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家中医探讨胸水治疗方法

 刘曦谦 2012-12-23

 1、刘君一,中医也。患胸膈胀满,气促喘急,面微浮肿,自服宽胸调气药不效 。

转请西医诊治,经诊断为胸腔积液,胸腔积水甚多,曾抽水数百西西,暂获轻松 , 但不久又如原状。自觉疗效不高,来我所详述病程,要求研治,按脉弦滑,胸脘胀痛,喘急不安。既经西医诊为胸水,亦即中医之悬饮内痛,病名虽殊,其理则同。此为中阳不振,水不运化,结聚胸膈,因而胀痛,及呼吸转侧,均觉困难。在治疗上,唯当峻攻其水,十枣湯、大陷胸丸,皆为本证方剂,但大陷胸湯适合胸水及肠胃积热而大便不利者。本病仅为水饮结胸肠无积热,则以十枣湯为宜:

甘遂八分大戟芫花各一錢研末,另大枣十枚煎湯送下,分二次冲 服。

服竟,峻下四五次,连服二日,胸不胀满,气亦不喘,此由胸腔积水已经逐蕩而从大便去也。后以外台茯苓饮健脾利水,续服半月,遂告无恙。

2、《治验回忆录》,赵守真著。书刊于 1964 年。---n>u

作者于不经意之间,作中西医病名对照分析。/2;

问题是: 是否所有的胸腔积液都可以按中医悬饮来治?y;

悬饮-胸腔非感染性积液证态|nX+*g

【中医别名】水饮停聚胸膈证,十枣汤证Knvi

 【临床表现】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下利,苔白而腻,脉沉而弦。8n3

 【证态概念】西医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压迫肺脏并压迫膈肌下移,所以引起心下痞硬满,脉沉而弦等以上临床表现。c

   源于《伤寒论》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 十枣汤主之。:fa

   芫花熬、甘遂、大戟>9(R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s<

   解说:中医认为,本条是在太阳中风的病程中继发水邪凝结,水饮结聚于胁下,外有表邪、里有水饮,表里同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解表,表证解除之后才能用攻下法,“表解里未和”的临床表现是“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这一组临床表现是悬饮证。悬饮证与大结胸证、痞证相似,应当鉴别。大结胸证为水热互结于胸膈,其临床表现为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痛,手不可近,伴潮热、烦渴、舌苔黄燥等热象;痞证为寒热互结,阻塞于中焦,其临床表现以心下痞,按之柔软为特点;悬饮证为水邪结聚于胸胁之间,其临床表现不仅有心下痞硬满,更有转侧动身、或咳嗽、呼吸、说话等都可以牵引胸胁疼痛,即文中所谓“引胁下痛”,此为悬饮证的辨证要点。B$k(

   十枣汤现代用来治疗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性水肿等第三体腔积液。药理实验证明芫花、甘遂、大戟均有不同程度的导泻作用,芫花的芫花黄碱素,甘遂、大戟所含的大戟乳脂等有效成分对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引起炎症性的充血,使肠蠕动增加造成严重的腹泻。动物药理实验证实,此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所以不入汤剂而采用药末冲服的方法。大枣,中医认为是为了减轻副作用。大枣含枣酸及大量环磷酸腺苷(CAMP)样活性物质,具有解痉、镇静、健胃、利尿、旺盛血行,缓痛等作用。每100g可食部分含糖61.6g,钾524mg。15枚大枣大约100克,可食部分大约为80克,可补充钾约300mg~400mg,另含钙、镁等。不仅补充了部分能量,且补充一定量的钾、钙、镁。十枣汤引起严重的腹泻,剧烈的腹泻引起机体水电解质紊乱以钾盐损失为主,所以重用大枣可以减轻十枣汤的副作用。JP

   悬饮证与大结胸证、痞证都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痞证下利为炎症渗出物在肠道内形成并排出体外;大结胸证为化脓性渗出物聚集在腹腔并有胸腔反应性渗出;悬饮证则为非感染性渗出液或漏出液聚积于第三体腔,当以大结胸证为参考系时,悬饮证的热象明则不显。五苓散证也与第三体腔积液有关,它更偏重于漏出液。还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病情的缓急、积液量的多少等情况选用五苓散或者十枣汤。Z=l,]

   4.寒实结胸-慢性炎症性积液证态>

 3、【中医别名】三物白散证;

【临床表现】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大便不通,脉沉紧,但是没有身热、口渴、心烦,苔燥等热象。

【证态概念】

  源于《伤寒论》141  病发于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文蛤五两,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猪苓去黑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Sst~

白散方:桔梗三分、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贝母三分。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Mx

   解说:本条分别论述了寒实结胸证与文蛤散证、五苓散证,体现出水邪有表里寒热的不同。文蛤散证为热与水结在表,五苓散证为水在里,寒实结胸证是寒与水结于胸中,热实结胸证是水热互结于心下、胸胁。五苓散的适应症是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漏出液,大陷胸汤的适应症是炎性渗出液。寒实结胸证的“寒”是与热实结胸证的“热”相对而言的,寒实结胸证是以热实结胸证为参考的,寒实结胸证也会有热象只是比热实结胸证轻而已。现代用巴豆治疗许多急腹症如肠梗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用白散治疗肺痈等,都是具有热性的疾病,所以,寒实结胸证是以热实结胸证为参考物的,寒实结胸证的热象只是比热实结胸证轻而已,寒实结胸证应以慢性炎性渗出液为重点。悬饮证为水饮泛溢,充斥内外,阻滞三焦,故伴发症较多,伴有头痛、呕逆、咳嗽等症;寒实结胸证是寒与水结于胸中,水饮泛溢之兼症不显著,而以胸胁或心下硬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为主要表现。所以寒实结胸证是慢性炎症性胸腔积液;而悬饮证是指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性水肿等第三体腔积液,并非炎症性积液。Ruq"+

  4、 中西医的理论构架不同,中医的水邪有表里寒热的不同;西医的水电解质紊乱其理论构架也有好几种,其原因就是就是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都是具有相对意义的概念,典型的阴与典型的阳是对立的、完全不同的、分界清楚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系;但是阴阳又是相互联系的,有许多中间状态,使阴阳呈现连续性;阴阳又可以相互作为参考系,在阴阳连续性的任何一个阶段,可再分为阴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表里、虚实、寒热也是这样。'|d

  三味白散复方药理研究报告甚少,从单味药的药理研究看,巴豆油对口腔、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并有催吐作用;能够增加肠粘膜的分泌,促进肠蠕动,服用半小时至三小时内即可产生剧烈腹泻。还有抑菌作用。桔梗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的引起支气管粘膜分泌增加,痰液稀释而起祛痰作用。桔梗皂甙还有明显的抗炎及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降压、解痉等作用。6aB

   寒实结胸证三味白散证其症不一定“寒”,其病位也不一定必须在“胸”,为什么称为寒实结胸,这可能与疾病谱的变化有关,完全符合寒实结胸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在已经不存在或者很少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新的疾病,或者原来发病率低的疾病没有被广泛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病率升高了,其中某些些疾病可能是三味白散的适应症。另外,一个方剂可以有几个方面的作用,可以治疗病理状态不同的几个证,所以“方”与“证”不一定完全统一;同一个“证”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剂治疗,同时取得疗效。y.

 

5、引起胸腔积液原因很多,包括⑴感染性;⑵肿瘤性;⑶结缔组织与变态反应疾病;⑷其他等。其中感染性(如结核性、脓胸等)与肿瘤引起的最为多见,另外心衰也可引起。

悬饮,指饮停胸胁(膈)或心下所引起的病证(症),《金匮要略》论述甚详。根据悬饮的临床表现,似与胸腔积液相同。

出现胸腔积液,首先应明确病因,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因有直接关系。如结核性胸腔积液,在抽腹水的治疗过程中,同时必须给予抗痨(抗结核)药,西医能够彻底治愈。心衰引起的胸腔积液,经过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综合治疗后,心衰可得到纠正,而胸水或可自行消除。对于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预后不好,很难解决,不能治愈。

从所举病案可证,中医能治愈胸腔积液。但病例交代简单,原因未交代清楚,病种不详。用目前的观点来讨论、验证这个病例,单纯中药治愈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治疗胸腔积液,临床有时也用中药治疗,但并非单用中药,而是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法。无论是结核性、肿瘤性,还是心衰等所引起的胸腔积液,现在看来使用单纯十枣汤等攻逐水饮之方法,很难治愈。R

并不否认,中医的某些方药对胸腔积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现在在治疗这种疾病的时候,很少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所以对古人、前贤病例的治验总结,不知其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如何?对于胸腔积液的治疗,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真的是“效如桴鼓”、“其效如神”吗?

以上乃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多谢了。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2009-12-8

6、中医治病在于个体化治疗,也就是说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即是有的病人有效有的则无效,这就是中医常遭人诟病的原因。所以方舟子提出要废医验药,说中医经不起重复验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