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80-1990 年代初期,玻利维亚、波兰和俄罗斯相继采取了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提 出的休克疗法,以便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玻利维亚是高达20000%的年通货膨胀,波 兰和俄罗斯则是解决长期运行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轨。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玻利维亚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 24000%,经济 负增长 12%,民不聊生,政局动荡。萨克斯临危受聘,成为玻利维亚总统的经济顾问,向 该国献出锦囊妙计:放弃扩张性经济政策,紧缩货币和财政,放开物价,实行自由贸易,加 快私有化步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上述做法一反常规,短期内造成经济剧烈震荡, 仿佛病人进入休克状态,但随着市场供求恢复平衡,经济运行也回归正常。这就是所谓的休 克疗法的真正来历。经过两年的经济振荡,玻利维亚的通货膨胀率降至15%,GDP 增长2.1%, 外汇储量增加了20 多倍。萨克斯的反危机措施大获成功,休克疗法也名扬世界,南美很多 国家也大都通过这一疗法克服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经济危机。 萨克斯在南美的实验性成功带来的喜讯是惊人的,由于它的成功正处在前苏联和东欧国 家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型的过程,他们的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相仿,所以,萨克斯很快成 为东欧国家的座上宾,第一个接受休克疗法的东欧国家是波兰。 1989 年 9 月,在时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巴尔采罗维奇的建议下,波兰团结工会政府 接受了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的建议,对经济采取了“休克疗法”,这被称作“巴尔采罗维奇 纲领”。“纲领”指出,对波兰的经济必须进行根本的体制变革,主要措施包括:改变所有制 结构,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国家财务制度;改革银行体制;开辟资金市场;建立劳动 力市场,贸易自由化等。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类似发达国家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阻止恶性通 货膨胀、实现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 由于“休克疗法”几乎是将整个经济“大厦”推倒重建,“治疗”带来的阵痛是难免的, 波兰1990-199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近20%。萨克斯把这一阶段称作“充满眼泪的河谷”。 但是波兰经济转型衰退期最短,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年,1992 年便实现了2.6%经济增长,成 为中东欧地区最早实现经济恢复增长的国家,而乌克兰的转型衰退期则已经持续了超过 10 年。1994 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转型前水平的转型国家。1992 至今,波兰 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990 年的 1547 美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6334 美元。欧盟维也纳经济比较研究中心称波兰为“欧洲正在腾飞的雄鹰”。 萨克斯的休克疗法在波兰实施的时候,俄罗斯版本的休克疗法也很快在1991 年出炉, 称为盖达尔计划,由当时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联邦政府副总理(代总理)在萨克斯的团队 的建议下主持完成,其核心的政策可以描述为以下三个方面:放开物价、紧缩财政和货币政 策、大规模私有化。 和波兰经过短暂的阵痛之后迅速实现经济腾飞不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更为复杂一些。 1998 年之前的 7 年中,俄罗斯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之中,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一 些方面: 其一,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 90 年代俄罗斯 GDP 几乎减少了一半,GDP 总量只有美国的 1/10 和中国的 1/5,1998 年金融危机之后人均GDP 减少到了1 500 美元,只有“七国集团”平均指标的1/5。俄罗斯 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民族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 GDP 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改革以来,工业生产 总值下降了54%,机械制造下降了62%,轻工业减少了86%。 其二,通货膨胀极为严重。 俄罗斯政府规定,从1992 年1 月2 日起,放开90%的消费品价格、80%的生产资料价 格。与此同时,取消对收入增长的限制,公职人员工资提高 90%,退休人员补助金提高到 每月900 卢布,家庭补助、失业救济金也随之水涨船高。物价放开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影, 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的俄罗斯人,仿 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上,到4 月份,消费品 价格比上年 12 月上涨 6.5 倍。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想黑市商贩与国营商店 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 由于燃料、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6 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 倍, 如此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 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伴随着一步开放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 1992-1996 年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680、1008、312、231 和121.8。其中主要指标, 如食品分别为2816、738、335、223 和120;非食品分别为2246、841、257、216 和120、; 服务分别为 2652、1110、575、332 和 150。工业批发价格指数(%),1990-1995 年依次为 6164、1124、335 和275。1999 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2%,2000 年又上涨20%多。 其三,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 俄罗斯改革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官方承认,1991-1996 年居民 实际生活水平下降30-40%。基尼系数1991-1995 年分别为0.260、0.289、0.398、0.409 和 0.382。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资料,1992 年经济改革以来一直有不低于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居 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92 年经济自由化开始的时候曾一度高达50%,1998 年金融危机的 时候更高达53%以上,2000 年上半年仍高达44%。恩格尔系数从1990 年的0.292 提高到1996 年的0.434,其中城市家庭从0.281 提高到0.434,农村家庭从0.25 提高到0.426。居民社会 保障水平大大低于苏联时期。 其四,综合国力明显下降。 私有化的整体绩效很差,包括军工在内的整个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被大 大削弱,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二战时期,也超过西方国家本世纪“三十年代 大危机”的经济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显著降低;科学技术实力受到重创,科研机构纷 纷瓦解,优秀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和转行;国内大量资本外逃,年均约100 亿美元;卫生、教 育和文化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和绝对额均大幅度下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面临困 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国民凝聚力、外交力和协同力等其他综合国力的变量也严重受损。 1998 年之后,俄罗斯从各个方面开始修正之前制定的休克疗法政策,加上之后俄罗斯 受惠于能源价格长期的高水平,俄罗斯在2000 年之后逐渐加快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在建立 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开始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波兰也相当成功,但 在俄罗斯则相对而言不是十分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 对于玻利维亚而言,它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由于政府的财政危机间接引致的,这对于大 部分的南美国家都是一致的,这些国家试图在国家不是十分富裕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比较好的 社会保障体系,但结果是国家的财政负担不断加大,从而间歇性的发生经济危机。对于这一 点,本世纪初的几年中,一些南美国家又一次尝到了经济危机的味道,比较严重的是阿根廷。 所以说,对付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以抑制财政支出膨胀为主导措施的休克疗法可以说是真 正的对症下药,但对于肩负沉重转型使命的波兰、俄罗斯等前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问题则远 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说玻利维亚只是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一些问题,那么,对于波 兰和俄罗斯而言,他们要解决的使如何构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结构,并能够迅速实现经济增 长和稳定的问题。 而对于波兰而言,之所以它的休克式转型相对而言比较成功,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其一,波兰具有比较好的市场经济实践基础,特别使80 年代的经济改革为经济转型奠 定了社会基础。波兰实行1970 年代之后实行“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期间,先后进行过3 次 重大的经济改革,其中1986 年开始的“第二阶段改革”意义尤为深远。因为它企图突破传 统的计划经济框架,提出企业实行“独立自主、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方针,大胆引进了 市场机制。但是这一改革设想未全面铺开就夭折了。改革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大方向有误,而 是当时的政治气候不允许。实际上,这是动员社会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有益尝试,为后来经 济体制的转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这在东欧其他国家是不多见的。所以, 在波兰发生政治上的剧烈变动之后,阻碍改革的根本性力量已经不存在,改革开始具有较好 的政治环境。 其二,“休克疗法”的成功实施,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扫清了道路。“休克疗法”取 得的积极成果是:第一,消除了短缺经济,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第二,消除了价格扭曲; 第三,迅速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若没有“休克疗法”,波兰经济也许不会迅速走上发展道 路。 其三,国营企业稳步实行私有化,私营经济开始发挥主力军作用。同其他东欧国家相比, 波兰的私有化不但有序,而且彻底。从“小私有化”入手,将小型的商业和服务业首先实现 私有化,而后全面铺开。同时采取了“靓女先嫁”的政策,把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在 征得职工同意后,或拍卖,或转让,实现私有化。 其四,欧盟在波兰的休克疗法实施期间对波兰在各个方面的援助对波兰的成功也起了很 重要的作用。 波兰经济转型的成功与欧盟分不开。由于波兰处于中东欧,与德国接壤,所以受西欧国 家的影响比较大。1989 年东欧剧变之后,波兰很快就恢复了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双方 的关系瞬间升温。在波兰经济转型过程中,来自西欧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 作用。波兰目前是东欧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学术界一致认为,外资的流入成为刺激东欧经 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反观俄罗斯,它的情况则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前苏联是最为彻底的计划经济国家,转型面对巨大的阻力。对于这一点,国内外 的学者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在前苏联近80 年的历程中,计划经济已经深入整个社会,可 以毫不夸张的说,包括中国、东欧在内的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是苏联制度的模仿者, 但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立了苏联那样完备的计划经济制度。这种背景就使得俄罗斯的转型压 力非常大,社会各界达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共识非常困难,即使是存在叶利钦那样的强势政 治人物,俄罗斯的计划经济解体的难度也远远超过其他转型国家。所以,在休克疗法实施的 过程中遭到了持续的社会力量的反对,政策的实施从来也没有真正顺理得到贯彻,社会力量 的合力直到普京接任总统之后才得到有效的加强。 其二,前苏联的解体及由此带来的冲击给休克疗法带来很大的干扰,很多政策在众多的 政治博弈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虽然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甩掉了之前的很 多负担,但是苏联解体对于俄罗斯的冲击波仍然是非常剧烈的。由于前苏联是一个完整的经 济体,解体的结果是俄罗斯失去了很多经济资源,经济体本身也变得残缺不全,直到今天, 苏联解体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其三,俄罗斯在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地位的同时,也继承了前苏联庞大的军事体系,这 对于俄罗斯的转型而言,是极大的压力。前苏联的经济体系是一个高度的重工业化的体系, 而在这个体系之内,还是一个军工工业为核心的结构。由于苏联和美国在全球长期的争霸, 苏联的军事工业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达程度,但也因此导致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轻工业发展严重落后。所以,在俄罗斯实施休克疗法的同时实际上还面临着内部的结构调整 问题 其四,相比波兰,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更多人口和国土面积的国家,转型的难度也更大。 如果我们对休克疗法进行经验性分析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成功实现转型的大都是一些 小国,这正应验了所谓的“船小好掉头”这个理论,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实行休克疗法这样剧 烈措施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长期性的休克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重大的国家转型政策的制定而言, 一定要以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如果脱离了一国的基本国情,经济政策的成功是很 难预期的。中国是有限的一些没有采取休克疗法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经济改革方面,也取 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虽然现在距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但无疑说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型并非休克疗法一条道路。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国家实施休克疗法 的不成功就否定休克疗法本身,疗法本身是固定的,但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疗效本身才是 更为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