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苏州路的钢铁号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20
北苏州路的钢铁号
 发布时间:2008-11-19 

    钢材是工业和小手工业的重要原材科,以前我国的钢材主要依赖进口,一直到本世纪初以前,上海钢材的制品大多由宝思、包文利、老公茂等洋行经营,然后由中国的“跑街”负责推销。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人可以在中国的开放口岸创办工厂,由于当时英、美、法等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即签约国可以享受中国给与其他国的任何优惠条件,于是外资在上海以及其他开放口岸开办的工厂数激增,同时,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钢材和钢制品的需求激增。在沪宁铁路尚未通车之前,沪宁线沿线以及江南城镇主要由吴凇江(即苏州河)与上海沟通,约1905年原洋行“跑街”周述甫脱离洋行在北苏州路源新弄(该弄在1923年被拆除,旧址被建为邮电大楼)创办了“升昌铁行”,主要为江南城镇服务,经营各种规格的钢材。随着钢材需求量的不断上升,部分“跑街”也纷纷脱离洋行自设铁号,据1912年的资料记录,当时上海有怕昌、晋益、源吕、升昌、柏记、水丰、征昌、恒康、怕大、利昌、瑞大、可炽、培昌等主营钢铁的商号13家,竟全部集中在从四川路至山西路的北苏州路上,成为上海的钢铁街。
    由于这里集中了上海的全部钢铁号和钢铁堆栈,客商在这里就可以选购和订购到任何钢材和钢制品,所以家家生意都十分兴旺。
    许多人想在这里觅一块宝地开设钢铁号,但北苏州路一面临苏州河,能提供的店面不多,于是部分商人只得另购与北苏州路相近的北京路开设钢铁号。
    据1920年的统计,当时上海有各种钢铁店80家,其中30家集中在北苏州路上,20家集中在从河南路至西藏路的北京路上。
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原来属于“美租界”,1937年的“八?一三”泄沪抗战中,日军无视国际公约强占了虹口美租界。钢材不再是工业的原材料,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战争刚打响.部分钢铁店即将店移迁到英租界的北京路上,部分干脆关门大吉,未能迁定的北苏州路厂的钢铁号就全部被日军强占了,从此北京路取代了北苏州路的地位,成为上海的钢铁一条街。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日军就进驻租界。由于日本已经历了长达致年的战争,战略物资严重不足的缺陷也日益显露。他们也深知依靠军事掠夺难以达到全部目的,于是又强迫原钢铁店重新开业,并通过他们收购铁材和钢制品,于是北苏州路的钢铁店又重新出现了一个“繁荣”的景象,从河南北路至浙江北路的约三百余米的北苏州路上又有各种钢材和钢制品商店和堆栈近百家.几乎所有的门面全部被钢铁号和与钢铁有关的五金号占用。
    解放后钢铁业进行改造,大部分店铺合并或转业,昔日钢铁市场已一去不复返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