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版新课标与老课标对照后的主要区别

 云燕7112 2012-11-14

今天下午我学习了2011版语文新课标内容,现将2011版新课标与老课标对照后的主要区别整理如下:
    1、会写字数量要求减少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不过,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老课标中,一至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事实上,在老课标中,要求这一年级段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汉字,在会写字数量上,“新课标”减少了400个

    2、每天安排10分钟练字

     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3、强调多写、多读、多说

     除了对汉字的识记和读写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比如,义务教育9年时间里,一个学生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9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新课标”要求每学年写作文不少于14次,课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等。此外,每个年级段,语文“新课标”还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比如三四年级要求结合语文学科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用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观察所得;关注国内外大事,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用文字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新课标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要求,为课堂指明了方向,其实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背诵科目、常用字库都做以微调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课程标准的这一调整并非增加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这次语文“新课标”的常用字库也发生了微调。一些以前是次常用的汉字,如"沪"、"杭"现在都归入常用字。这一变化表明“新课标”的修订紧贴时代发展。专家透露,目前中小学使用的课标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经过十年的使用,一些内容、要求需要调整和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