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会办事的人

 笑熬浆糊糊 2012-08-22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做一个会办事的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我是这样看的,一个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两点:一是做人,二是做事。首先是做人,人做不好,就很难把事做好;而人做得怎么样,又要通过做事体现出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问题,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处事原则等问题,不仅会误事,误了他人,还会误了自己。因此,人们通常用“会办事”和“不会办事”来区分和评价一个人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这个观点。他的原话是:“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我觉得,所谓会办事,就是能够把做人与做事有机统一起来。而不会办事,说到底是没有把做人与做事统一好。我们在座的秘书人员,从本质上说是领导的办事人员,作为办事人员,更应该学会如何办事。力求做到,不论办任何事,上级指示的,下级请示的,领导交办的,同事委托的,包括我们自己的私事,都是办得明明白白,不是稀里糊涂;都是雷厉风行,不是拖拖拉拉;都是严谨细致,不是粗枝大叶;都是有始有终,不是虎头蛇尾;都是严格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这样办事,就可以达到“上级满意,下级满意,同事满意,自己满意”的良好效果。也可以说就是一个会办事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会办事的人呢?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讲两个方面:一、办事的基本原则;二、办事的基本规律。

先讲第一方面,办事的基本原则。三句话:让上级觉得可靠,让同级觉得可交,让下级觉得可亲。

原则之一:让上级觉得可靠

这里的上级,是指我们的领导。大家都知道,我们党选干部,一直坚持这么两句话:一要靠得住,二要有本事。“靠得住”就是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我们领导选秘书大概也是这个标准:靠得住,有本事。靠得住放在第一位,如果靠不住,本事越大越坏事。大概在20年前,我还在团机关工作,有个领导向我说过这样的话:宁养不拿耗子的猫,也不能养老鼠。这话说得很形象。靠得住的人,本事小一点没关系,即使没有本事,他起码不会给你坏事;靠不住的人本事再大也不用,否则就是作茧自缚,养虎为患。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什么是领导可靠的人呢?起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坚决服从领导。大凡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毛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指挥了震惊中华“三大战役”。据解说员介绍,当时这里“三个没有,一个只有” ——没有雄厚兵力动摇前方,没有武器弹药供给前方,没有军饷给养保障前方。只有源源不断的电报,把作战命令下达给前线各路指挥员。那时,各野战军的条件都相当艰难,但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无一人喊困难,谈条件,讲价钱。没有兵力自己招募,没有粮草自己征集,没有弹药自己想办法。中央不负责诸如此类的具体事宜,只管发指示,下命令收捷报。这真是:上及下达指示无商量,下级坚决执行无条件。

坚决服从领导就是,对领导做出的决定、指示和要求,要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认真贯彻执行。再具体一点说,就是做到“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因此,作为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时,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的困难再多,付出的代价再大,也不要强调客观理由。如果时常“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首先会给领导落下“执行指示不坚决”的印象,其次还会给领导落下“此人太无能”的印象。实际上,领导交待任何任务,都会明白了其中的难处,正因为有困难,才交给你去完成,这既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考验和培养。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你遇事总爱强调客观,畏难发愁,办事总是失败而归,你在领导的心目中必然是个难受重托,难当大任的恶劣形象,你在领导的视野中就会慢慢消逝。

“坚决服从领导”,也是一条世界通行的准则。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尼克松说过,“唯一雷打不动的原则是:一旦最高的人做出决定,争辩就停止,所有的人都必须支持他的决定。”第四十一任总统乔治·布什也重述,“在某个问题上,副总统可以与总统持不同见解,并把这种不同见解在决策的过程中表达出来。当然,这里所说的服从,是指在工作中的关系。若离开了工作,就个人而言,不论职务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

坚决服从领导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领导的意图坚信不移。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纪律。领导的指示即使有不周到、不完善的地方,要千方百计去丰富、完善和发展,不能千方百计去怀疑、否定和推翻。大凡会办事的机关干部,都是贯彻领导意图坚定不移的。1949年建国前夕,毛主席提出,“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毛主席是一个不循规蹈矩的人,他不知道也懒得知道国外最高礼遇的炮响是21响。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人提出质疑,毛主席也未作解释,只叫大会筹委会的唐永健同志起草个说明,说明怎么写,他也没交待。唐永健同志坚决按毛主席的意图办事。他想,毛主席说28响就是28响,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当然,他在起草报告时,把为什么放28响的理由讲得很清楚: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满28岁,28响就是28年党的发展史的礼赞。说明送上去后,毛主席二话没说,挥笔就签上了他的大名,就这样,新中国在28响礼炮的轰鸣声中诞生。其实还有个理由,唐永健同志没有写到报告里面:毛泽东的繁写体为28画,毛主席的笔名为二十八画生。我们这个新中国确实与28有缘,我们的领袖的名字浓缩为28笔,我们党长到28岁就打下了一个新中国,放28响礼炮的理由是再恰当和充足不过。试想,一个秘书能有这样的理解水平和办事能力,领导怎么会不喜欢?

坚决服从领导,还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秘书人员在工作中,一般都会得到领导的支持但有时忠于职守不被理解,竭尽全力不被认可,甚至被误会和冤枉的事也时有发生,但决不能因此而有怨气,出现对领导不服从、不负责的问题。说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秘书人员应有点孙悟空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精神。孙悟空在保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怪,却屡屡受到其领导——唐僧的误会、斥责,甚至惩罚。对这个黑白不辩、是非不明领导,外人都感到愤愤不平,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看《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发出“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千刀当刮唐僧肉”的诗言。但孙悟空还是见妖就打,见怪就除,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保证师父唐僧平安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才是硬道理。

二是敢向领导进言。人类大多数终生都是小学生,领导也不例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领导,也有考虑问题不全面,处理事情不周到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机关干部应注意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事事都顺着领导的话说,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知是错,将错就错。这样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根本谈不上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西方有位哲人说过,领导需要的是忠诚,而不是唯唯喏喏。事实上,在一项措施尚未实施前发表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指出问题,发现领导的决心有那些不妥当的,不能一任事态的发展,这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标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只是设想在江南打个大战役,于是决定由粟裕率华野一兵团共3个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各省战场,真逼南京、上海,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有利条件。粟裕接到毛主席自签发的“熟筹待复”的电令后,思虑再三,认为渡江南进不一定达到吸引蒋军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我军压力的目的,3个纵队、10万大军渡江,反而削弱了中原我军的力量。于是他在深思熟虑、综合分析我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歼灭战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向中央军委写出报告,提出了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力争将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大胆建议。结果被中央军委采纳,进而形成了淮海战役的伟大决策。

培根说过,过分恭维别人等于贱卖自己的人格。没有人格的人是最叫人瞧不起的。相反,你做人有原则,有个性,既是对上级的真心尊敬,也能赢得上级的尊敬。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总经理威廉·杰佛斯搭乘该公司铁路专车公出。在某一站,车上司机到他的专用车厢来找他,有事询问。当时,杰佛斯正忙于拟一份电报稿,所以随便答应,没有正面看那司机。司机傲然的说:“你这态度很不够意思,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忙,留些时间给自己思考。”说完掉头就走了。总经理觉得这话一针见血,听了肃然,就浓缩他话中的精义,制成精致的卡片,压在玻璃板底下,作为座右铭:“人生何必太匆匆,留些时间思考。”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在向领导进言时,不要忘了列宁那句名言,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机关干部在向领导进言、提出意见时,所提的必须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言论,切忌不负责任地空谈。另外,作为下属在提出意见时,不要有损于上级的尊严,不能让上级“下不了台”,或表现的你比上级精明。同时,不要强调自我的私怨,不要给领导留下这样的印象:你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提出这个意见。总的来讲,机关干部办事一定要出于公心,要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敢于和善于向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完善领导的意图,发展领导的意图,矫正领导的意图,落实领导的意图。通过不懈努力,加长领导的手,扩大领导的脑,明亮领导的眼;减少领导的工作量,减少领导的工作失误。

三是帮助领导解难。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会经常遇到棘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具有复杂性、严重性、敏感性的特征。把担风险,得罪人的事情办好,是机关班干部展现办事能力,赢得领导信任的重要方面。机关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过程中,主要发挥好“分责、缓冲和匡正”三个方面的作用。所谓“分责”,就是在工作中要抢挑重担,知难而进,为领导分扰;所谓“缓冲”,就是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和容易激化的矛盾时,要打头阵,给领导最后决策留下缓冲的余地和充裕的时间;所谓“匡正”就是对领导的一些失误和不完善的决定,要进行纠正和补充,当上级考虑或处理问题有所不周时,要主动提醒,防止造成失误。再说的具体一些:当领导不甚清楚下面的事情,或者下面不甚领会领导的意图时,秘书人员应多做沟通的工作,起到桥梁的作用,使上下之间协调一致;当贯彻诸如职级调整、纪律处分、岗位转换等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组织决定时,秘书人员应多做疏导工作,起到必要的掩护作用,不能动不动就把领导推到第一线,以使工作留有回旋余地;当领导的意图与下面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产生强烈反应时,秘书人员应多做化解工作,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及时查清情况,提出建议,力避产生对立情绪。

原则之二:让同级觉得可交

所谓同级,就是在同一个机关工作的同事。是否让同级觉得可交,即反映了你的人品人缘,又反映了你的办事能力。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伦·希尔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其余的85%归功于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由此而论,与同级建立起相互理解、支持、协作、配合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要协商办事,不要以势压人。机关办事靠协商,这是一条铁定的法则。这是因为,机关有些事情弹性很大,想办就可以找出“能办”充足的理由,不想办也可以找出“不能办”充足的理由。所以,许多事情办成办不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关干部会不会协商,理顺思想、理顺关系、理顺情绪,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

常言讲,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在机关内部,需要几个部门合办的事,应由主管部门牵头,先商有关部门后才能上报领导审批。平时处理工作,涉及其他部门、其他单位的业务,都要事先与之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呈报审批。这不仅仅是一般的工作程序,更应看作是一个规矩。在工作运行过程中,机关干部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主动地、耐心地与有关部门商量,决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不得借首长、上级机关的名义去压人。当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时,要耐心听取,认真研究,甚至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方案。如果对方完全不同意,或者意识到根本行不通时,则应放弃自己的意见,另外研究其他办法。尤其要注意,凡是几个部门意见尚未统一时,一般不要上报审批,不能把矛盾上交。机关部门领导也不要轻易将几个部门意见相左的议题提交办公会,以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机关干部在商量办事的过程中,一要学会尊重人。不能因为他人地位不如自己高,位置不如自己重要,能力不如自己强,或不象自己那样有某些权力,就不去尊重别人。不尊重人最容易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伤了人的自尊心,事情就难办了。看人看事要用正确的心态和眼光,不要总说自己的工作重要,别人的工作不重要;不要总说自己忙的不得了,别人闲的不得了;不要总说自己工作难,别人的工作容易;不要总认为少了自己不行,少了别人可以;不要总认为自己吃了亏,别人占了便宜。二要学会体谅人。在与上级打交道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最大限度地配合了上级的工作,是否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在与同级打交道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是否为对方的工作创造了自己应该提供的服务条件,是否由于自己要求过度给对方工作造成了困难,自己能够作些什么,去努力帮助别人完成任务;在与下级打交道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怎样帮助下级的积极性,等等。此外,还要真诚对待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交朋友。所以,我们在协商工作中,要抱着虚心的态度,凡事多请教别人,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多讲话,讲出话来就负责任。只要你被认为是一个诚实的、讲信用的人,那么你就与同事的关系融洽了,也就为完成任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要合作共事,不要单枪匹马。大雁为什么要排成“v”字形的雁阵?科学家告诉我们,在雁阵中,大雁飞行速度要比单飞高出现在71%。处于“v”字形尖端的大雁任务最艰巨,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因此领头的大雁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这样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雁阵尾部的两个位置最为轻松,强壮的大雁就让年幼、病弱以及衰老的大雁占据这些省力的位置,群雁不停地鸣叫,这是强壮的大雁鼓励落后的同伴,如果哪只大雁因为过于疲劳或生病掉队,雁群也不会遗弃它,它们会派出一只健康的大雁,陪伴它落到地上,一直等到它能继续飞行。这种紧密团结的社会秩序,对于雁群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人类也是一样,只要能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争斗的话,往往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印度古代有一首诗说:“一腿一足怎走路?单腿单足不成步。但凡事业有成就,必须朋友来帮助。”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的本事再大,若离开他人的支持和协助,就很难做成什么事情。而一旦重视合作共事,就会如虎添翼,做出令人吃惊的辉煌业绩。

我国汉代的张衡就是一例。张衡以发明世界上最早用于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而闻名于世,他精通天文、历法和数学,并有许多发明创造。同时在文学、历史、地理、绘画等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为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郭沫若曾赞颂张衡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张衡在科学文化方面的成就辉煌,便得益于他广泛结交,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他早年即与一批极有才华的青年如马融、窦章、王符、崔瑗等结为知己,并经常与他们切磋、探讨学问,获益颇多。其中崔瑗对天文、历史和数学研究精深,张衡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为日后取得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迪生是人们所熟悉的大发明家,一生中有两千多项发明,平均十三天一项。 这么多项发明,对于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但爱迪生却把它变成了现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爱迪生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离不开他的三个得力助手: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超过了爱迪生;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钻研,常常提一些古怪离奇的问题给爱迪生以极大的启发;第三个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爱迪生的手搞无论多么了草,他都能照着给制成正式的机械图。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      

实践一再证明,要与人合作共事,就要冲破斤斤计较,推诿址皮,争名夺利、各自为政的樊篱,建立起心理上相容,情绪上和谐的良好群体关系。现在,机关编制人手都比较少,内部工作应是分工不分家,特别是一些应急任务要一齐上阵,不分份内份外,携手攻克难关。机关的工作总有主办和协办之分,如果你是主办者,毫无疑问要唱主角,如果你是协办者,也要勇于挑重担。要切实做到,实成重大任务体现出高质量,完成应急任务体现出高效率,完成正常任务体现出高标准,完成交叉任务体现出高风格。

三要宽以待人,不要文人相轻。秘书从总体上来讲算是文人。有些人在工作中团结不好,协作不好,恐怕还在于文人相轻的思想作怪。我国古代尽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但也有文人相敬的事例。其中,北宋欧阳修便是一例,被世人传为美谈。当时,欧阳修与宋祁同为文坛名流,但两人的文学主张和写作风格迥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奉命同修《唐书》,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矛盾。但文坛声望很高的欧阳修却对前辈宋祁很是尊重。他从统稿到署名,都充分考虑到对方,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并打破了著书只署官职高者的名字的惯例,署上宋祁之名。与前人相比,有些机关干部倒显得极为渺小。这是我亲眼见到的一个事例:机关干部甲起草了一份材料,领导看后不太满意,就让机关干部乙帮助加工润色。机关干部乙打了一个通宵,累的眼圈发黑,两眼红红,帮助修改完后退给机关干部甲。按理讲,乙这是在帮甲的忙,甲应该感激才对,却不料甲看过修改过的材料后勃然大怒:“你也是机关干部,我也是机关干部,你有什么资格修改我的稿子?”弄得机关干部乙哭笑不得,解释半天也解释不清楚,由此两个产生了很深的隔阂。这是资历差不多的机关干部之间出现的情况。如果是资历浅的人修改资历深的人起草的稿子,有的竟出现破口大骂,大动干戈的场面。我感到,使自己心胸变得宽阔起来,是克服文人相轻的一剂良药。合作共事中,只要不是原则性分歧意见,就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人,欣赏人,记着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错处,原谅别人的缺点,不去故意挑剔别人。做到了这些,别人就会愿意与你合作。

四要投桃报李,不要过河拆桥。《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鄙视那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小人。所以,为人处事一定要知恩图报。在合作办事中,对他人的劳动成果给与充分的承认和肯定,特别是在名利、荣誉面前要有很高的姿态。首先,在总结活动中,在领导面前,对协办单位的人员要多美言几句,对别的部门发挥的作用要多肯定几句,有了奖励指标不要忘了他人,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其他部门的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和问题,即使由于其他部门人员疏忽所致,也要主动把责任承担过来,因为你是主办者,不论谁出了纰漏,你都负有指导不利的责任。其次,在其他部门以后找你协调工作时,一定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甚至要主动挑重担,啃硬骨头,不能当作额外负担,出工不出力。再次,常存感激之心,常念支持之好。对有过协作关系的同志,平时要经常进行沟通,巩固己有感情,加深己有感情。发现对方有了考虑不周的事,要及时通报提醒;发现对方有了困难,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个人遇到什么实际问题的时候,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只要能帮上忙,就要全力以赴。

原则之三:让下级感到可亲

经常听到人们这样埋汰机关工作人员:“官不大,僚不小”;“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说明有的机关干部确实做得不够好。秘书人员作为环节干部,服务是主业。不仅要为领导服务,还要为基层和下级机关服务。要让下级感到可亲,就要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一是服务要热情。曾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使我感慨良多。有这么一位直接领导,我每次进他的办公室,他无论是打电话、看文件,还是改材料都是立即站起来,一脸笑容打招呼:“请坐,请坐”。因为是下级,每遇此情,总是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后来我多次跟他提议:以后再到您的办公室,您坐着就行了,别那么客气。他嘴上应着,但每次进他的办公室,他依旧站起来,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后来发现,他不仅是对我,而且对任何人,职务高的、职务低的,年龄大的、年龄小的,男同志、女同志,熟悉的、不熟悉的。包括来上访的“老客户”,都是一个标准一个动作,见面立即站起来。对人应有礼貌的道理浅显易懂,一般来说,对于长者、上级,不太熟悉的人进办公室,我都是站起来打招呼的,但有时因为忙,屁股就显得重一些,只是点点头,让人坐下,也没觉得什么不妥。然而一次偶尔的遭遇,是我猛然觉得不要小看了“站起来”。有一天,我因公去找一位领导同志。他新调来的一位秘书脸不扭,屁股不抬,一付冷冰冰的样子。使我蓦然间体会到了什么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看来,见人站不站起来,不仅仅是礼貌问题,还有深刻内涵。是不是可以这样讲,领导见了下级站起来,能拉近上下之间的距离;生人见面站起来,能增加几分热情,能增加几分亲情。由此可以想到,与下级接触,为下级服务,一定要有一副热心肠。该说的话要说到,该尽的力要尽到。该办的事要办到,即使办不成的事也要耐心解释清楚,不能摆出一副院长不耐烦的冷面孔。具体说来,做到这么几点——凡早也是要办,晚也是要办的事,一定要早办;凡主动也是办,被动也是办的事,力争主动办;凡也可以去办,也可以不办的事,尽可能地办;凡冷淡也是办,热情也是办的事,要热情地办。

二是服务要周到。有一件事情虽然过去十多年了,却一直令我刻骨铭心。当时,我在某野战军政治部工作,一次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两个毗邻的连队,一个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连,一个是没有荣誉的平常连。不知是“嫌贫爱富”还是什么缘由,那个英雄连队颇受各级机关偏爱,一年到头来这里抓点、指导工作的领导和工作组络绎不绝,几乎天天有小车驶向这个连队。恰巧这个英雄连队的住处又在那个连队的后边,每次到英雄连队工作组的车辆都要经过这个连队的门口但却很少有人停下来看一看。然而,到年底的全面考核验收中却爆出了冷门,那个无人关注、没有历史荣誉的连队,在军事、政治、行管、后勤等方面综合评定时,高出了英雄连队一大截,特别是在对抗性军事比武中,该连把优胜红旗从英雄连队手里夺了过来,可谓一鸣惊人。我问连长、指导员有什么秘诀和经验,没想到,他们却非常认真地答说,我们的成功经就一条:“领导来的少,机关干扰小”。话虽刺耳,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那个英雄连队一年接待了40多批工作组,每个工作组来到,都有不同的要求,这项要求没落实,那项指示又来了,连队官兵疲于应付,哪有精力抓全面建设?这个普通连队则不然,上级工作组不来,表面上看是冷清些,实际上有了时间按连队工作规律,自主自觉地抓落实。这就启示我们,机关为下级服务,一定要好心办好事,不能添忙加乱,帮倒忙。

三是服务要真诚。我们为下级服务,是尽领导机关的职责,也是尽领导机关的义务,这种服务是无偿的、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切忌把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一种恩赐,更不能斤斤计较搞“倒服务”。机关每个部门都有其处事的权力,都会涉及到他人的切身利益。诸如经费使用、住宅区房分配、干部调配、物资采购、工程承包等,这些都是众人关注的业务。在处理此类业务时,应特别讲究工作方式和方法。这类业务如果处理不好,群众意见会最大,往往会损害机关威信和个人形象。处理这类业务,从工作上讲,必须坚持按原则、按制度、按程序办事;从工作方法上讲,必须最大限度的增加透明度,我曾经听到搞建筑,搞订货、搞人事的机关干部诉说衷肠,人们老是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他们,只要办事,好象肯定收了什么回扣或得了什么好处,感到自己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其中的原因,就是办事的透明度不高,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依我看,对于管钱、管物、管人的干部来说,就应该力避“瓜田李下”之嫌。古书上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如果经过瓜地时弯腰提鞋,容易被人猜疑是在偷瓜,这样的事不干;路过李子树下时扶帽子,容易被人猜疑是在偷李子,这样的事不能干。所以,公正透明行事,以免被人猜疑。在用权方面小心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如,工程建设实行招标制公开竞争,择优选用,消除人情和关系因素;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尊重群众公论,依靠多数人选干部,在多数人中选干部;重要情况实行通报制度把容易造成小道传播、乱议论、乱猜疑的问题,进行公开通报,以统一思想。

第二个方面,办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五条:(一)急事要急办,特事要特办;(二)大事要细办,生事要慎办;(三)积极出大主意,认真办小事情;(四)走在领导后头,想在领导前头;(五)无事不生事,有事不误事。

规律之一:急事要急办,特事要特办。

大凡急事,都是突发性和时效性强,要求处置果断、快速、准确、稳妥,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就可能误事。我们常说“关键时刻展示自己”,应急任务就是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之一。当然,我们说的“急事急办”,决不是遇事急躁,处事毛糙,乱了章法,慌了手脚。应该是,越在紧急情况下,越要追求办事的一次成功率。清人王庭奎讲:“遇到急事,先不要急,要先慢慢想清楚。一旦考虑成熟,就一定不要拖延,而要迅速行动。”也就是说,遇事不慌,稳重求快,实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机关干部在承办急事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记在心里,不管有什么理由,“争分夺秒”是第一理由。在办事过程中,涉及面再广,环节再多,难度再大,也必须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办利索,否则就会失去了意义。

“特事”指的是特别的事情。或者是新出现的问题,过去没有遇见过;或是不解决不行的问题,但现行的法规条文没有明确规范,等等。也就是说,特事都是超常规的事情,按常规的办法办不了,办不好。这就需要在办事时灵活处置,用特别的措施、特别的手段来处理。“特事特办”的基本要求是,原则性与灵活的高度统一,对办事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为“特事”都是非常规的,“参照系”不足,全凭办事者“摸着石头过河”,风险性极大。这类事情,你如果办好了,是应该的,这是你的职责所在。如果办不好,就要承担责任。所以,办“特事”时一定要出以公心,公正处事,慎重从事,不能打着“特办”的旗号,办那些不应该办的事。说的直接一些,就是不能办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对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有好处的事。为了稳妥其间,在办理“特事”之前要做到“三思”:一是正思。要再三想一想做这件事的“利”,包括有利的条件是什么,能够带来哪些好处,起到那些积极的影响等;二是反思。要再三想一想做这件事的“弊”,包括不利的条件是什么,能够遇到哪些阻碍,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等;三是合思。要再将正反两个方面结合、融合起来进行思考。把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因素都思考在内,看一看利弊得失有哪些,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要权衡利弊得失,根据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别估计对事物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判断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失败的风险,力求找出利大于弊的最佳途径,以及趋利避害的方法和措施,按照“两利相权取其大,利弊相权取其利,两弊相权取其小”的原则行事。

规律之二:大事要细办,生事要慎办。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一辈人经常讲“蒋冯阎大战”的故事,当年,冯玉祥与阎锡山联手对付蒋介石,在中原大地摆开战场,志在必胜。可是,在这决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由于冯玉祥的参谋人员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把河南的沁(亲)阳写成了泌(弊)阳,虽然就在心字上多了一撇,可这一撇却使方位错了五百里,冯阎联军就此失败。可见“大事细办”之重要。大事都是关涉全局的重要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机关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要非常清楚,想得要非常细致,做得非常周全,不能有半点的大意与疏忽。具体说,在办理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群众十分敏感的问题,涉及军地军民关系、国际国内关系等等事情上,一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办得有根有据,有章有法,有理有节,有始有终。在重大问题的承办上经受住了考验,方能受得起重托,担得起大任。

为什么要生事慎办?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可能老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打转转,总要有工作岗位的转换,工作任务的转换。到达新的岗位,接受新的任务,必然会面对陌生的事物。而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他的知识和本领也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人无论经验多么丰富,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也难免失于偏颇。所以,涉足陌生的领域,处理陌生的事情,应谨慎从事,扎实行事,切忌自负轻率,卤莽冒失。自负是办事成功之大敌,面对没有从事过的事情,无论多么简单。你若自负自傲,必定自食苦果。我认识这样一位机关干部,写材料是把好手,处理事务不是其所长,领导适才而用,动“笔杆子”的活让他多承担一些,陪同下基层检查工作的事情总让其他人去干。久而久之,他心里开始不平衡,陪首长下去有吃有喝又风光,在机关“爬格子”又苦又累又无名。事有凑巧,有一次下基层,领导派他陪同首长,并一再嘱咐:“陪首长是个细活、苦活,你过去没有经验,一定要慎之又慎,考虑周全”。可他却比较自负,认为不可能出问题。他对人员的协调,工作部署、车辆派遣,文件材料以及怎样开展工作等诸多事宜,也都进行了认真准备,但却疏忽了了解出行路线及路况,带车行进的过程中,因主观臆断,凭想当然选路,结果陷入了“迷魂阵”,走了半个小时,没有走上正路,首长问:“你知不知道路?”这个机关干部说“我不太熟悉。”结果首长说你下去熟悉道路吧,他刚一下车,首长就带车走了。后来,他虚心向其他机关干部请教,同事们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你以为承办具体事务就那么简单?传给你几条秘诀:“首长不讲我先讲,试试话筒响不响;首长不行我先行,探探道路平不平;首长不尝我先尝,品品饭菜香不香。”听罢此言,他这才真正体会到“看人挑担不费力,事不经过不知难”。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要求,没有办过的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要以老实的态度,虚心的态度,慎重对待。

规律之三:积极出大主意,认真办小事情。

从事秘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为领导当好参谋,遇事能拿出主意和办法来。干工作最悉的就是没有主意和办法。在古代国家与国家之间弱肉强食的纷争中,一条妙计避免了一个国家生灵涂炭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条建议救活一个厂子、一个企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说,将在谋而不在于勇,手上磨出茧子,不如大脑想出点子。我们讲实干,但实干不是死干。在机关工作一定要善于动脑,部属不动脑,领导就难当了。从历史上看,政绩突出的皇帝,往往背后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宰相。刘邦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有萧何;刘备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有孔明;李世民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有魏徵。如果他们换掉了手下这几个人,什么汉室基业,三足鼎立,贞观之治,都将有可能不复存在。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给他把主意出好了:先夺荆州,后取西川,联合东吴,抗击北魏。出大主意光动脑不行,而且要有战略眼光。作为秘书人员,出主意不能着眼于一处一科一室,而要从全局上来把握。只重微观,不重宏观,就出不了大主意,当不了好参谋。所以,一定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这是职责所系。

话还要往下说,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不仅要能出主意,而且还要抓落实,也就是说要注意做小事情。出主意是画图纸,做小事情就是搞施工。你的主意被领导采纳了,就等于图纸在建筑部门盖上了章,接下来便是一砖一瓦地去施工。图纸再漂亮,施工不认真,照样建不成漂亮的楼房。可见,后续的小事办不好,前面的大主意也是空的。如果我们出不了大主意,能认真把小事情办好也是好的。在机关工作,如果大主意出不了,小事情又干不好,那只有“还俗”的份了。

概括人们的办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人是举重若轻,一种人是举轻若重,领导干部两种人都需要,比如,周恩来评价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如是说,刘伯承举轻若重,邓小平轻重若轻。但是,机关干部永远只需要一种工作方法——举轻若重,再小的事也要慎重处置。

要知道,事情大小轻重都是相对而言的。小事办好了是小事,谁也不会去注意,小事办不好就是大事,出了纰漏就会引起领导关注,就有人追究你的责任。接个电话不是什么大事吧?可不少人就是因为接不好捅了漏子。不少机关干部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会议开得很顺利,就因为主席台座次没排好,有个首长的文件没送到位,惹来很大的麻烦;一个材料写得很好,就是因为出了几个错别字,好像一顿美餐吃了个苍蝇似的。可以说,一个会议的主持词,一个请示批复,一个情况报告,若出现错误,就会影响一个干部、一个部门甚至整个单位的形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深刻教训很多。因而,在小事面前切记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要高度重视小事。做好一两件小事不难,做好一两天小事也不难,难得是以一贯之,坚持不懈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得精巧得体,万无一失。要在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认识,要看到,小事有时并不“小”,它连着大事,做不好可能变成牵扯全局的大事。比如,关于接电话这样的小事,有的人就这样认识它的意义:电话那头是看不见的考场,教官可能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可能是亟需帮助的群众,必须弄清来龙去脉。接电话,事虽小,但能考你的为人处事,考你的随机应变,考你的事业心、责任感。你值班时,对群众来说,你代表的是党委的形象;对上级来说,你代表的是党委机关的水平;对领导来说,你代表的是机关干部的群体素质。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有了这样的开阔眼界,就会增强做好小事的紧迫感。

其次,要认真关注小事。在通常情况下,一项大任务在主要环节的部署安排上,领导抓得比较紧,大家都很重视,而一些细微之处都得靠机关干部去完成。许多小事情,看上去都是举手之劳,领导都比较放心,但也最容易出错。所以,越是领导关注不到的部位,越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做好拾遗补缺的工作。特别是可能影响全局的小细节、小环节、小事情、小部位,要格外重视,格外严谨,格外细致,不能侥幸地去“感觉”,该亲眼看的要到现场,该直接找本人的不能通过二传手,一丝一毫不能大意。

再次,要耐心做好小事。小事并不等于简单,有些小事干起来非常麻烦,有时很小的一件事,需要返工好几次还办不利索。有时事情不来便罢,一来就挤在一起,这件需要办,那件也等着,理不出个头绪,这个时候容易产生厌烦、浮躁情绪。所以,特别需要耐心和恒心,要不厌其小,不厌其碎,不厌其烦,认真办好每一件小事。个别小事时间跨度大,久拖不决,要特别小心,不能忘事、漏事,始终关注发展变化,什么时间办到哪一步,心中有数,有头有尾,确保落实。

规律之四:想在领导前头,走在领导后头。

秘书人员是领导的影子,而且这个影子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在领导的后头,有时又要跑到领导的前头。所以,这鞍前马后的工作是不容易干好的。不该到前头的时候你到前头去了,该到前头的时候你又没有去,天长日久,就会在领导的心目中留下阴影,甚至你这个影子会被领导直接抹去。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对于这个问题,只能大致分一下。简要地说,就是虚事情要在前,实的事情要在后。再说的实在一些,动脑子的事要在前,露面子的事要在后。如出主意、定路子、提建议,凡属于思维范畴的活动,跑到前面去,基本没有错。这就是一般而言,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抢险救灾,与歹徒搏斗,虽然也是实的,但仍需要跑到领导前面去。靠前尽量往前一点,问题似乎不是太大。但靠后却不能离得太远,以至跟不上领导的步伐。如外出让领导亲自要车,开会让领导四处找你,食宿让领导亲自安排,这样未免太靠后了。走在领导后头,因为是实的,比较容易做到。但想在领导前头,因为是虚的,往往难以做好。怎样才能想到领导前头呢?一是要有点超前意识。无论领导交办什么事情,都要把涉及事项想周到。外出首先想到吃住行;开会首先要想到座次、讲话稿及应该带的文件。提前想不到,就容易出闪失。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口袋里有好几份讲话稿,有时秘书不注意提醒,结果就读错了;有时秘书忘了带,到讲话时间了,却没有讲话稿,这场面确实很尴尬。二是要注意延伸领导的意图。有时领导交待工作往往很简单,领导可以点到为止,秘书却不能干到为止。因为领导对这一问题未必经过深思熟虑,这就要求我们把领导未考虑的问题考虑到,丰富领导的意图,为领导拾遗补缺。三是注意把握领导的特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个领导有一个领导的个性特点,有的领导好伺候,有的领导不好伺候,有的领导希望你帮助他多想点事情,有的领导则反感部属多嘴多舌。这就是说,秘书人员要走在领导后头,想在领导前头,还要根据领导的特点去想、去做,这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的曲子唱不的,教条的东西容易误人,主要还是靠自己在工作实践中去体味、琢磨和参悟,自己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实用的东西。

规律之五:无事不生事,有事不误事。

秘书是领导身边的人员,千万注意不能无事生非,拨弄是非。你靠领导近,说话方便,但耳旁风也不是随便吹的。吹耳旁风时一定要注意出于公心,不能掺杂私利。更不能在领导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有成见、偏见的时候,你在一旁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助长不良情绪。这样时间长了,容易引火烧身,把自己推进矛盾堆里,甚至使自己成为替罪羊。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如此低级错误不能犯。

无事不生非是对的,但有事却不能误事。我国自古就有“今日事今日毕”的格言。刘伯承元帅曾提出,机关人员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也就是提倡有事快办,这不易误事,同时也是节约时间或争取时间的有效方法。对于机关干部来说,存在着两类时间,一类是属于自己能够控制的时间,称作“自主时间”,另一类是属于对他人或事的反应时间,不能自由支配,称作“反对时间”。两类时间作为客观存在,都是必要的。没有“自主时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成天忙忙碌碌,就会疲惫不堪,对工作和身心都没有好处。实际上,机关干部的自主时间大都是从“有事快办”中挤出来。所以,大凡会办事的人,都能做到,越是不急的事情,越是抓紧时间办。一方面,早办完早见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脱不了办,早办完早解脱出来,把精力转到其他工作或学习上。机关干部应具备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今天要办好的事情,要抓紧落实,决不拖到明天;对有时限要求的工作,正常时间完不成的,要加班加点,坚决按时完成任务;对那些时限要求宽松一点的工作,也要快节奏进行,以争取主动。要努力做到“信息不在我手里梗塞,文件不在我手里积压,事情不在我手里延误,工作不在我手里中断。

最后,我借用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成功秘诀结束这次汇报。有人问鲍威尔成功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想清楚再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做不到的事不乱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转摘自朋友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