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开放的思维、市场化的意识推进民族工作

 指间飞歌 2012-12-21

 

用开放的思维、市场化的意识推进民族工作

——对话浙江省民宗委主任冯志礼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2-12-21 ]

李寅
 

  在浙江省277万余少数民族人口中,常住人口有120多万,流动人口有157万。浙江的民族工作,面临着推动世居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有效管理及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重任。

  作为一个发达地区,浙江是如何做好民族工作的?浙江对民族工作的探索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日前,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民宗委主任冯志礼。

  谈世居少数民族发展:目前浙江已经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以后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何跟上全省的步伐,这是我们主要的任务。

  记者:浙江的现代化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然而,浙江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速度依然相对较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冯志礼:浙江的世居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有1个民族自治县,18个民族乡镇,437个民族村。

  近年来,我省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实际上,目前浙江已经基本建成了小康社会,以后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何跟上全省的步伐,这是我们主要的任务。现在,我省农村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只达到全省的49.1%,这个差距相当大。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越到后面困难越大,矛盾越多;如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差距就会拉得更大。

  因此可以说,纵向比进步很快,横向比任重道远。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发展问题。

  记者:浙江如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让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冯志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发展目标。体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上,主要是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切实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通过政策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重点扶持。省里专门召开了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作会议,对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景宁等6个重点欠发达县进行特别扶持。三是规划推进。省发改委和民宗委专门制订了《浙江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样的专项规划,浙江过去是没有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我省少数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 跟上全省发展的步伐。

    记者:对于散居地区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冯志礼:如何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发展的过程不失去自身的文化,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比如畲族,生活方式跟汉族区别不大,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还是有文化的、思想的、语言的、艺术的等等区别。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有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重点要做的工作。

    比如,我们开展了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具有文化特征的服饰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还要有民族性。还有,我们专门收集畲族古籍、整理语言。我们的一个理念是:民族文化即使成为碎片,也要把它完整地保存,而且尽可能地拼出它完整的历史。

    我们努力进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可以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既解决其民族特性,又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生活习惯,使文化习俗得到很好的传承;其次,通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可以改善村容村貌、生存环境,使农村群众在特色村寨建设当中也能享受到城市文明;第三,通过这个载体,也发展了民族乡村旅游。

    谈城市民族工作:我们要研究如何运用社会管理的通用规则和普遍规则,通用手段来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记者:浙江作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入最多的省份之一,而且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对浙江的民族工作带来哪些挑战?浙江如何更好地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冯志礼:近年来,到浙江工作、学习、生活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据统计,浙江城市少数民族人口2000年时只有15万;2007年底达到66.6万人;2011年1月达到149.6万人;2012年1月达到157.7万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对浙江城市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一是对协调民族关系提出了新挑战,不少干部群众对城市民族工作的认识还没有到位。二是对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在浙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生产、生活、就业等方面对城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适应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三是对促进社会公正提出了新思考,少数民族群众就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还难以得到较好的服务。四是对保持社会稳定提出了新任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治安事件、劳资纠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隐患。

    这些年,我们结合民族工作“三进”措施,加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平等、尊重、包容的社会氛围。来城市里务工的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最敏感的问题是你对我尊重不尊重。所以要加强宣传教育,不仅让他们能尽快融入社区,也使社区居民能及时、正确了解他们的习俗。

    另外就是开展服务。一是就业服务。到这里来,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务工。针对这一点,我们进行了岗位推荐、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找到相对合适的工作;二是提供文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维权服务,他们维权的意识、能力相对薄弱,问题出现了,要么放弃权力,要么就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诉求,所以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法律咨询、法律救助等服务。

    记者:对前不久出现的“切糕”事件,你怎么看?

    冯志礼:如果去掉“民族”两个字,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和普通的流动人员没有差异,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纠纷也和普通事件没有差异。

    在管理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管理的意识、理念等跟不上。有些干部看到少数民族比较害怕,在处理事情时,怕惹上什么事,缺乏经验和底气。

    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运用社会管理的通用规则和普遍规则,通用手段来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如果因为害怕而退一步,会助长不良的风气的出现。

    谈民族工作方法:要把经济学的概念、市场理念导入民族宗教工作中,要有开放的思维、市场化的意识,外包的工作手段来推进民族工作。

    记者:面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对于当前城市民族工作中存在的法规不完善、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您怎么看?下一步浙江会有什么对策?

    冯志礼:关于完善法规问题,这需要顶层设计。而关于工作力量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机构配置是按当时的服务和工作对象来配置的,现在管理和服务对象扩大了,工作量也大了,要求也更高了,相对来讲,工作力量有一定的欠缺,浙江从省里一直到县市,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要想人员编制马上有很大的突破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打造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其次,尽可能地分级充实工作力量。我到省民宗委后,就这些问题,向省领导进行了汇报,他们都很更关心,也很支持。提出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其他的可精简,民族工作机构不能减,相反,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力量。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在进行探索了,比如温州,从市、县到街道、乡镇,都设置了民族工作机构;而且明确,两万人以上的乡镇、社区要成立民族宗教事务所。

    第三,要用开放式的思维来做民族工作,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来调动各方力量来共同做好民族工作。民族工作部门实际上起到的是平台和杠杆作用,使民族工作部门能在更大的范围调配资源,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参与民族工作。我们形成一个支点,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过去说民族工作部门是“小马拉大车”,这个比喻比较形象,但还不能完整反映出民族工作的实质。如果民族工作仅仅是我们这匹“小马”去拉大车,那证明我们的方法有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拉车呢?搭车不行吗?所以,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匹“小马”,“小马拉大车”是有点小农经济的思维。我一直强调,我们的工作要外联、外包、分包,更多的利用社会力量,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来做。要把经济学的概念、市场理念导入民族宗教工作中,要有开放的思维、市场化的意识,以外包的工作手段来推进民族工作。

    记者:您曾经当过教师、也主政过发达县市。在您未到民宗委时,您心目中的民族宗教工作是什么样?您履新省民宗委主任3个多月来,您又是如何思考浙江的民族宗教工作的?

    冯志礼:我未到民宗委工作之前,在基层也曾联系或分管过这项工作,因此,对民族宗教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我们的群众中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是少数民族群众或信教群众,做好这项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到省民宗部门工作3个多月来,我走了不少地方,也到有关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调研,对民族宗教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我认为,做好浙江民族宗教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是着眼于工作大局去思考民族宗教工作。要善于从政治、社会、历史、信仰、文化等多个维度去思考民族宗教工作,以更加开放的理念,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去剖析、思考、解决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对民族宗教工作有一个全新、立体和多维的认识。

    二是着眼于和谐稳定去思考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宗教领域的团结进步、和谐稳定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成绩,因此要围绕和谐稳定,以统战的视角分析研判工作,积极有为,加大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维稳机制建设,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维护民宗领域的和谐稳定。

    三是着眼于强本固基去思考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要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基层基础中来,抓住工作的注意力和着力点,激发活力,整合资源,从根本上推动基层民宗工作的开展。

    四是着眼于发挥正能量去思考民族宗教工作。要发挥民族宗教界人士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与探索民族宗教界在慈善中的正能量,推动民族宗教慈善的社会化,探索服务社会的领域和途径,推动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树立浙江民宗工作的新形象和新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