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忻州天主教的起源

 黑老赵 2012-10-21

忻州天主教起源于何时?

 

     忻州市在满清时代称为忻州,民国以来,改为县制,1983年辟为市。辛亥革命以前,忻州为山西全省十六州之一。地处忻定盆地,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滹沱,牧马诸河,穿流其间,景色怡人,自古即有“南绛北代,忻州不赖”的谚语。近年来,由于奇村附近出现了高型级温泉,更是名闻遐迩,游人不绝,增添了光彩。

      天主教在忻州究竟起源于何时?有人说,早在唐代,景教即进入了忻地。此说有一定道理。从历史上看,景教进入中国是在唐初太宗皇帝贞观九年,奠基于都城长安。景教在中国延续了210年,其传播的地区,遍及全国,到处寺堂林立。其发展情况,虽时盛时衰,但总的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几乎尽人皆知。其布道人员繁多,信教群众很广。至唐武宗尊道灭佛运动兴起时,它也受到很大影响。当时被驱逐之传教士,人数多达两千余名,由此也可见到其教务之概况。

      山西毗邻秦地,山河相接,距长安也很近。其受景教之影响,既早且大。唐之太原,称为“北都”,系盛唐“三都”之一,是一个很大的都市。景教进入太原,并在太原建立教堂,都为时较早,约在唐玄宗朝。忻之景教是由太原传人的。究在何时。因无文字记述,很难断言。

      有人说,唐之景教,并非真天主教,而是由天主教分裂出去的一个教派,不能代表天主教。景教之进入太原,进入忻州,也不等于天主教进入太原,进入忻州。

     天主教究系何时进入忻州?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有一武姓名家和者,曾护送一传教士由晋赴京,途经十数氏,在路听了该传教士的劝说,讲了不少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因而领洗奉教。归忻后在其山区亲属家人中,逐渐传布开来。   

     清康熙帝晚年,在中国的天主教不同修会的传教士中,掀起了一次较大的风波,历史上称为“礼仪之争”。其中心内容,是对中国天主教徒“尊孑L祭祖”的争议,其实“尊孔祭祖”只是中国人对祖先哲人的一种孝心和尊重表现,不悼逆天主教的教义,不能称为罪,说成是“异端”。但当时双力由于不同的理解,争论不下,诉诸罗马。罗马教廷是支持第一种说法的,甚至下令禁止中国教徒“尊孔祭祖”。康熙帝恼火了,认为这是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事情,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一变已往对教会的好感,采取了严格反对的态度,下达了禁教令。以后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帝,甚至更进一步采取了严厉措施,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这以后天主教就走了下坡路,逐渐衰落,原有信徒也锐减,由原来的30万,缩减为后来的20万。至于新人教者,那就更稀少了:这种局面直延续至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因此在这段时期,忻州的天主教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基本上仅靠了世代相传来延续,蠕动缓慢着向前爬行走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订定不平等条约,同时获有所谓“保教权”,清政府被迫撤销了禁教令,帝国主义势力日增一日,向中国侵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主权日益丧失。自此以后,外籍传教士也获得了行动绝对自由,靠着保教权可以踏遍各地,任意传教和建造教堂。忻州天主教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由低谷走出,进入了发展阶段,步伐加快了许多,人数也逐年增加。

    忻州天主教,无论是在“山陕教区”时期(17161844)、“山西教区”时期(18441890),或“太原教区”时期(1890年迄今),历来都依附于太原,属太原主教管辖。太原的一举一动,都对她有直接的影响。尽管1982年山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对山西省天主教教区进行了调整,将忻州地区辟为独立教区,脱离了太原教区的管辖,但由于忻州多年隶属太原,且又山川紧连,教徒间彼此来往接触较多,对太原仍是马首是瞻,太原的一切,对她仍有很大的影响。

      忻州建立本堂区,始于1867年。首任本堂为张若瑟神父。张若瑟,阳曲县土岭村人,1838年生。1852年人修道院。1867年晋升司铎。旋即派往忻州任本堂。七年后,调往五台。后又调往朔州。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殉道于朔州东洼村。享年62岁。

      忻州最早修建教堂是大宝沟“圣母堂”,建于1897年,共六间,为大同杨雅格任本堂时所建。建堂碑文,至今犹存(附后)。此堂为忻州教徒所重视。每年举行求雨或谢雨活动时,各村教徒多来此堂。尤其谢雨时,锣鼓喧天,经声不绝,极为热闹。沿途群众,络绎不绝,至今如此。

      忻州自建立堂区直至1900年堂区重新划分,六十二年间,共经历了十一位本堂神父。现将其姓名列表于下:

忻州堂区历任本堂(18671929)

 

 

 

 

 

阳曲县土岭村

18671875

 

潞城县南天贡

18751888

雅各伯

大同西河河村

1888i900

 

太原南郊姚村

19011903

杜永青

 

山西绛州

19031908

杨风纯

 

意大利

19081910

王钦典

 

山西榆次韩村

19101917

王亲贤

玛尔谷

太原北郊圪潦沟

19171921

张友良

 

太原北郊东涧河

19211922

彭毓龄

亚纳大削

意大利

19221927

雷警世

乌高利诺

意大利

19271929

附:“大宝沟”建堂碑文

      建造十弘猷忻郡大宝沟碑志

盖自圣教建立以来,几乎无处不有天主圣殿也,无处不有圣母圣殿也。天主既为万景之宗,吾侪固宜竭昭事之诚,圣母既涉慈悲之后,何人而不宜崇敬也。况上主特将赐宠之权,悉付于圣母乎!吾郡地居僻峪,遥隔省垣圣母圣殿,故凡遇灾旱疾病之期,欲吁,呈祷为最难耳。吾杨牧深虑于此矣,因而请诸艾大司牧允准,兼施财资,及他司铎施助,劝夫信友积捐创造圣母大殿,信友等无不乐从,各竭、虔忱,捐施效力建筑之端兴矣。而杨公日夜经营,监督其工,三年之后,始成告竣。当其工作之际,而圣母还显其大能。有老匠某自高架而坠,毫无损伤,实乃圣母险佑其间,可见圣母也注爱于是堂也。迨后教民等争先朝谒而沾其圣恩也。病者愈,忧者慰,祈旱雨莫不允获,教民遂满其志也,亦杨公经营监之功为。奈大功既竣,尚未彩饰,于光绪念六年圣教被难,杨公德备功全,为主致命上升。贾牧继之。念七年,教民被灾赔款领回,该公劝励,上当归功于圣母焉。遂由赔项内捐施大一百九十千文,彩饰大殿,钟楼,住房等。迨杜牧莅任后,复加修饰诸节。愿以石铭后世予表之,而志其始末之大略云耳。

总监督大同司铎杨雅各  沐恩神子副经理李永禄、李庆荣、武贵荣、李根义、李正义顿首撰兼书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孟夏

    

 1929年后,忻州堂区划分为奇村、南关两堂区。奇村堂区由杜秉天神父任本堂;南关堂区由意大利人赵瑞璋神父任本堂,1932年后改为邢化民神父。

      进入30年代,可谓忻县天主教发展的极盛时期。杜秉天和邢化民自担任奇村和南关木堂后,两人都致力于传教活动,想方设法扩展教会势力,开辟新堂口,修建新教堂,劝说当地群众人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培训了不少男女传道员,派往各村进行宣传,其活动之热潮,为以往所未有。杜、邢每人所雇佣之男女传道员,多达数十人。当时太原教区之意大利籍主教凤朝瑞,对他们的这种做法,深表同情,大加赞扬,并从经济上大力支持。以杜秉天为例,每年教区所支拨的活动经款,多时达一万一千银元。时人对他二人誉之为“传教能手”。为了取得更高的成效,他们对自己所属的传道员,采取了竞赛方式。凡每年劝说非教徒人教多者,给以表扬,甚至给以物质奖励。以此掀起了传道员的竞赛高峰,都在积极宣传,拉人人教。一个村庄,待愿入教者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数字后;神父便亲自出马,配以鼓乐队和传道员等,到该村先讲道,后付洗,然后注册登记。再看尚有那些愿入教者,也一一注入薄册。已受洗礼者,成为正式教友,准备入教者,称为“望教友”。嗣后传道员继续给予讲道,到成熟时,再行付洗,编为正式教友。经过几年的努力,到抗战初期,忻县教徒的人数骤然上升,由过去的四五千人,猛增至一万一千余名。新教堂遍地建起,多达二、三十处。以当时教友人数来说,在整个太原教区,仅次于旧阳曲县,位居第二。

     此一阶段全县发展到有教徒的村庄共85个,为了进一步开展传教活动,杜秉天每两月将传道员召回,开一次会议,相互交流经验,研究传教方法。此一阶段,奇村——带的基督教徒,改奉了天主教的,为数也不少。杜秉天有野心,他与温村梁硕光,有一定交往。曾幻想让梁硕光也推崇信奉天主教。当时梁硕光在奇村一带创办“大同会”,大搞儒、释、道、耶、回五教合一,将双乳山立为根据地。一次杜与梁会面,杜劝梁推祟天主教,说天主教是惟一真教。梁说,教都是好的,都是劝人行善的,究竟那个是真,也很难说。我搞五教合一,不管其中那个是真,都有我的份儿,耽误不了我的后事,比较放心。婉言谢绝了。

      此一阶段,杜秉天在其所属地区,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教堂,计有东呼延(1930)、石家庄(1930-1931)、辛庄(1932)、屯庄(1933)、东高和宽滩(1934)、沙下(1936),尚有南高、金村、响寨等村。此外在一些村庄,也已购置了地基或宅院,如西高等;准备起建或改建,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搁置下来。   

       同样邢化民在其所属地区,也修健或扩建了一部分教堂,计有武家庄(1932年扩建为28),解原村(1933),大南宋(1935),地黄梁(1935)等。此外在其所属的东部和东南乡,如芝群、东楼、北胡一带,除有的已建起圣堂外,在有些村庄也已购买了院落等,准备起建,同样由于战争爆发原因,搁置未修。

      由于教友日渐增多,为了管理方便,原有堂区不得不重新划分。因而太原教区主教于19369月由南关划出武家庄堂区,管辖西南地区之十个老教友村庄和西北地区解原村周围的十四个新教友村,教友人数2144人。于193611月由奇村划出东呼延堂区,管辖东呼延周围的十四个村庄,教友人数1569人。又于193910月由南关划出董村镇堂区,管辖东南一带之大南宋、小南宋、孙村、双堡、游邀、西张、东张、定兴寨、鸦儿坑、北胡、令归等十二个村庄。南关堂区也留了十二个村庄。这一年,西南之武家庄堂区,也由武家庄迁往西北之解原村,改称解原堂区,由山区迁往平川。同年10月,又由奇村划出石家庄堂区,管辖石家庄、辛庄、西高、枣涧、沙、杨胡、井沟、宽滩、响寨等九个村庄,教友一千余名。至此奇村堂区给自己仅留了十四个村庄,教友一千余人。全县共有了六个堂区。兹将六个堂区及其本堂神父姓名,列表于下:

   

    忻县六堂区历任本堂表 

 

 

 

 

奇村堂区(1929——1951)

杜秉天

西 

太原上北关

19291944

李德华

 

太原北门街

19441951

东呼延堂区(19361944)

李德华

 

太原北门街

19361944

石家庄堂区(19391946)

郝奋青

雅各伯

太原北门街

19391944

郭崇禧

 

太原永兴堡

19441946

南关堂区(1929——1951)

赵瑞璋

雅各伯

意大利

19291932

邢化民

方济各

原平县轩岗镇

19321951

武家庄——解原堂区(19361946)

刘德泰

西 

太原东二道巷

19361946

董村堂区(19361946)

 

文都拉

太原北郊南固辗

19391941

 

雅伯尔

太原北郊西涧河

9411946

      在忻县六堂区所辖之诸教堂中,以奇村和石家庄两地为较有规模。奇村系一名镇,商店林立,很繁华,赶单日集。奇村教堂有东西两院。西院地势高,占地面积大。所有教堂、神父住房、传道员培训所等,均在此院。西院地势之高,较街衢约高四至五米,其院基几与街市之商店铺面,屋顶齐。东院为一四合院,其地势与街道民房相等。两院之间,并未相连,隔街架有天桥,通过天桥,相互往来。西院除大教堂外,有神父住房西三间,正三间。东有排房十余间。南有瓦房五间。院落为南北向。堂系座北向南。由堂院拾阶而下至院门,门侧有传达室。再由院门逐石阶而下,通往街道。堂身长十间,宽三间;钟楼高二十余米,数里之外即可望见。堂内设有木制讲道台。堂内装潢极雅致。堂建筑型为罗马式,是全忻县最高最大的教堂。此堂建于二十年代初期。东院有正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南瓦房两间,中有院门。东院曾作过学校院,也曾作过修女住院。修女多时,曾达到六名,皆系黑衣修女。

      石家庄村是忻县西北乡最大的一个村落,位于奇村西北,距奇村八华里,居民繁多,地濒云中河。村内有前后两大主街,街长二里许。教堂在前街之中央,座南向北。堂内共有前、中、后三院。前院有西房七间,曾作过传道员培训所,也作过男学校。中院为神父住院,有南北各五间,西为三间大厅,外有明廊。东贴堂身。西北角隔小门有上下两层之西秀楼各两间。此院原为村内之段姓财主院,教会原物购回。后院情况与中院基本相同,有南北房各五间,西厅三间,东为大门,门两侧有房。中院与后院街接处,有平房两间。此院系1941年由段姓财主家购得,曾作过女学堂用。三院相接,连成一片。除教堂外,共有房42间。村内教友,在1946年对共有300余名,以段姓、宋姓较多,杂以他姓,忻县极负盛名之岳云贵烈士家也系其中之—。   

      主教任职伊始,即声称教区经济拮据,对各方面的经费开支,大力压缩。这种情况,以后年复一年,愈压愈紧。从此忻县地区之传教活动,走了下坡路,逐年下降,终至一蹶不振,丧失了生气。这以后就再没有恢复起来。

      1946年下半年,由于战局关系,忻县所有之六个本堂神父,都先后返回太原。至此,忻县连神父也不住了。原先所有之教徒,除五分之一的老教友外,逐渐无影无踪,日少一日,不复多见。

      忻县所有之老教友村,大抵处于西南和西北山区,共计十二个。即西南区之磨盘山,黑岭梁,畦子沟,肖家峪、南梁、武家庄、地黄梁、老安梁、安桥岭、大宝沟和西北山区之宽滩、响寨两村。这些村庄,由于世代相传,时年较久,因此信德也较深。又因地处僻远,受外界影响较小,所以保持下来,变化不大。

      太原解放后,1949年邢化民返忻,住到了磨盘山。1950年李德华也返忻,住到了南高村。两人一南一北,照管忻县教务。翌年两人皆离忻,返回了太原。嗣后宋建勋来忻,管理教务,但仅一年,宋也离忻返太原。以后六年之久,忻县空缺,未有神父。1958年,王荩奉命来忻州担任本堂,住武家庄,宗教活动,重又恢复。1964年冬,王荩回太原参加“四清”运动。自此之后,直至1980年再未有神父在忻任职。忻县教务停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恢复。1980年春,当时任阳曲县本堂神父的郭崇禧受忻县教友的委托,向山西省宗教局反映了教友们的要求和愿望,得到了允准,带着介绍信,与忻县统战部联系,获得许可与支持,赴忻县西南区磨盘山、畦子沟、武家庄、大宝沟一带老教友村庄,看望了教友,举行了宗教活动仪式,满足了教友过宗教生活的需求。教友们的心非常激动和愉快,精神上得到了慰藉。

      1982年,山西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为了管理方便,将原山西省天主教的八教区,按行政区域,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划分,改为十个教区。忻州地区,也系其中之一。划分后的忻州地区天主教,称为“忻州教区”,至此忻州地区成为独立教区,由省教务委员会直接领导,而与太原教区正式分了家。

      1983年,省教务委员会主任郭印宫,亲自赴忻,为三十年以来没有“坚振”过的教徒,进行了“坚振”,  以后每遇大瞻礼日,省教务委员会即派神父前往主持,给教友们举行宗教活动仪式,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计前后过去的神父有:张永忠、张志良、闫福等。

      198510月,曹世善在北京被祝圣为神父。返太原后,省教务委员会即委他为忻州地区本堂神父,统管整个忻州地区的教务,住武家庄,以后改住畦子沟,以迄于今。曹神父很辛苦,莅任以来.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维修,扩建和新建了不少教堂,计有黑岭梁(1986年新建)、畦子沟(1986年新建)、南高(1986年新建)、宽滩(1987)、晏村(1988年新建),磨盘山(1988年新建)、大宝沟(1988年扩建)、东呼延(1989年新建)、武家庄(1989年维修)、地黄梁(1989年维修),其进度之速,胜于前人。

       1990年12月16在大宝沟圣堂,由省教务委员会主任大同郭印宫主教将宁武县南沟子村的侯应荣和忻州市武家庄村的武岩斌两修士祝圣为神父。在忻州地区举行祝圣神父礼仪,这还是第一次。新被祝圣的两位神父,进入1991年后,即被派往忻州工作。为了明确地区责任起见,将三神父所负责任地区,重新进行了安排。曹神父常住畦子沟,负责肖家峪,南梁以及市辖西北等地区教务。侯神父常住磨盘山,负责黑岭梁、晏村、南关以及宁武等县教务;武神父常住武家庄,负责大宝沟、地黄梁、老安梁、安桥岭以及原平、定襄、五台等县教务。侯、武二神父,青年有为,既富魄力,又有胆识,堪称生力军。南关教堂,在侯神父的努力经营下,已于1992年建成。希望曹、侯、武三神父,同心协力,携手并进,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把忻州地区的教务办好。带领教徒,在爱国爱教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为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多作贡献。祖国在期待着,中国天主教也在期待着。

      忻州市前后共出过宋建勋,张尚德和武岩斌三位神父,张、宋已谢世,武二人均健在。现服务于忻州地区的神父有曹世善、武岩斌、侯应荣、王永生、弓耀君、任志成、李俊峰。

注:在石家庄村  1957年政府建有岳云贵烈士陵园,岳云贵,石家庄人,天主教教友,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而牺牲。陵园宏伟壮观,幽雅清美,对后人的革命教育,启发作用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