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水巷

 苏迷 2012-06-26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山塘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

    连接阊门和虎丘的山塘河是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开凿的。当年,阊门已是姑苏最繁华之地,虎丘又是风景绝佳之处,但交通不便。白居易主政苏州仅仅一年零五个月,做了这项当年得惠且遗惠千年的工程,其水利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均很显著。“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从白居易的诗句来看,诗人颇有几分自得。之后,任职苏州不长的刘禹锡也政绩不凡,想来也有白居易兴修山塘对他的影响吧。

    山塘街习惯上都说是“七里山塘”,于是很多人误认为从阊门外渡僧桥到虎丘正山门的这条街七里长。其实并不是这样。山塘应是“七狸山塘”,因这条街上曾出现七个石雕狸猫头而得名。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放心不下曾是张士诚大本营的苏州,派刘伯温到苏州视察。刘伯温转到苏州的山塘街时,发现山塘河状如卧龙,担心这儿要出真龙天子,便施展法术,在山塘街上的七座桥边设置七只狸猫头。传说七狸有千斤巨锁之功,能牢牢锁住龙身,以保朱明江山永固。朱家江山并未永固,“七狸山塘”的传说倒是流传至今。

明清山塘街的繁华还能在清代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中领略。这幅画以太湖及诸山为依托,由西向东而向北,扫描了胥门、阊门一带最繁华的地段,经山塘街至虎丘结束,重点落在一村(山前村)、一镇(木渎镇)、一城(苏州城),一街(山塘街)。徐扬不选其他街巷,独独选了山塘街细细画来献给乾隆皇帝御览,是因为是明清时苏州城人口最为密集、商业最为繁盛在西北部,而山塘街则是其中主要代表。

     这条街古桥、会馆、祠堂、坊表、宅第等古迹众多。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记载,清道光年间山塘一带有古迹500多处。时至今日,山塘仍是古迹最多的街区:五代所建云岩寺塔(即虎丘塔),反抗阉党而死的五人墓,明代大学士吴一鹏故居玉涵堂,还有新民桥雕花楼、李鸿章祠、贝节孝坊、山东会馆、岭南会馆、普济桥……

    山塘河的两边民居依水而建,整体遗存风貌甚浓,与苏州老城区相比自有一番野趣。水面时宽时窄,走向蜿蜒曲折,整体视野开阔,水巷意境较佳。而老城区毕竟地理重要,寸土寸金,建筑多而屡经改造,尽管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但已很难想象当年居民舟行水中的繁忙景象。山塘河上的桥有单孔拱桥、三孔拱桥、平桥甚至丁字桥,很有韵味,从名字可见一斑:青山桥、绿水桥、白公桥、白姆桥、斟酌桥、彩云桥…..星桥是山塘河上唯一看到完整虎丘塔的地方。远眺斜塔,虎丘塔仿佛定海神针高高耸立,吴王阖闾和夫差、西施的故事又鲜活起来。

    不足七里的山塘街,可分成不同风格的四段:东首自渡僧桥至新民桥,人声鼎沸,商铺密集,成为外地游客向往的充满市井风情的街区;自新民桥至桐桥,民居生活气息浓厚,义庄会馆点缀其间;自桐桥至绿水桥,古墓牌坊众多,寺庙会馆林立,是名贤古迹最为密集的路段;自绿水桥至望山桥,河面渐宽,两岸绿荫浓密,一派宁静疏朗的山林风光。

    如今的山塘街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七里山塘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又是一座博大的文化殿堂,历经千年风采依然迷人……

山塘水巷 <wbr>(配图)
苏州山塘河


山塘水巷 <wbr>(配图)
房子里的牌坊


山塘水巷 <wbr>(配图)
宽阔的山塘河西段


山塘水巷 <wbr>(配图)
老宅


山塘水巷 <wbr>(配图)
李鸿章祠
山塘水巷 <wbr>(配图)
临水民居


山塘水巷 <wbr>(配图)
普济桥


山塘水巷 <wbr>(配图)
山塘河


山塘水巷 <wbr>(配图)


山塘街


山塘水巷 <wbr>(配图)
山塘街东段


山塘水巷 <wbr>(配图)

山塘水巷 <wbr>(配图)
玉涵堂内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