受试者的不同肌肉的频谱可不同,不同受试者的同一肌肉频谱也可以不同。研究发现,在急性下腰痛发生后,患者竖脊肌和臀大肌的抗疲劳能力下降。从开始运动到力竭时为止,患者的MPF和RMS值下降,而且MPF斜率低于正常者[1]。但是在运动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规律究竟如何,现在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明确在急性下腰痛发生后,等长运动的早期竖脊肌和臀大肌的功能状况。1资料与方法1.1实验目(本文共计3页) ......[继续阅读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