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小知识(图)

 家常话 2012-07-08
  •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 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

  •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
  • 第一句的韵脚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
  • 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 五言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 第二字相一致。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
  • 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 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
  •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 古风式的律诗: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
  • 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
  • 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
  • 律诗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
  • 《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
  • 宽对形式服从于内容。
  • 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
  •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纔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
  •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
  • 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
  • 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的感觉。

  •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不另有题目了,词牌同时也是词题。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 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
  • 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是一样的。
  • 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

  • 律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则最后一个字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同时,节奏点也是可以移动的。
  • 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为四三。折腰句,按语法结构是三一三。词有特殊节奏。
  • 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
  • 语序的变换,有时也不能单纯了解为适应声律的要求。它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