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历代藏书楼综述

 永生道人 2012-07-14
 
宁波历代藏书楼综述
(2011-05-14 13:35:37)

                                      宁波历代藏书楼综述

   

    宁波历来为浙东名城,素有文献之邦的美称,文脉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藏书享誉海内外。有文献记载的藏书之事,始自北宋楼郁,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前后计百余家。虽经沧桑变幻,兵燹水火,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天一阁、五桂楼、伏跗室等藏书楼,珍藏古文献和地方文献逾40万卷,在我国藏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宁波历代藏书楼按藏书量和社会影响来看,北宋以楼郁和陈谧为最;南宋以楼钥的“东楼”、史守之的“碧沚”为最,开创了浙东私人藏书风气之先河;元以袁桷的“清容居”甲浙东;明初以丰坊的“万卷楼”居魁首,后数范钦的“天一阁”为第一,范大澈的“卧云山房”、陈朝辅的“四香居”、陆宝的“南轩”次之,而朱勋的“五岳轩”则以图书法物甲天下;清黄宗泰的“续抄堂”、万斯同的“寒松斋”、郑性的“二老阁”,全祖望的“双韭山房”、卢址的“抱经楼”、姚燮的“大梅山馆”、黄澄量的“五桂楼”、徐时栋的“烟屿楼”、蔡鸿鉴的“墨海楼”、董沛的“六一山房”等一批藏书楼,其藏书量均在五万卷至十万卷左右;后起于民国年间而较有影响的有张寿镛的“约园”、秦润卿的“抹云楼”、李庆城的“宣荫楼”、张之铭的“古欢室”、曹炳章的“集古阁”、孙家淮的“蜗寄庐”、朱鼎煦的“别宥斋”、冯贞群的“伏跗室”、林集虚的“藜照卢”、张季言的“樵斋”、马廉的“不登大雅之堂”、童保喧的“止园”、徐履廉的“夕可轩”等十多家,其藏书除传统古籍外,有的贮存许多说部,戏文,有的收藏不少现代图书,有的已发展为专门学科藏书,有的已打破旧的封闭状态而乐于对外开放。

    宁波众多的藏书楼虽已烟消云散,而他们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光辉业迹却永照千秋。历代经藏书楼保存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典籍,多成为现代许多图书馆的镇库宝藏。尤其宁波天一阁朝经四代历四百余年,为全国现存最古之藏书楼著称于世。浙江全省现存藏书楼的有七家,其中在宁波即有三家。此外,有的藏书楼其楼虽已不在,而其藏书实辗转递藏至今。如清初姚燮的“大梅山馆”藏书,到光绪年间多流入蔡鸿鉴的“墨海楼”,最后至民国年间转而流人李庆城的“萱荫楼”,解放后萱荫楼藏书无偿捐献给国家,分别藏于北京图书馆古籍部和浙江图书馆,其书目在伏跗室有传抄本;民国时期孙家淮的“蜗寄庐”、朱鼎煦的“别宥斋”、张季言的“樵斋”、杨谷林的“清防阁”等家藏书亦先后捐献给天一阁入藏。宁波历代藏书家不辞辛劳,有的人为收藏传代典籍而节衣缩食,甚至倾家荡产。他们留下来的诸如薛福成的“存古开新,兴贤育才”等遗训,对当今继往开来的图书馆事业工作者来说乃是至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文章来源:宁波文化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