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养生

 悟痴 2012-10-12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常识:夏季养生小常识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食谱: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养生菜谱 夏季饮食调整胃肠之3宜3戒
茶:夏季养生茶
汤:夏季养生汤
粥:夏季养生粥 夏季宜食的药粥
疾病:夏季养心 夏季养脾
节气:立夏养生 小满养生 芒种养生 夏至养生 小暑养生 大暑养生
相关:夏季养生之道 夏季运动养生 夏季常见病症状及预防 夏季老年人该如何养生 夏季八不宜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传统养生倡导夏养心、长夏养脾,夏天阳热炽盛,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心绪宁静,不要过于暴躁。另外,夏天的应该减少阳光的强烈辐射,调节炎热的气候,增添舒适安逸的生活情趣。
夏季东南风微拂,适当的凉风对身体有益,但是不能让强风直接进入室内,也不能让室内空气不流通,闷热憋气,同样有害于人体健康,不利于夏天养生。在衣着方面,夏季衣料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有利于体内散热,麻纱类作为夏季衣料为宜。

夏季养生小常识                                                                                                                                       导读:专家提醒,夏季养生要注意6要。 (1)清晨要早起清晨早起,深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吸进空气中的大量负离子,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新鲜空气中的负离子还能促进人体细胞代谢活跃,增强人体抵抗力。 (2)膳食要素净夏季胃肠消化力较弱,饮食应以健...
夏季炎热多汗,夏季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就需要注意诸多方面,总的来说,夏季养生要注意下面的6个要点:
夏季养生小常识之清晨要早起
清晨早起,深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吸进空气中的大量负离子,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新鲜空气中的负离子还能促进人体细胞代谢活跃,增强人体抵抗力。
-
夏季养生小常识之膳食要素净
夏季胃肠消化力较弱,饮食应以健脾、消暑、化津为主,如多吃些薏米、绿豆、豆腐、鲫鱼、西瓜、南瓜和苦瓜等食品,不吃难以消化、过于肥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便减轻肠胃的负担。
夏季养生小常识之瓜果要卫生
新鲜的瓜果,富含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作用。要注意食前洗净或削去外皮。
夏季养生小常识之冷饮要少吃
各类冷饮,虽可解热,但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肠胃失调,冰镇汽水、雪糕、啤酒等对胃肠黏膜都会产生不良刺激,可使胃肠血液循环减慢,肠蠕动变弱,甚至出现痉挛现象,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尤应注意。
夏季养生小常识之午睡要稍短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消耗也大,容易使人疲劳,加之夜间睡眠不足,因此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继续工作和学习。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小时左右为宜。
夏季养生小常识之精神要调养
夏季人们容易心烦易怒,睡眠不佳,甚至与他人发生口角,所以夏季应做到神清气和,心情愉快,心胸宽广,精神饱满,切忌发怒,即所谓“心静神自安”、“心静自然凉”,以保持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季。
注意好上述各个方面,对夏季的养生有很好的帮助,所谓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导读:对大多数人来说,盛夏在一年四季中最为难过。但是,如能注意保养,不但能安度盛夏,而且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 一、夏季的居养 夏季暑易伤气,即炎热的天气易伤人体之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劳动或运动要避免在烈日...
对大多数人来说,盛夏在一年四季中最为难过。但是,如能注意保养,不但能安度盛夏,而且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有很多,从中医角度来看,下面的这些注意要点应该谨记。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的“居养”
夏季“暑易伤气”,即炎热的天气易伤人体之气,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劳动或运动要避免在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最好在午饭后睡一会儿,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消除疲劳。
-
夏季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睡觉时不宜吹风扇,更不宜夜晚露宿。在有空调的房间,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差太大。纳凉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离门窗缝隙。可在树阴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太长。午睡要注意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但不宜俯卧、伏在桌子上睡;俯卧和伏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纳凉睡觉时,特别要注意盖好腹部。
夏季不宜长时间劳动,要防出汗过多,但也不能不出汗,如长期在空调下生活,常居于低温之中,非时之寒,易致暑湿内困,影响正常生化,出现形寒、神乏、胃呆、骨痛等症状,人称之为“空调病”,这是人体机能与气温失衡所致。
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清神静。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调饮食
夏季炎热,宜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或蔬菜,大鱼大肉、油腻辛辣食物宜少吃,特别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宜吃剩菜剩饭,不可暴饮暴食,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食物中毒。
夏季的饮食应清淡质软、易于消化,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养津液
因酷暑出汗多而耗津伤液,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淡盐水最好),不饮烈性酒,可适量饮些啤酒,有利消暑热;西瓜能利尿、生津、止渴,为首选;绿豆能解毒、利湿、消暑,可常吃。
李时珍说:“茶苦寒,能降火,火降渴止。”因此茶可常喝,但不宜过多。防中暑:如夏日过劳,暴晒太久,出汗太多,会引起余热蓄积而中暑,要充分利用散热、降温设施,居室要通风,多置些绿色植物也能起降温作用。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的“神养”
酷暑季节,骄阳似火,热气蒸人。人体气血运行都要与环境相协调。此时,人们宜静心养神,避免情绪激动而生发肝火。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中医说的“心”,不仅仅指心脏,还包括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养心,调节情志为先,养生莫若养性,贵在讲究精神卫生。夏天,炎热的暑气往往使人心烦急躁,易怒发火,这对心身健身是有害的。
因此,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夏天,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如下棋、游泳等。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等活动,这样既使人们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夏季养生要注重一个“清”字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盛夏酷热难耐,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运动应适宜
夏季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如若怕热怕出汗,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境中,人的汗腺几乎被闲置起来,该出汗的季节也不让其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我国古代医学讲究内毒外排,祛邪安正,而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
夏天,汗孔开张,外来之毒易于侵入,出汗可将这些毒素冲出,清理身体。当然,出汗过多也不好,出汗过多就要补充丧失的元素。夏天由于运动出汗多,血液浓缩,宜及时补充水分;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氨化钠,出汗多应该补充食盐和钙。每天吃点西瓜大有裨益。另外还要注意保持皮肤洁净,天天洗澡。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其实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注意好这些细微的方面,对我们的健康和长寿都有重要意义。

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健康的饮食对养生大有帮助,采用适当的食谱可以对身体的调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重视按季节调节饮食的记载:“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者灾害生,从之者灾害不起,是谓得道。”所以,中医向来有四季五补之分。就拿夏季来说,初夏气温上升,暑热较盛,适当吃荷叶、黄瓜、芦根、绿豆等食物,能清热生津;长夏酷热,但与秋季相交,阳热下降,水气上升,湿邪易困脾胃,所以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枸杞子、鸭子、鲫鱼、山药等均有此功效。
夏季养生食谱之莲子福圆汤
材料:莲子30 克,龙眼肉30 克,白木耳15 克,冰糖酌量。
-
功效:滋润养颜,促进消化。
做法:将莲子和龙眼肉分别洗净,白木耳用温水泡6小时后洗净,然后将所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用猛火煮滚,再用小火炖约半小时,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一段即可食用。
夏季养生食谱之鲜荷蜜糖水
材料:鲜荷叶100克,蜂蜜100克。
功效:消暑清热。
做法:将鲜荷叶切碎,与蜂蜜加清水煮汤,代茶饮用。
夏季养生食谱之黑米党参粥
配料:党参、白获等各巧克,生姜块5克,黑米100克,冰糖6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黑米党参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虚弱、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病人。
夏季养生食谱之芦根绿豆粥
新鲜芦根10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芦根切短,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去渣,再加入绿豆、粳米同煮成粥。因为天热易出汗,身体损失大量的氯化钠,因此可以在粥中加适量盐,能清热养胃,消暑解渴。
夏季养生食谱之枸杞茄子黑鱼丁
茄子250克,黑鱼500克,枸杞子15克。茄子加油煸炒一下,黑鱼去骨切成小粒状,加入料酒、盐、味精、芡粉拌匀,用油煸炒备用;待茄子快熟时与鱼丁混合炒匀,起锅前5分钟放入枸杞子。可健脾开胃,助运利湿,补肝益肾。
夏季养生食谱之党参茯苓白术鲫鱼汤
鲫鱼250克,党参、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3克。将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煎煮后备用;鲫鱼洗净去内脏,加油煸一下,再加入料酒、葱姜,放入适量水煮沸后与以上三剂同煮,加适量调味品后食用。可健脾益气,燥湿养胃。
夏季养生食谱之冬瓜粥
将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少许熟火腿切末。取锅上火,放入麻油烧热,下葱末炝锅,加入冬瓜、火腿末、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成粥,加盐调味后食用。可清热、养胃、利尿,对暑热烦闷、消渴、水肿、淋病等有疗效。
夏季养生食谱之西瓜皮粥
将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残留瓜瓤,冲净切丁,用盐稍腌。锅内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净的粳米100克,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5分钟,以盐调味后进食。能消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适用于暑热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肾炎水肿、糖尿病等。
除了上述的这些夏季养生食谱以外,其他消暑祛湿的食谱都适合在夏季食用。有心、有空的时候,不妨犒劳犒劳自己,做上几道夏季养生菜肴,体验夏季食疗的舒爽!

夏季养生菜谱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很多夏季养生菜谱都可以起到清热祛湿的效果,很多夏季的瓜果、蔬菜作为菜品都可以很好的起到相关作用。这里收集了一些夏季适合吃的东西,炎炎夏日多吃一些这样的菜、果对身体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中医对夏季食疗的相关论述:长夏暑邪最易损伤脾胃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脾虚湿困,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暑湿季节应适当选用一些健脾燥湿的食物,起到调理脾胃的功能。寒温适宜、多清淡。夏季暑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适等症状及肠道疾病等,因此,饮食宜清淡。但是,清淡不等于素食,素食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及丰富的维生素,但长期食素人体会缺乏必需的蛋白质,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因此,应当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等。
-
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暑、调和脾胃、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暑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还应该吃些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龙眼肉、荔枝、花生、番茄。多食杂粮、瓜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
夏季天气最热,心气旺盛,汗出颇多,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应以补气养阴、清暑热为主,例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
夏季养生菜谱之冬瓜
冬瓜与其他新鲜蔬菜相比,维生素C 含量高,含钠量很低,不含脂肪,属于清淡性食物,有清热祛暑、利水消肿、解毒减肥的功效,为夏季清暑利尿佳品。 西瓜西瓜甘甜多汁,爽口解渴,是夏日的解暑佳品。西瓜全身都是宝,既是一种甜美的瓜果又是一味神奇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的功效,西瓜还可以降血压。但是由于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夏季养生菜谱之绿豆
绿豆有清热解毒、清暑解渴、消肿利水的功效,是炎热夏季的消暑佳品。绿豆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被誉为“济世之良谷”。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开锅后煮10分钟左右即可,不要久煮,以颜色碧绿、清澈为度;若要清热解毒,最好把绿豆煮烂。
夏季养生菜谱之莲藕
莲藕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口感清脆。生藕有清热凉血、止血散淤的功效;熟藕有健脾开胃、养血止泻、收缩血管止血、刺激胃肠道、改善便秘的功效,适宜炎热夏季食用。
长夏饮食稍温辛,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不要每次吃得太多,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中国一些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疾病多以暑病为多,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一份凉爽舒适感。
夏季养生菜谱之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百病不生颜不老”。这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养生之道,这说明夏季适当吃姜有益。中国传统中医学认为,生姜性温味辛,能健脾胃、散风寒。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容易内生干燥之气,生姜不仅能够刺激人体发汗,而且还具有暖胃祛痰、祛风散寒、解毒等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生姜还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死等,均有特殊作用。
生姜虽然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但夏季食用也应该适可而止。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食用,或者一次性食用过多,往往容易给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吸收压力,引起口干、喉痛、便秘等诸多症状。
炎热夏季出汗较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人们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因此,暑季应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
夏季养生菜谱之番茄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子、番李子等。番茄主要有两种,大红番茄和粉红番茄,如要生吃,应选粉红番茄,糖、酸含量低,味淡;要熟吃,应选大红番茄,糖、酸含量高,味浓。番茄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的功效。还可以消除疲劳,增进食欲。
夏季养生菜谱之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果品。果实子粒多呈粉红色或玉白色,晶莹透亮,似珍珠玛瑙,素有“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的美誉,很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凡夏季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石榴可用做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均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夏季养生菜谱之菠萝
菠萝,又名凤梨等,其外形美观,汁多味甜,有特殊香味,深受人们喜爱。菠萝与香蕉、荔枝、柑橘同称为华南四大名果,有清暑解热、消食止泻、清胃解渴的功效;可利尿解酒、降低血压,适宜于夏季身热烦渴者食用。
夏季养生菜谱之醋
夏季食酸,醋是很好的选择。醋有“泻肝、收心、补肺”的功效。科学研究认为,醋有抑菌、杀菌,缓解疲劳,舒畅心情,增进食欲的作用。夏季是各种细菌滋生的季节,做菜时加点醋,不仅可以使菜肴味道更加鲜美,还能有效杀死食物及体内的病菌,提高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醋具有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夏季养生菜谱之蒲公英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利胆、健胃降压之功效。取嫩叶凉拌、烹调均可食用,多吃不伤身。
夏季养生菜谱之啤酒
啤酒含有多种氨基酸,热量高,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啤酒有较好的健胃清目、散热解暑、利尿等作用,是消夏的良友。需要注意的是,啤酒虽好,但饮啤酒不宜过量,否则会引起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加重口渴、出汗症状。
夏季养生菜谱之苦瓜
《本草纲目》载:“苦瓜味苦,性寒,无毒。具有除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炎热夏季,鲜苦瓜剖开去瓤,与茶同煎或冲泡饮用,可防治中暑发热;也可用鲜苦瓜煎水代茶饮,能消热止渴。 含钾食物补体力由于夏天人们出汗较多,致使体内丢失一部分水分、盐分及一定量的钾元素,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状。
夏季养生菜谱之茶
防止缺钾可在日常膳食中多吃大豆、草莓、桃子、土豆、紫菜、芹菜、毛豆等含钾丰富的食物。茶叶茶叶含钾量大,其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茶叶苦而寒,有清热解毒、利大小便、降火的功效,是健身防病的良药。
夏季养生菜谱之桃子
桃子,又名水蜜桃、蟠桃、佛桃等,被称为“天下第一果”。桃含钾多钠少,有补心生津、解渴清热的功效。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汗出较多,因此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如人参等补品。这些药食材有辛热的作用,炎热夏季过多食用后,会使人非常烦躁,同时也容易引起消化道及全身性的一些疾病或不适,如便秘、痔疮、口唇干裂、咽炎等。 

夏季饮食调整胃肠之3宜3戒 
                                                                                                                                                                                                                                                                     一宜多食豆类
众所周知,绿豆有清热解暑的功效。豆类富含蛋白质,而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维生素。与肉类所含的饱和脂肪酸相比,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更有益。另外,豆芽也是不错的蔬菜。豆芽可以做菜吃,也可做汤。在夏季多吃点豆类,可有效解除夏季湿闷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
二宜多食泡菜
泡菜是选用白菜、紫甘蓝或圆白菜及其他调料等,经过渍泡,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而成。泡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气扑鼻,有开胃提神、醒酒去腻的作用,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酸菜发酵是乳酸杆菌分解白菜中糖类产生乳酸的结果。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它被人体吸收后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白菜变酸,其所含营养成分不易损失。此外,泡菜味酸,有养阴生津之效,与夏天气阴损伤颇为相宜。
三宜多食芥末
芥末在中药里名为白芥子,有温化痰湿的作用。如果在拌凉菜、凉面或是凉皮时,加点芥末,一来可以调味,二来可以起到温脾暖胃、帮助消化、祛湿化痰的作用。此外,常吃芥末的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吃下芥末后,一股辛辣之味直冲头面,虽然有点难受,但过后可使头脑清醒。所以人们在夏季时,不妨多吃点芥末。
一戒过食生冷
夏季,在气温升高的同时,大自然的阳气日渐旺盛,自然界的湿度随之增加。
夏季暑湿较盛,各种凉菜、凉面或是凉皮又容易损伤脾胃,致使湿气留滞于脾胃。再加上各种冷饮和水果,吃多了也会生湿生痰,影响消化。
相应地,人体内的湿气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总喜欢吃点清凉爽口的东西。因此,各种冷饮、凉食、凉菜便大行其道。虽凉食爽口,但过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的湿气,则食欲更差,同时容易出现胃脘胀闷、大便稀溏等症状。
二戒多食暴饮
天气炎热,脾胃湿气渐盛,湿困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而汗出过多,又损伤气阴,所以胃肠消化功能明显下降。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喜欢边吃夜宵边纳凉,无形之中便会多食暴饮。胃肠功能本就下降,再加多食暴饮,则胃肠的负担更重,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三戒过食辛辣
辛辣之物,有化湿通气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食欲。
麻辣烫、烤肉等更是很多人喜欢的食物。夏天阳气旺盛,而阳气性动上行而散。有的人天气一热便觉得身软乏力、多汗、精神不振,便是因为阳气过盛,汗出过多,致气阴两伤。如果再过食辛辣,辛能散气,热能伤阴,会加重人体气阴的损伤。虽然有爽口之效,却埋下了耗气伤阴的隐患。

夏季养生茶  
                                                                                                                                                                                                                                                                        导读:盛夏季节,喝冷饮、喝冰水,只能图一时之快,却不能解暑降温,如果此时饮杯热茶,则更能使人周身凉爽,解暑降温。 在炎热的夏季,当气温等于或超过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出汗便成为皮肤散热的惟一途径,体表蒸发1克水分可带走0. 58千卡的热量。喝热茶后,一方...
盛夏季节,喝冷饮、喝冰水,只能图一时之快,却不能解暑降温,如果此时饮杯热茶、凉茶,则更能使人周身凉爽,解暑降温。
在炎热的夏季,当气温等于或超过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出汗便成为皮肤散热的惟一途径,体表蒸发1克水分可带走0. 58千卡的热量。喝茶后,一方面能促使汗腺排汗,带走体内的热量;另一方面,茶叶中的茶碱具有利尿作用,随着尿攘的排出,又带走部分热量,而且茶碱也有提神醒脑的轻微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所以,饮茶后,随着体内热量的散发,皮肤蒸发时温度的下降,便产生了凉爽的感觉。这便是茶能解暑降温的道理所在。
下面推荐一些适合夏季防暑降温的茶给大家,炎热夏季多喝一些茶对身体调养有很好的作用:
-
夏季养生茶之冰糖薄荷茶
材料:薄荷叶5-10片冰糖或者是蜂蜜、果汁。
制作方法:将刚买来的中药薄荷叶用冷水洗净后放到茶杯中,加入热水200毫升,加盖15-20分钟直到药香散出即可,等凉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冰糖、蜂蜜或者是果汁,可以使茶的口感提升。
功效:据最近的研究报道,薄荷可以防止痉挛、放松肌肉、减轻肌肉僵硬与疼痛感。而薄荷茶可以刺激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帮助消化,尤其适合肠胃不适或是吃了太过油腻的食物后饮用。工作在电脑前的上班族,当感到精神不济时应喝杯清凉的薄荷茶,这有利于提神醒脑、缓解压力。另外,由于薄荷具有一种独特的芳香,将薄荷茶拿来漱口或饮用,不仅能齿颊留香、口气清新,还可以消除牙龈肿痛。
夏季养生茶之玫瑰普洱茶
材料:玫瑰花15克、普洱茶3克、蜂蜜适量。
做法:先将普洱茶放在杯碗中,注入开水;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加入玫瑰花,再注入水超声提取壶提取15分钟即可,待凉些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一般人都饮普洱茶,也就是菊花加普洱茶,然而玫瑰花加普洱茶一起冲泡饮用,其芳香宜人更胜菊普,而且能疏解胸闷、气烦的心情,夏天肝火旺,易发怒,不妨多喝点玫瑰普洱茶,效果不错。
夏季养生茶之乌梅五味子大枣茶
材料:绿茶茶叶3克,乌梅10克,五味子5克,大枣30克(剖开)。
做法:将上药同放入茶杯中,以沸水冲泡盖浸片刻,代茶服饮。日1剂。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止咳。适于“苦夏”症及肺虚喘咳等。苦夏,亦即“痉夏”,为阴虚之症。多发生于春末夏初,病人常感头晕、头痛,身体倦困,常常想打呵欠,脚软无力,体热食欲不振,心烦自汗等。
夏季养生茶之冬瓜茶
材料:冬瓜500克,红糖适量,姜少许。
做法:瓜去皮去籽洗干净,去皮,切成块状,在锅内加水煮开后,加入姜片及冬瓜,焖煮40分钟,熄火后盖上锅盖再焖20分钟即可。
功效:冬瓜茶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清肝明目之功效,是延年益寿的理想饮品。这是一道众所周知的饮料,而且被视为最佳解燥消肿的养生茶。冬瓜茶在台湾已有百年饮用历史(与甘蔗汁、青草茶,堪称台湾三大古早冰饮)。
除了这些比较有特点的夏季养生茶以外,菊花茶、柠檬茶、金银花茶等等都是常见的夏季优秀茶饮,根据不同口味可灵活选择。
-
 夏季养生汤
导读:夏天极热,汗多,心悸,人容易烦躁、易怒,中医传统养生学认为,适当饮用夏季养生汤对夏季中身体的调理有非常好的食疗作用,既可以降暑热,又可以养心血。下面推荐几种经典的夏季养生汤,大家不妨一试: 夏季养生汤之青红萝卜煲猪心 材料和做法:青红萝卜250...
夏天极热,汗多,心悸,人容易烦躁、易怒,中医传统养生学认为,适当饮用夏季养生汤对夏季中身体的调理有非常好的食疗作用,既可以降暑热,又可以养心血。下面推荐几种经典的夏季养生汤,大家不妨一试:
夏季养生汤之青红萝卜煲猪心
材料和做法:青红萝卜250克、红萝卜200克、猪心1个、猪展肉250克、生姜3片。
-
食疗作用:中医认为,夏季多食咸味以养心,青红萝卜煲猪心,有养心、安神、除烦的功效,有助改善夏天心烦失眠的情况。
夏季养生汤之三花清暑汤
材料和做法:取白残花、金银花、扁豆花各20克,开水冲服代茶饮。
食疗作用:具有清暑湿解热毒之功效。
夏季养生汤之七样止渴汤
材料和做法:取金银花、白菊花、玫瑰花各10克,麦冬、五味子、整玉竹各9克,酸梅50克,先用酸梅加水煮烂再将上药和入加水煮沸调入适量冰糖,凉后饮用。
食疗作用:饮后感觉清凉无比,有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夏季养生汤之荷花冬瓜汤
材料和做法:取鲜荷花二株,鲜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汤,汤成后去荷叶,加食盐少许服食。
食疗作用:对夏季低热、口渴心烦疗效较佳。
夏季养生汤之山稔煲大芥菜
材料和做法:山稔5个,大芥菜500~1000克、生姜2~3片。
食疗作用:山稔煲大芥菜汤解暑,味道清润、苦中有甘、微酸,喝下后顿感消暑醒胃。它还具去积腻、疏风热、解暑邪的作用,同时还适用于高血压、肥胖或风热感冒轻症,头痛发热,咳嗽痰黄,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等。
夏季养生汤之银耳明目汤
材料和做法:取鸡肝50克、银耳10克、枸杞5克、茉莉花24朵,料酒、姜汁、盐、味精各适量,将鸡肝切片,银耳泡发,与枸杞加水烧沸,放入料酒、姜汁、盐和味精,待鸡肝熟后,即可撒入茉莉花装碗食用。
食疗作用:夏季是红眼病流行的季节,如果经常服用银耳明目汤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夏季养生汤之绿豆汤
材料和做法:将绿豆洗净并控干水分,倒入锅中,加入开水,开水的用量以没过绿豆2公分为好,煮开后,改用中火,当水分要煮干时(注意防止粘锅),加入大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继续煮20分钟,待绿豆已酥烂,汤色碧绿时即可。
食疗作用: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
夏季养生汤之酸梅汤
材料和做法:干乌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两)、甘草(一两)、冰片糖或者红糖。从干货市场买回家的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片糖或者可以起到染色作用的红糖。小火熬煮6到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食疗作用:梅子有极强的抗菌力,不但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又有清肠胃、驱虫、止呕吐、止肚泻、止咳去痰等功效,还能收涩小便,止汗固液,抑制下痢,对于心脏激烈跳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膀酸痛、蛔虫为患、夏天食欲不振,都有疗效。它还令人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同时预防传染病。
总的来说,夏季养生汤多以降暑解热、养心护心为目的,切忌不可过量饮用。


夏季养生粥
导读: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容易食欲不振,这个时候适当的喝一些夏季养生粥将是非常好的养生选择。从中医上说,夏季首重养心,所以我们推荐的夏季养生粥大多具有消暑、养心的功效,并且制作简单,味美可口,适合各年龄段食用。 夏季养生粥之绿豆藕粥 材料和做法:...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容易食欲不振,这个时候适当的喝一些夏季养生粥将是非常好的养生选择。从中医上说,夏季首重养心,所以我们推荐的夏季养生粥大多具有消暑、养心的功效,并且制作简单,味美可口,适合各年龄段食用。
夏季养生粥之绿豆藕粥
材料和做法:做法是先煮绿豆,待绿豆要开花时,将粳米100g放入,煮至半熟后将切成薄片的藕放入,文火稍煮至熟,冷却后即食。
-
食疗功效:绿豆、藕均有清暑热、增津液的功效,尤其适合在夏天食用。
夏季养生粥之鸡丝养心粥
材料和做法:粳米100克,鸡肉150克,草果15克,枸杞子10克,盐2克。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鸡肉洗净切丝。枸杞洗净,用温开水泡软备用。将粳米与草果放入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先用旺火煮沸,搅拌几下,然后加入鸡丝,用小火慢煮,待粥再滚时,加入枸杞、盐,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食疗功效:对失眠、神经衰弱、体虚、心烦有极好的调理作用。
夏季养生粥之皮蛋瘦肉粥
材料和做法:粳米150克,皮蛋2个,精瘦肉50克,油条25克,精盐5克,鸡精少许。先大火煮20分钟,然后再转小火煮20分钟。
食疗功效:此粥绵软入味,容易消化,咸鲜可口,黑白相间,温补心血。
夏季养生粥之南瓜小米粥
材料和做法:小米100克,大黄米100克,南瓜500克,白糖适量。将南瓜去皮洗净切成丁,两种米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文火熬煮20分钟成粥状。
食疗功效:此粥滑润可口,有助于睡眠,适合晚餐来一碗,适合夏天食用。
夏季养生粥之桂圆莲子糯米粥
 
材料和做法:心气虚、心血亏少者可将圆肉、莲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烧沸后改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烂透即可。
食疗功效:常服此粥可养心补血,润肤红颜。
夏季养生粥之荷叶粥
材料和做法: 粳米250克,鲜荷叶半张煮成粥。
食疗功效:荷叶粥具有清热解暑、凉血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夏季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腹胀便溏、不思饮食及吐血、鼻出血等病症。
夏季养生粥之绿豆粥
材料和做法:粳米250克,绿豆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食疗功效:绿豆粥具有清暑、健脾、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口渴、中暑及皮肤疮疖等病症。
夏季养生粥之黄瓜粥
材料和做法:黄瓜500克,糯米、蜂蜜各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食疗功效:黄瓜粥具有清热解毒、解渴、利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身热口渴、黄疸、浮肿、热痢等病症。
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夏季养生粥,制作和食用的原则都是适量,切勿为追求效果而一味猛吃。

 夏季宜食的药粥
 
导读:夏日暑热闷湿,多食一些祛暑清热的药粥可缓解夏暑不适。 梨粥 将梨子3个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捞去梨渣,加入大米煮烂成粥,趁热食用,可缓解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头昏等症。 冬瓜粥 将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少许熟火腿切...
夏日暑热闷湿,多食一些祛暑清热的药粥可缓解夏暑不适。
梨粥
将梨子3个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捞去梨渣,加入大米煮烂成粥,趁热食用,可缓解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头昏等症。
-
冬瓜粥
将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少许熟火腿切末。取锅上火,放入麻油烧热,下葱末炝锅,加入冬瓜、火腿末、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成粥,加盐调味后食用。可清热、养胃、利尿,对暑热烦闷、消渴、水肿、淋病等有疗效。
西瓜皮粥
将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残留瓜瓤,冲净切丁,用盐稍腌。锅内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净的粳米100克,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5分钟,以盐调味后进食。能消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适用于暑热解渴、中暑神昏、小便短赤、肾炎水肿、糖尿病等。
薏苡仁粥
将薏苡仁50克洗净,浸泡3 小时后捞出,粳米100克洗净。锅内放入清水、薏苡仁和粳米,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至成粥。可祛风除湿,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等。
丝瓜粥
将丝瓜250克洗净切块,粳米100克洗净。锅内放入清水、粳米,煮至半熟时加入丝瓜、盐,再煮至粥即成。
可除热利肠,凉血解毒,适用于夏季身热烦渴、痔疮便血等。

 夏季养心
 
导读: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人的心脏就像一个能源基地,通过一条条管道连接着体内的各个角落,经过血液循环代谢,使吸收的养分变成血液,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
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夏季养生首先需要养心。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人的心脏就像一个能源基地,通过一条条管道连接着体内的各个角落,经过血液循环代谢,使吸收的养分变成血液,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需要心脏源源不断地提供维持其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养分。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一年四季中,夏季属火,火即有高热、炎热之义;因火气通于心,心在五行中对应火。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神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这也是夏季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原因。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
夏季是调理心脏的好季节,喜欢吃苦味食物的人是因为心气不足;面色青黑的人是因为心气冷;只有红光满面的人,心脏才健康。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调理心的阴阳平衡,就相当于保养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
夏季养心与相关疾病
心主血脉调血压中医说“心主血脉”,乃指全身的血脉系统属于心,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的调养开始。
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爆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能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
饮食与运动养心
饮食养心要注意夏季养心宜食素夏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心气旺盛,出汗多,易伤气阴。因此,在这个季节里,不宜食温补油腻的食物,否则会火上浇油,养心饮食宜清淡,少油脂,饭菜最好用植物油进行烹制。通常的素食有:谷物、豆类、蔬菜等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的食物,夏季常食这类素食不会引起血脂的异常升高。
夏季养心戒烟酒烟酒等不良嗜好,对心脏循环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夏季由于季节气候特点,心气易涣散,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或戒除烟、酒的不良刺激,做到心平气和,呵护好心脏安全。
适量运动宜心脏盛夏心气火旺,通过各种运动,能促使人体的气血流畅,脉络通畅,心气充盛。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适量运动可以使心肌得到应有的锻炼,加大心脏的冠脉血流量,对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等病症均有很好的帮助。
夏季锻炼的目的是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锻炼的方式则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动静结合,使人体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暑热和暑湿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食欲不佳,体倦乏力。因此,夏季应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夏季养心:气候与精神静养
养心安神要净心“心主神明”,中医所称的“心”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情绪变化等功能,心主管情志,在七情中,尤以怒、悲、恐,对心脏影响最大,过于喜也容易造成心气涣散。如果心的气血充盈,人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气不足,常会导致心神的病变,而出现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怒、大悲、恐惧等原因容易诱发心脏病,因此,夏季养心调神,必须节制情志,保持心境平和,以保护心脏。
夏季湿、热易使情绪不稳、烦躁,这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夏季养心除了着重心血管保健,还要兼顾情绪。《医钞类编》:“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善于静而养心的人可以体会到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呢?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少欲,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见微知著养心气“心开窍于舌”。心位于胸中,心经的别络,上行与舌体相联系,因而心的气血与舌相通,以保持舌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心脏的病变,就很容易从舌体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呈现淡白色;心火上则舌质呈红色,甚至舌体糜烂。
如心血淤滞,往往出现舌色青紫或见紫斑、舌下静脉淤紫等;而舌头不能辨别五味的人(老年人都喜欢吃味道比较浓的食物),是心脏虚弱的缘故。特别要警惕的是,当舌头不灵活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因为心脏的阴阳失衡影响到了心脑的正常功能。
“心主汗液”。汗乃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血是心所主,汗又是津液血所化,所以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的说法。心气不足的人在高热夏季应适当限制活动量,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以防大量出汗造成进一步的气阴耗伤。

夏季养脾
 
导读: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用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
中医认为,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用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夏季养脾主要在于食养,下面的一些养脾妙方不妨一试:
夏季养脾之醒脾法
-
一些有醒脾作用的小配方推荐在夏季使用:
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
另外,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
还可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夏季养脾之护脾法
夏季适合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
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煮粥食;
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
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夏季养脾之温脾法
夏天贪食生冷,容易寒积脾胃,影响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
除了上述的一些夏天养脾的方法,平时应该尽量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并且不要吃过凉的食物。
 

立夏养生
 
导读: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公历每年的5月6日前后,自太阳黄经45时始。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已升高到20℃左右,标志着华夏大地开始进入夏季。 立夏后天气渐热,雨量较少而...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其交节时间在公历每年的5月6日前后,自太阳黄经45°时始。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已升高到20℃左右,标志着华夏大地开始进入夏季。
立夏后天气渐热,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故而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生理机能失调———易出现“上火”症候———造成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口腔溃疡、痤疮等病症。故立夏时节要防止“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点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养心强心的目的;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饮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以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预防心病发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火的药物。
-
此外,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情绪波动起伏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变得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引起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老年人在立夏之时要做好精神养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要多做一些偏静的事情,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调节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立夏时,昼长夜短,天亮得早、黑得晚,此时人们可以根据这节气变化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由于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午休,以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宜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这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性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胀。因此,午睡醒后在床上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为宜。
另外,立夏之时,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伤风感冒,一旦患病不可随意用发汗剂,以免汗多伤心。
 


小满养生
 
导读:小满是24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5月21日前后,自太阳黄经60始。关于这一节气名称的由来,历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陆续进入夏季,南方...
小满是24节气中的第8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5月21日前后,自太阳黄经60°始。关于这一节气名称的由来,历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陆续进入夏季,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2℃ 以上,北方地区的白天气温也可达20℃以上。此外,进入小满节气以后雨水开始增多,故民间有俗谚云:“小满小满,江满河满。”因此,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
首先,说一下防热病的问题。由于小满过后全国各地的气温不断升高,此时人们如果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往往就会产生内热。这样外热、内热交加,很容易让人出现一系列热病,例如:精神紧张、熬夜加班会造成心火过旺,引起失眠和口舌生疮;而饮食不当、过食辛辣会造成胃肠积热,导致便秘和口腔溃疡。预防热病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最好不要用饮料代替温开水,尤其是不要喝太多的橙汁,有人以为橙汁是去火的,其实不然,多喝橙汁可生热生痰,加重内热。二是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丝瓜、芦笋、水芹、藕、萝卜、番茄、西瓜、梨和香蕉等,这些果蔬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鱼海虾、生葱、生蒜、辣椒、韭菜以及牛、羊、狗肉等。三是要生活规律、多运动,尽量不要加班加点,运动以每天早、晚天气较凉快时为好,以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最为适宜,应避免剧烈的运动。这样既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又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内热的产生。
其次,谈一下防湿病的问题。小满时节,由于雨量的增加,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易发生。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和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要致病因素。预防湿病同样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日常饮食应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要经常吃点具有清热、健脾、利湿之效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藕、胡萝卜、番茄、西瓜、莲子和山药等;忌食海鱼、羊肉、狗肉以及冷饮等,因为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而中医认为脾是主管人体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脾虚水液代谢异常会加重皮肤病;原来有皮肤病的人平时可多喝些粥(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以调理脾胃,促进体内湿热的排泄。二是注意不要被雨淋,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以免外感湿邪,防止脚气、湿疹和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三是穿着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以纯棉质地和浅色衣服为最好,这样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避免湿气郁积。

芒种养生
 
导读:芒种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始为芒种。历书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
芒种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始为芒种。历书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开始孳生,极易传染疾病。根据这一气候特点,这一时期的健身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神调养方面,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②起居方面,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中午最好能小睡一会,时间以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以解除疲劳,利于健康。③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要“汗出不见湿”,因为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④要经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澡。⑤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因大汗而光膀吹风。
进入芒种以后,尽管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有些地区的气温有时仍很不稳定。比如东北地区在此期间有时还会出现4℃以下的低温,华北地区有时也可出现10℃左右的低温,即使是长江下游地区也曾出现过12℃以下的低温,因此在芒种时节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过早地收藏起来,必要时还要穿着,以免受凉。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因此,芒种期间要多食蔬菜、豆类、水果,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这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可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
此外,芒种时节天气炎热,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而湿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肠胃,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故学生、司机及高空作业的人,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响学习或发生危险。
总的预防措施是: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以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钾元素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中的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

夏至养生
 
导读: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但进入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在此节气中,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阴阳交替,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在此时节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嵇康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意念中如能想像着心中存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也就是说,我们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那样的话会使身体感到天气更炎热。
-
在此时节,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吃过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此外,夏至时节又是多汗的季节,人体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故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咸味以补心。

小暑养生
 
导读:小暑为24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7日前后,自太阳黄经达105时始。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时节已是初伏前后,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
小暑为24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7日前后,自太阳黄经达105°时始。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时节已是初伏前后,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进入小暑节气以后,天气炎热,无论是干热还是湿热均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气候炎热,人们易感到心烦意乱、困倦乏力,因此在这期间的养生保健应注意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此外,在高温天气中还应警惕心力衰竭,特别是“内心脆弱”者突然心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小暑时节一定要养护好自己的“心”。小暑节气期间最易发生的季节病便是中暑,因为中暑主要是由于气温过高、体热不能及时向外散发而造成的,故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不得不从事户外活动则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时节还是红眼病的多发、高发期,所以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感染。
-
小暑时节,消化道疾病也开始多发,因此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以适量为宜。饮食过饥会引起摄食不足、营养缺乏,导致气血不足及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使抵抗力降低,进而继发其他病症;饮食过饱则会使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动消化功能受累,导致饮食不畅、腹胀、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饮食不洁会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如痢疾、寄生虫等),如果不慎进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还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轻者会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可引起昏迷或死亡。而饮食偏嗜则不仅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并导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甲状腺瘤,甲状腺结,甲状腺囊肿,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甲状腺疾病)等疾病。
民间有句俗话,叫作“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此节气中温高湿重,木头,尤其是露天久放的木头(如路边的椅凳等)经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去是干的,其实内部湿气甚重,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后,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边坐久了,则可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此节气中不要久坐在露天的木凳之上。另外,此节气中不可为了贪图凉爽而在室外露宿,这是因为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会不断地向外分泌汗液,整个机体也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与此同时,随着夜间气温的逐渐下降,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之差会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以及消化不良和腹泻。
小暑期间还有两个应该注意的养生保健细节:
一是早晚要注意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不能一天到晚躲在有空调的室内不出来,因为这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
二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中有“冬病夏治”之说,进入小暑节气以后,是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痹症等)的最佳治疗时机,不可错过。
-

大暑养生
导读: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始为我国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中亦载: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始为我国24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中亦载:“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大暑正值二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由于暑气逼人,人的心气易于亏耗,老人、儿童及体虚气弱者往往易患疰夏、中暑等症。因此,在大暑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为重要。人们在外出工作活动时最好能避开高温时段,不得不从事高温作业时应注意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并备好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品;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至通风处休息,并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为预防中暑,在大暑期间应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饮食要卫生。有条件者在进入夏季后可服用一些具有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效的方剂,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l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时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此外,在大暑期间还要注意预防阴暑伤人。
大暑时节,酷暑难当,人们常常白天久处于空调房间之内,晚上则到庭院或溪流河边纳凉休息;有些人在劳动、运动出汗后还喜欢立刻用凉水洗澡,或者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觉,可是当一觉醒来之后,却往往会出现恶寒头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等症状,有的还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这些症状即为中医学上所说的“阴暑证”的表现。《时病论》中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则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在大暑期间,人们对中暑的预防一般较为重视,但对阴暑症的认识却往往不足。阴暑症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湿,故其发病较缓、生病较长。现代医学认为,导致阴暑发生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人体受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要预防阴暑症,平时要注意不要过于贪凉,不要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还要注意节制生冷饮食,避免在大汗之后立即进行冷水淋浴。
根据祖国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人体的精神、心态、情绪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的表现。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的气温、气压、湿度和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情绪障碍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要想防治“情绪中暑”,一要做到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天气越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二要进行“心理纳凉”。根据“心病要用心药医”的原理,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法调整情绪,想像自己处于绿树摇曳、飞泉漱玉的大自然之中,尽可能地使自己保持心平气和。
-

夏季养生之道
 
导读: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人的心脏就像一个能源基地,通过一条条管道连接着体内的各个角落,经过血液循环代谢,使吸收的养分变成血液,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
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所以夏季养生之道就是养心。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人的心脏就像一个能源基地,通过一条条管道连接着体内的各个角落,经过血液循环代谢,使吸收的养分变成血液,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需要心脏源源不断地提供维持其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养分。
一年四季中,夏季属火,火即有高热、炎热之义;因火气通于心,心在五行中对应火。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神不宁,引起心烦,而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这也是夏季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原因。因此,夏季养生之道重在养心。
夏季是调理心脏的好季节,喜欢吃苦味食物的人是因为心气不足;面色青黑的人是因为心气冷;只有红光满面的人,心脏才健康。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调理心的阴阳平衡,就相当于保养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
-
中医说“心主血脉”,乃指全身的血脉系统属于心,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的调养开始。
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爆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能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夏季养生之道 饮食养心要注意夏季养心宜食素夏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心气旺盛,出汗多,易伤气阴。因此,在这个季节里,不宜食温补油腻的食物,否则会火上浇油,养心饮食宜清淡,少油脂,饭菜最好用植物油进行烹制。通常的素食有:谷物、豆类、蔬菜等富含维生素、植物蛋白的食物,夏季常食这类素食不会引起血脂的异常升高。
烟酒等不良嗜好,对心脏循环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夏季由于季节气候特点,心气易涣散,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或戒除烟、酒的不良刺激,做到心平气和,呵护好心脏安全。
盛夏心气火旺,通过各种运动,能促使人体的气血流畅,脉络通畅,心气充盛。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适量运动可以使心肌得到应有的锻炼,加大心脏的冠脉血流量,对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等病症均有很好的帮助。
夏季锻炼的目的是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锻炼的方式则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动静结合,使人体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暑热和暑湿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食欲不佳,体倦乏力。因此,夏季养生之道应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中医所称的“心”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情绪变化等功能,心主管情志,在七情中,尤以怒、悲、恐,对心脏影响最大,过于喜也容易造成心气涣散。如果心的气血充盈,人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气不足,常会导致心神的病变,而出现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怒、大悲、恐惧等原因容易诱发心脏病,因此,夏季养生之道养心调神,必须节制情志,保持心境平和,以保护心脏。
夏季湿、热易使情绪不稳、烦躁,这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夏季养心除了着重心血管保健,还要兼顾情绪。《医钞类编》:“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善于静而养心的人可以体会到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如何才能做到心静呢?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少欲,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第二,多闭目养神,有空就经常闭目养神,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第三,多静坐,因为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会见效。每次可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采取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心位于胸中,心经的别络,上行与舌体相联系,因而心的气血与舌相通,以保持舌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心脏的病变,就很容易从舌体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呈现淡白色;心火上则舌质呈红色,甚至舌体糜烂。
如心血淤滞,往往出现舌色青紫或见紫斑、舌下静脉淤紫等;而舌头不能辨别五味的人(老年人都喜欢吃味道比较浓的食物),是心脏虚弱的缘故。特别要警惕的是,当舌头不灵活时,首先要考虑是否因为心脏的阴阳失衡影响到了心脑的正常功能。
汗乃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血是心所主,汗又是津液血所化,所以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的说法。心气不足的人在高热夏季应适当限制活动量,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以防大量出汗造成进一步的气阴耗伤。
总之,夏季养生之道重在养心,切忌因为天气炎热而焦躁。

夏季运动养生
 
导读:炎热的夏季来临了,很多人不喜欢运动出汗。其实,夏天出汗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由于夏季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运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宋代的养生家陈直曾在他的《寿亲养老新书》里对夏季的养生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不喜欢运动出汗,其实夏天出汗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是由于夏季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运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
宋代的养生家陈直曾在他的《寿亲养老新书》里对夏季的养生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糜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
晚饭后,则“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出步溪边,邂逅园翁友,间桑麻、说粳稻、量晴核雨探节数,相与剧谈一俏。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悦可入目。”
-
在这里陈直提出了众多夏季的健身项目,如属于小劳的汲山泉,抬松枝;属于夏季旅游的步山径、抚松竹;属于戏水活动的弄流泉,漱齿濯足等。除健身外,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观景纳凉等,既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性情。
虽说现代人并不像古人那般文雅,但是书中所传达出的养生理念和我们现在的健康观念是相通的。因此,给大家推荐的夏季运动项目就是旅游、游泳、钓鱼。
旅游和游泳不仅可以避暑降温,而且对健康非常有益。
钓鱼的乐趣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性情,增益身心,过去许多文人名士把“烟波垂钓”视为一项非常文雅的活动。
在夏季,游泳可以增强机体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提高耐寒及抗病能力,对肩背及关节功能有益。但应注意游泳卫生,防止感染肝炎、皮肤病、眼病等传染性疾病。
另外,许多人都认为夏季晨练越早越好。其实,夏季天亮之前,空气并不清新,而是污染的高峰期,很多污染物最不易扩散;且在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并不利于健身;并且清晨时气温偏低,衣着不注意,易患感冒,或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故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凌晨6时。
注意以上几点以后,适当的夏季运动会使身体更为健康,身心更为舒爽,获得更好的夏季养生效果。

夏季常见病症状及预防
 
导读:游泳谨防传染病 夏季是游泳旺季,游泳运动使得眼、耳等器官持续与水接触,如果游泳时及游泳后不注意卫生,容易引起传染性疾...
夏季因为天气炎热、出汗多,所以容易发生很多常见病症,针对这些常见病症应该积极预防,避免无意中遭到病魔的毒害。
夏季谨防游泳传染病
夏季是游泳旺季,游泳运动使得眼、耳等器官持续与水接触,如果游泳时及游泳后不注意卫生,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
-
如游泳后眼睛常有发痒、发涩、发红的感觉,这是由于不洁水质中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宜用手使劲揉眼睛或用手绢使劲擦眼睛;而是应该在游泳后及时地用清水冲洗眼睛,再滴入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保护。
若水流入耳道,可将头部偏向有水的一侧,用同侧腿为支点,原地做“同侧跳”数次,水就可从耳内溢出;切忌用硬物扒耳,以免造成耳膜破裂,可在游泳后滴入复方新霉素等药物预防感染中耳炎。
夏季戴首饰需要注意预防皮肤病
女性常戴的金属项链、戒指等,不少是精致而便宜的首饰,这些首饰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外观效果,都不同程度地掺入了少量的铬、镍、铜等金属。夏天由于出汗较多,造成饰品周围局部潮湿,从而使霉菌和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同时这些金属也易损伤皮肤,引起皮肤病,如果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人,反应更为强烈。因此,皮肤专家提示,夏季要小心“首饰病”。
另外,夏季宜防皮炎。皮炎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易感人群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皮炎的病情轻重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越高,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当天气变凉,皮肤损伤会很快痊愈。对于已经患上皮炎的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热水和肥皂水;避免挠抓,防止继发感染;皮肤患处用清水冲洗。
要保持皮肤健康,夏季应当做好预防措施,要加强室内的通风散热,使周围的环境不过于潮湿;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着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避免温差过大。
夏季老年人应该预防血黏度增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夏季是血黏度最高的季节,当人体的血黏度增高时,血液流动缓慢,机体组织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当血黏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会出现凝集块,造成血管栓塞,引起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预防血黏度增高,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注意饮食调理的同时,多饮淡茶水和凉开水。
冬病夏治效果更佳:关节、气管、消化类疾病预防
中医学认为,某些冬季常发疾病或者冬季变得严重的疾病,多存在阳气不足的病机,只是由于夏天气温高,人体阳气相对充足而没有立即发作,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寒冷的侵袭使阳气更加不足,这些疾病便会发作或更为严重,因此适宜在夏季进行调养。若防护得当,来年冬天的时候,可不发作或者发作的程度减轻,即所谓“冬病夏治”。
具体来说,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适合在夏季疗养,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
夏季是容易感受风寒湿邪的季节,但由于气候炎热往往被忽视。因此,有这样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间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
另外,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这类病人中有冬天严重、夏季缓解的。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通常受寒后加重,往往夏季病情稳定而深秋后发作。
由此看来,从初夏开始,就必须处处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在夏季要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免伤阳气。
总的来说,上述各种夏季常见病症状及预防都是需要平时注意的地方,如果已经患上了上述病症,在夏季应该注意积极调养、恢复、治疗;如果还没有患上上述病症,那么在夏季更应该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积极的养生态度来避免这些疾病的出现,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生活!

夏季老年人该如何养生
 
导读:盛夏季节,昼长夜短,暑气灼人,老年人如能注意养生之道,不仅能愉快地度过盛夏,而且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 (1)重养神。天一热就容易烦躁不安。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不可紧张焦虑,以免心火内生。还应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和紧张...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暑气灼人,老年人如能注意养生之道,不仅能愉快地度过盛夏,而且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
老年人夏季养生应重养神
天一热就容易烦躁不安。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不可紧张焦虑,以免心火内生。还应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
-
老年人夏季养生应慎起居
夏季,昼长夜短,清晨空气新鲜,应早睡早起,到室外适度活动。为保持旺盛精力,宜坚持午睡,时间因人而定。夏天暑热外蒸,毛孔开张,机体容易感受风寒侵袭,所以不可夜宿露天,乘凉也不宜太晚,以防暑湿感冒。
老年人夏季养生应调饮食
夏季阳气盛而阴气衰,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宜多选择稀饭、馒头、面条、瘦肉、豆腐、冬瓜、鸡蛋、新鲜蔬菜瓜果等清淡而平和的主副食品。少食高糖、高盐、高脂等食品。
老年人夏季养生应养津液
夏季,出汗多,耗津液,应注意补充水分,可适当吃些西瓜,以消暑利尿、生津止渴;多饮茶水,以清暑利湿提神,助消化;多喝些绿豆汤、赤豆汤,以清热解暑、祛烦健脾。汗多时,适量饮些淡盐水,以补充水分和盐分。
老年人夏季养生应重降温
夏季,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奔走。居室内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内经常洒些清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既通风降温又能调剂湿度。使用空调降温,勿使室内外温差太大。
-

夏季八不宜
 
导读:在扇子不离手,衣衫汗湿透的炎夏季节,我们更应做好保健养生,并能时时注意下面的八种不宜。 一、午睡时间不宜过久 午睡时间不宜过久,据科学家们研究,午睡时间一般以0. 5 - 1小时为宜,倘若超过2小时,大脑中枢神经的抑制加深,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不利于...
在"扇子不离手,衣衫汗湿透"的炎夏季节,我们更应做好保健养生,并能时时注意下面的八种不宜。
一、午睡时间不宜过久
午睡时间不宜过久,据科学家们研究,午睡时间一般以0. 5 - 1小时为宜,倘若超过2小时,大脑中枢神经的抑制加深,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不利于醒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甚至昏昏沉沉,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
-
二、饮料不宜代替自开水
饮料中往往含有电解和糖精,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剌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果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过多地饮用色素饮料,容易引起儿童多动症,又是诱发癌症的潜在因素。而煮沸后冷却白开水(20 - 25'(;) ,极易被人体吸收而迅速止渴,且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免疫功能。
三、干渴时不宜狂饮
有些人口渴后大量吃冷饮和喝凉开水,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大量出汗已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这时再大量喝冷饮,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易出现胃肠绞痛、心慌、气急症状。因此,干渴时应徐徐喝|些淡盐水。
四、不宜地面露宿
炎热夏季,地面大量水分蒸发,若紧贴地面而寝,随着地面水分的蒸发,会带走身体内的热量而致感冒,尤其是当头面部迎着风向时。此外,还可引起关节炎、腹泻、面神经麻痹、牙疼等。同时,地面露宿易受蚊子的叮咬,传染症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蚂蚁、眼蛤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有时害虫还可能钻人鼻孔或耳道内。
五、不宜紧束腰部
夏天,许多姑娘总喜欢把腰勒得紧紧的,以为这样苗条好看。其实,紧束腰部会使腹腔内的肾、脾、肝、胃肠等器官位置改变,活动受限,血流不畅,正常功能受影响,久而久之,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分发育,全身遭受危害。因此,不要为"美"而影响健康。
六、不宜"快速冷却"
人们在活动之后为尽快解热降温,往往会用洗冷水澡来"快速冷却"。这一方法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马上散发而滞留在体内。同时,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眼花,重者可引起休克。而且可令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乘凉而人"。
七、空调室温不宜低于24C
|日本各古屋大学教授青山光子曾就空调室温以多少|为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室外气温多高,室温最好不要调至24吧以下,否则易患"空调病" (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头胀、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和腹泻等)。青山光子认为,既让人感觉舒服,又不易患"空调病"的最佳室温为27't: 或28吧,与室外的温差不超过5't: 为宜。
八、冰冻西瓜不宜时间过长
盛夏,人们爱将西瓜切开放进冰箱内冰冻后食用。但食用长时间冰冻后的西瓜,对身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因为切开的西瓜冷藏后,瓜瓢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冷气被瓢吸收。食用时,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都会因冷的剌激而处于麻痹状态,不但难以品出西瓜的甜味,而且还会伤脾胃,引起咽喉炎。儿童消化机能较差,食用冰冻西瓜还会引起庆食、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

夏季锻炼的最佳时间
 
导读:夏天锻炼最好选在早晨、傍晚等气温较凉爽的时候,因为这些时间温度不是很高,可避免中暑和日射...
夏天锻炼最好选在早晨、傍晚等气温较凉爽的时候,因为这些时间温度不是很高,可避免中暑和日射病。在一般情况下从事体育锻炼时,尽管人体不断产生热量,但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热量会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汗液蒸发等途径散发掉,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条件下运动时,人体的散热过程发生困难,体热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此外,如果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脑和脑膜也容易发生损伤,引起与中暑相类似的日射病。夏天除早晨、上午和傍晚较凉快之外,其他时间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上午11点到下午4点这一段时间最为严重。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该段时间内从事体育锻炼。

“夏练三伏”因人而异
 
导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人们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宜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对人体健康很不利。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人们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对老年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宜了。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对人体健康很不利。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人在安静状态下就会出汗,但尚能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若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会使汗液难以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积蓄体内,就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此外,高温还会导致人体盐分流失过多,水盐代谢平衡失调,使得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肌肉痉挛、尿量减少、脉搏加快等“热痉挛”症。
因此,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时候,最好减少运动量。如果要运动,也最好选择早晨进行锻炼,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而当三伏来临时,最高气温一般在35℃以上,此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夏季气候与人体代谢的特点
 
导读:暑、湿是夏季气候的特点。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古人将整个夏季又分夏和长夏。夏为暑热,五脏属心。由于天气炎热,毛孔开张,出汗量较大,人体的代谢是一年中最旺盛的季节,功能活动强盛,因此机体能量消耗也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时期,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为之增加。...
“暑”、“湿”是夏季气候的特点。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古人将整个夏季又分夏和长夏。夏为暑热,五脏属心。由于天气炎热,毛孔开张,出汗量较大,人体的代谢是一年中最旺盛的季节,功能活动强盛,因此机体能量消耗也是一年之中最大的时期,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为之增加。
又由于高温对体温调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功能活动的影响,炎夏季节人们常有食欲不振,入夜难眠,倦怠乏力,日渐消瘦等征象,有时还出现头晕脑胀,心烦口干,自感发热(或低热)等现象,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疰夏。现代医学对疰夏发生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体质虚弱又感暑热之气所致。
其病理机制不外有三方面,即元气不足、津液耗伤、暑湿困脾。前两者导致机体气阴两虚,后者则致脾虚。暑热伤肺或脾气虚都可引起肺气虚,这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炎夏季节人体也常有口渴汗出,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胸闷心悸,小便短赤等虚证表现,称为伤暑。其病因病机与疰夏相似。
-
长夏季节或夏秋之交,炎热多雨,气候暑湿,由热转凉,特别是东南沿海雨水较多的地区,常因感受湿邪而暑湿困脾,使人体出现神疲乏力,倦怠乏力,头重胀而心烦闷,食少泄泻等征象,此称为暑湿。如贪食生冷或食物不洁,则易罹患痢疾、腹泻等疾病。暑温、冒暑(即夏季感冒)、暑瘵等也是暑、湿所致夏季的常见疾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