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语拼音的由来及发展

 红花绿叶园 2012-09-28
 

  ◆新闻背景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新修订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如何拼写汉语的人名地名,如何拼写汉语的数词、量词、连接词、形容词等,都有了“法定”规范。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

  在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拼音。元朝时,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来在中国开展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上世纪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崔蔚/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