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一例

 太原中医42 2012-11-08
朱某,女,42岁销售经理,失眠2年余,12月7日来诊,面部黄瘦,面部黄褐斑,平时怕冷,大便不成形,一日1次,乏力,口干喝水多,夜间小便多,纳佳,寐差,月经提前8天,月经前乳房胀痛,月经量多,腰酸,自诉心情抑郁,人多环境下会突然心烦头晕耳鸣。舌淡红苔黄腻,脉弦。要求中药调理,拟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20g,桂枝12g,干姜10g,炒黄芩10g,
瓜蒌根20g,牡蛎10g,炙甘草10g
3贴后复诊,诉睡眠佳,口干乏力减轻,夜间小便少,为改善面部黄褐斑,改用原方合逍遥散、归脾汤加减制成膏方调理

体会: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柴胡类方的安定剂及精神疲劳恢复剂。过度的精神紧张饮食不节加上连续的体力劳动及过多出汗的刺激下,容易形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临床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常以下列为应用指征:
1、本方属于治疗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剂。这里的“热”是指肝胆郁热,“寒”是指脾脏的虚寒。所以临床既可见口苦、口干、口中粘腻或口臭等热象,又可见肠鸣或便秘或便溏或腹胀等太阴脾虚的寒象。便溏,见于大便次数增多,食冷物时更甚。便秘需与阳明病的便秘相区别,虽大便多日末排,但腹中无所苦,舌苔末见黄厚或燥干之象。腹胀需与用厚朴的半夏厚朴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相区别,虽胀却觉饥而不影响进食,胀而有矢气,腹胀并不因矢气而明显缓解。
2、方中有瓜蒌牡蛎散,其方证的界定是“渴不差者”。所以有的患者渴感明显,饮不解渴,甚则喜冷饮,渴饮无度。临床上有时易与石膏证相湿淆。鉴别在于本方之渴,唇舌多不干,口中不呼热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