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彩|釉彩,陶瓷|::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放眼天下风物秀,容思古今景苑香~~e...

 海外寻瓷翁 2012-12-17
广彩瓷器,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由于纹饰丰满,金碧辉煌,如堆金积玉而得此美名。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广州彩瓷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是我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种之一。
  在康熙年间,广州工匠采用西欧珐琅技术,用进口颜料,烧制出“铜胎烧珐琅”,接着将这种方法用在白釉瓷器上,这就是中国的珐琅彩瓷器,这也是广州彩瓷的萌芽。当时称这种珐琅彩为“洋彩”,珐琅器称为“洋瓷”。高贵艳亮的珐琅彩器一出现便受到了中外贵族的喜爱,清廷将其列为贡品,国外的王室贵族也纷纷前来中国订购。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实施开海贸易政策,清政府规定逐渐增多的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广州码头,这也促进了广彩瓷器的发展。由于中国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大批的外商前来中国采购。景德镇的白瓷胎运来广州按照西洋画法彩绘,再经二次烧成为广彩瓷,销往国外,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原本和铜胎烧珐琅在同一行业的广彩瓷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当时的生产地集中于现在荔湾区的文昌路和带河路一带。
  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间是广彩的初创阶段,画匠、材料、纹样和白瓷都来自景德镇,早期广彩的特色不太明显。

清早期出口瓷广彩特征不明显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瓷器在世界畅销,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风格,采用大量描金,洋红、茄紫色、粉绿等,使广彩瓷多姿多彩。画面上除参考传统绘画以外,仿造西洋画法或按来样加工已成为广彩特有的制作风格。
  清乾隆期间的“广彩”被业界称之为“乾隆彩”,以引进的欧洲风格水青(蓝色)、西洋红(玫瑰红)和大绿(深绿)等为主色调,采用色面的明暗表现技法,画面主要是近景的人物动物、亭台楼阁和洞石花木,远景有山水、树木房屋和小船等景物。乾隆时期形成了“广彩”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景德镇粉彩逐步分离出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广彩行会组织“灵思堂”成立。

广彩之乾隆彩

乾隆广彩人物图

广彩之乾隆彩

乾隆广彩大碗
  清嘉庆年间出现了一种色彩清雅、人物衣纹线条动态、布局疏密聚散,重于构图和笔法的“广彩”,这种风格延续时间较长。其“折色人物”画法是采用黑线描绘衣纹和景物,人物头部五官用大红和淡黑色描写。配景多衬以方向各异的古建筑物和室内的屏风、石阶,栏杆等。

清中期色彩清雅的广彩

嘉庆广彩人物瓶

清中期广彩庭院人物图

清中期广彩人物盘
  道光到同治期间流行一种热闹紧密的,具有浓厚的民间工艺特色“长行人物”画法,也因为盛行于同治,也称为“同治人物”。在造型上以装饰作为主要表现手法,人物画面不强调比例,注重五官表情和神态,不受具体题材的限制。用颜色的深浅明暗来表现服装衣纹,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构图背景通常是厅堂花园,正面表现刻划屏风、栏杆、粉墙、古雅家具等。远景和树木山石少见,多以花草衬托。题材多为历史故事和采用“庭院”等题材表现民间风情。

道光长行人物广彩

道光至同治期间的长行人物广彩

道光至同治期间的长行人物广彩清中期广彩人物

清道光广彩庭院人物图
  光绪时期,广彩达到了成熟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工艺,亦吸收欧美的艺术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特点是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繁而不乱。颜料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所以早期的广彩很少描金。

清末广彩大盆
  民国时期,广彩瓷器由于文人和画家的参与,使之创新并出现一批新彩绘组织,有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铭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知名画家高奇峰、潘冷残、高剑父、陈树人等创办的广东博物商会,继续出口瓷的创烧。



文章录入:云海逸鸿 责任编辑:she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