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寿治疗篇

 淄水渔夫 2012-09-23

延寿治疗篇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保健的发展,使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逐渐老龄化。如何抵抗衰老,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成为老年人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由于其特有的器官机能的改变,如脑、心、肝、肾等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因而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在患急性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时,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对机体出现的病理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对疾病的反应性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不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自己掌握一些保健知识,定期检查身体和复查原有疾病并进行恰当、及时的治疗是很重的。本篇介绍老年人常见内科疾病的症状及诱因,并推荐其预防、应急和治疗的方法。

第一章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合称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急诊的主要内容。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为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到2020年预计增加50%。近年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美国发现,用先进技术如抗高血压药、溶栓、冠脉搭桥术及冠脉造影术等只能使冠心病病死率下降1/3,而另2/3病死率的下降是靠合理膳食、控制高血压、忌烟、体育锻炼等。本章将简要介绍老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特点、中西医治疗以及预防。

第一节冠心病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老年人的循环系统发生特殊的生理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内膜增厚、中层胶原纤维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大动脉扩张而屈曲,小动脉管腔变小;另外,近年生活水平提高,摄取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以及缺少体力活动、体育锻炼,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血液流经狭窄的动脉,它们沉积在管壁上,加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冠状动脉进一步狭窄和心肌缺血更加严重。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症状,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可发生心肌梗死、猝死。

容易产生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主要有:①年龄,多见于老年男性、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60的妇女;②吸烟者;③高血脂病人;④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⑤遗传。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病人。家族倾向遗传机制尚未阐明,可能由于家族性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的解剖类型不同等缘故。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促使和加重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以及粥样硬化发展速度不同,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蛩、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等五种临床类型。本章详细介绍临床最为常见的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和猝死型冠心病。

一、心绞痛型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型冠心病在临床上最多见,而且积极防治心绞痛,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约有60%~65%的病人,表现为过去无心绞痛,梗死前出现心绞痛的症状;过去有心绞痛的病人,心绞痛的发作较以前频繁,发作时间延长,绞痛的程度较过去剧烈,对舌下含硝酸甘油片的反应不如以前有效。所以对心绞痛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防治将延误心肌梗死的治疗,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一)发病特点

1.诱因及症状其发作常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饱食后发生。发作时:①以阵发性的前胸(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压榨样疼痛为主症;②持续数分钟;③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症状可缓解。

2.常用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ST-T改变;心电运动试验阳性。

(二)临床处理

1.缓解期治疗

①扩血管:长效硝酸甘油制剂(如长效异乐定、长效欣康片、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②8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氧耗,缓解心绞痛):倍他乐克;③钙离子拮抗剂:心痛定等。

2.发作时应急治疗

①绝对卧床,即刻送医院;②扩血管:速效硝酸甘油制剂含服或静脉使用。

3.预防措施

①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②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③禁止吸烟、酗酒;④禁止暴饮暴食;⑤限制食盐摄人量。

(三)辨证施治

心绞痛型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寒凝心脉

症状:心胸疼痛,受寒后可诱发,伴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脉弦紧。

治则:散寒通阳、活血宣痹。

方药:栝萎薤白白酒汤加减(栝蒌皮12克、薤白6克、附片9克、桂枝9克、丹参15克、红花6克、细辛3克等)。

2.气滞血瘀

症状:心胸闷窒而痛,神情抑郁或郁怒。舌黯,边有淤斑、点,脉弦或涩。

治则:理气解郁、活血止痛。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柴胡9克、赤芍12克、枳壳9克、当归9克、芎9克、生地12克、桃仁9克等)。

中成药:丹参片、冠参片、逍遥丸等。

3.痰浊壅塞

症状:胸闷痛,气短身重,形体肥胖,乏力肢倦,嗜睡。苔腻,脉滑。

治则:化痰泻浊、宣痹通阳。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全栝萎9克、薤白6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砂仁3克等)。

4.气阴两虚

症状:胸闷隐痛,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盗汗,口干喜饮。舌红或边有齿痕,苔少,脉细。

治则;益气养阴、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味(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玉竹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等)。

中成药:天王补心丸等。

5.脾肾阳虚

症状:胸闷胸痛,心悸,肢肿,神疲,腰酸,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方药:金匮肾气丸、四君子汤合丹参饮(附片9克、桂枝9克、熟地9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丹参15克等)

二、心肌梗死型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有1/2的病人对病情认识不足而延误了治疗。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一旦发病应立即送至家附近、设备良好、经验丰富的医院救治,以有效提高存活率及病情缓解后的生命质量。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临床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

表现为:①首先出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含服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无效;②伴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大汗淋漓甚至血压下降、晕厥;③伴心律失常,甚或发生心力衰竭;④另外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⑤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心电图:示心肌梗死;②实验室血检查:心肌酶谱出现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改变,血白细胞异常升高;③心超:示心室壁活动异常、射血分数降低等一系列心肌梗死表现。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的治疗

①即刻送医院,绝对卧床安静休息;②吸氧及心电监护;③止痛;④溶解冠状动脉内栓子(起病3~6小时内);⑤纠正心律失常;⑥控制心力衰竭及休克。

2.恢复期的治疗

①适当的康复锻炼;②长期的抗凝、扩血管药物应用;③积极降血脂治疗。

3.防治措施

①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②避免精神情志的剧烈变化,避免劳累;③禁止吸烟、酗酒,限制食盐量;④保持大便畅通,必要时用润肠缓泻剂。

(三)辨证施治

由于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病变速度快,口服药不能有效缓解病情。缓解期同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三、猝死型

猝死型心脏病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引起的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在老年人心脏性猝死中,以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最为多见。此类病人心脏骤停的发生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产生暂时性缺血,造成心肌"心电"不稳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导致突然死亡。由于发生心脏猝死多半无先兆,而且约有半数病人是在家中或公共场所活动时发作,且由于发病到死亡时间短暂,往往来不及送进医院抢救。因此,老年人防治心脏性猝死的关键在于预防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本病好发于冬季,因天气寒冷或疲劳、情绪改变后或心

肌梗死后可诱发。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一般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半数病人在发作前无任何预兆。也有一部分病人在猝死前的数分钟至数天内,可出现较轻的心前区痛,疲劳或情绪改变。倘若病人在睡眠中发生,在猝死前可能发出异常鼾音或惊叫声,也可无声无息地死去。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心电图提示:室颤。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

必须送设施完备的医院急救:①除颤;②心脏猝死时心跳骤停,这时迅速捶击其胸部,可以激发心室搏动,使停止跳动的心脏恢复功能;③人工呼吸;④胸外心脏按摩等心肺复苏的治疗。

2.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

(三)辨证施治

此类病人无缓解期,一旦发生即危及生命,口服用药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第二节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多半是由于动脉内血脂的沉积堵塞了血管,或粥样硬化的斑块压迫局部,或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心肌缺血,影响心肌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造成心电活动不稳定,而引起心律失常。同时由于老年人心脏本身的退化:①心脏增大,心肌细胞纤维化,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降低;②心脏瓣膜、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均老化退变,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或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老年人窦房结功能的退化,或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另外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产生心跳减慢以及与心跳减慢有关的一系列心、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其原理是冲动形成异常。

1.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因劳累、饮酒、饱食和情绪变-f8后或无明显诱因下,出现:①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症状--发作性黑蒙、眩晕、乏力,严重者发生晕厥;②发作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心电图提示:①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钟以下),排除药物因素;②窦性停播与窦房传导阻滞;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发作。

2.临床处理

(I)急性期治疗 ①中药芳香开窍:麝香保心丸舌下含服。②即刻就医。

(2)缓解期治疗 ①无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症状,即无发作性黑蒙、眩晕、乏力等症状者,定期检查心电图,及时就医;②有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症状,即有发作性黑蒙、眩晕、乏力等症状者,需安装起搏器。

(3)预防措施 ①注意饮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限制食盐量;②避免劳累,调节情绪;③禁止吸烟、酗酒。

3.辨证施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心悸"范畴,辨证分型如下。(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善惊易恐,少寐多梦。舌淡,苔薄,脉数或虚弦结代。

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甘麦大枣汤(党参15克、茯神15克、菖蒲9克、远志6克、龙骨30克、淮小麦30克、大枣15克等)。

中成药:珍合灵片、宁心宝。

(2)痰热扰心

症状:心悸而烦,痰多胸闷,食少泛恶。苔黄腻,脉滑数结代。

治则: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5克、枳壳12克、竹茹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远志6克、酸枣仁12克等)。

(3)心脾二虚

症状:心悸头晕,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脉细弱或结代。

治则: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8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龙眼肉9克、酸枣仁I2克等)。

(4)阴虚火旺

症状: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弦,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结代。

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丸加减(生地12克、玄参9克、麦冬12克、当归9克、丹参lB克、党参15克、茯苓lS克等)。

(5)心肾阳虚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或下肢浮肿。苔白滑,脉沉细结代。

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甘龙牡汤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附片9克、干姜3克、党参15克等)。

(二)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即大家熟悉的早搏,是指心脏在窦房结以外的某个部位,提前产生了生物电冲动,引起整个心脏的提前搏动。

1.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早搏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若合并心脏器质性变的早搏或频发早搏的病人可出现心慌、胸闷症状,其发生多因精神因素及过度疲乏、饮酒以及吸烟过多诱发。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心电图:示各类早搏。

2.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症状不明显的早搏可以不治疗,用药还会有不良反应;②症状明显的,消除诱因;抗心律失常治疗,G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类和Ⅲ类药--心得安、异搏定、胺碘酮等。

(2)防治措施①避免劳累,劳逸结合;②禁止吸烟、酗酒;③注意饮食:限制食盐量,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辨证施治

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二)屑颤

房颤是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简称,它是由于心房肌异常活动引起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在65岁以上人群中,5%的人都有这种病证。房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多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人,老年人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病)。房颤发生在无已知心脏病变基础者,称为孤立性房颤。有时不恰当地使用某种西药也可以引起一过性房颤,有些正常人由于过度疲劳也可以出现房颤。房颤可以导致运动耐力降低、促发心力衰竭、产生快速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中风等,会大大增加基础心脏病的死亡率。此外,房颤本身还可以引起心脏扩大和心肌病变。老年人中有1/3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日前获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实施的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调查发现,在我国导致房颤的原因,其顺序已经发生变化,老龄现排列第一位(占58.1%),过去曾排列第一位的风湿性瓣膜病已下降至第五位(占23.9%)。

1.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房颤是一种较重的、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后。它表现为:①心律绝对不规则,强弱不同,心室率多于脉率。当发生心房纤颤时,心房的收缩是无力的,这时心室只能接受到部分较有力的电冲动而产生心脏搏动(即心率),这样弱的搏动排出的血液很少,有的不能形成离心脏较远的桡动脉的搏动(脉率),因而心率快于脉率;②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50次,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病人甚至不觉察其存在。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心电图提示: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与振幅绝对不规则的f波;②心室率绝对不规则;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2.临床处理

(1)急性发作①伴心力衰竭:电击复律,然后纠正心力衰竭;②无心力衰竭:药物复律,无效予电击复律。

(2)持久性房颤 房颤持续时间>12个月者称为持久性房颤。一般不再复律,而用药物治疗。①消除病因;②快房颤者,地高辛口服控制心室率;③慢房颤,既往有栓塞病史、超声诊断左心房内有血栓、严重二尖瓣狭窄、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者,长期抗凝治疗(长效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原先无心脏病史、年龄在60岁以下者不必长期应用抗凝药物。

(3)防治措施①避免劳累,劳逸结合;②禁止吸烟、酗酒;③注意饮食:限制食盐量,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辨证施治

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房室传D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简称AVB),是由于多种疾病使心脏传导系统供血不足,使心房传心室的神经冲动受到阻滞,引起心房心室各跳各的节律,不能协调一致。很多原因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老龄人群中多由于: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特发性的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等;②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③高血钾、尿毒症等均可诱发。AVB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称为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不完全性又称为第一度和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工。AVB,11。AVB)。

1.发病特点

(1)症状①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常无症状;②1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可有心搏暂停感觉。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常疲乏、头昏、昏厥、抽搐和心功能不全,常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自觉乏力、眩晕、活动时气短;部分严重者表现为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心电图提示:①工度房室阻滞:每个P波后有QRS波群,但PR间期>0.22秒;②Ⅱ度房室阻滞:分工型和Ⅱ型,其共同特征为P波后无QRS波群。Ⅱ度l型传导阻滞,PR逐渐延长,在脱落一个QRS波群以后重新出现P波,周而复始;莫氏Ⅱ型阻滞,PR问期固定,但间隔数次脱落1个QRS波群;③Ill度房室阻滞:P波与QRS波无关联。

2.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病因治疗;②提高心率。阿托品口服;有冠心病史的病人可以舌下含硝酸甘油或l:3服速效救心丸;③Ⅱ。AVB病人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2)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

3.辨证施治

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第三节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患心血管病老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从30岁起每年心排血量减少l%,60岁以上老年人心排血量只有30岁青年人的70%。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心肌细胞出现一种叫作"脂褐质"的物质,使心肌萎缩,弹性减弱,从而使心肌收缩力降低一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也随之减少;另外由于高血压、冠心病及瓣膜病等造成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液满足各器官及组织代谢需要,以至于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按疾病的进程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

一、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排血量突然下降,导致组织器官严重缺血和急性瘀斑的综合病证。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常见诱因:①感染;②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③严重心律失常;④贫血、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增加了心脏负荷;⑤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等诱发心衰。临床表现:①严重呼吸困难;②强迫端坐呼吸;③大汗;④咳粉红色泡沫痰;⑤两肺底闻及湿哕音。

2.常用理化检查胸片示:肺瘀血。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①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舌下含服后立即送医院;②吸氧;③消除诱因;④强心利尿扩血管:洋地黄、速尿、硝酸甘油等。

2.预防措施

①注意休息,可适当使用镇静剂;②积极控制感染,控制血压,控制心律失常;③积极治疗和控制冠心病。

(三)辨证施治

此类病人口服药效果不明显。

二、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指长期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长期缺血,肺瘀血或体静脉瘀血综合征。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慢性心衰常见诱因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瓣膜病不能有效控制,可继发慢性心衰。临床表现: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不能平卧;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咳白色泡沫痰,坐起后可缓解;⑤乏力、头晕、心慌;⑥颈静脉充盈、肝肿大、反复双下肢浮肿、尿少。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胸片:心脏扩大、肺瘀血;②心超:心功能不全。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强心利尿扩血管。口服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③预防和控制心肌重构。ACEI制剂(蒙诺等)、p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口服。

2.预防措施

①注意休息;②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③禁止吸烟、酗酒,限制食盐量。

(三)辨证施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喘证"、"怔忡"、"水肿"、"惊悸"、"痰饮"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心肺气虚,血瘀痰阻

症状: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咳嗽,咳痰色白或咳血痰。舌黯或边有齿痕,脉细结代。

治则:补益心肺,活血化痰。

方药:养心汤(黄芪20克、茯苓神各15克、当归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半夏曲9克、党参15克等)。

2.气阴二虚,心内淤

症状:心悸怔忡,稍活动即加剧,乏力头晕,口干盗汗,心烦失眠。舌红,脉细结代。

治则:益气敛阴,活血养心。

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9克、桂枝9克、生地12克、酸枣仁15克等)。

3.心肾阳虚,血瘀饮停

症状:心悸胸闷,喘急,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畏寒肢冷,腰酸,尿少,全身水肿。舌黯,苔白,脉沉细结代。

治则:温阳行气,化痰逐饮。

方药:真武汤合四物汤加减(附片15克、干姜5克、桂枝9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当归9克、川芎9克、泽兰15克等)。

4.阴阳俱虚,血瘀饮停

症状:心悸,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大汗淋漓,尿少肢肿,

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沉细欲绝。治则:补气回阳,益阴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汤(红参5克、附片15克、炙甘草9克、

龙骨30克、牡蛎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

第四节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在中老年时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主要受老年人血管壁特有的生理性改变,及各器官功能退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致使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老年人动脉血管硬化,使心脏收缩时压入主动脉的血液得不到缓冲,而导致收缩压升高。又因为动脉硬化,血液流力减弱,使舒张压相对变低。老年人高血压易合并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病变,亦与血管硬化、弹性降低有关,各器官对心脏输出量的大幅增减变化难以适应。老年人血压极易受体位的影响,通常是卧位最高,坐位次之,立位最低,这是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功能低下。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失常,对卧、立调节反射发生障碍所致。所以它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输出量或影响外周阻力,这些因素都能导致血压改变。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老年人血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波动,如气候、疲劳、激动,甚至精神上的小小刺激,都能使血压升高。中老年人高血压早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慌、烦躁、耳鸣等,测血压异常升高(收缩压>140 mrnH9,舒张压>90 mmHg)。晚期往往出现心绞痛、心脏扩大、腰酸、蛋白尿、脑病等心肾脑功能损害。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①利尿剂:速尿、寿比山等;②8受体阻滞剂:倍他乐

克;③钙通道阻滞剂:心痛定、拜心同等;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制剂):络汀新、蒙诺等;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科素亚;⑥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等;⑦其他:珍菊降压片、山绿茶降压片。

2.应急措施

①钙通道阻滞剂:心痛定舌下含服;②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可乐定口服。

3.预防措施

①限制钠盐摄入;②节制饮食,保持正常体重,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③禁止饮酒与吸烟;④注意情志调节、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三、辨证施治

中医将高血压病归类为"眩晕、头痛"一类。分型治疗如下。

1.肝阳上亢

症状:头痛、头胀、烦操易怒、夜寐欠安、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汤加减(天麻9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黄芩9克、栀子9克、牛膝9克、杜仲9克等)。

2.肝肾阴虚

症状:头部隐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治则: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太子参15克、当归9克、杜仲9克等)。

3.痰湿内阻

症状:头痛而重、头晕胸闷、食少多寐,苔腻脉濡滑。

治则: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9克、白术12克、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泽泻15克、代赭石30克等)。

4.瘀血内停

症状:头晕,头痛如刺、或胸闷刺痛。舌紫或有淤斑,脉细或涩。

治则:活血化淤。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9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15克、葱白5克、生姜5克、郁金9克等)。

5.阴阳两虚

症状:眩晕健忘、消瘦口干、五心烦热、乏力懒言,或夜尿频作,腰腿酸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调补阴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味(附片9克、桂枝9克、熟地9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丹皮10克、杜仲15克等)。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是指从鼻至肺的气体的通道。以声门为界,声门以上有鼻、咽和喉,称上呼吸道;声门以下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下呼吸道。老年人多易患呼吸道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缩,黏膜的纤毛上皮脱落、减少,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黏膜萎缩使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减弱,呼吸道免疫功能下降;另外老年人肺本身有肺气肿倾向,胸廓的弹性降低和呼吸肌肌力减弱,导致每次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增多。同时,老年人咳嗽的力气也差,不易咳出气管内分泌物和异物颗粒,这许多因素都使老年人的呼吸道内细菌容易滋生、繁殖、致病。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包括感冒、细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和各种肺炎。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反复发作连续3个月不能缓解,连续2年以上为特点,而又不是由于心肺的其他疾病引起的,就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由于呼吸道内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原本就寄存于健康人的上呼吸道内。当受凉、气候变化、人的抵抗力降低时,这些微生物就繁殖起来,可使人发病。而老年人呼吸道特殊的生理结构改变,呼吸道的清洁和防御功能减弱,使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患支气管炎症。同样原因,老年人的急性支气管炎症大多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如果反复发作,就会使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泡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并发支气管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甚至影响心脏,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使原有疾病如糖尿病等加重。故老年病人需积极治疗和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一)发病特点

症状及诱因因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感染等原因诱发。或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为慢支。临床症状:①起病缓慢,开始症状较轻,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②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促是临床主要症状。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参考胸片示:支气管炎。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抗感染:口服或注射抗生素;②化痰止咳;③解痉平喘;④气雾吸入。

2.预防措施

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防寒保暖;②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感染。

(三)辨证施治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分型治疗如下。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质黏,胸闷,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苏子9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炙甘草9克)。

2.痰热蕴肺

症状:咳嗽气急,痰多色黄质黏,咯痰不爽,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桑白皮10克、黄芩12克、山栀10克、象贝9克、半夏9克、杏仁12克、苏子9克等)。

3.气阴二虚

症状:咳嗽气短,咳声低弱,痰少质稀,烦热口干,面色潮红。舌淡或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补肺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10克等)。

4.脾肾阳虚

症状:咳嗽而喘,咯痰稀薄,胸闷气短,食少,畏寒肢冷,足肿,腰酸膝软。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肾健脾,化痰止咳。

方药:肾气丸合六君子汤(熟附子9克、肉桂9克、熟地12克、山茱萸6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中成药:固本咳喘片。

二、肺炎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尚可由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引起。抗生素虽曾使肺炎病死率大幅下降,但近几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后,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多种严重基础疾病并发的肺炎,治疗较难,病死率较高。老年人的抵抗力降低,机体的反应能力差,肺部感染后机体根本无力作出反应,白细胞可以不增高,可以不发热。由于症状不典型,治疗往往不及时。同样,因为老年人抵抗力差,疾病易迅速演变加重,发生中毒性休克,而陷入昏迷状态。所以老年人患肺炎有时病情十分凶险,要特别重视。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肺炎发病常因受凉、淋雨或劳累后,抵抗力下降时诱发。表现为:①起病急;②高热、寒战;③咳嗽咳痰、胸痛;④双肺闻及干湿哕音。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血白细胞异常升高>10~20×109/L;②胸片提示:肺炎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①抗感染:静脉使用抗生素;②支持治疗:休息,补充足够蛋白质、水分、维生素;③及时处理并发症:控制休克等。

2.防治措施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防寒保暖。

(三)辨证施治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风温"、"咳嗽"、"肺热病"范畴,分型治疗如下。

1.风热袭肺

症状:发热恶寒,咳嗽痰黄,胸痛,头痛,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散热,清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竹叶6克、荆芥穗9克、薄荷3克、淡豆豉12克、牛蒡子9克等)。

2.邪热壅肺

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急,咳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胸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则:清宣肺热,化痰降逆。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芦根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9克等)。

3.热毒内陷

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中带血,神昏烦躁。舌红绛,苔焦黄而干,脉细数。

治则:清营开窍,解毒化痰。

方药: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黄连6克、金银花12克)。出现昏迷加服安宫牛黄丸。

4.阳气欲脱

症状:体温骤降,冷汗如油,面色苍白,肢冷唇青,气急鼻煽。舌黯,脉微细欲绝。

治则:回阳救逆,益气敛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人参9克、附子9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等)。

5.正虚邪恋

症状:咳嗽无力,低热,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舌淡或红,苔白,脉濡细。

治则: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人参9克、竹叶9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12克、粳米12克、甘草6克、沙参12克)。

第二节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老年人由于肋骨、脊柱钙化,胸廓前后径增大,弹性减低,呈桶状胸,肋问肌与呼吸肌均萎缩而肌力变弱,因此,老年人吸人和呼出气体的量减少,每次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增多,所以,老年人肺本身有肺气肿倾向。另外多年吸烟史、肺部感染和大气污染等引起细支气管炎症,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吸气时细支气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管腔缩小,空气滞留,肺泡内压不断增高,肺泡过度膨胀或破裂,致使肺组织弹性减退、肺容积增大和肺功能减低,发生肺气肿。因此,肺气肿的发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肺气肿病人大多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同时肺气肿病人多伴有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故临床上把二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肺气肿一般是在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基础上逐渐出现的呼吸困难。临床表现:①咳嗽、咳痰逐渐加重伴呼吸困难;②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胸片:肺气肿;②心电图:低电压;③肺功能:通气功能障碍。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①消除诱因:控制呼吸道感染;②药物治疗:缓解期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呼吸道感染时,适当选用抗生素;③训练腹式呼吸;④体育锻炼:做太极拳、体操、散步等。

2.预防措施

积极预防感冒,戒烟,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三、辨证施治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属中医"肺胀"范畴,分型治疗如下。

1.风寒袭肺

症状:喘息胸闷,咳嗽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9克、桂枝9克、杏仁6克、甘草9克、荆芥9克、防风9克、茯苓15克等)。

2.风热犯肺

症状:喘促气粗,咳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心胸烦闷,口渴,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宣肺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芦根30克、栝楼仁12克、桃仁6克等)。

3.痰湿蕴肺

症状:胸闷,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质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降气。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炙甘草9克、苏子9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

4.肺脾两虚

症状:喘息短促无力,咳声低微,乏力,自汗,心悸,纳少。舌淡,苔少,脉细数。

治则:补脾益肺。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麦冬9克、陈皮9克、升麻9克、柴胡9克等)。

5.脾肾阳虚

症状:呼多吸少,咳嗽无力,动则尤甚,咯痰稀薄,声低自汗,四肢不温,舌淡紫,苔白,脉沉细。

治则:补肾纳气。

方药:补肺汤合金匮肾气丸(人参9克、黄芪15克、熟地12克、五味子9克、紫菀12克、桑白皮9克、桂枝6克、附子9克等)。

中成药:固本咳喘片。

第三节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40岁以上中老年人病人占患病总人数的85.5%。其原因肺心病大多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长期的慢性炎症使肺组织、胸廓的正常生理结构改变,引起肺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得肺内的血流受阻,肺动脉压力增高,这时右心室要把血液送人肺循环,就必然要加大力量,造成右心室的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右心室便开始肥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这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演变过程,因而多见于老年病人。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①具有慢性肺胸疾病的病史(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廓畸形、胸膜肥厚粘连、肺不张、肺气肿以及肺血管疾病等);②代偿期以反复咳嗽、咳痰、气喘、水肿、紫绀为主;③失代偿期出现右心衰竭时,心律失常,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回流征阳性,腹水,双下肢浮肿加重;④肺心病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其他并发症。

常见诱因:肺心病的急性发作(多因呼吸道感染后诱发)。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胸片:肺动脉高压征,右心室肥大;②心电图:右心室肥大;③心超:右肺动脉内径或肺动脉干增大,右心室肥厚。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出现呼吸困难即刻送医院治疗;②吸氧;③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抗生素使用;④化痰平喘:必嗽平、沐舒坦、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⑤纠正心力衰竭,抗休克。

2.预防措施

①增强体质,注意防寒保暖;②训练腹式呼吸;③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④禁止吸烟、酗酒,限制食盐量。

三、辨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以中药治疗为主,属中医"喘证"、"痰饮"、"肺胀"、"水肿"范畴,分型治疗如下。

1.寒痰壅肺

症状:咳喘气急,劳则加重,咳痰量多、色白质稀。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则:温肺化痰。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9克、桂枝9克、细辛6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半夏9克、陈皮6克等)。

2.热痰壅肺

症状:咳嗽气促,咳痰量多、色黄质黏不易咯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2克、黄芩15克、黄连3克、象贝9克、杏仁9克、苏子9克、竹沥30克冲服等)。

3.痰蒙清窍

症状:咳嗽气促,咯痰不爽,伴神志异常。舌紫暗,苔腻,脉细滑。

治则:化痰开窍,熄风活血。

方药:涤痰汤加减(竹沥30克冲服、半夏9克、胆南星9克、枳实9克、橘红6克、石菖蒲9克、竹茹6克等)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

4.肺肾气虚

症状:咳嗽气短,活动后加重,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白质稀,无力咯出,胸闷心悸。舌暗,脉细结代。

治则:补肺益肾,祛湿化痰。

方药:补肺汤合肾气丸加减(人参9克、附子9克、熟地12克、五味子9克、紫菀12克、桑白皮9克、山茱萸9克等)。中成药:蛤蚧定喘丸。

5.脾肾阳虚

症状:心悸喘咳,咳痰色白质稀,面浮肢肿,纳差便溏,形寒肢冷,腰酸膝软,小便清长。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治则: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9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生姜3片、赤芍12克、泽泻15克等)。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人到老年,由于消化器官发生衰老变化,因而消化吸收功能都逐渐减弱。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发生困难;胃肠道的肌纤维萎缩,弹力减弱,内脏下垂,胃肠扩张及胃肠蠕动缓慢、无力;胃肠道黏膜变薄,腺体和小肠绒毛逐渐萎缩,50岁以后,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消化物的功能下降,加上肠蠕动差,影响消化酶与食物的混合,更影响了消化酶效力的发挥。因此,老年人粪便内常看到未消化的食物。在消化功能减弱的同时,吸收功能也减弱,特别是对脂肪的吸收延迟,对钙、铁、维生素B。和维生素Bl。的吸收也较差。老年人由于衰老而营养不良,同时又因为营养不良导致各脏器功能进一步衰退。所以,老年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积极治疗和预防,有助延缓衰老。

第一节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它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因为老年人的胃肠道黏膜本来就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薄,腺体和小肠绒毛逐渐萎缩,其次老年人的动脉硬化使胃血流量不足,多年的烟酒茶嗜好等都容易损害胃黏膜的屏障机能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细胞生长不典型可增生而致癌变。近年以来,已经将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例列为癌前状态。而胃癌在十大癌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之中,均列为第一位。另外胃黏膜萎缩,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导致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所以,老年病人须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见诱因:可因疲劳过度、和饮食失调后诱发。

临床表现:①上腹部疼痛,以隐痛和胀痛为主;②进食后上腹部即饱胀不适;③可伴有返酸、暖气、烧心、恶心、严重的病人可以有消瘦、乏力。

2.常用理化检测

胃镜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目前无特别有效治愈方法,临床以中药治疗为主。

2.预防措施

①戒烟戒酒;②适当的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③经常保持乐观,不躁不怒,不悲伤;④注意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三、辨证施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

1.肝胃不和

症状:胃脘胀痛或痛窜二胁,嗳气频作,情志不舒时加重。舌淡,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枳壳15克、柴胡6免、香附9克、白芍9克、川楝子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等)。

2.肝胃湿热

症状: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口干不欲饮,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则:清理脾胃湿热。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三仁汤加减(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蒲公英30克、党参12克、薏苡仁30克、淡竹茹9克等)。

3.脾胃气虚

症状:胃脘胀闷隐痛,食后加重,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脉濡细。

治则:补脾益胃。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陈皮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甘草9克)。

4.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差便溏,四肢不温。舌淡胖,脉沉细或迟。

治则:温补脾胃。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高良姜9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5.胃阴不足

症状: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

治则:滋阴养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北沙参9克、麦冬9克、石斛15克、白芍9克、扁豆9克、玉竹12克、天花粉12克等)。

6.气滞血瘀

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痛如针刺,甚者呕血或便血。舌紫黯,边有淤点或淤斑,脉涩。

治则:活血行滞。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9克、蒲黄9克、丹参15克、檀香6克、砂仁3克后下、白花蛇舌草15克等)。

第二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溃疡病的产生主要与胃黏膜保护防御机能减弱有关。老年人消化系统生理性改变,使胃酸产生减少甚或缺乏,胃蠕动低。食物排出慢,胃内食物积蓄,病态地促进分泌胃酸的胃泌素升高,致使胃酸浓度过高,而胃黏膜防御机能差,因此容易发生溃疡病。另外老年人易患脑血管意外、慢性肺部疾病增多往往并发应急性溃疡。溃疡病易合并穿孔、上消化道出血及癌症而危急生命,故应积极治疗及预防。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见诱因:常在疲劳过度、季节变换和饮食失调后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上腹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疼痛,并常伴泛酸、嗳气和呕吐等不适。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胃肠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提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抗幽门螺旋杆菌:口服抗生素;②制酸:质子泵抑制剂、制酸剂,如洛赛克、法莫替丁等;③出现穿孔(疼痛剧烈不能缓解)、上消化道出血及癌症等并发症,应即刻送医院治疗。

2.预防措施

①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②饮食定时,应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及调味品;③增强体质,防寒保暖。

三、辨证施治

溃疡病属中医"胃脘痛"、"呕吐"、"吐酸"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弓巳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暖气则舒,情志不舒时加重。舌淡,苔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枳壳15克、柴胡6克、香附9克、白芍9克、川楝子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等)。

2.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泛酸嘈杂,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

治则:和胃泻热。

方药:化肝煎加减(陈皮9克、青皮9克、延胡索9克、自芍9克、栀子9克、丹皮9克、黄连3克、吴茱萸2克等)。

3.胃阴不足

症状:胃痛隐隐,饥饿时加重,口燥咽干,口渴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

治则:益胃养阴。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9克、麦冬9克、当归9克、生地12克、石斛9克、白芍30克、川楝子9克、炙甘草6克等)。

4.胃络瘀血

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痛如针刺,甚者呕血或便血。舌紫黯,边有淤点或淤斑,脉涩。

治则:和胃化淤。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9克、蒲黄9克、丹参15克、檀香3克、砂仁3克后下、郁金9克、当归9克等)。

5.中焦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纳少,乏力,畏寒肢冷,大便稀薄。舌淡胖,脉沉细或迟。

治则:健脾温中。

方药:黄芪健中汤合良附丸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高良姜9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等)。

第三节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的梗阻、细菌的侵入、胆汁的滞留、胆囊壁缺血等因素导致胆囊炎症过程,根据发病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胆囊炎。老年人的胆囊壁、胆管壁变厚,胆囊变小,弹性降低,胆汁浓缩并含有大量胆固醇和胆红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胆石。患胆石症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因而容易发生胆囊炎。老年人的胆囊炎临床表现都很不典型,定位不明确,多为右上腹或上腹部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常伴有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过多高脂肪饮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类似于"胃病",从而容易当"胃病"进行医治,延误病情。老年人的"胃病"反复发作,经治疗不能缓解,须警惕胆囊炎的存在。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因劳累、饱餐或进食油腻而引起右上腹痛,并向右肩

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怕冷、发热、腹胀,甚至出现黄疸。有的老人可表现为寒战、高热等严重中毒症状。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血常规:血白细胞≥l.0×109/L,中性粒细胞≥70%;②B超:胆石症、胆囊炎。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疼痛不能缓解的急性期病人即刻送医院治疗。①饮食

控制:低脂半流质;②控制炎症:静脉使用抗生素;③解痉止痛:654-2静脉或肌肉注射;④利胆等对症治疗:利胆退黄、降体温等;⑤手术:经保守治疗体温不退,疼痛不能缓解,具备手术指征病人须手术摘除胆囊。

2.慢性期治疗

①无反复发作病人:医院门诊随访,长期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控制饮食;②反复发作且具备手术指征:及时手术切除。

3.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不宜吃过多的油腻食物,饮食须定时定量。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寒保暖。

三、辨证施治

胆囊炎和胆石症属中医"胁痛"、"黄疸"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肝郁气滞

症状: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变动加重,饮食减少,或伴口苦、嗳气等不适。舌红,苔腻,脉弦。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味(柴胡6克、白芍9克、枳壳15克、大黄9克、黄芩9克、半夏9克、郁金9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

2.湿热熏蒸

症状: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痛引肩背,口苦胸闷纳呆,发热恶寒,或伴身黄、目黄、小便黄。苔黄腻,脉弦紧。治则:清利肝胆,化湿排石。

方药:三金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金钱草30克、海金砂12克、郁金9克、鸡内金6克、茵陈15克、大黄9克、栀子9克)。

3.热结血瘀

症状: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黄疸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黯边有淤点、淤斑,脉弦。治则:活血化淤,清热攻下。

方药:复元活血汤合排石汤加减(桃仁9克、红花6克、穿山甲9克、生大黄9克、芒硝15克、柴胡9克、郁金9克)。

4.脓毒壅滞

症状: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解,壮热寒战,黄疸,甚则谵语神昏,便秘尿黄。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数。

治则:清热透脓,化淤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黄芩9克、黄连6克、黄柏9克、茵陈9克、栀子9克、大黄6克、穿山甲15克)。

第四节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死亡率高达20%~25%。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炎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组织和功能长期损伤,使胰腺呈部分或广泛纤维化、钙化,局部坏死,胰管内结石形成,导致胰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或假性囊肿形成,胰岛的内外分泌功能受损。胰腺炎主要病因是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等引起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老年人好发胆囊炎,胆管发炎可使胰管梗阻,胆汁、胰液反流回胰腺,发生自身消化而成为急性胰腺炎。由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常就医较晚,加上抵抗力差,又常患有多种疾病,因此,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病情常较严重,容易并发感染,甚至胰腺坏死、出血引起腹膜炎,出现休克、高热,而危及生命。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胰腺炎发病的常见诱因是:在饱餐、饮酒、油腻饮食、急性胆囊炎及劳累后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①中上腹突然剧烈疼痛,可放射到左肩、腰背部。疼痛呈钝痛、钻痛、绞痛,严重时痛如刀割;②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严重时病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四肢发冷、口唇青紫、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休克表现。突然发生剧烈的上腹痛,要想到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应赶快去医院就诊,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出现反复腹痛、恶心等轻度消化不良症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等。晚期可出现糖尿病、黄疸、腹块、消化吸收不良、腹泻、消瘦。体检时上腹有压痛。2.常用理化检测

①血常规:血白细胞≥l.0×109/L,中性粒细胞≥70%;②血尿淀粉酶:异常升高;③B超:胰腺肿大。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出现剧烈腹痛即刻送医院治疗。

①饮食控制:急性胰腺炎在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的急性期应禁水禁食,以免促使胰液分泌。随着病情的好转,开始进食含糖的流质饮食,从容易消化的糖类饮食开始。基本饮食原则是给予少量的容易吞咽和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少的糖类饮食,严格控制脂肪,症状无异常时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有浮肿时应限制食盐的摄取;②控制炎症:静脉使用抗生素;③解痉止痛:654-2静脉或肌肉注射;④制酸:法莫替丁等;⑤积极防治休克、出血等并发症。

2.慢性期治疗

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等;②控制饮食:慢性胰腺炎在急性发作期与急性胰腺炎相同,必须禁食、禁水。因是慢性疾病,长时问限制蛋白质和脂肪容易造成营养不足,导致恢复能力的低下。应根据消化能力,针对症状增加食品的种类和量。主食应根据阶段逐渐从较稀的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随着疾病的恢复,逐渐增加蛋白质,确保热量的供给,以免由于营养低下而使体力衰竭,但必须避免饱食,禁止饮酒;③缓解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症状:口服胰酶制剂替代品;④手术:内科治疗不能有效缓解、反复发作的病人。

3.预防措施

①积极治疗胆道疾病;②戒酒;③避免暴饮暴食。

三、辨证施治

胰腺炎属中医"腹痛"、"胃脘痛"、"脾心痛"、"胁痛"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肝郁气滞化火

症状: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走窜两胁、腰背,伴发热,咽干,口苦,暖气,大便于结。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泄火。

方药:清胰汤加减(柴胡6克、槟榔9克、木香6克、延胡索9克、枳壳12克、川楝子9克、黄芩9克、黄连3克等)。

2.肝胆湿热内蕴

症状:持续腹部两胁疼痛,阵发性加重,伴发热口苦,目黄、身黄、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柴胡6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黄连3克、茵陈15克、栀子9克、车前子30克等)。

3.淤热留滞肠胃

症状:腹痛持续不解,痛如刀割,腹胀满,按之痛,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口渴烦躁,大便秘结,舌黯,苔黄燥,脉: 洪数。

治则:逐淤行血,清热通腑。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大承气汤加减(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生大黄9克芒硝15克等)。

第五节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紊乱、质地变硬。可因并发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肝性昏迷等而危及生命。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国老年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病毒性肝炎:在青壮年时感染了肝炎,到;老年发展为肝硬化;②血吸虫病:主要由于血吸虫卵沉积,引起阻塞,造成门静脉高压肝硬化;③酒精中毒;④药物中毒:老年人常患多个系统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损害肝脏功能,造成肝硬化;⑤循环障碍:老年人常患冠心病、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使肝脏长期充血、缺氧、坏死,最终演变肝硬化。肝硬化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但由于肝硬化病人在代偿期可无症状表现,要到失代偿时才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故中老年人群中发病者较多。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其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病人症状隐匿,常缺乏特异性。仅有轻度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等症状。失代偿期病人可见:①消化道症状加重;②内分泌紊乱:面色晦暗,色素沉着,蜘蛛痣,肝掌,面颊部或颈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巩膜皮肤黄染,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性欲减退,女性常有闭经,月经减少,水钠潴留;③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紫绀等;④门脉高压症状:脾脏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腹壁静脉、痔静脉曲张;⑤肝脏缩小变硬。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B超、CT示:肝硬化。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休息;②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③保肝治疗:口服甘利欣、水飞蓟制剂等。

2.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①腹水的治疗: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口服;补充白蛋白;②门脉高压的治疗:有手术指证病人尽量手术缓解;③上消化道出血:即刻送医院进行止血,制酸治疗,预防休克;④肝性脑病:仔细观察是否有神志异常,有则即刻送医院治疗。

3.预防措施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调情志,适寒暑,劳逸结合;③谨防滥用药物。

三、辨证施治

肝硬化属中医"积证"、"胁痛"、"膨胀"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

症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枳壳15克、柴胡6克、香附9克、白芍9克、楝子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等)。

2.脾虚痰湿

症状:食少腹胀,乏力便溏,面色萎黄,嗜睡。舌淡,苔白腻,脉细。

治则:健脾渗湿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桂枝6克、泽泻9克等)。

3.湿热蕴结

症状:口苦口臭,大便溏或硬结,身黄、目黄、小便黄,纳呆,腹胀脘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6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泽泻9克、茵陈15克、栀子9克、车前子30克等)。

4.肝肾阴虚

症状: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口干,目糊干涩,夜寐欠安。舌红,苔少,脉细。

治则: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当归9克、川楝子9克、茯苓12克等)。

5.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不华,纳呆,畏寒肢冷,腰酸耳鸣,小便清长,

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理中汤加减(附子9克、肉桂3克、炮姜3克、党参12克、自术12克、淮山药30克、泽泻9克等)。

6.瘀血内阻

症状:面色灰暗,胁痛如刺,固定不移,肝掌或蜘蛛痣。或腹壁青筋暴露,Dl.下痞块。舌紫暗,脉弦。

治则:活血化淤。

方药:调营饮加减(川芎6克、三棱9克、莪术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延胡索9克、陈皮6克、槟榔9克等)。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和尿道。在老年时期,体内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平衡失调,导致泌尿道感染、前列腺肥大发病率升高。另外由于年老,。肾脏功能自然衰退,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第一节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微生物侵入尿路,引起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有些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临床表现极相似,鉴别不容易,故临床统称为尿路感染。女性尿道短,所以比男性病人发病率高,若男性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结石、异物等也易患膀胱炎。引起这些炎症的原因有三个方面:①尿路的梗阻(如结石、前列腺肥大);②老年女性由于女性激素水平低下,阴道尿道环境改变而偏于碱性,加之尿道短,所以细菌容易生长繁殖;③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泌尿道容易感染。泌尿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

一、膀胱炎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见诱因是劳累和抵抗力下降。典型的症状是膀胱刺

激症: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

2.常用理化检测

①尿常规:见白细胞;②中段尿细菌培养:细菌阳性。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抗感染。

2.预防措施

①注意个人卫生;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三)辨证施治

膀胱炎属中医"热淋"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湿热下注

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或伴恶寒发热,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扁蓄9克、瞿麦9克、车前子30克、木通6克、滑石30克、山栀9克、大黄9克、甘草梢3克等)。

2.阴虚湿热

症状:尿频,尿痛,伴腰酸乏力,午后低热,口干口苦。舌红,苔脉细。

治则:滋阴清热,化湿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妙丸加减(知母9克、茯苓12克、生地12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5克、黄柏9克、苍术9克、泽泻9克等)。

3.脾肾两虚

症状:尿频,余沥不尽,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腰酸乏力食少,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培补脾肾,利湿通淋。

方药:无比山药丸(山药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9克、茯神9克、菟丝子15克、赤石脂15克、巴戟天15克、牛膝9克等)。

一、急性肾盂肾炎

(一)发病特点

L症状及诱因

常见诱因:一般因劳累或抵抗力下降时诱发。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膈角压痛、发热寒战、血白细胞升高。

2.常用理化检测

①尿常规:见红细胞及白细胞;②血常规:血白细胞≥1.OX 109/L,中性粒细胞≥70%;③血、中段尿细菌培养:细菌阳性。

(=)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抗感染。

2.预防措施④注意个人卫生;②适当运动,增强体质;③积极治疗

泌尿系结石。

(三)辨证施治

肾最肾炎属中医"血淋,,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湿热下注

症状: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血块,或伴发热,腰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加减(生地黄9克、小蓟草9克、滑石15克、炒蒲黄9克、淡竹叶9克、藕节12克、车前子12克)。

2·肾阴虚热

症状:小便涩痛,尿色淡红,腰酸膝软,头晕,耳鸣,乏力。舌淡红,脉细。

治则:滋阴补肾,清热凉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熟地9克、生地9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黄柏9克、泽泻9克等)。

第二节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一般有蛋白尿或血尿并常伴有管型尿,疾病后期大多有浮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特征。慢性肾炎仅有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大部分病人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它可能与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引发免疫变态反应有关。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男性发病率较女性为多。一、发病特点

1.症状

①临床表现多起病缓慢、隐匿,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②早期病人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水肿可有可无,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③晚期病人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贫血,血压增高,进入尿毒症期。

2.常用理化检测

尿常规见红细胞、管型、蛋白。肾功能异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异常升高。肾脏组织细胞穿刺提示肾小球肾炎。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①休息;②低盐优质蛋白饮食;③利尿消肿;④严格控制血压;⑤抗凝治疗;⑥激素治疗;⑦免疫抑制药物使用;⑧血液透析;⑨中药治疗。

2.预防措施

①注意休息,劳逸结合;②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防寒保暖,预防感染;④合理饮食。

三、辨证施治

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虚劳"、"腰痛"、"阴水"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肺肾气虚

症状: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无力,易感冒,腰脊酸痛。舌淡有齿印,苔白润,脉细弱。

治则:肺肾双补,益气利水。

方药:玉屏风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9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防己9克、甘草3克、生姜3片等)。

2.脾肾阳虚

症状: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跟痛,神疲、纳呆或便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则:温肾暖脾,化气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炮附子6克、白术9克、茯苓15克、芍药9克、草果9克、干姜3克、厚朴9克、木香9克等)。

3.肝肾阴虚

症状: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方药:左归饮加减(生地15克、龟板9克、枸杞子9克、山药1克、5山茱萸9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等)。

4.气阴两虚

症状: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活血。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生地9克、山茱萸9克、女贞子9克、丹皮9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等)。

5.脾肾衰败

症状:面色晦暗浮肿,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胸闷腹胀,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尿少便秘,甚则神志异常。舌淡胖,苔 薄白,脉沉细。治则:补元扶正,解毒降浊。方药: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2克、自术12克、茯苓12克、生姜皮9克、芍药9克、炮附子6克、炙甘草3 克)。

第三节肾功能不全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逐渐恶化,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迅速或长时间缓慢减退而出现的一组危重综合征,又称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肾 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由于肾毒素、肾源性疾病或其他疾病 晚期,破坏了肾脏结构或影响肾小管血供导致肾功能衰竭。其临床表现是由于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毒素潴留而 引起的。近年由于社会老龄化,一些老龄病人的慢性疾患 不能有效控制以及为控制其他疾病服用大量肾毒性药物,最后导致肾功能不全,因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老年人死 亡主要原因之一。: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 临床常见诱因:感染;大剂量肾毒性药物如造影剂等。其症状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同分为3个阶段:①肾贮备 能力下降阶段(又称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此时肾单位减少 20%~50%,肾排泄和调节功能尚好,血尿素氮和肌酐多属 正常范围,病人一般无症状;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阶段(又 称氮质血症期)。肾单位减少50%~70%,肾排泄和调节功能下降,病人可出现夜尿多、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和贫 血等各系统轻度中毒症状,肾浓缩功能欠佳,血尿素氮及肌 酐开始升高,可有轻度酸中毒;③肾功能衰竭阶段(又称彦毒症期)。肾单位减少到75%以上,残存肾单位已不能到人体代谢的最低要求,毒素滞留人体内出现严重的全羔中毒症状以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临床分为水、电介质、酸碱平衡失调系列症状和各系绉并发症:水电介质、酸碱平衡失调可见钠水平衡失调、钾白平衡失调、酸中毒、钙磷平衡失调、高镁血症。

(1)钠水平衡失调表现为水肿、高血压或体位性低皿压和心力衰竭;

(2)钾的平衡失调表现为低血钾时是肌肉无力、肢倒瘫软、腹胀气、心律失常、膝反射消失,甚则心脏骤停。高血钾时是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3)酸中毒症状表现为深长呼吸,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虚弱无力、头痛、烦躁,甚则昏迷,或血压下降,。C力衰竭,但多见于重度酸中毒,轻者多无明显症状;

(4)钙磷平衡失调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同时酝碱平衡紊乱引起骨营养不良,可表现为软骨病、纤维性,胃炎、骨质疏松、骨硬化,病人常有骨痛,甚则骨折、骨骼畸形;

(5)高镁血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深反射消失、呼吸麻痹、神志昏迷、心跳停止;

(6)消化系统症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

(7)呼吸系统症状多由水钠潴留引起肺水肿而见呼吸困难、咳泡沫痰等;

(8)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功能不全等;

(9)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疲乏、不安、思维不灵敏、失眠、周围神经病变等;

(10)皮肤症状可表现为瘙痒,干燥、脱屑、皮肤有尿素霜沉积等;

(11)内分泌系统紊乱出现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闭经;

(12)血液系统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

12.常用理化检测

三、辨证施治

肾功能不全可属中医的"关格"、"癃闭"、"虚劳"、"力肿"和"腰痛"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脾气虚弱

症状:恶心欲呕,腹胀,纳呆,便溏,倦怠无力,口淡或IZ苦,大便干结。苔黄腻,脉细。

治则:健脾化湿,和胃清热。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党参15克、副仁3克后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连6克、半夏9克竹茹3克、枳实9克、陈皮9克等)。

2.脾肾阳虚

症状:疲乏倦怠,容易感冒,不思饮食,呕吐清水,口亡F尿臭,大便溏垢,畏寒肢冷。舌胖边有齿痕,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温脾汤加减(党参12克、附子6克、于姜9克、fⅡ灵脾9克、半夏9克、厚朴9克、陈皮6克等)。

3.脾肾阴虚

症状: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动则气短,口干唇燥,手足心热,尿少色黄。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清化湿滞。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黄连温胆汤加减(知母9克、熟地12克、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黄连6克、半夏9克、竹茹3克、枳实9克、陈皮6等)。 7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生脉饮。4.浊阴闭窍

症状:痰涎壅盛,恶一L,U1爰ul土,不思饮食,浮肿尿少,嗜睡,循衣摸床,面白晦滞,四肢不温,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缓。治则:辛温化浊,豁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9克、陈皮6克、竹茹3克、枳实9克、党参12克、茯苓12克、胆南星6克等)。

中成药:苏合香丸。

第四节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又称为前列腺增生,是表现为前列腺体增大,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的一种男性疾病。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原因是性激素水平下降,神经内分泌失调及饮食因素,使多余的雄性激素和胆固醇堆积在前列腺内所致。据欧美等国家统计,在老年男性中其发病率可达80%以上,国内报道较低,但也达50%以上。由于前列腺正好位于膀胱出口处围绕尿道的特殊位置,一旦增生便会压迫尿道,使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受阻,引起泌尿系统的一系列较危重疾病,如肾功能不全、膀胱结石、前列腺肿瘤等,故须积极治疗及预防。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见诱因:气候变化、劳累、饮酒(尤以饮烈性酒为最)

等因素可使前列腺充血、水肿,使原已肥大的前列腺更加肿大,也可以促使症状加重或引起急性尿潴留。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不畅或夜尿次数增多,肛检提示前列腺肥大。

2.常用理化检测

B超、CT均提示:前列腺良性增生肥大。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轻度前列腺肥大症,如果未引起明显的尿道梗阻,不需要特殊治疗;②临床出现排尿不畅或夜尿次数增多时:可用尿路平滑肌松弛剂、前列腺激素调节药等缓解症状;③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有手术指征病人尽量手术根治。

2.预防措施

①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及厚味食物;②禁止吸烟、饮酒;③防寒保暖,预防感冒;④劳逸结合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⑤避免憋尿及便秘。

三、辨证施治

前列腺肥大属中医"精癃"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肺热失宣

症状:小便不畅,伴口燥咽干,胸闷咳嗽,呼吸不利。舌红,脉数。

治则:清热宣肺,通调水道。

方药:黄芩清肺汤加减(黄芩10克、薄荷5克、川芎6克、当归6克、防风6克、生地6克、葛根6克、连翘6克等)。

2.湿热下注

症状:尿少黄赤,尿频涩痛,点滴不畅,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发热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利膀胱。

方药:八正散加减(扁蓄9克、瞿麦9克、车前子30克、木通6克、滑石30克、栀子9克、大黄9克等)。

3.中气下陷

症状:小腹坠胀,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间遗尿,乏力懒言,舌淡苔白边有齿痕。

治则: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当归9克、陈皮9克、升麻9克、柴胡9克等)。

4.肾阴亏虚

症状: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伴头晕乏力,腰酸耳鸣,失眠多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

治则:养阴益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9克、熟地12克、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黄柏9克、泽泻9克等)。

5.肾阳虚损

症状:排尿无力,尿失禁或夜间遗尿,畏寒肢冷,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肾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生地9克、山萸肉9克、山药15

克、泽泻9克、炮附子9克、桂枝6克、牛膝9克等)。

6.气滞血瘀

症状:小便努责方出或点滴全无,小腹胀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黯边有淤,脉细。

治则:活血化淤,通气利水。

方药:抵挡汤加减(枳实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当归9克、水蛭3克、大黄9克等)。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内分泌腺单独构成器官且比较重要的有7种,它们的名称分别为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或卵巢)。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由于衰老,各器官组织功能下降,腺体也逐渐萎缩减少分泌,影响了正常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进行,由此产生一系列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痛风。

第一节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功能的缺陷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的一种慢性疾病。经研究认为主要与遗传、肥胖、活动不足,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精神神经因素、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化学物质诱发等因素密切相关。老年人发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以本节着重讨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已是现今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其疾病本身,更在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质量的罪魁祸首。为了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则必须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预防和了解。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但只要及早发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大多数病人的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实验室检查血糖异常升高。

2.常用理化检测

尿糖:阳性。空腹血糖≥7.0 mmo1/L;或服葡萄糖75克后2小时血糖≥11.1 mmo1/L;或症状+随机血糖≥11i l mmo1/L者可确诊为糖尿病。

二、临床处理

1.急性并发症处理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出现原因不明的意识改变、呼气有酮味,须即刻送医院进行血糖检查,及时抢救。②低血糖:当出现心率加快、汗出、饥饿感伴神志异常,须即刻口服糖或食物,同时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2.常规治疗

①饮食控制;②适当运动疗法;③血糖监测;④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常用口服降糖药:优降糖2.5~10毫克/日;D8。0.5~1.0克/次,每日3次;达美康80~160毫克/次,每日2次等。胰岛素治疗: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在增量和用量估计上宜紧不宜松。应用时既要防止低血糖反应,又要防止用量不足或过量而诱发急性并发症;⑤积极防治各器官并发症的出现。

3.预防措施

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②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③适当运动及锻炼;④禁止吸烟及酗酒。

三、辨证施治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燥热伤肺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数。

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味(黄连5克、天花粉12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知母9克、芦根12克等)。

2.胃燥津伤

症状: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喜饮,消瘦。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治则:养胃增液,润燥通腑。

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石膏20克、知母12克、牛膝9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大黄9克等)。

3.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头晕,耳鸣,腰酸,目糊,口干,心烦。舌红,无苔,脉细。

治则:滋养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24克、茯苓9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等)。

4.阴阳两虚

症状:尿频,饮一溲一,色浊如膏,耳轮枯焦,腰酸膝软,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6克、附子9克、熟地24克、茯苓9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等)。

5.阴虚阳浮

症状:尿频量多,烦渴面红,头痛恶心,口有异味,或神昏,四肢厥冷。舌红绛苔灰或焦黑,脉微数疾。

治则:育阴潜阳。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减(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附子9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等)。

第二节更年期综合征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过渡阶段,即从幼年过渡到成年和从成年过渡到老年,前者称为青春期,后者称为更年期。从成年向老年过渡,无论男女都必须要经过这个阶段。更年期的生理基础是由于卵巢、睾丸的退化,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在正常情况下,全身的内分泌腺都受脑垂体的控制和调节,同时,各内分泌腺对垂体的活动也有影响,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调节;脑垂体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形成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当体内激素分泌减少时,垂体仍分泌促性腺激素,以促进靶器官增加分泌保持激素平衡。但在更年期以后,睾丸、卵巢已退化萎缩,激素的分泌也减少,因而引起对垂体的不断刺激,垂体的兴奋性增高,它不但会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同时也会增加其他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同时也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失调。因此,诱发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及精神方面的改变。经过一段复杂的调整过程,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在新的情况下,又建立起新的平衡,这时更年期的症状就会消失,人也就过渡进入老年期。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更年期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激素分泌减少引起。同样由于激素减少方式不同,男性和女性更年期症状也不相同。男性更年期出现的时问不一致,一般在55~65岁之间。更年期的表现不十分明显,由于男性的睾丸退化是缓慢渐进的,精子生成的能力在更年期以后也不是完全消失,男性的激素分泌降低也是缓慢的,所以,男性更年期的表现一般较轻,有的人甚至无所觉察。其主要表现为:①体态改变,全身肌肉不如年轻时那么发达强健,皮下脂肪较前丰富,显得身圆体胖,不像年轻时那样骨骼隆然,线条鲜明;②在精神、神经方面表现为脾气急躁,易怒,有的人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性情孤僻,好猜疑,喜怒无常等,一般容易出现燥热不安,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紧张,倦怠;③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血压波动,早搏;④性欲减退。女性更年期大体上在45~50岁左右。女性更年期时,卵巢的功能由减退到完全停止,因而内分泌失调明显,症状多。主要表现为:①月经紊乱;②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阵发性潮热,出汗,伴一时性心跳加快,头昏,胸闷,血压升高;③代谢紊乱;④体形变肥胖,脂肪堆积腹部、乳房、颏下和上肢等处;⑤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有时还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⑥精神方面的改变: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恐惧紧张。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血雌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口服维生素、谷维素等改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②镇静安神,缓解精神症状:口服安眠药、抗焦虑或抗忧郁药物;③治疗月经紊乱:进行妇科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治疗及雌激素含量检测,在排除妇科恶性肿瘤后,可予口服炔诺酮和安宫黄体酮片等缓解症状;④中药治疗更年期症状能取得较好疗效。

2.预防措施

①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乐观情绪;②适当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辨证施治

更年期综合征属中医的"百合病"、"脏燥"、"都证"、"心悸"、"不寐"、"眩晕"、"头痛"、"崩漏"、"月经不调"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肝郁胆虚

症状:情绪抑郁,善悲欲哭,心悸胆怯,坐卧不宁,乳房、胸胁涨痛,月经紊乱。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安神定志丸加减(柴胡9克、枳壳9克、香附9克、白芍12克、川芎9克、茯神15克、远志5克、石菖蒲15克等)。

2.肾亏肝旺

症状:头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急躁易怒,心悸失眠,腰酸,月经紊乱。舌红,苔薄黄,脉细。

治则:滋阴养肾,平肝潜阳。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天麻勾藤饮加减(知母9克、生地12克、茯苓12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30克、丹皮9克、泽泻9克、天麻9克等)。

3.心脾二虚

症状:心悸不寐,恍惚健忘,表情淡漠,倦怠乏力,纳少,或经血淋漓不尽。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当归9克、龙眼肉9酸枣仁12克、远志6克等)。

4.肾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目花,耳鸣健忘,腰酸膝软,形寒恶热,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肾益精,调理阴阳。

方药:二仙汤加味(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知母9克、黄柏9克、当归9克、菟丝子15克等)。

第三节痛风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和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持续升高的疾病。本病的发生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基本由遗传引起。继发性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等疾病或药物、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等引起。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机会增加,导致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痛风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妇女。了解痛风的防治常识,对老年人十分一协兽.

一、发病特点

1.诱因及临床表现

常见诱因:因劳累、受凉、饮食不当或饮酒后诱发。临床表现:①高尿酸血症;②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③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④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缓慢进展,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等痛风并发症;⑤病变为痛风性肾病时,可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常用理化检测指标

①血尿酸测定:男性>420弘too1/L,女性>350"mo1/L。②尿嘌呤测定:限制蛋白及脂肪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3.57 mmol,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症。③X线检查: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软骨面、骨内、腔内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边缘可见增生性反应。典型者由于尿酸盐浸蚀骨质,使之呈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迅速口服抗炎药物: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2.缓解期治疗

①口服促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等;②抑制尿酸合成:别嘌呤醇;③并发症病人:首先保护肾功能,关节傣疗,剔出较大痛风石,肾功能衰竭者可行血透。

3.预防措施

①对疑诊病人及家属进行检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②避免高蛋白、脂肪饮食,合理饮食,防止过胖;③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及紧张;④禁止吸烟、饮酒;⑤服用碱性药物,保持尿液碱性,防止结石形成。

三、辨证施治

痛风属中医的"痹证"、"历节风"、"腰痛"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风湿热痹

症状:足趾关节红肿热痛,或游走痛或有发热、汗出、烦热、咽痛。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则:祛风清热,化湿通痹。

方药:四妙散加味(苍术9克、黄柏12克、牛膝12克、薏苡仁30克、海桐皮12克、桑枝30克、威灵仙12克等)。

2.风寒湿痹

症状:足趾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益剧,得温痛减。局部皮肤微红或不红。舌淡,苔薄,脉弦紧。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化湿。

方药:乌头汤加味(制川乌9克、麻黄9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附片9克、桂枝9克、白术12克等)。

3.痰淤痼结

症状:关节刺痛,夜晚加剧,发作频繁,伴结节,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舌黯边有淤,脉细弦。

治则:化痰祛淤,通经散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JII芎9克、威灵仙12克、穿山甲12克、白芥子9克等)。

4.脾肾阳虚

症状: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腰痛腿软,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夜尿频多。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2克、杜仲12克等)。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在人体各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它能调节人体各系统的活动,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又能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使人体与外界环境经常保持平衡和统一。神经系统按其形态和所在部位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进化拥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大脑,人脑的这个能力使人类超脱于动物的范畴,创造了精彩的人类世界。然而人类毕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增加,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各器官生理结构逐渐改变伴功能衰退,出现多种疾病,其中脑血管疾病多发。由于脑的重要地位,防治脑血管疾病以延缓衰老,对老年病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由于脑动脉血管壁发生损害或血液成分、流速发生改变,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使动脉管腔变得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和坏死,并造成肢体瘫痪等一系列症状。临床归类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心脏病、术后、外伤后引起栓子堵塞血管形成脑血栓,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本节不加以讨论)。

引起老年病人脑组织供血不足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①血管自身的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和闭塞;②血液成分改变的因素,如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高血脂、血黏度升高等;③脑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高血压、低血压等也能造成脑的供血不足。

60岁以后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发病率明显增高,发病以血栓形成堵塞血管为主,起病缓慢,常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由于本病可引起肢体瘫痪,极大地影响了晚年生活质量,故须积极加以防治。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可加速或加重脑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栓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和控制这些疾病可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一、发病特点1.症状

脑血栓多在安静时发病,发生的血管部位不同以及血管狭窄的程度不等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①前期有短暂性脑缺血发生;②单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③失语、失读、失写;④下肢瘫痪伴排尿障碍和皮层性感觉障碍症状(如上肢软瘫、面瘫、舌瘫等);⑤眩晕、耳鸣、复视、球麻痹、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等;⑥病人可出现意识清醒,也可以动眼示意,但无任何发声或运动能力的症状。

2.常用理化检测

CT/MRl均可提示:脑血栓。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

①及时送医院治疗,搬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头部颠簸震动。尽可能呼叫专业救护人员送往医院;②降颅内压:有颅内压升高病人(如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呕吐、血压高,脉缓有力,则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高)可选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也可适当用地塞米松;③扩充血容量:无明显脑水肿及心脏功能不全者,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扩充血容量;④抗凝溶栓:尿激酶静脉点滴或阿司匹林口服⑤控制血压:(加药物)维持血压(90~140)/(60~90)mmH9。⑥扩血管:尼莫地平、脑嗌嗪等;⑦营养神经: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

2.缓解期治疗

①控制m压;②抗凝治疗:有血黏度升高病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③康复治疗:有后遗症病人须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④长期中药活血化淤治疗对控制病情及预防发作均较有效。

3.预防措施

①注意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适量饮用低度酒;②禁止吸烟;③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三、辨证施治

脑血栓属中医"中风"、"中经络"、"偏枯"、"偏风"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手足麻木不仁,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伴恶寒发热,肢体拘急。舌淡,苔薄白,脉浮数。

治则:祛风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9克、羌活9克、防风9克、白芷9克、当归9克、熟地12克、川芎9克等)。

2.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薄腻,脉细弦。

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淮牛膝20克、白芍15克、天冬12克、玄参12克、龙骨30克、代赭石15克、牡蛎30克、川楝子9克等)。

3.气虚血瘀 7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伴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黯,苔薄,脉细。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地龙12克、全蝎5克等)。

4.阴虚风动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呜,手足心热。舌红绛,苔少,脉细。治则:滋阴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生地15克、麦冬1克、2白芍12克、五味子9克、生龟板12克、生鳖甲12克、阿胶9克、生牡蛎30克等)。

第二节脑溢血

脑溢血指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使部分脑组织坏死,造成意识、言语障碍以及肢体瘫痪,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常见于中青年人,甚至少年儿童,故不在此做介绍。脑溢血(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于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的老龄人群,由于长期高血压而未妥善治疗,又因饮酒、激动、发怒或用力后,血压突然升高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疝甚至脑干出血,短时间内可危及生命。其预后:15%~40%的脑溢血病人死于急性期;满5年的累积及生存率为50%~80U00;急性期呈意识障碍的病死率超过1/4;无肢体肌力障碍者的预后较好。死亡原因在急性期主要为脑疝,在慢性期为心肌梗死和呼吸道感染。因此此病成为老年病中的危急重症。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见诱因: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后诱发本病。脑出

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较为典型的表现有:①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病人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跌倒,或手中的物品自动落地;②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③血压升高;④同时病人还可伴有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2.常用理化检测CT/MRl:提示颅内见出血灶。

二、临床处理

1.急性期治疗

①保持镇静,并立即将病人平卧;②保持气道通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迅速松解病人衣领和腰带;防止舌根下坠影响呼吸,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病人舌头,轻轻向外拉出;③用冷毛巾覆盖病人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有利于减少出血;④不可随意移动病人身体,以防脑溢血加重;⑤呼叫专业救护人员迅速送往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抢救;⑥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速尿等利尿剂,或地塞米松;⑦积极控制血压;⑧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必要时手术治疗;⑨营养支持,防止水电解质紊乱;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

2.缓解期治疗

①积极控制血压;②康复锻炼和日常自理能力训练;③预防感染。

3.预防措施

①注意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②禁止吸烟及饮酒;③注意情志调节,劳逸结合,保证睡眠;④积极治疗高血压。

三、辨证施治

脑溢血属中医"中风","中脏腑","偏枯","血瘀证"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急性期

急性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口服汤药较困难,临床口服成药为主。

(1)闭证

阳闭症状: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口噤不开,肢体强痉,半身不遂,面赤身热,喉中痰鸣,躁动不安。舌红,苔黄,脉弦。

治则: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0.6克冲服、龟板2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后下、蝉衣3克、菊花9克、夏枯草15克、石决明30克等)。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阴闭症状: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口噤不开,肢体强痉,

面白唇黯,静卧不烦,痰涎壅盛。舌黯,苔白腻,脉滑。治则:豁痰开窍,辛温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竹茹9克、石菖蒲15克、胆南星12克、枳实9克、天麻12克等)。中成药:苏合香丸

(2)脱证

症状: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目合口开,多汗不止,大小便自遗。舌萎,脉沉细欲绝。

治则: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人参10克、附子10克先煎、麦冬1克、5五味子10克等)。

2.恢复期

(1)气虚血瘀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神疲乏力。舌黯或边有淤点,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活血,化淤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地龙12克、全蝎5克等)。

(2)肝肾阴虚

症状:肢体偏枯不用,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失语,喉中痰鸣,神识痴呆,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滋补肝。肾,濡养经脉。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生地20克、山茱萸9克、巴戟天12克、石斛15克、肉苁蓉12克、五昧子9克、石菖蒲12克等)。

第三节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由于大脑组织萎缩,器质性改变导致的基本上不可逆的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表现为逐渐出现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感觉能力和智力下降等症状,是严重的脑神经系统疾病。病人以老人,尤其是60~70岁的老人占多数。多数病人发病后几年内还会因脑衰竭而死亡。引起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主要有:①遗传;②吸烟或摄入过量的铝,损伤神经细胞而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生;③脂肪代谢紊乱,形成高脂血症,引起血管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小动脉梗死,使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萎缩,功能减退而发生老年痴呆症。

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3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退行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症);一类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的,称血管性痴呆;还有一类是继发于其他脑部疾病的痴呆。老年痴呆症是大脑慢性功能障碍,起病较隐蔽,早期不易发现。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痴呆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四位的老年人死因。有人预测,老年痴呆症将是下世纪最可怕的老年病。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虽然较过去多,但尚无特效药物。故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早期发现和及时用药物来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发病特点

1.症状及诱因常见诱因:病毒慢性感染、脑肿瘤、外伤后均可诱发本病。进食过饱,使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明显增多,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引起大脑早

衰和智力减退,发生老年痴呆症。临床可见:①在智能方面出现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推理判断与计算能力不足,注意力缺失;②在人格方面出现兴趣与主动性丧失,迟钝或难以控制情绪,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③在记忆方面出现健忘,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④在言语A知方面出现说话不流利,综合能力缺失等症状。

2.常用检测

①头颅CT/MRl提示:脑萎缩(有脑萎缩的病人不一定都患有老年痴呆,但晚期的老年痴呆症几乎都有脑萎缩)。脑CT扫描或MRl发现脑萎缩,虽然对于老年痴呆症的i参-断不能起肯定作用,但结合临床是有助于诊断的;②脑电图(EEG):可见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慢波,a波节律变慢、波幅变低,早期轻度痴呆病人即有这种改变;③脑血流图:提示脑局部供血不足。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脑代谢功能活化剂:胞二磷胆碱、氯脂醒、脑复康等;②补充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8等;③中药治疗;④治疗原发病。

2.预防措施

①注意合理调适生活,恰当处理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②勤用脑,发挥脑的潜能,延缓脑细胞的衰老;③避免过量摄入铝;④控制脂肪摄取;⑤合理补充微量元素;⑥不吸或少吸烟;⑦慎防大脑受损伤。

三、辨证施治

本病属中医"文痴"、"善忘"、"呆病"、"郁证"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精气亏虚

症状:年老表情呆滞,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言语迟钝,说话颠倒,行为幼稚,喜独居,悲观失望,忽哭忽笑,伴头晕眼花,听力减退,腰酸膝软。舌黯,苔薄,脉沉细。

治则:补益精气,养脑安神。方药:还少丹加减(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9克、褚实子12克、肉苁蓉12克、杜仲12克、益智仁1S克、石菖蒲12克等)。

2.心脾两虚

症状:神情呆滞,忧虑少欢,面色苍白,体倦思卧,心悸气短,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健脾养血,补心益智。

方药:归脾汤合定志丸加减(党参12克、黄芪1S克、白术12克、茯神9克、枣仁12克、远志6克、当归9克、石菖蒲12克、益智仁15克等)。

3.痰浊阻窍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呆钝,静而少言,或喃喃独语,哭笑无常,头重如裹,脘胀纳少,口多痰涎。舌胖,苔白腻,脉沉细。

治则:豁痰化浊,宣窍醒神。

方药:洗心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石菖蒲12克、郁金12克、远志6克等)。

4.气滞血瘀

症状: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寡言少语,健忘善怒,睡中易惊,或妄思不寐。舌黯边有淤斑,苔薄,脉涩。

治则:行气活血,通窍醒神。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I芎9克、石菖蒲12克、郁金9克、地龙12克等)。

第七章肿瘤疾病

进入老年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机体细胞免疫调节和激素免疫力下降是老年人患癌症的重要原因。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同时机体对突变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这种老年性的改变,导致老年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外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加重;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粮食、蔬菜、水果的污染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诱使正常细胞突变恶化,使近年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与致癌环境接触,年龄越大,与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接触的机会越多,接受不良刺激的时间越长。近年来,癌症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进入21世纪我国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癌症病人的绝对数增加。因此,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延缓机体衰老,对预防癌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第一节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场所,大量使用农药及食品添加剂等致癌因子,使老年人中消化道肿瘤的发生越来越多,消化道肿瘤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消化道肿瘤进展快,老年人定期体检的百分率很低,发病早期容易被忽视,因此,发现后往往已经发展到疾病的中、晚期,给治疗上带来了很大困难。本节详细介绍消化道一些常见肿瘤发病特点,帮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一、胃癌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按腺体的形成及黏液分泌能力可分为乳突状腺癌、胶质癌、印戒细胞癌、髓质癌、弥散性癌,其中腺癌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之首。

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胃癌的发生与不良情绪、环境、遗传、免疫因素、特别是与吸烟、进食过量食盐、油煎、熏制品及发霉食品有关。某些有较强恶变倾向的疾病如萎缩性

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和良性胃溃疡,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胃癌。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位。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进展期胃癌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规律性,伴食欲不振,消瘦及不明原因的贫血,大便隐血持续阳性。中、晚期病人,约1/3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有压痛。如有转移,可触及腹股沟肿大淋巴结,并有腹水、肝大。

2.常用理化检测

胃镜及镜下病理提示胃癌。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早期(指肿瘤局限而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手术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术后须口服中药抗肿瘤治疗;②进展期(指肿瘤深度已超过黏膜下层,侵入肌层):争取早日手术切除,并行术前及术后放化疗,另口服中药抗肿瘤治疗;③晚期病人(指肿瘤已侵及浆膜层及浆膜外层组织):有手术指征病人行手术治疗,并行术前及术后放化疗,另口服中药抗肿瘤治疗;无手术指证病人行化疗及中药抗肿瘤治疗。

2.预防措施

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排便;保持快乐心情;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咸菜、腌制品;冰箱贮存食物,避免食用发酸、腐败的食物等对于预防胃癌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辨证施治

胃癌属中医的"胃痛"、"返胃"、"瘕积"。辨证分型如卜。

1.肝胃失和

症状:胃脘胀痛,每因情志不舒加重,纳谷不香,频频嗳气。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金铃子散合逍遥散加减(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香附9克、枳壳15克、柴胡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等)。

2.痰热淤毒

症状:胃脘部灼热疼痛,恶心呕吐痰涎,甚或呕血,时有发热,大便干结或便血。苔黄腻,舌有淤斑,脉滑。

治则:化痰逐淤,解毒清热。

方药:小陷胸汤加味(黄连3克、半夏9克、全栝楼15克、夏枯草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蜀羊泉15克、蛇莓30克等)。

3.胃热伤阴

症状:胃脘部隐痛,口干咽燥,泛恶干呕,潮热盗汗,大便于结,腹部、骨盆及腋窝处可触及块物。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益胃养阴,清热祛淤。

方药:养胃汤合失笑散加减(玉竹9克、石斛12克、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枸杞子12克、扁豆12克、川楝子9克、五灵脂9克包煎、蒲黄9克等)。

4.脾阳不振

症状:胃痛隐隐,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饮食难进或朝食暮吐,大便溏薄,肿块明显。舌淡,脉沉细。

治则:温阳补气,健脾止痛。

方药:参苓白术散、理中丸合良附丸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9克、干姜6克、炮附子3克、扁豆12克、山药12克、高良姜9克等)。

二、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我国的有关资料显示,

大肠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而且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肠癌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很高,以前我国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与西方的不同,病人较少。可是 1

近几年来,城市居民的结肠癌患病率升高很快,上海成为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城市。这主要和人们的饮食高脂化倾向有关,吃的油脂类食物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引起肠癌的病因有很多,主要由于①长期食用高脂

肪、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在大肠停留的时间较长,容易形成致癌物质;②遗传因素,25%的肠癌发生在有肠癌病史的家庭里;其次有息肉史家族,肠癌的发病率同样也是25%;③肠息肉病人易癌变。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肠内息肉生长,须定期体检和治疗;④慢性肠炎症、胆囊切除术后均可诱发。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①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如粪便形状变细,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便时里急后重感;②腹痛;③贫血,伴疲劳和消瘦;④晚期见肠梗阻、肠穿孔、化脓性腹膜炎、结肠周围脓肿、直肠膀胱瘘等并发症。

2.常用理化检测

肠镜及镜下病理提示肠癌。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同胃癌常规治疗。

2.预防措施

①注意饮食,减少动物脂肪的摄人量,多吃青菜水果以及纤维、淀粉含量丰富的食物:例如马铃薯、谷物、大米、面食等;②强身健体;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排便;④保持快乐心情;⑤积极摘除肠息肉。肠癌可由良性息肉发展而成,在良性息肉变成恶性肿瘤之前就行手术切除,是防止肠癌的最好办法;⑥积极治疗和控制炎症性肠病。

(三)辨证施治

肠癌属中医"积聚"、"脏毒"、"肠覃"、"锁肛痔"等范畴。

辨证分型如下。

1.湿热蕴结症状:腹痛阵作,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脓血,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槐角地榆汤合白头翁汤加减(槐角9克、地榆炭12克、黄芩9克、枳壳9克、防风9克、白头翁30克、秦皮9克、黄连3克、黄柏9克等)。

2.淤毒内阻

症状:腹胀腹痛,痛有定处,腹块拒按,泻下脓血紫黯,里急后重。苔薄黄,脉弦。

治则:化淤行气。

方药:膈下逐淤汤加减(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9克、红花3克、五灵脂9克、枳壳9克、延胡索9克等)。

3.脾虚气滞

症状:腹胀纳呆,肠鸣窜痛,大便溏薄或便血,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边有齿痕,脉濡。

治则:健脾理气。

方药:香砂六君子丸加减(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木香9克、砂仁3克、炙甘草6克、白扁豆15克等)。4.脾肾阳虚

症状:畏寒肢冷,大便溏薄,五更泄泻,腹痛绵绵,腰酸乏力。舌淡,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淮山药30克、砂仁3克后下、白扁豆15克、肉豆蔻9克、吴茱萸3克等)。

5.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目眩,腰酸耳呜,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苦。舌红,苔少,脉细。

治则:滋养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9克、生地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淮山药30克、山萸肉12克等)。6.气血两虚

症状:腹痛隐隐,便溏,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脉

濡细。

治则:补气益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炙甘草9克、大枣15克等)。

三、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其病死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我国肝癌中,肝细胞癌约占80%~90%,其次为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诱发;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物品;饮用含有大量有机氯化合物与藻类毒素的污水或塘水;肝硬化后引起。

(一)发病特点1.症状

早期肝癌可无症状体征,一旦出现症状时,已属于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疼痛、纳差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溥疸等。

2.常用理化检测

CT或MRl提示:肝恶性肿瘤。甲胎蛋白异常升高。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

①手术切除;②肝内介入化疗;③局部放疗;④肝脏移植。

2.预防措施

①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②注意食物及饮水卫生,预防食物霉变;③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三)辨证施治

肝癌属中医"积聚"、"瘕瘕"、"黄疸"、"鼓胀"、"胁痛"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郁滞

症状:胁肋胀痛,以右侧为甚,情志抑郁,腹胀胸闷,纳少,嗳气频作。舌淡,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6克、枳壳15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川芎6克、川楝子9克、丹参15克、白芍9克等)。

2.脾胃虚弱

症状:脘腹不适,食少腹胀,乏力嗜睡,面色萎黄,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

治则:益气健脾,和胃畅中。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当归补血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薏苡仁15克、当归9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等)。

3.湿热蕴结

症状:胁痛胸闷,身黄、目黄、小便黄,口苦口臭,大便溏或硬结,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枳实导滞丸加减(茵陈30克、黄芩9克、黄连6克、山栀9克、生大黄9克、郁金9克、猪茯苓各12克等)。

4.热毒炽盛

症状:高热汗出,口渴唇燥,腹胀胁痛,或身目俱黄,或鼻衄便血,舌红苔焦躁脉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淤。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30克、黄芩9克、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仙鹤草30克、金银花12克等)。

5.瘀血停着 症状:右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肝脏肿大,按之痛,质 1地偏硬,肝掌或蜘蛛痣,或腹壁青筋暴露。舌紫暗,脉弦。治则:行气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膈下逐淤汤合丹参饮加减(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丹皮9克、当归9克、川I芎6克、五灵脂9克、檀香3克、砂仁3克后下等)。

6.肝肾阴虚

症状:乏力消瘦,形容枯槁,肌肤干燥,肝肿大明显,疼痛加剧,腹壁青筋暴露,或鼻衄便血,腰酸口干,目干涩,夜寐欠安。舌红,苔少,脉细。

治则:滋养肝肾,凉血止血。

方药:一贯煎合青蒿鳖甲煎加减(枸杞子12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青蒿9克、鳖甲12克等)。

第二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癌的病因复杂,迄今尚不能确定某一致癌因子,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吸烟:约有3/4的肺癌是吸烟引起的。吸烟者肺癌病死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②工作中接触物理化学致癌因子:如无机砷、石棉、铬、镍、以及;氯甲醚和氯甲醚等;③大气污染;④缺乏维生素A、B及胡萝卜素;⑤其他如遗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近数10年由于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社会老龄化,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治疗效果在近10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治愈率为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效途径。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早期症状特点是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无痰或少量泡沫痰。或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偶见大咯血,血色多鲜红,咯血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仅数日,但也有达数月者为主。胸痛,胸闷,反复发热或低热,伴消瘦。

2.用理化检测

胸片或CT提示:肺癌。痰液脱落细胞学找到癌细胞。支气管镜提示:肺癌。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①手术根治;②术前术后放化疗。

2.预防措施

①戒烟;②保护环境,减少污染;③防寒保暖,强身健体。

三、辨证施治

肺癌属中医"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肺气不足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低神疲,自汗恶风,纳呆肢困。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益气补肺,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陈皮9克、半夏9克、杏仁12克等)。

2.阴虚内热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或痰中带血,或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滋阴润肺,清热散结。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南沙参12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百合12克、知母10克、桑白皮12克等)。

3.气阴两虚

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

或午后潮热,纳呆脘胀。舌红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治则: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方药:生脉散加味(黄芪30克、人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五味子6克、百合12克、鳖甲15克等)。

4.气滞血瘀

症状:胸胁刺痛,咳嗽气短,大便或干。舌黯边有淤斑,脉弦。

治则:行气活血,化淤软坚。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红花9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等)。

5.痰湿淤阻

症状:咳嗽痰多,气憋胸闷,或胁下痞块,刺痛拒按,或发热,痰黄黏稠。舌黯边有淤斑,脉弦。

治则:祛湿化痰散结。

方药:导痰汤加减(半夏10克、天南星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等)。

第三节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主要通道之一,化学性致癌因子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吸收后,经血液输送到泌尿道中,诱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有的人虽然不与这些物质接触,但由于食物中含有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成分叫色氨酸,如果它在代谢分解过程中发生障碍,其中间产物也会产生一种芳香胺类致癌物质,同样会经血液到泌尿系统,所以也能引起泌尿系统的肿瘤。泌尿系统的肿瘤主要以膀胱癌、前列腺癌常见,其他还有肾癌、输尿管癌等。除肾癌以外,一般都在早期出现无痛性血尿,因此对无痛性血尿,一定要高度警惕。本节详细介绍老年人好发的膀胱癌、前列腺癌。

一、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位于膀胱下方的一个栗子状的腺体,有尿道从中间通过。它分泌的液体是精子的营养液,也是精液的一个组成部分。前列腺癌约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4%。在男性高龄老人中是较常见的癌症之一。目前认为,发生前列腺癌与年龄增加、雄激素刺激,遗传、接触化学物质、高脂肪饮食因素等有关。另外,性传播疾病、输精管结扎术和前列腺癌也有一定关系。前列腺癌几乎均发生在前列腺的外侧部,呈潜伏性缓慢生长,因此,肿瘤很小时无任何临床表现。而良性的前列腺肿大和前列腺炎产生的症状和前列腺癌相似,所以,须认真检查,早期发现,以提高手术根治率。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早期症状以渐进性排尿困难伴血尿为主,直肠指检可扪及前列腺上不规则硬结。晚期可见排尿困难及尿频,尿痛等症状加重,出现排尿不畅、排尿困难,最后表现尿液点滴而出。可伴全身骨组织转移性疼痛。

1.常用理化检测

①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异常升高;②8超、CT、MRl提示:前列腺癌;③前列腺穿刺活检见癌细胞。

(二)临床处理

1.规治疗早期的前列腺癌可手术行根治切除,无论是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均疗效确切,术后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发生机会少,生存时间长。晚期的前列腺癌病人,需根据定期追踪复查血液的PSA和雄激素指标,终身服用化疗药物和雌激素来控制病情的进展。

2.预防措施

①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些新鲜肉类、蔬菜与水果,

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和熏制、腌制类的食物;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③不吸烟,不酗酒,不过度饮用咖啡及糖精等;④注意个人卫生。(三)辨证施治

前列腺癌属中医"血尿"范畴。辨证分型如下。

1.湿热下注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伴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合小蓟饮子加减(扁蓄9克、瞿麦克、木通6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大黄9克、生地黄9克、山栀9克、小蓟草15克等)。

2.肾阴虚热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反复不已,色鲜红或淡红,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细。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9克、生地12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5克、泽泻9克、丹皮9克等)。

症状:久病尿血,尿色淡红,面色不华,纳差,体倦乏力。舌淡,脉细。

治则:健脾益气,固摄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当归9克、枳壳9克、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等)。

4.肾气不固

症状:久病尿血,尿色淡红,头晕耳鸣,腰脊酸痛,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山药30克、肉苁蓉1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9克、赤石脂15克等)。

5.气滞血瘀

症状:尿血色暗,或伴血块,少腹刺痛拒按,或可触及积块,时有低热。舌紫边有淤斑,脉细涩。治则:理气化淤,养血止血。

方药:血府逐淤汤加减(当归9克、生地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枳壳9克、赤芍9克、半边枝莲各15克、柴胡9克等)。

二、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道肿瘤中最多见的,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0%左右,在我国发病率居泌尿系肿瘤首位。膀胱癌的发生主要与遗传,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以及熏制、腌制类食物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另外吸烟、过度酗酒、过度饮用咖啡及糖精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大而发病率增加。男性比女性多3倍。肿瘤好发于膀胱,这可能与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有关。体内的致癌物质与尿液一起贮存在膀胱内,与膀胱长期接触,因而容易引起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恶性突变。尤其是男性的尿道较长,老年时期还出现程度不等的前列腺肥大症,致癌物质在膀胱内滞留,所以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根据组织学类型膀胱癌通常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有些为混合性。其中以移行细胞癌为最常见,腺癌少见。

(一)发病特点

1.症状

各种膀胱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血尿。中晚期肿瘤侵犯膀胱壁,刺激膀胱黏膜及并发感染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和疼痛。如果肿瘤恶性生长阻塞输尿管开口可引起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甚至肾盂积脓。

2.常用理化检测

膀胱镜及静脉肾盂造影、盆腔CT提示:膀胱恶性肿瘤。

(二)临床处理

1.常规治疗①手术根治;②术后膀胱化疗药物冲洗治疗;③膀胱肿瘤治疗后复发率极高,一旦复发,其恶性程度往往向更高的病理级别及临床分期发展,预后较差。

2.预防措施

①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些新鲜肉类、蔬菜与水果,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和熏制、腌制类的食物;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③不吸烟、不酗酒、不过度饮用咖啡及糖精等;④积极治疗泌尿道慢性炎症,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须及时就治。

(三)辨证施治

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肿瘤同属中医"血尿"范畴。同前列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