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录——应化圣贤指月录应化圣贤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首山念云:文殊大似掩耳偷铃。琅琊觉云:文殊可谓诚实之言,要且额头汗出,口里胶生。天童华云:大小文殊,被善财换却眼睛。石田薰颂云:采药与用药,相逢一会家,杀人活人不眨眼,白玉无瑕却有瑕。 【白话文:有一天,文殊菩萨对善财采药说:“是药就采来。”善财看大地万物无不是药,就来告诉文殊:“大地万物无不是药。”文殊说:“是药就采来。”善财就在地上拣起一根草,交给文殊,文殊接过草对众人说:“此药能杀人,也能活人。”】 【逍遥:文殊一付药,见者即死,闻者即丧。还有死中活来的吗?】 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 进山主问修山主: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修曰:笋毕竟成竹去,如今作篾,使还得么?进云:汝向后自悟去在。修云:某甲所见只如此,上座意旨如何?进指云:这个是监院房,那个是典座房。修乃礼谢。简翁敬颂云:问处分明答处端,当机觌面不相瞒,死生生死元无际,月上青山玉一团。 【白话文:文殊菩萨问庵提遮女:“什么是生义?”女回答说:“不生生是生义。”文殊又问:“如何是不生生的生义?”女回答说:“如果知道(事物的存在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能顺其自然,这就是生义。”文殊说:“那什么是死义?”女回答说:“如果知道(事物的消亡是)地、水、火、风四大离散,而能顺其自然,这就是死义。”庵提遮女问文殊:“知道了生与不生是不二之理,为什么还遭生死轮回?”文殊回答:“其定力还不够。”】 【逍遥:本无生死义,何来生死说?】 文殊大士,尝谓善住意天子云:“汝今若能违背诸佛,毁谤法僧,吾即将同汝如是梵行。”天子云:“大士,今何故复如是语。”大士云:“天子,如汝意者,以何为佛?”天子云:“如如法界,我言是佛。”大士云:“天子,于汝意云何,如如法界可染着乎?”天子云:“弗也。”大士云:“以是义故,我如是说,汝今若能背毁佛法僧,吾将同汝如是梵行。” 【白话文:文殊菩萨曾经对善住意天子说:“你如果能违背诸佛,毁谤法僧,在我看来就是真正的行法者。”天子说:“大士,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文殊问:“天子,依你看,什么是佛?”天子回答说:“我说如如法界是佛。”文殊又问:“天子,依你的看法,我来问你——如如法界是否可以染着?”天子回答:“不能。”文殊说:“因为如此,我才这么说,你如果能违背诸佛,毁谤法僧,在我看来就是真正的行法者。”】 【评说:本是同一性,谁作毁法行。】 善住天子(准上应有意字,此或另是一天子。)而白文殊:“可共俱往如来之所,咨受未闻,亦同此时如法问难。”文殊云:“尔莫分别取着如来。”天子云:“如来今在何所,令我莫着。”文殊云:“只在目前。”天子云:“若如是者,我何不见。”文殊云:““尔若一切不见,是名真见如来。”天子云:“若见在前,云何戒我莫取着如来。”文殊云:“尔今见前何有?”天子云:“有虗空界。”文殊云:“如来者虚空界,是故虚空界者即是如来,此中无有一物可分别者。 大小文殊,趁着天子脚跟转,天子却惺惺,文殊未具眼。 【善住意天子对文殊说:“我不知道如来的住所,可否一起去问问他这个说法?”文殊说:“你不要分别执著如来。”天子问:“不让我执著,(那你告诉我)如来现在在哪里?”文殊说:“就在眼前。”天子说:“你说在眼前,我怎么没看见?”文殊说:“你如果一切都没看见,就是世间所说的真见如来。”天子又问:“如果说眼前就是如来,那你为什么告诫我不要执著如来?”文殊说:“你现在眼前有什么?”天子说:“有虚空界。”文殊说:“如来就是虚空界,虚空界就是如来,此中没有一物可供分别的。” 【逍遥:各位可曾见着如来?】 天亲菩萨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而下,无着菩萨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曰:“只说这个法,只是梵音清雅,令人乐闻。 荐福怀云:弥勒已是错说,天亲已是错传。山僧今日将错就错,与你诸人注破。良久云:谛听谛听,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白话文: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菩萨问他:“人间四百年,是天上一昼夜,弥勒在一个时辰中就成就五百亿天子,使他们证得无法忍。不知道弥勒菩萨说的是什么法?”天亲说:“只说这个法——梵音清雅,令人乐闻。” 维摩诘大士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 雪窦举此,至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不举维摩默然,便云:维摩道甚么。又云:勘破了也。复颂云:咄这维摩老,悲生空懊恼,卧疾毗耶离,全身大枯槁,七佛祖师来,一室且频扫,请问不二门,当时便靠倒,不靠倒,金毛师子无处讨。圜悟勤云:如今禅和子便道,无语是靠倒,且莫错认定盘星。白云端颂云:一个两个百千万,屈指寻文数不办,暂时放在暗窻前,明日与君重计算。) 【白话文: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说:“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不做任何回答,这就是菩萨的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仁者说说,什么是菩萨的不二法门?”维摩默不作声,文殊称赞说:“象这样不用语言文字,才是菩萨真正的不二法门。”】 【逍遥:自身已俱足,休被文殊瞒。】 善财大士善财参五十三员善知识,末后到弥勒阁前,见楼阁门闭,瞻仰赞叹。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作礼曰:“愿楼阁门开,令我得入。”寻时弥勒至善财前,弹指一声,楼阁门开。善财入已,阁门即闭。见百千万亿楼阁,一一楼阁内,有一弥勒,领诸眷属,并一善财,而立其前。 善财因无着菩萨问曰:“我欲见文殊,何者即是?”财曰:“汝发一念心清净即是。”无着曰:“我发一念心清净,为甚么不见?”财曰:“是真见文殊。” 【白话文:善财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到了弥勒阁前,看见楼阁门关闭,就在门前瞻仰赞叹。一会儿,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上前作礼说:“希望您把门打开,让我进去。”弥勒就到善财跟前,弹指一下,楼阁门就开了。善财进去,阁门就闭上。只见百千万亿楼阁,每一楼阁都有一弥勒,领着眷属和一个善财。】 【无著菩萨问善财:“我要见文殊,那一个是?”善财说:“你发一清净心就是。”无著说:“我发一念清净心,怎么什么也没看到?”善财说:“这才是真正见到了文殊。”】 【评说: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在岩中宴坐,诸天雨花赞叹。尊者曰:“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云何赞叹?”天曰:“我是梵天,敬重尊者善说般若。”尊者曰:“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云何赞叹?”天曰:“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 【白话文:须菩提尊者在岩中打坐,诸天撒花成雨以表赞叹。尊者问:“是何人在空中撒花雨赞叹?又为什么赞叹?”天说:“我是梵天,因为敬重尊者善说般若法而撒花雨。”尊者说:“我没有说一个字,更何况说般若法,你为什么还赞叹?”天说:“尊者没有说,我也没听到,象这样没有说的也没有听到的,才是真正的般若法。”】 【逍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雨花,尊者乃问:“此花从天得耶?从地得耶?从人得耶?”释曰:“弗也。”尊者曰:“从何得耶?”释乃举手,者曰:“如是如是。” 云门偃云:帝释举手处,与你四大五蕴,释迦老子,是同是别?妙喜曰:须菩提解空第一,生时家室尽空,世尊才升座,须菩提便出众云:希有世尊,且道见甚么道理,便恁么道,天亲菩萨作无量偈,只赞希有二字?圜悟禅师云:一句是一个铁橛,故六祖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悟去。 【白话文:有一天,须菩提尊者刚说完法,帝释就撒花雨。尊者就问:“此花是从天上得的?还是从地上得的?还是从人中得的?”帝释说:“都不是。”尊者问:“那从什么地方得的?”帝释就举手。尊者说:“是这样,是这样啊。”】 【逍遥:举手之劳处,难于上青天。】 无厌足王无厌足王入大寂定,乃敕有情无情,皆顺于王,若有一物不顺于王,即入大寂定不得。 紧那罗王,奏无生乐供养,佛乃敕有情无情,俱随王去,若有一物不随王去,即去佛处不得。 【白话文:无厌足王入大寂定,就命令有情无情都要顺从他,如果有一物不顺从他,就不能入大寂定。】 【逍遥:如果不顺从王,王不能入大寂定;如果顺从王,顺从者不能入大寂定。】 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因入城,遥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心口思惟:“此姊见佛否,知得忍不得忍否,我当问之。”才近便问,大姊往甚么处去,女曰:“如舍利弗与么去。”弗曰:“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么去?”女曰:“诸佛弟子当依何住?”弗曰:“诸佛弟子依大涅槃而住。”女曰:“诸佛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我亦如舍利弗与么去。” 【白话文:舍利弗尊者刚要入城,就看见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就想:“这个姊妹见到佛了吗?懂得了忍法与不忍法了吗?我应该问问她。”于是就走向前去问道:“姊妹要往哪里去?”月上女说:“到舍利弗要去的地方去。”舍利弗说:“我刚要进城,你却要出城,怎么能说要到我去的地方去呢?”月上女问:“诸佛弟子应该依何而住?”舍利弗说:“诸佛弟子依大涅磐而住。”月上女说:“既然诸佛弟子依大涅磐而住,我也要像舍利弗那样去。”】 【逍遥:依涅磐而住不是佛的弟子,不依涅磐而住也不是佛的弟子。】 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蜜,与觉时同异?”提曰:“此义深远,吾不能说,会中有弥勒大士,汝往彼问。”舍利弗问弥勒,弥勒云:“谁是弥勒?谁名弥勒?” 【白话文:舍利弗问须菩提:“梦中说六波罗蜜,与觉的时候一样不一样?”须菩提说:“这个法义太深奥,我不能说,法会中有一位弥勒大士,你可以去问问他。”舍利弗问弥勒,弥勒却问:“谁是弥勒?谁的名字叫弥勒?”】 【逍遥:弥勒身中有弥勒性,弥勒性中有弥勒身。】 舍利弗问天女曰:“何以不转女身?”女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女自化身如舍利弗,乃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云何转面而变为女身?” 【白话文:舍利弗问天女:“你为何不转变女身?”天女说:“十二年了,我一直求得女人相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怎么去转女身?”当时就用神通把舍利弗转变成女身,自己化作舍利弗问:“你为何不转变女身?”舍利弗用女身像回答:“我不知道为何转眼就变成了女身?”】 【逍遥:一切相都是虚妄。】 鸯崛魔罗尊者鸯崛魔罗尊者,未出家时,外道受教,为憍尸迦欲登王位,用千人拇指为花冠,已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指,遂欲杀母取指,时佛在灵山,以天眼观之,乃作沙门,在鸯崛前,鸯崛遂释母欲杀佛。佛徐行,鸯崛急行,追之不及,乃唤曰:“瞿昙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鸯崛闻之,心忽开悟,遂弃刃投佛出家。 【白话文:鸯崛魔罗尊者,没出家时,受外道的教唆,要为侨尸迦登王位献上千人拇指花冠,已经得了九百九十九,只缺一个手指,就想要杀他的母亲来取手指。当时佛在灵山,用天眼看见了,就化作僧人出现在鸯崛面前,鸯崛就放了他的母亲想要杀佛。佛慢慢的走,鸯崛快跑还是赶不上,就喊道:“瞿昙住下。”佛就告诉他:“我已经停下很长时间了,是你不能停下。”鸯崛听了,就开悟了,马上放下刀随佛出家了。】 【逍遥:鸯崛听到了什么就开悟了?】 宾头卢尊者宾头卢尊者,因阿育王内宫,斋三万大阿罗汉,躬自行香,见第一座无人,王问其故,海意尊者曰:“此是宾头卢位,此人近见佛来。”王曰:“今在何处?”者曰:“且待须臾。”言讫,宾头卢从空而下,王请就座礼敬,尊者不顾,王乃问:“承闻尊者亲见佛来,是否?”尊者以手策起眉曰:“会么?”王曰:“不会。”者曰:“阿耨达池龙王,曾请佛斋,吾是时亦预其数。” 翠岩真云:且道甚么处见,直饶雪天缥缈,湖光澹荡,且莫说梦。 【白话文:阿育王在内宫斋请三万大阿罗汉,亲自供香,见第一座位没有人,王就问什么原因,满意尊者就说:“这是宾头卢的位置,他最近见佛去了。”王问:“现在在哪里?”满意尊者说:“一会儿就到。”刚说完,宾头卢就从天而降,阿育王就请他就座礼拜,尊者也没理会。王就问他:“听说尊者亲眼见到佛了,是不是呀?”尊者用手遮起眉毛问:“会吗?”王答:“不会。”尊者说:“阿褥达池龙王曾斋请佛,我当时看到佛也是这样的。”】 【逍遥:宾头卢见到佛了吗?王是会还是不会?】 障蔽魔王障蔽魔王领诸眷属,一千年随金刚齐菩萨,觅起处不得,忽一日得见,乃问曰:“汝当依何而住,我一千年觅汝起处不得?”齐曰:“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 法眼云:障蔽魔王不见金刚齐即从,只如金刚齐,还见障蔽魔王么?妙喜曰:既觅起处不得,一千年随从底是甚么?金刚齐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互相热谩。法眼道:障蔽魔王,不见金刚齐即且从,只如金刚齐,还见障蔽魔王么,恁么批判,也是看孔着楔,即今莫有知得妙喜起处底么,随后咄云:寐语作么? 【白话文:障蔽魔王领着他的众多眷属,跟随金刚齐菩萨一千多年了,可就找不到他的起住处。有一天忽然见到金刚齐菩萨,就问他:“你是依何而住?我一千年都没找到你的住处。”金刚齐菩萨说:“我不依有住,不依无住,就是这样住。”】 【逍遥:那里觅取?】 哪吒太子哪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 【白话文:哪吒太子把色身解剖,剔出骨头还给父亲,把肉还给母亲,然后显现本身,运用神通,为父母亲说法。】 【逍遥:本身怎么现?】 广额屠儿广额屠儿,于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自云:“是贤劫千佛一数。” 东山觉拈云:今时丛林,将为广额是过去一佛,权现屠儿,且喜没交涉。又谓广额是杀人不眨眼底汉,扬下屠刀立便成佛,且喜没交涉。又道广额扬下屠刀曰:我是千佛一数。这一佛多少分明,且喜没交涉。要识广额么,夹路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 文殊思业禅师,世为屠宰,一日戮猪次,忽洞彻心源,遂弃业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往见文殊,心道禅师,道佛鉴法嗣也。殊曰:你正杀猪时,见个甚么,便乃剃头行脚。师遂作鼓刀势。殊喝曰:这屠儿,参堂去。师便下参堂。住文殊日。上堂,举赵州勘婆话乃曰:勘破婆子,面青眼黑,赵州老汉,瞒我不得。 【白话文:广额屠儿在涅磐会上放下屠刀,立即成佛。自己说:“我赶上佛在世宣法的好时候,成了千佛中的一个。”】 【逍遥:人人都可成为千佛一数。】 秦跋陀禅师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何经论,生曰:“大般若经。”师曰:“作么生说色空义?”曰:“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师曰:“众微未聚,唤作甚么?”生罔措。师又问:“别讲何经论?”曰:“大涅槃经。”师曰:“如何说涅槃之义?”曰:“涅而不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槃。”师曰:“这个是如来涅槃,哪个是法师涅槃?”曰:“涅槃之义岂有二耶,某甲只如此,未审禅师如何说涅槃。”师拈起如意曰:“还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师将如意掷于地曰:“见么?”曰:“见。”师曰:“见个甚么。曰:“见禅师手中如意堕地。”师斥曰:“观公见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其徒怀疑不已,乃追师扣问:“我师说色空涅槃,不契,未审禅师如何说色空义?”师曰:“不道汝师说得不是,汝师只说得果上色空,不会说得因中色空。”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高僧传,作佛驮跋陀罗,问鸠摩罗什语,佛驮跋陀罗,乃佛大先弟子也。 【白话文:前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什么经论?”生法师说:“大般若经。”禅师问:“什么是色空义?”法师回答:“众多微粒相聚为色,众多微粒本无自性叫空。”禅师又问:“众多微粒没有相聚的时候,叫做什么?”生法师茫然不知所措。禅师又问:“还讲什么经论?”法师回答:“大涅磐经。”禅师问:“什么是涅磐之义?”法师说:“涅是不生,磐是不灭,不生不灭,所以叫涅磐。”禅师说:“这个是如来涅磐,那个是法师的涅磐?”法师说:“涅磐之义还有不同吗?我只知道是这样,不知禅师有何高见?”禅师拿起一个如意说:“看见了吗?”法师说:“见。”禅师问:“你见到了什么?”法师回答:“见到禅师手中有个如意。”禅师将如意扔在地上,又问:“还见吗?”法师说:“见。”禅师问:“见到了什么?”法师回答:“见到禅师的如意掉到了地上。”禅师就斥责他说:“看你的见解没超出常人的水平,怎么能够名扬四海呢?”说完拂袖而去。法师的徒弟有所怀疑,就追上来问禅师:“我的师傅说色空涅磐不契合法义,不知禅师怎么说色空义?”禅师说:“不是说你的师傅说的不对,你的师傅只会说果上色空,不会说因中色空。”法师的徒弟就问:“什么是因中色空?”禅师说:“因为一微粒本来是空,所以众多微粒的聚集(色)也是空;因为众多微粒的聚集(色)本来是空,所以一微粒也是空。一微粒空就是众微粒空,众微粒空就是一微粒空。”】 【逍遥:跋陀禅师吃棒有份!有拣出来的许你具一只眼。】 宝志禅师(见另文) http://page.renren.com/600009795/note/7883090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