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闲暇草书汇05

 安之然 2012-07-28
运笔方式。
  我们见到的柳体楷书,都是碑刻。柳公权的墨迹只有《蒙诏》(《兰亭诗》是假滴),但《蒙诏》又不适合初学。单纯从碑刻柳字下手,最容易形成刻意绕笔围形的弊病,越写越复杂,越写越不自然,越写手越僵。便面上看来字越写越好,但实际上离古人的书写方式越来越远。因此当前一看到初学者写柳体,我立刻感到毛骨悚然。
  我小时候写字时崇拜的偶像叫李纯博,写得一手好柳体,获大奖如探囊取物。数十年间隔,近年见到李纯博的书法集,其低劣令我大为诧异。此无他,发展路线错误,虽暂有小成,终妨大业。
  至于西窗一雨,尚未到谈及笔法之时,先改正几个基础:
    1、选唐代墨迹作为临帖目标;
    2、用手工毛边纸练习并创作;
    3、写楷书必须要纸上打格子;
    4、注重书写动作而不是字型;  如果喜欢柳体,也没关系,其实真正的笔法是相通的,字型好说。你从别的地方了解了笔法,再回过头来写柳,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先说一下对柳体的评价。丁文隽说“诚旋书,运笔结构,过于矫柔矜持……唐书至此,流弊已深,以之作大字则嫌支离,作小字则嫌生硬” 丁的说法也有道理,因为后人就是这样学习柳体的,所以柳体不宜初学。但实际上,柳体运笔非常自然,这个得水平稍微高点才能知道。
  其次谈一下唐代墨迹问题,我们可以把隋唐五代当作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墨迹包括:
    楷书:无数的敦煌写经、灵飞经、智永千字文、阴符经、汲黯传、自书告身、善见律等等,小楷可以稍微放大临
    行书:朱巨川告身、张好好诗、韭花帖、欧阳询诸帖(以张翰为主、千字文为辅)、鹡鸰颂、祭侄稿、土母帖
    草书更多了,不列。
    其实还有个丰富的“唐代”资源,那就是日本三笔三迹。尤其是小野道风和藤原行成的作品,可以当作唐代作品来看。
  然后再说一下唐人法度问题。晋人和宋人,随意的地方多,所以字写得很洒脱。但是正因为洒脱,后人学来反而难以入门,从《兰亭》或苏米当入手,不是个好办法。唐人恪守规矩,从墨本能观察到规范的用笔,至少不会出大毛病。至于对工具的要求,每个时代都很高的,除了现在,呵呵。这方面只能尽力而为吧,看条件。
  恰如西窗一雨所言,学书半途而废,往往因为不得其门。而不得其门,又因为市上谬说纷纭。沈尹默的书论,恐怕就有些问题,慎之
  北碑一般是民间匠人所为?
    随手刻意而凿写?
    原貌水平反倒差得紧?
    ……
    这些结论下得未免过于草率了吧?
  瘗鹤铭的写手是道教泰斗陶弘景、云峰石刻的写手是中原贵胄郑道昭、石门铭记是当地专员王远、摩崖佛经写手是一代名僧安道一……
    元氏墓志乃是皇家墓志,而且北朝与南朝废弃碑刻不同,北方民族向来注重刻石,会随便请劣等刻手?
    北朝碑刻原貌我稍有见识,直下惊若天人,流连忘返,与拓片乃霄壤之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