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入门须知

 4050szl 2012-10-18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是哲学拳文化拳,有很深奥的文化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有完备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能够练好确实不容易。古往今来,已有很多太极拳习练者就太极拳入门方面写下了许多著述,下面我就借鉴已有的著述并结合自己的贴身体会,简要的写几点入门阶段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于初学者尽快学好太极拳:

   一要懂理明法。练太极拳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拳理拳法的研究,重视遵循科学的练习方法。拳架拳法是拳理的体现形式,是以武来演道,拳架应当全面的体现拳理。如果不明拳理则不但不能指导验证拳架是否准确,而且也不会运用科学的练习方法进行锻炼。只有明白了拳理拳法,对太极拳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样练拳时才能心中有谱,明确目标,坚定方向,安心定性,沿着正确的方向,运用正确的方法,慢功出巧匠,功到自然成,不至于欲速而不达。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心意与形体的高度结合,是利用旋转曲伸、虚实开合做到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以柔克刚的,是追求周身内外高度统一、具有非常技巧的拳术。而练习时与外家拳相比又反其道而行之,由松柔入手,柔中求刚,与一般的具有明显发力动作的外家拳有根本性的不同,很多初学者因为不懂理明法而对这种松柔的锻炼方法抱有怀疑态度,心存疑虑,很容易受外家拳习练方法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练习太极拳时必须用心思考,弄明白原理,不能盲练蛮练,太极拳的核心拳理主要有三点:

   ①、一是遵循阴阳辨证之理。阴阳代表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平衡而对立统一。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太极"是一个浑圆的球体,拳以太极命名,就决定了这个拳从立意上是浑圆的矛盾集合体:内外合一又包容万法、千变万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无处不矛盾,又处处协调无处不对立,又处处统一。理解这一点,建立起浑圆的、对立统一的、包容万法的整体意识对太极拳的整个修炼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练拳时体悟到了这一面,就应意识到潜在的与之相适应的另一面的存在。因此前人说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左就有右等等。体现在拳架上就要形神兼备、上领下催、左右呼应、虚中有实、合中有开、蓄发相变、支撑八面、劲发八方等,久练之后身体自会平衡协调、内外合一而有刚柔并济、攻防兼备、化发合一之效验。既然太极拳遵循辨证之理,那么练太极拳就要特别注意思维方向,要辨证思维,善于逆向思维,既要研究摔打之法,更要深钻化拿之功,不能只习惯于按照外家拳的思维方法研究太极拳,而要在怎样细致入微的旋转屈伸、怎样走才能我顺人背、怎样走才能化拿合一等方面下功夫,这方面的功夫练出来之后,其它的踢打摔等用法就很简单了,不明此理则难入其门。  
   ②、二是遵循自然中庸之理。郑悟清说“太极自然理也”,怎样才算自然呢?我的体会是:以意念调控周身,使各部在神舒体静、呼吸自然的状态下按最佳生理运动轨迹、最佳生理配合角度、最佳配合时机同步运动,达到人体各部先天自然功能的最佳配合!因此我给太极拳做了一下简要的概括:太极拳是以意念调控周身,使身体在一身备五弓的状态下,遵循中庸之道,按照内外六合要求,松沉圆匀地旋转曲伸并同步完成虚实开合,从而使人体各部先天自然功能达到最佳配合的一种运动。太极拳运动时遵循中庸之道,无过不及,完全按照人体的运动生理规律进行活动,顺遂自然,不强人之难能,使身体各部每时每刻都最舒服最顺畅,是人体各部最佳功能位的动态组合。拳以自然、自由为上,不能过于刻板勉强,刻意努力用气而露形,把身体最自然最本能的功能练出来就是最高级的功夫,最自然、最本能的才是健身和实战中最有效的,要在谈笑间让犯者应手立扑。

   ③、三是遵循内外兼修之理。前人说太极拳内功是性命双修之功,实际就是精神和肌体同步锻炼,精神上蓄神养气,肌体上五弓六合,实为心意六合之功或者说是形意功,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同时能够技击防身。太极内功根本上是心意对身体的调控能力。意念是调控全身按拳理拳法进行运动的思维活动。内家拳是意念与肢体运动高度协调的拳术,练的是周身圆活协调之整劲,练拳的过程就是使意念与肢体结合的过程,其根本就是练意念的过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意念的正确运用,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意,按层说理用意,意念不对则拳不可能练成,要用意念造形,用身心体会感受。

   二要心静体松。心不静则体不松,体不松则气不沉,气不沉则轴不稳,轴不稳则动无根,动无根则圈不圆,圈不圆则拳不活,因此练拳必须松力沉气。初学者大多不能很好的理解松静的作用,对松静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一味地僵硬地模仿拳架轨迹,实际上是舍本逐末,功夫上身就慢。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练拳要轻轻地慢慢地、不知不觉自然地,在“用意不用力”上下功夫,不用力是指四肢躯干运动时所用之力只要能克服自身重力,把姿势做到位就可以了,不要再用多余的力,要轻轻地运动,一点也感觉不到力的存在。只有放松了,肌肉之间才易于联通协调,就像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一样,如果双方都紧张着保持戒备之心,则无法沟通,无法配合,只有两人放松下来,坦诚相见才能达成共识,通力合作,人体各部的协调与此同理,松的越好各部的协调性就越好,功夫上身就越快。只有心静体松慢练,才能使动作细致入微,才能练出周身内外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劲,才能练出千变万化的圆活内力。

   三要端正舒展。练太极拳象练书法一样,要形体端正,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初学之时往往手脚不能互相兼顾,更不能体会与腰胯配合,即便外形做到位了,但对自己肌肉关节的内在状态还没有一个灵敏准确的感知,不能正确调控身体,此时如果拳架缩手缩脚舒展不开,必然会导致各关节运动轨迹不准确,不到位,该转的地方似是而非简单带过,功夫练不到身上去。因此初学之时务必使肢体舒展、将关节肌肉拉开,揉筋拔骨,以外形带动内气,懂劲以后再以内意引导外形,才可以将拳架缩小。初学拳架,务要严格依据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进行练习,立身中正,身法端正到位,才不会把太极拳打成太极操,才会有更好的健身和技击效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习武防身的需求迅速淡化,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的技击性正逐步减弱,人们练拳更倾向于健身娱乐,有七分健身三分技击之说,但太极拳毕竟是拳,技击性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有的技击性还非常强,现在已把技击性作为检验太极拳练的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如果按要求练习了,则自然会产生技击性,如果不会进行技击运用,则说明拳架练的不对或者功夫不到。
   四要打牢根基。俗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拳首要的就是多练习钻研基本功,打牢根基。简洁自然的基本功充分把握住了武术运动的本质,蕴含着武术共同的内在运动原理规律,直接体现了拳理拳法,通过练习基本功就能快速把握太极拳的运动要领,掌握了基本功就能理解运用拳理拳法而举一反三,就像汉字的笔划一样,把基本功练熟后稍加组装,就成了千变万化的拳架,找出规律后招式就可以自由创编,“法无定法动即为法”才是真正的功夫。

   现在学习太极拳的人,大多数都是从“盘架子”开始。往往练习一年半载就说已入门径。其实短时间内很难练好太极拳,必须严格按照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和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没有捷径可走,最好的捷径就是严格按规矩认真练习。练太极拳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初始几年功夫上身慢,老是找不到感觉,许多人会心灰意冷而放弃,这时最需要坚持,等到量变到质变产生内力之时,功夫自会突飞猛进。

   每次盘架子至少练三遍,因第一遍为了舒展筋骨,第二遍找到练拳的感觉,进入状态,第三遍以上方能增进功夫。在练拳时必须注意各项身法要领是贯切始终的,拳架的高低快慢均需由起势决定,自第一手起势到末一手收势,须一气呵成,不可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更不可有缺陷、凸凹、断续的地方,势势能连绵不断,劲断意不断,呼吸能自然,内外能一致,自成滔滔不绝之太极拳。

   以上是我多年来在练拳和教拳中总结的几点心得,希望能对太极拳初学者起到一点指导作用,少走弯路,尽快受益于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