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七

 ARICIA 2012-09-17
三七


【别名】滇七、汉三七,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notoginseng (Burk.) Hoo et Tseng [P. sanchi Hoo]的块根,其花亦入药。
为五茄科植物
人参三七的根。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芦头)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分枝和多数支根,表面棕黄色或暗褐色,具疣状凸起及横向皮孔。茎直立,单生,不分枝,近于圆柱形,有纵条文。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通常5~7片,膜质,基部一对较小,椭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而偏斜或宽楔形,下延,边缘具细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夏季开淡黄绿色花,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叶丛中,总花梗长达30厘米;花5数,花瓣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果扁球形,熟时红色。种子扁球形,1~3粒。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下。分布于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一般为栽培;江西、湖北及其它省近年也有栽培。

【性状】
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
筋条、剪口及绒根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

【炮制】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
甘微苦,温。
①《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栽培】喜冬暖、夏凉的环境,不耐严寒,忌强光。宜选阴凉通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植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播种前2~3个月整地、作畦。为了消灭害虫、病害,可在翻地时撒1~2次石灰(60斤/亩)或六六六粉(5~10斤/亩),但必须在种植前20~30天进行。当果实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产区也多用冬播。播时于畦面开沟,沟宽1~2寸,深2~5分,粒距1.5~2寸,覆细土2~3分,再盖稻草防畦面板结,保持土壤湿润,约3~4个月出苗。幼苗生长1年,于12~1月,休眠芽萌动前,按苗大小,挖出栽种,开沟,以5×5或5×6和6×6寸行株距栽种,栽深0.5~1寸。栽时,芽头向下倾斜成约20度角,然后覆土盖草。播种1月后,搭荫棚,四周围以篱笆;透光度按季节调整,光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春季透光度60%左右,夏季40~50%,冬季逐渐调大透光到50%~80%。生长期间应注意防病、防虫,施肥、摘蕾。

【化学成份】块根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 A,C30H52O10)、三七皂甙B(arasaponin B,C23H38O10),二者水解后分别生成皂甙元A,皂甙元B及一分子葡萄糖。又近举报导,含有五种三萜皂甙,其甙元为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等。三七块根除含有皂甙外,尚含有生物碱和黄酮甙。三七叶含皂甙,水解后其皂甙元以人参二醇较多,可明显检出有齐墩果酸,但人参三醇含量极少。

【药理作用】
1、三七块根流浸膏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2、三七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并能对抗因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的作用。
3、三七块根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4、三七灌胃能促进小白鼠肝糖元的积累。
5、毒性:三七皂甙给猴等等物静注,有溶血作用,对小鼠静注其半数致死量为460毫克/公斤。对金鱼毒性极轻。

【炮制】
开花前采收3年以上的鲜三七,去茎叶泥土,摘下芦头、侧根、须根,分开大小,晒至六、七成干时,用谷壳掺和,边晒边搓揉,使其体质结实,再晒至足干。
夏季采花,阴干或熏蒸晒干。

【备注】
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
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种在田野,称为田七。
三七的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
 
 
姜三七


别 名: 姜三七、姜田七   科: 姜科   属: 土田七属 
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
来源】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块茎。
植物形态】土田七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根茎呈不规则圆形,芳香有辛辣味,根茎的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又可长出新苗。
叶基生,通常2~3片,形似竹叶,先端短尖,基部狭而成柄,有多数弧形平行脉。
花黄色。
--------------------------------------------------------------------------------------------------------------------
 
 
姜状三七
拉丁名:Panax zingiberensis C. Y. Wu et K. M. Feng
中文名:姜状三七
拉丁科名:Araliaceae
中文科名 :五加科
分布 :云南
现状:
 濒危种。姜状三七是人参属中根茎特大的种类。多年来因采挖其根茎作三七的代用品,现已近于濒危
多年生草本,高30一60厘米;根茎肉质,姜块状。叶为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端,叶柄长8一15厘米;小叶3一7,长圆状倒卵形,长10一17厘米,宽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重锯齿,两面沿脉疏被长1一1.5毫米的刚毛,近无柄。
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轴细,无毛,长10-20厘米,花梗长12厘米,基部有线状披针形小苞片多枚;花小,紫色;花萼合生成杯状,花瓣5;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之互生,但较短;子房2一3室,花柱2,合生至近中部。浆果卵圆形,直径约4一5毫米,熟时红色,后变黑色,内有种子12粒;种子卵球形,长3一5毫米,白色,微皱。
特性:
姜状三七为阴生植物,常生于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下蔽荫处,生长地区的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温约17℃,1月平均温10℃左右,极端最低温-4℃,极端最高温32℃,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5%。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有机质丰富,pH值5.0--5.5。3--4月根茎上萌发新芽,5月展叶,6月开花,10月果熟,11月地上部分枯萎,即进入休眠期。
保护价值 :
姜状三七系近年来新发现人参属中根茎呈块状的特殊种类,为中国特有。根茎主含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入药用于跌打损伤,虚痨咳嗽、外伤出血及贫血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性味
甘微苦,温。
《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1]



姜状三七姜状三七

姜状三七姜状三七

 
 
 
--------------------------------------------------------------------------------------------------------------------
 
藤三七
别名:细枝落葵薯、藤三七、心叶落葵薯
藤三七落葵薯
藤三七好处真多. <wbr>吃草药功效不错
藤三七好处真多. <wbr>吃草药功效不错藤三七好处真多. <wbr>吃草药功效不错藤三七好处真多. <wbr>吃草药功效不错
【别名】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

【来源】
药材基源:落葵科植物落葵薯藤上的干燥瘤块状珠芽。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redera cordfolia(Tenore) van Steen.[Boussingaultia cordifonia Tenore;B.gracilis Miers f.pesudo-baselloides Hauman;B.gracilis Miers var.pseudo-baselloides Bai-ley]
采收和储藏:在珠芽形成后采摘,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藤三七 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pseudobaselleoides Bailey 落葵科(Basellaceae)
肉质小藤本,长可达数公尺,有分枝.茎绿色,光滑.叶互生,肉质,深绿色,光滑无毛,卵圆形,长4~6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略心形,全缘.叶腋节上生瘤块状珠芽.花期冬初至春夏,长穗状花序腋生,长约20cm,下垂;花多数而密生,花小,白绿色,花冠5瓣.浆果球形,熟呈暗黑紫色.别名 藤子三七,云南白药.药材名 藤三七.药用部分 珠芽,叶.用途 珠芽有滋补营养,强壮腰膝,消肿散瘀之效.治病后体弱,腰膝酸痛,糖尿病,尿毒,骨折,跌打损伤,叶治习惯性便秘,肿毒.方例(1)治腰膝酸痛:藤三七珠芽20公分,炖瘦肉或鸡肉服.(2)治跌打损伤,肿毒:藤三七珠芽或叶鲜品捣敷患处.(3)治习惯性便秘:取藤三七鲜叶,炒煮食.采集地 全省各地栽培,中南部尤多.采收期 春夏间.
 
形态特征 藤蔓长达5~10厘米,根须多,块茎肥大,块茎可萌芽生长成新植株。在藤蔓腋部及花序基部,均生长形态各异的珠芽,珠芽也是繁殖材料。嫩茎绿色,长成后变棕褐色,节间处易发生不定根,为茎节扦插提供条件。花期9~11月,通常不孕,很难获得种子。

它与同科不同属的落葵(木耳菜),也就是我们喊的软浆叶,在外观或形态上很相似,均是食用叶片和茎尖,食用时都有黏滑感,但藤三七没有落葵的土性味,吃起来味道更佳。藤三七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含量在蔬菜中处于较高水平。

藤三七营养丰富,是高钙,并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氨基酸和铁、锌等。叶片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各种矿物元素外,每100克鲜叶中维生素A含量高达5644国际单位、维生素C含量为28毫克~33.7豪克。叶片微苦味,无其它特殊味道。藤三七珠芽入药,水煮后味微甜,嚼之有黏性,性平,能消肿散瘀,补虚止血。

药用及保健价值:藤三七性温,味微苦,具有滋阴、壮腰、健膝、消肿散淤等功效,可治疗腰膝酸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尿道炎、糖尿病、胃脘痛、腹泻、鼻炎、咽炎 、口腔溃疡等症。患者可口服藤三七的块茎、珠芽、茎叶,也可直接贴敷鲜活的藤三七叶,或把块茎、珠芽、茎叶等捣碎贴敷在患处。其中以贴敷效果较好,可直入病灶。

很可惜,我还没能尝试过它的味道,作为软浆叶的喜好者,我很期待藤三七的味道,一直想找机会挖块茎回去种下。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稍带木质的缠绕藤本,光滑无毛。一年的新梢可长达4-5m以上,植株基部簇生肉质根茎,常隆起裸露地面,根茎及其分枝具顶芽和螺旋状着生的侧芽,芽具肉质鳞片。老茎灰褐色,皮孔外突,幼茎带红紫色,具纵线棱,腋生大小不等的肉质珠芽,形状不一,单个或成簇,具顶芽和侧芽,芽具肉质鳞片,可长枝着叶,形成花序或单花。叶互生,具柄;叶片肉质,心形、宽卵形至卵圆形,长4-8(-12)cm,宽4-9(-15)cm,先端凸尖,稍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楔形或圆形,全缘,平滑而带紫红,间见叶面扭曲而呈波状,主脉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单一或疏生2-4个分枝,花序轴长10-30(-50)cm,花数十朵至200余朵;花梗长2-4mm,基都有一披针形、先端锐尖的苞叶;花基合生呈杯状的苞片2,其上有与其交互对生的宽卵形或椭圆形小苞片2枚,较花被片短;花被片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mm,宽约2mm,白色;雄蕊比花被长,花丝基部宽而略联合,在蕾中时外折;子房近球形,上位,花柱上部3裂,柱头乳头状。花芳香,开后变黑褐色,久不脱落。花虽两性,但通常不孕。果未见。花期6、7月起可开放半年。

【生境分布】现江苏、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性味】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强腰;散瘀消肿。主治腰膝痹痛;病后体弱;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用鸡或瘦肉炖服。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治跌打扭伤:藤三七、鱼子兰、土牛膝、马菌香。捣敷患部。

【摘录】《中华本草》
--------------------------------------------------------------------------------------------------------------------
 
土三七(景天三七、土三七、费菜)
费菜费菜
 
"土三七"非"三七" 多一字有剧毒

中药材“三七”有活血化瘀作用,“土三七”与其虽一字之差,却含有一种名叫吡咯烷的毒物,造成人的肝脏损伤。记者昨日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了解到,近三个月以来,经该院消化科诸葛宇征主任医师治疗和会诊的因过量服用“土三七”造成肝损伤的患者已经达到6例,其中1例因多器官衰竭已死亡,1例因病情过重放弃治疗也已死亡,1例出现肝衰竭正在等待肝移植,另外3例正在接受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也不容乐观。因此,专家郑重提醒,“土三七”非“三七”,切不可自行服用。

病例:为活血吃土三七吃坏肝

一位40来岁的女性患者,4个月前因车祸导致骨折,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后常感骨折处疼痛。听邻居说“土三七”可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刚好一个亲戚家就自种了“土三七”,于是要了一些回来。服用2周后,该患者开始感觉腹胀,伴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查B超显示腹腔、盆腔内大量积液,予以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腹胀稍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因腹胀再次加重,于是来南京鼓楼医院寻求诊治,接诊的顾超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及各种检查,诊断为因超量服用“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

另一位60多岁的安徽男性患者,一年前感觉膝关节疼痛,听人说土三七可缓解,便用其泡酒喝。可是大半年后出现腹胀、胃口差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开了一些促消化的药服用,但无任何缓解,症状还不断加重。后来到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就诊,也被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现正在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土三七”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人们要吃它?又为什么为导致如此严重的肝损伤?

鼓楼医院消化科诸葛宇征主任介绍,市民常常把“土三七”混淆为“三七”。“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其作用奇特,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

但“土三七”完全不同于“三七”,“土三七”别名“菊三七”,又名“三七草”,为菊科。两者虽然在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均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毒性不同!

“土三七”是一年多生的草本植物,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可造成肝窭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肝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一些受到肝损伤的重症患者,甚至只能求助于换肝手术来维持生命。

提醒:三七和土三七如何区分

三七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我国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于三七名贵,因而出现了许多以三七命名、但实际与三七作用完全不同的其他三七,“土三七”就是其中一种。

诸葛主任介绍,正是由于土三七和三七具有相似功效,而土三七便宜,容易生长,很多人自己就可以栽种,因此他们便用土三七代替三七,要么大剂量煮服土三七水治疗跌打损伤,要么长期服用土三七泡酒作为养生保健,从而导致中毒。据介绍,因土三七导致的肝损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过了急性期,肝损害常无法逆转,死亡率很高。而一些基层医院,对这样的病例并没有认识,有的忽略了询问病史,对治疗造成了延误。

诸葛主任提醒,其实“三七”和“土三七”很容易辨别,可从叶形和花形来看,五加科三七的叶形肥大,长得像张开的手掌,六七片叶子朝不同的方向伸展,花是红色的;而土三七的叶形较小,叶子沿着茎对称生长,花是黄色的。鉴于土三七有毒,且中毒后难以治疗,专家建议老百姓切不可自行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