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博物馆东郊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铁路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为现名,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铁道博物馆有三个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

东郊馆坐落于朝阳区酒仙桥北侧,毗邻中国电影博物馆。建筑面积20500平方米,分为机车车辆展厅、综合展厅两部分,200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东郊馆前的小广场上,布置了一台小型蒸汽机车及若干铁路碑石、铁轨等文物。

综合展厅以图片和模型为主,时间宝贵,果断舍弃,直取精华所在——机车车辆展厅。

空旷的机车车辆展厅内设有不同道床结构和不同轨枕形式的8条展示线路,可以同时展示80—90台(辆) 机车车辆。目前展厅内展出了50多台经过整修的机车车辆,其制造年代跨度从1881年到1993年,其中蒸汽机车28台、内燃机车8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辆、货车9辆。在这里,可以开始一场与钢铁巨人的灵魂对话。

它们当中既有堪称镇馆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还有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俄、比利时等国不同时期制造的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中有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东风”型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韶山”型电力机车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及不同用途的多种铁路货车等。

大部分车辆都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风格,深色的车身上镶嵌着标有车名、型号、制造厂和标语口号的金属铭牌,有一些特殊车辆还饰以观礼式的浮雕,颜色鲜艳、主题突出,仿佛是刚从那个年代缓缓驶进博物馆。

目前中国仅存的一台完整的东方红1型4290号柴油机车,四方厂1971年造,配属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旁边的NY6型0009号柴油机车,为西德HENSCHEL于1972年制造。

SY97334车身是木制的,像个文物,博物馆的介绍只说明此车曾作为公务车,后来又改为铁路试验车,并未说明制造厂商及制造年份。据说是慈禧太后专车,如果属实可谓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客车。

这辆客车近似于现代的软卧车厢,外观富丽堂皇,内部卧室、餐厅、卫生间一应俱全。

以革命领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堪称中国铁路文物中的“瑰宝”。“毛泽东号”蒸汽机车:1941年日本制造,型号JF1—304,轴式排列1—4—1,全长23.75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牵引力24030公斤。1946年10月经中央东北局批准在哈尔滨机务段命名,1977年1月从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退役。“朱德号”蒸汽机车:1942年日本制造,型号JF1—1191,轴式排列1—4—1,全长21.91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牵引力24030公斤。命名时是一台解放3型1083号机车,1947年4月更换为这台解放1型1191号机车。1977年12月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退役。

“国庆号”蒸汽机车:型号JF1(解放1型)—2101,轴式排列1—4—1,全长21.91米,构造速度每小时70公里,牵引力24030公斤。这是四方机车车辆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于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SL3(胜利3型)前身是日本制造的一种客运机车,又称“太平洋”型,曾是主要客运机车之一。此152号车1987年从铁道部所属平顶山水泥枕木厂退役,驾驶台可以进入参观。

车体传动臂上还悬挂有承接漏油的塑料瓶,浓烈的机油味充斥鼻腔,颇有现场感。
RM(人民型)1001号蒸汽机车,四方厂1958年制造,是SL(胜利型)机车的改造型。整备重量101吨,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公里。
这是北京二七机车厂制造的DF(东风)7J型0001号内燃机车,主要用于牵引重载列车转场作业的大功率调车机车。这种型号的机车仅制造了一台样车,未投入批量生产。

北京地铁第一代列车,北京地铁车辆厂制造,车号:T1215。

SN型23号蒸汽机车,这是美国鲍德温厂1929年制造的窄轨客货两用机车,轨距600毫米,曾用于云南铁路的列车牵引。

它的全长为14.85米,轴式排列0—5—0,构造速度每小时45公里,牵引力6691公斤。

PL9型146号蒸汽机车是1922年比利时制造的挂有3轴煤水车的中型机车,又称“草原式”,动力性能较好,建国前广泛用于干线货物运输。轴式排列:1—3—1,全长:19.42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2006年缅甸铁道部赠送的ST759号老式米轨蒸汽机车及BTS—001号老式米轨客车车厢,其中老式米轨蒸汽机车由英国制造,并于1948年在缅甸投入使用。该机车用煤炭作燃料,牵引重量可达到600吨,轴式为2—6—4,其烟囱、挂钩、缓冲器等在外观设计上与我国使用机车皆不相同。缅甸铁道部所赠送的机车是专门运载旅客的,捐赠前尚在缅甸运营。这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成立以来,首次收藏的由外国赠送的具有收藏价值和承载着重大国际交流意义的铁路文化珍品。

SL7型751号“亚细亚”高速列车的观景车,由旨在操控伪满洲国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于1934年开发制造,轴式排列2—3—1,1935至1943年间运行于大连到长春一线。该车采用流线型机车和车皮外形,全封闭全空调环境,最高时速130公里/小时,从大连开到长春约耗时2.5小时,在当时属于相当不俗的技术成果,也被称作新干线的前身。战后我国接收一辆,曾用做铁道部长吕正操的专列。目前观景车保存在中国铁道博物馆,而机车保留在沈阳铁路博物馆,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藏品。

展厅内也陈列有中国铁路18型、19型、21型、22型等客车,看着这些非常熟悉的绿皮硬座车厢,学生时代流逝的光阴仿佛瞬间回转,忆起一个个沉睡在脑海中的小站。

展厅一角还有纪念品柜台,同时为参观的小观众播放动画片,内容当然也是有关火车啰。

动手参与区有一个模型演示,帮助理解列车车轮如何顺利通过弯道。

“中国百年铁路通讯展”由铁道博物馆与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合办,通过电话机、电话号码簿、徽章、书籍等文史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百年铁路通讯发展历史。

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展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30年前,蒸汽机车是院墙外隆隆驶过的轰鸣,震撼有力;20年前,蒸汽机车是游学在外对家的向往,亲切温暖。
10年前,蒸汽机车是教科书上关于工业文明最有力的回声,真实可敬。今天,蒸汽机车是心底的叹息,生命开始随着它启动追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