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肾不交.阴虚阳亢.虚损

 淄水渔夫 2012-07-15
心肾不交.阴虚阳亢.虚损:简解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心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相互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生理病理性功能亢进,称为“阳亢”。因此,阴虚会引起阳气亢盛,阳亢则能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临床表现: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思,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等。

  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腑虚损而成。虚损病情杂,主要可概括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气短,自汗心烦。血虚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阳虚多见脾肾虚损,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无力,畏寒肢冷,阳萎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阴虚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滋补真阴,兼予降火。  本可见于结核病、贫血、白血病、神经官能症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