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堰市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天雷教育 2012-11-04

姜堰市教育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姜堰教育不断攀高争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成为江苏教育一个新的亮点。进入“十一五”,姜堰教育提出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科研创新。因此我们需要对过去的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总结,要用“科研兴教”的战略眼光,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基于此,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全市学校当前教育科研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为全市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一)教育科研成果

1、课题研究成果。目前全市大部分学校都有不同层次的教科研课题,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当然大部分是泰州市和姜堰市级课题。全市现有国家级课题20多项,省级课题  项。当前在全市开展最为突出、效果最好的是新教育实验的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新教育实验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找到了教科研的“切入口”,姜堰实验区也成为中心课题组重点宣传推广对象;以“全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常规”全面修订和再次下发为标志,省级“十五”重点规划课题“构建具有姜堰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子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教师发展状况。课题研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教育教学品位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姜堰教育跨越式发展。在去年全市组织的素质教育考核中,凡认真踏实地搞课题研究的学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他们并没有因为搞教育研究,而降低教学质量,相反教育科学研究还促进了这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题研究为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最近几年的教科研课题研究中,全市也涌现了许多成绩较为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如姜堰二中、行知实验小学、里华中心小学、姜堰四中等集体;行知实验小学祝中录、市实验小学秦咏中、官庄中心小学丁正后、王石中心小学校窦峰、陈晚林、二附中许亚平等,特别是行知实验小学的祝中录、姜堰二中石志群和张江宁等,还因为教育科研成绩显著、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他们既是教科研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又是教科研的直接受益者。一支具有较高素养、较强研究能力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已成雏形。

(二)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在教科研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和面上来说,全市的教育研究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部分学校,只是把教科研作为门面装点,没有把教科研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品位、提高师专业资素质的必经之路。许多课题的进展也就因此难免出现有开题结题而无实际过程的尴尬状态。所以全市教科研的基本现状确实是喜忧参半。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在于,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使得许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学校生命线,教师和学生也一味地通过耗时间、拼体力学校必须利用一切时来抓教学质量。这就导致一些不思进取的学校和老师满足于现有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牺牲教师和学生的昂贵血汗来换取眼前廉价的成绩。这是制约全市学校教科研发展的瓶颈。

1、办学思想不端。没有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就难以摆正教科研与学校正常教学的关系,难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这是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稳定为借口,重常规管理,轻教育科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固步自封,这是全市相当部分学校校长“维持会”办学理念。因此,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忽视公民意识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校长和教师应当对教科研有着科学的态度和研究的精神,应当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作出理性回答。学校应把科研放在先导和突出的地位,没有科研意识的校长绝不是一个开拓型的校长,只有把科研当作全部领导的一部分,其视野、决策才会高人一筹,带出的队伍才会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而当前我们身边的一些校长不但缺乏教科研意识,甚至反对教育科研,这是学校的悲哀,是教师的不幸。有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参观、考察、听讲座、参加培训时也明白教科研的重要性,也想进行课题研究,但苦于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着手进行研究。这是由于他们缺乏教科研最基本的理论素养,即使准备研究,看问题又不一定准,也不能把研究结论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或是研究根本不在点子上。再者由于大家以前没有开展过教科研工作,连教科研的基本套路都没有,教科研的神秘感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办学思想,使学校教育走不出那一方天地。

2、氛围营造不浓。校长是教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如果没有科研意识,满足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认为学校每日平平安安,上级布置的工作能够及时认真地完成;校长如果不愿花费财力、人力、精力去思考和研究,那么他所带领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仍会停留在“穿旧鞋走老路”的层面上,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强,教师更不可能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地投入教科研,这样的学校也就没有了发展潜力。校长这种科研意识的淡化,致使很多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从事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他们的教科研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所以,从领导层面上来看,学校教科研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先决条件。其实,课题研究可以让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就是不愿意参加课题研究,这是由于学校缺少研究氛围,缺乏专业引领,他们在学术研究领域长期形成的惰性根深蒂固,他们安于现状;同时教师的负担也确实太重,成堆的作业让教师难得有喘息的机会,他们整天忙忙碌碌,难得有时间去学习、思考、研究,他们也没有学会如何合理的、巧妙的安排时间,忙碌成为了他们不参加教学研究的借口。因此,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科研缺少良性发展的“土壤”。研究的主体缺乏主动研究的意识,造成了教科研研究的氛围弱化。行知实验小学为什么会成为农村学校的骄子,就在于祝中录校长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素养较高,并影响和带动了全体教师。所以他领导的学校才会那样有特色和成绩,他才会成为本市农村小学唯一的一名特级教师。他成就了学校,学校同样也成就了他。

3、运行机制不畅。“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成功的教科研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的自发行为,而且是群体协作的行为。成功的教科研需要营造一种合作探究、分享和欣赏的校园环境。很多课题研究需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需要运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来研究解决。现实中一些教科研骨干分子在研究中显得很“内秀”,别人也不知他在鼓捣些什么,他没有把研究成功的乐趣和大家共同分享,别人也感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对研究也就显得很冷漠。行知实验小学的研究成果往往都闪耀着集体的智慧,大家在成功中不仅体会到乐趣,关键还明白了一点: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成功!缺乏合作精神,成为教科研发展的新障碍。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收获即成果。这是对课题研究最简单、最朴实的诠释。可是,由于教师平时对工作缺乏反思精神,对身边存在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往往视而不见,也从未想到过要去通过对问题研究加以解决。有些教师想办法研究解决了一些问题,效果也很好,但他不知道总结概括,不知道这就是科学研究,更不知道如何上升为理论。有些教师把存在的问题仅仅当作牢骚在发,而不是想怎样去解决好问题。教科研不应成为一纸圣经,不应成为空中楼阁,它同样需要创新和发展。课堂教学就是推动教科研进步的基本动力。如果教科研成果不落实到课堂,让每位学生泽及恩惠,那将是一种浪费;如果教科研不能服务于教学实践,那将如同离开土壤的花卉,必然干枯凋谢。很多老师研究思考的一些问题,脱离实际,他们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没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能服务于教学实际,所以他们任教的学科教学质量一直在低谷徘徊,给教育科研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山东潍坊十中,办学条件简陋,但他们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非常重视合作性学习的研究与开发,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日俱增,在山东考察时,教育部正在该校召开现场研讨会。泰山学院附中是一所市直初中,学校注重创新课堂研究和校本研究,挖掘教师潜能,学生不上晚自习,节假日不补课,学校教学质量一直高居整个地级市榜首。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教育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之所在。教科研除了需要人力、精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财力。现在许多学校参与教科研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订阅有关杂志等都碰到经费落实问题,致使教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这些问题往往被校长们所忽视。因此,良好的运行机制成为教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1、制度引领,考核为先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教育局要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校长考核和素质教育考核的具体指标。在选拔任用校长时,要把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作为选聘的重要条件。学校领导要人人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人人有研究课题,从而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合力,特别是学校校长要带头思考,实际参与具体的教育科研活动,以校长的实际行动营造和优化全校教科研的必要氛围,带动学校的教科研建设,通过考核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校级领导队伍。教育局要对已有的名师每年进行一次考核,所有县市级以上名教师,每年至少培养一名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一项地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年至少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篇,对师德表现极差又不具有研究能力和辐射作用的名师要取消相关荣誉,不能实行名师终身制。对学科带头人要实行动态管理,两年评审一次,确保这支队伍组成人员都能够并且愿意发挥面向全市的示范辐射作用,学科带头人每年至少面向全市开一次公开课,每年至少参与一项县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年至少有一篇获奖论文或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学校在选聘中层干部、确认校内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时,也要把教育科研素质作为必备条件,对名师可以实行必要的优绩、优酬举措,发放一定津贴(补贴),确保形成和不断优化科研型的学校管理和校级名师队伍。

2建立健全教科研奖励制度。教育局要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各校要参照教育局出台的教科研奖励措施,制定专门的教科研奖励办法和具体的实施措施。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教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对已经结题的教科研课题,如果形成教科研成果的,按成果推广后产生的效益进行评比和奖励。对在全市教科研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学校和教师实行重奖。要把教科研作为教师评优、晋级、提拔、入党等方面的优先指标,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3)建立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学校建立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档案格式由教育局统一规划),一要记载教师在学校、教研站、全市公开课的记录,二要记载教师参与全市统一素质考核的成绩(如教科研理论以及新课程常识、参与高考、中考同步测试的成绩),三要记载教师教科研论文公开发表的情况,由学校教科室核实并附复印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作为教师在校内评优、晋级以及干部晋升的依据,作为评选学科带头人、名师等的依据,所有记载在校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在每年年末报送教育局相关部门备案。档案资料的建设情况,作为学校常规考核工作的一项予以考核。

要通过有效的考核措施,发现典型,培植典型,坚持示范引路。

2、专业引领,校本为先

1)网络研究经常化。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市教育资源网,建立校本教科研理论学习资料库,和校本教案资料库,在网络上交流,资源共享。学校要安排专人不断更新、补充,完善校园网络体系。在教育资源网中,各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网上课改沙龙活动、网上集体备课活动等,通过这些教研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为教师进一步开展教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学校也要主动设计和开展自下而上的行动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动

2)校本研究常规化。在参与全市大课题研究的同时,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究,以活动为载体,设计研究方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学校每年要举行研究课、展示课、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岗1个月要上亮相课,3个月要上过关课,学期结束上比武课。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巩固复习展示课、不同阶段的研究课,为青年教师带好头,树好样,以上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全体教师都要参加展示,且每堂课都要评课,集体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教育局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在全市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教师现场作文、教师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评比、公开课、一日开放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研究中,要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反思,让他们做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推动学校的发展。

3)课题研究实效化。以高中学科中心组成员、初中兼职教研员队伍为依托,成立高考、中考命题专家研究组,进行高考、中考命题思路的研究。找出最基本的知识点,作为全市毕业班教师和学生复习的重点,将研究的命题思路、特点融入复习教学中,从而有效减轻师生重复、繁杂的劳动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益。同时还要加强幼教、小学、初中、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尽可能减少衔接的时间。高中学科中心组全体成员和初中兼职教研员每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高中每个学科中心组成员要成为全市重点课题研究的生力军。

4)专家引领本土化。教育局和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家报告会,让教师与专家开展座谈,同时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与做法,接受熏陶,激发他们参与科研的热情。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举办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等活动,通过科研骨干教师的滚雪球效应,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检查、听课,与教师进行座谈,面对面地交流,为教师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科研的方法。教师还要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要不断建树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有计划的进修学习,形成和优化头脑中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加强实践知识的探讨和研究,不断创造学科教学特色,提升自己的教学品味。

3、课题引领,过程为先

1)重过程性管理。课题研究要淡化形式,重视过程性管理。课题研究中,要注意积累整理六方面的材料: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材料建档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学校要运用多种形式,展示过程性资料、阶段性研究成果。

2)以小课题为主。课题研究要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以小课题为主,以学校活动为载体,让研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工作实践、考试指导中体现。要坚持用大课题带动小课题,小课题推动大课题。

3)以教研为载体。要加强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全市要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和各种课型研究,各校要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明确各种课型的一般操作模式。全体教师要对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单元测验、命题、作业的布置等进行理论研讨,学习与交流。各校要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集体备课要有制度、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记载。

4)地方课程建设要制度化。课时制度化。把语文、外语阅读欣赏课程的建设纳入教科研建设的重点,落实优质课评选以及优秀教案评比等,把地方课程建设推向深入。

切实走“科研兴校”之路。我们要通过提升科研水平,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改变目前靠拼时间,拼体力,增加师生负担的无奈现状。

5)完善教科研运行机制。教育局建立健全市教科研的组织领导。学校要理顺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能部门职责,成立以校长为首的教科研组织机构,任命一位中层正职担任教科室主任,专门管理全校的教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研究。各校在年初的经费预算中要安排教科研专项资金。加大教科研督查力度,凡是没有在全市组织多次公开展示的课题,可以认定为无推广价值或者无过程的课题,予以撤销并通报。市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所有学校的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普查。具备结题条件的要求学校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接受结题验收;对不具备研究能力,或虽具备研究能力,但并没有真正开展研究的课题予以取消,且不得再次申报此类课题;要摒弃背离教育教学实际的教科研,让研究具有实效性;对正在研究中的课题要检查过程性资料,特别是阶段性成果;对已经结题的有关课题要检查成果的推广情况坚决制止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虚假教科研。

要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要明白一个道理:合作是件快乐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我们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积极打造姜堰教育共同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