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手的“三点论”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9-10

一把手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在我们强调集体领导的今天,其职能作用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一把手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关系到所在地方和单位人气指数的高低、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坏,而且关系到所在地方和单位各项工作发展势头的强弱、事业的兴衰。笔者根据20多年的实践,认为一把手的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主要是把握好决策、调控、求效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是一把手是否称职的关键所在。

决  策

  决策,在现实生活中每位社会组织成员都会触及,都在参与,只是它有范围大小、层次高低之分。决策在形式上表现为团体性行为,但主持团体活动的一把手的责任与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决策是一把手具有的重要职能,决策过程是对决策者基本素质进行检验的过程。一把手如何履行好决策职责,有诸多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但我认为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慎重。任何决策都不可盲目草率,必须慎之又慎。古今中外,决策的正确与失误导致事业兴衰成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的一系列决策,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使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中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因此,一把手必须以对国家、对事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而又慎重地决策。


  二是科学。一把手不仅要具有较多的科技知识、本行业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善于听取专家学者以及方方面面的意见,注重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保证决策的正确,减少失误,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意志,达成共识。有效地避免一把手决策中的武断行为,是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保证。


  三是公正。一把手要去私利、存公心,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不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所动,决策要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所以,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四是依法。依法治国是我党的治国方略,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我们国家已步入了法制时代,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一把手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决策。

调  控

  调控,即按照决策既定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控制、治理达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把手作为一个单位的核心,要能够站在一定高度,通过有效的措施对班子、队伍、工作、全局实施有效调控、治理,形成上下同心同向、同力同为的工作氛围。有效调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要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正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具有驾驭全局、控制局面的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把手要用发展的眼光洞察外面的世界,具有明察秋毫、运筹帷幄、综合协调的能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无论大小,安定团结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事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一把手控制全局能力的集中体现。很难想像,矛盾纠纷不断、工作相互拆台、干群关系紧张的地方会把工作、事业搞上去。这就要求一把手善于把握正确导向,增强人格魅力,提升领导艺术,从大局出发,以身作则,统一思想,化解矛盾,抓好班子,推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要思维敏捷,善于谋势,牢牢抓住本单位主要矛盾,具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发展思路及办法的能力。一把手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把精力耗费于大量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上,不能事必躬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大局、把方向、抓大事、定章程上,依据主要矛盾和本地方、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把主意出好,形成上下认同的一套工作思路与方法,并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集纳人才、知人善任的能力。“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得人则昌,失人则衰”。—把手要有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姿态,培育人才、吸纳人才,并且用准用好每一个岗位上的人,使其能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能量。切记要因岗设人,不能因人设岗。


  四是要宽容大度,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能力。实践证明,一把手在实施领导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宽容大度的品质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工作效能,增强内部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要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倾听不同层面的声音,正确采纳各方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属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刚柔并济,将宽容与严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一把手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五是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现代新知识、管理的新经验,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掌握。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但要掌握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还要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不但要学习哲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当今世界先进的科学管理知识;不但要掌握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还要注意微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卓有成效地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

求  效

  求效,表现为追求和实现较好的效益、成效、位次等。一把手要始终咬住已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始终不渝地瞄准本地方、本单位根本任务的最高点,求得最大值。


  一把手要善于抓住根本,领导所属部门坚持中心工作不动摇,千方百计地去推进工作,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排除各种阻力,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即使过程再完善,形式再完善,而工作效果却不明显,或是群众不认可,这样的过程和形式就是徒劳的。要把求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我们做事情、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标准,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求实效要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最高标准。一把手的权力来自群众,评判的主体也是群众。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能仅仅满足于上级满意,而忽视群众的意见。作为一把手,能否为组织所认可,让群众理解和信任,归根到底要看其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实效,对于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讲,就是把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好、发展好。


  求实效要与“浮躁症”区别开来。当今社会,由于受利益驱使,部分干部求成心切,热衷于短期行为,脱离地方实际,违背发展规律,做表面文章,搞一些“假大空”的政绩工程,甚至欺上瞒下,出现了不顾百姓利益的“形象工程”。这些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给我们的事业留下了无穷的隐患。这种思想和倾向是十分有害的,也是要不得的。


  求实效还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正视现有基础条件,注重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处理好实现远期目标与阶段性任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坚持国家整体利益与兼顾不同群体的个体利益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