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请从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选择一种对话关系举例说明自己的做法或认识。

 昵称10484583 2012-07-2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请从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选择一种对话关系举例说明自己的做法或认识。

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华师大雷实教授说“语文教师在预先与文本对话(备课)时,要深入进去,要跳出“现成概念的遮蔽”,要了解不同角度的解读,要有自己的感悟。那么,上课时,就容易理解学生的自我感悟和有个性的独创理解。”为达这一目的,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熟读深悟文本

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应明重点、抓特点、思学路,悟其意、融其境,而达到真正熟悉文本、理解文本,继而运用文本。

1、明重点。即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段落、词语、人物、细节......做到对文本了然于胸,烂熟于心,教学“对话”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抓特点。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特点,认真批阅,细心体会,教学对话中才能出新意,有主意。

3、思学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与文本对话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因此,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心悟其意、心融其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学”的问题,理出学路来,或直奔重点,或先总后分,或抓住重点句子分解等等,怎样方便学,就怎样来制定教学对话的线路图。

二、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教师只有从课文中跳出来,才会形成立体的思维。如,一位老师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他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就是先集中,再发散,再集中。所谓先集中,是根据文本中“美丽”这个核心的词,抓住这个“文眼”,从课文中找出六段话,这六段话都是作者对于居里夫人的“美丽”的一种理解的表述,然后让学生读这六段话,这是聚合性的思维方式,我看他的做法是以读带感,以感促思。接下来他要求孩子们自己选择六段话中的一段,这是发散;再根据全文内容,介绍居里夫人的“美丽”,这不是又从发散走向聚合了吗?既让大家有个人化的理解,又必须指向“美丽”这个文眼,所以这堂课在“收”与“放”的方面做得很好。

三、以点带面补充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适当补充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语言材料年,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江南春》一诗,便可补充阅读《忆江南》、《早春》、《春夜喜雨》等古诗词或与春天有关的现代散文,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春天。

教师的这种对话能力(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