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绍周教授从肾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经验

 昵称mt5Lu 2012-09-01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 se,MND)是一组原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西医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郑绍周教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 行医四十余载,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吾
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1 肾虚为本,痰瘀为标
郑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肾虚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根本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亏,骨枯髓空,脏腑衰惫,气血乏源,肢体失养,故可致痿。肝肾同源,肾为肝之母,肾精充足,则肝血化生有源,肾虚水不涵木,则肝血亏虚,虚风内动,故手足笨拙,筋惕肉痿。《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肾气不足而脾失健运,则气血亏虚肌肉失养,出现肌痿不用。脾阳根于肾阳,肾气足则脾阳旺,肾气虚则脾阳衰,运化水谷精微失职,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日久痰瘀互结,阻滞经络以致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经脉,出现手足痿废不用等症。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提到:“惟觉骨软不能履地者,乃骨髓枯涸,肾虚不能作强也。”
2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郑绍周教授认为肾寓真阴真阳,是机体诸脏阴阳之根本,维护着诸脏阴阳的相对平衡。肾阳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
肾阳虚,则不能正常生血、化津,阴精无以化生,肌肉失养,运动无力,而致痿弱不用;同时, 肢体无阳温养,寒从内生,则筋脉收引。肾为水火之宅,内藏真阴,“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肾阴虚,则各脏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阳无以化生。
3 补肾固本,和调诸脏
郑教授指出,肾虚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因素。补肾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根本大法,如配合调养肝脾,更能有效地通过补肾达到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目的。
郑教授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提出“补肾固本、合调诸脏”的治疗法则。在补肾方面,注重选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药物,用药旨在温阳,而配以滋阴药以求补阳而不伤阴,如选择杜仲、巴戟天与山茱萸、白芍搭配,淫羊藿、菟丝子与熟地黄、玄参搭配,以求刚柔相济、温润并施,而达到疗其痼疾的目的。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症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畏寒肢冷,纳差, 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治当温补脾肾,助阳化气。方选右归丸,并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加淫羊藿、锁阳、巴戟天等,使肾阳充足。若肌肉萎缩,肌肉跳动,肢体僵硬,腰脊酸软,眩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烦热,盗汗,或二便失禁,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当滋补肝肾、养阴填精。可选左归饮加减。由于肾虚还可导致气血亏虚,产生痰瘀,故在治疗中应合以补益气血, 化痰祛瘀之法,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兼见面色不华,神疲肢倦,气短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兼见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脉沉细,痰瘀互阻者,可选地黄饮子合温胆汤加减,并酌加全蝎、僵蚕等以化痰通络。郑教授认为从肾论治运动神经元病,当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不拘泥于教条,方能取效。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 32岁, 2007 - 06 - 07 初诊。主诉:上肢无力3年。现病史: 3年前因突然出现右手大拇指、食指无力,求治于某医院,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病情仍进展。现四肢乏力,右上肢肌肉萎缩,远端为甚,畏寒肢冷,面色晦暗,纳差,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右上肢, 右手大小鱼际肌、大拇指、食指肌群均萎缩,右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下降。四肢肌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阳性。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处方: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20 g,淫羊藿30 g,巴戟天12 g, 山茱萸25 g, 生薏苡仁30 g,荔枝核15 g,重楼30 g,马鞭草30 g,全蝎10 g,僵蚕15 g,茯苓15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服用10剂后,患者乏力、怕冷减轻,四肢较前明显有力,纳食有增,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上方加山药30 g,肉苁蓉15 g,茯苓加至25 g。15剂,水煎服。三诊,患者右手拇指、食指肌肉萎缩减轻,四肢有力,纳可,舌体胖大,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效
不更方,继续服二诊方20剂。2年后追访, 病情稳定。
5 结 语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不是癌症的癌症”之称,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正逐渐为全球所关注。郑教授认为本病发病主要在肾脏,可累及他脏。治疗上以补肾固本,和调诸脏为根本原则。肾虚分阴虚阳虚,但阴阳互根,久病常易相互累及,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转而变为阴阳两虚,为肾脏虚损的常见证型,在治疗上须滋阴与扶阳兼顾,既可促进生化之机,又可避免互伤之弊。常用熟地黄、菟丝子、巴戟天、沙苑子等,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义。以培补气血为中心环节, 其中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由于气能生血,气旺血旺,血可化精,精能生髓,可使脾健肾充,肝得滋养,肢体能用。其次郑教授还重视本病病程迁延的特点,“久病必虚,久病必瘀”,肾气虚则脾失健运,且脾易生湿,湿聚成痰,痰瘀互结而阻塞气机。故常用泽泻、白术、薏苡仁、石菖蒲、水蛭、僵蚕、鸡血藤等,祛痰利湿,活血通络。郑教授常建议患者树立信心,心情开朗,坚持治疗,适当配合患肢功能锻炼,合理饮食,以获得较佳疗效。
摘自:《中医研究》2010年4月 第23卷 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