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上海之高桥松饼

 大闲人 2012-09-05

舌尖上的上海之高桥松饼

索性就退守这一亩三分地

文汇报记者 范昕 2012-09-05头版

  “买松饼请上402。”这纸条贴在高桥镇潼港八村一幢普通居民楼的大门口,楼里的402室居然是高桥松饼老字号“周正记”如今的所在。每天,都有执着的顾客寻上门来。

  高桥松饼荣登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制作却已经差不多回归家庭作坊。“周正记”统共就3个“伙计”,85岁的“非遗”传承人周老太太张玲凤,她的儿子周亿中和媳妇顾玉英。配料、调制发面、包酥、开酥、擀皮、包馅、烘烤、冷却、装盒,做松饼的10来道工序,全在402室那个10来平方米的客厅里操作;一张包上了亮闪闪铝皮的方桌是工作台,摆着面团、豆沙馅等原料和擀面杖。“硬件”简单,不简单的是“软件”——脑子里的经验、诀窍,手上的功夫:料怎么选得精,面怎么和得透,皮怎么擀得薄,馅怎么包得足,火怎么烧得匀……

  高桥松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百余年的清光绪年间。那时镇上大户赵小其之妻是做塌饼的高手,饼皮薄、层数多,被邻里乡亲赞为“松饼”。1925年,张玲凤的婆婆——高桥镇张家弄的黄金娣,改良了松饼制作技艺,开办了家庭作坊兼店铺,这就是“周正记”。张玲凤20岁起学艺,得了婆婆真传。这几十年里,她在公私合营的高桥食品厂做过松饼,退休后又在自己家里做。

  

水酥面团,油酥面团

  都说豆沙饼是高桥松饼里最受欢迎的一种。豆沙饼吃过啊,她家的豆沙饼能好吃到什么程度?记者一边打量一边在心里嘀咕。这高桥松饼,模样近似苏式月饼,小巧浑圆,边沿雪白、两面微黄,看不出有啥特别;待到一口咬下,这才知道那个“松”字真不是随便说的:它的外皮有着格外丰富的层次,层与层之间又有一点缝隙,因而松软酥脆、入口即化,实实足足包裹其中的红豆沙,则甜而不腻。张玲凤告诉记者,自然分层、层层薄如纸的酥皮的秘密,在于用了两种面团:水酥面团和油酥面团。面粉里和多少水、掺多少油,各家有各家的讲究,她的心诀是:6斤面粉2斤油,外加2斤清水,揉成水酥面团;4斤面粉2斤油,揉成油酥面团。不过这只是通常情况。不同的面粉黏性、水分不同,甚至同样的面粉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也有所不同,这就要微调。用刚刚上市的新麦最是难做,因为“面性”未定,另外新面粉含水分多,和面时掺的水要少些,陈面粉则相反。辨识面粉的各种情况,凭手感和经验,没吃准就麻烦了。

  将一小团油酥面团嵌进一小团水酥面团当中,这叫“包酥”。接着是“开酥”——饼皮能有10多层,就在这一步:将水酥包油酥的混合面团用擀面杖擀成长舌状的扁面饼,用手卷拢再擀,然后再卷拢,再擀再卷,如是反复多次。“包馅”也有名堂:面皮封口不宜太紧,要留出一点小孔隙,这样烘烤时可以吸入空气、散出水蒸气,酥皮方能起酥。这几道松饼制作的核心工序都没法用机器代劳,尽管学会只要几分钟,若想精于此道,那有得揣摩了。

  

进过城,又退回老家

  高桥松饼本是家常点心,当地民间常做塌饼,松饼是塌饼的“升级版”。不过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桥海滨浴场开放,城里人像候鸟一般涌来,带热了松饼买卖,店铺一家家开张,一度多到18家。后来松饼进了城,在福州路、老西门、淮海路等处设过销售门市。

  可惜近年,在五花八门新派吃食的轮番冲击下,高桥松饼招架不住了:因为从原料到工艺都守旧,总是豆沙、百果、鲜肉“老三样”,顾客日渐稀少。于是退回老家,眼下只高桥镇上尚有几家食品店在卖松饼;至于做松饼的,镇上“小有气候”的还剩得4家,除去高桥食品厂是国企,正兴食品厂、“周正记”、“王泰和”都是家庭作坊,年产量1000万只左右,不及繁盛时期的一个月。

  要不要变、要不要重新走出去,这些事高桥松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们想过,也努力过。前些年,正兴食品厂厂长凌关鑫曾带着松饼去市区走访超市、食品店,还去过广交会,甚至琢磨过中外合资的法子,却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说到底,松饼的保质期太短了,夏季四五天,冬季十天半个月;再说酥皮一碰就碎,没法用真空包装,如何适应得了环节重重的现代商品流通链呀!”凌关鑫感叹。

  他想通了,接着索性把“立足高桥,以销定产,真材实料,原汁原味”的16字经营方针在自家车间里刷成了标语。他给记者解释,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顶顶要紧是“真材实料”。比如豆沙,一定要由自己炒制,不能去市面上买现成的,那里头十有八九添加了防腐剂。

  炒制豆沙也是吃功夫的:先要拣去坏豆和沙石,用水洗净,再煮熟去壳,放进纱袋挤去水分做成赤豆沙,最后拌进白砂糖和油在锅里翻炒,直到软硬适中。“辛苦点,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吧!”凌关鑫悠悠地说。他家的豆沙松饼零售价每只1元、批发价9角,心平,做的是细水长流的营生。

  “周正记”一样,不设销售门市,就守在家里等人寻味而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