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hnesygy 2012-10-10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转)

过去曾经写过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医学医药篇)》,谈到了中医“理论”中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昨晚无意中看了一眼中央4台的《文明之旅行》之《中医智慧新解》,主讲人是杨志勋著名软科学专家,著名中医,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世纪杨氏新药管疗法研究所所长),所讲内容一下把我吸引,他把“养生与做人、把看病与看人”很好地结合,今早特意又在网络上重看了一遍完整的“节目”,整个“讲座”围绕着“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谈论养生与做人,有些观点和说法对我们现代人来讲有很大的启发。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内容,现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黄帝内经》把人划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他又加了“愚人”,并对这5类人进行了讲解。愚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庸俗之人;贤人凡人,是凡而不俗之人;圣人也是凡人,是凡而脱俗之人;至人真人是超俗之人。他还提出做人“平凡”是最高境界。

人分为坯才、匠才、专才、将才、通才人物坯才是可用之才,但还需“锤炼”他“培养”; 匠才能够承担重要工作,能够独立工作;专才是有特长、有绝活;将才是有战略头脑,有统领能力;通才没有门类之分,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人物能够治理国家。坯才、匠才、专才是具备一定技能之人,而将才是具备管理能力之人,通才是具有哲学头脑之人。

中医养生“三字”,阴、阳、气,阴、阳要“平衡”,要“调顺”,要做好人。

作息起居随天地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能违背“大自然”。

身可以累,心不能累。

怎样做人、思维方式对不对也是判断是否健康的标准。

人一生健康表现是“活着的时候远离疾病,死的时候是无疾而终”。

人要做到:无私、智慧。

积劳可以成疾。

病有两种:心病、身病,心病不治必要身病,治身病也要治心病。

炎帝“三道合一”: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

要像太阳一样赋予人类而不主宰人类,不向人类索取。

谈恋爱成功“三步曲”:初看(刚接触)不讨厌,近看(接触一段时间)还可以,再看(有一定了解)真不错。

看了以上这些,不知大家会不会也能体会到“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