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西门庆怦然心动的一款“酿螃蟹”

 寒江读舟 2012-06-29

 

让西门庆怦然心动的一款鈥溎痼π封

      兰陵先生在《金瓶梅》中介绍最为详细的菜肴有两款,一款是与西门庆纵欲有关的“一龙戏二珠”食补菜;另一款是常二嫂为孝敬西门庆而精心创制的“酿螃蟹”。

      且看《金瓶梅》第六十一回: ……西门庆令左右打开盒儿观看: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煤,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又是两大只院中炉烧熟鸭。西门庆看了,即令春鸿、王经掇进去,吩咐拿五十文钱赏拿盒人,因向常峙节谢了。……大盘大碗摆将上来,众人吃了一顿。然后才拿上酿螃蟹并两盘烧鸭子来,伯爵让大舅吃。连谢希大也不知是甚么做的,这般有味,酥脆好吃。西门庆道:“此是常二哥家送我的。”

      根据兰陵先生的这段文字分析,西门庆看了喜出望外,立刻命人赏了拿盒人五十文钱,并把此菜当做压轴大菜最后上桌,闲帮们也是第一次见到第一次吃,惊叹:“不知是甚么做的,这般有味,酥脆好吃。”可以想象,为了报答西门庆平日里的接济,能干的常二嫂尽心了,做了一款连西门庆等人都没有吃过的创新蟹馔。兰陵先生给这道菜起了一个简单名字——酿螃蟹,意思是蟹粉装在蟹壳里。该菜现在我们通常叫蟹斗,属蟹粉菜肴,再根据其烹饪特点,此菜称“香酥蟹斗”比较贴切。

      蟹粉肴馔早在唐代的史籍中就有记载。唐代韦巨源在《烧尾宴食单》中记载有“金银夹花平截剔蟹细碎卷”,可理解:蟹黄为金,蟹肉为银,将蟹粉卷起来,平刀切,然后切口垂直装盘,应该非常美观。(见下图)

让西门庆怦然心动的一款鈥溎痼π封

让西门庆怦然心动的一款鈥溎痼π封

      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用的什么蟹;其二用什么把蟹粉卷起来?不过此菜到了宋代有传承,叫“蝤蛑签”,是宋高宗赵构喜食的一道御膳。“蝤蛑签”的菜名很直白,即食材梭子蟹,使用“签”工具,将拆下的蟹粉用蛋皮卷起来。宋代陆游诗道:“蟹馔牢丸美”。所谓“牢丸”即指包子,说明那时已经有了蟹粉包子!到了明代,蟹馔就更多了,仅宋诩《宋氏养生部》中,就收录有烹蟹、烧蟹、蒸蟹、芙蓉蟹、玛瑙蟹、五味蟹、酒蟹、油炒蟹、糟蟹、酱蟹、蟹胥以及蒸黄甲(即,亦即蝤蛑)、蒸白蟹等10多种。其中玛瑙蟹(蟹粉菜)就有三种做法,此外还有用蟹黄、蟹肉做浇头的汤面,用蟹黄、蟹肉加猪肉泥、调料为馅心制作的馄饨、包子、汤角等蟹粉美食,令人叹为观止。《金瓶梅》常二嫂的“香酥蟹兜”却始终找不到类似制作的出处。古往今来,用油煎炸的蟹粉菜闻所未闻,恐怕只有《金瓶梅》一例。

      分析常峙节与西门庆经常在一起吃喝的关系,常一定很清楚西门庆平日里喜欢吃些什么和口味嗜好,就像西门庆在狮子楼赏灯喝酒时,妻妾们知道应该送些什么吃食过去一样。常峙节老婆做“香酥蟹斗”与西门庆赏灯吃“骨牌减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油炸的食物。由此可见,西门庆很可能喜食油炸类食品。而常二嫂投其所好,“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煤,”独创了这款蟹粉菜肴,使得吃的人都感到很新鲜,“这般有味,酥脆好吃”

让西门庆怦然心动的一款鈥溎痼π封

      找遍元、明、清三代肴馔典籍,未发现“酿螃蟹”的踪迹。按理,酿螃蟹果真是一款美食的话,通过兰陵先生《金瓶梅》的传播,至少在清代有踪迹可寻。从烹饪的专业角度去分析常二嫂的“酿螃蟹”,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大的瑕疵。早在南宋的临安街巷酒肆,就有索唤的“渫蟹”,即水煮大闸蟹,这也是拆蟹粉必不可少的头道工序,如果把蟹粉再通过常二嫂“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煤,”这一煮一炸,自然有失蟹粉原有鲜美细腻的风味。常二嫂这样做,不排除有迎合西门庆喜食煎炸食品的嗜好,或是因为宋代榨油设备的普及,油炸类食品成为当时的流行时尚风,两者都有可能是创制“酿螃蟹”的由头。

      中国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一路走来,凡是具有生命力的肴馔都流传至今,像“酿螃蟹”并不因为西门庆见了心花怒放就被当今的人们趋之若鹜。当然,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哪怕真有酒店在做和推广秦王宴、战国宴以及金瓶梅宴、红楼宴等名著饮食,我认为都属继承和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好事。

      反过来讲,酿螃蟹的制作类似于当今的椒盐龙虾,两者都属高档食材,只是口味和造型不同罢了;但两者都有突破吃原汁原味的魄力。

      品味过去,不失为温故知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