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谱中【洋铜】、【精铜】的区别

 海外寻瓷翁 2013-01-05

谱中【洋铜】、【精铜】的区别

关于宣德铸炉时所采用的铜,其主要材质究竟有几种?是仅【风磨铜】一种?还是有其它材质的铜,在《宣德彝器图谱》材料单里交代的十分清楚。而宣炉有用【精铜】、【洋铜】两种铜铸的,在炉谱中也写的十分清楚,即供炉及大型炉用【洋铜】铸的多,珍玩品及小炉型用【精铜】铸的多,所以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二十卷)谱真实的一面。我认为【风磨铜】是【洋铜】中的主要成分,也不排除是【精铜】中的主要成分,但它们一定是有区别的!在《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的记录及现实中,显然是有【洋铜】、【精铜】两种材质的铜。

谱中的【精铜】、【洋铜】的主要成分究竟对应的哪一种铜?在《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谱)(八卷谱)(三卷谱)记录中,其数量最大的只有【风磨铜】一种。而【精铜】是否是指[锌]和另一种材质[纯铜]([日本红铜]或[出山铜])的合金呢?也就是含[锌]的[铜]。其铜的颜色也因锌的含量不同而不同。[精铜]可能是[锡]、[锌]与[纯铜]的合金铜,然而这种铜在炉谱中交代的却不十分清楚。且有疑问的是,炉谱中却意外地记录了[锌]与[风磨铜]有合金的现象。【风磨铜】是贡品,其颜色被受重视的程度及其名气在当时比【日本红铜】要大得多!轻易地改变其性质及外观这可能吗?其铜紫色来之不易,可能把它搀兑得无影无踪吗?因而这也许是炉谱在抄录中而出现的错误之一。也因为有【日本红铜】及[锡锌铜]即【精铜】缘故,当然[风磨铜]无疑是铸炉的主要原料,但显然不是铸炉的唯一原材料。然而仅一种材质的铜明显是没有办法铸炉的。

谱中应该有几种材质的铜?如不是两种材质的铜,而仅仅是用【风磨铜】一种铜铸炉,既然是用一种铜,只要标明炉是显现什么颜色、是熔炼过多少次的铜就可以啦!又有什么必要在图谱的每一座炉中分别都标明是[精铜]还是[洋铜]呢?又假如[精铜]这个词在谱中有体现熔炼程度的涵义,那么在图谱的每一座炉中都标有:用[八炼精铜]、用[十炼精铜]、用[十二炼精铜]铸成,这‘精铜’二字岂不多余?况且古人也不会这样表述的,更何况也有:用[六炼洋铜] 、用[八炼洋铜]、用[十炼洋铜]、用[十二炼洋铜] 铸成等字样的记录。所以说[精铜]可能不是以【风磨铜】为主要原材料的合金铜,而是另外一种合金铜,最大的可能就是具有各种颜色的[锡锌铜]。

金属铜的合金技术然而早已拥有了,使铜色多样化已不成问题,在图谱中是不是遗漏掉了「出山铜」即[纯铜]这一项材料呢?或者是[日本红铜]的作用及其数量标注错啦?使得制作[精铜]这一项重要的主要材料而没有直接的出处。然而这样的事在炉谱中,就象把[锌]、[铅]、[铁筛]的用途错写了一样,不足为怪。当然了也没有理由排除用[锡][锌]与【风磨铜】直接生产出[锡锌铜],但这种做法的可能性,我认为不大。因为有[锌]的缘故及其成分的不同,【洋铜】、【精铜】这两个词分明是代表不同意义的铜,绝非用词不当或传抄时的抄写错误。因为有[锌]的存在,不可能没有含锌铜,又因为[精铜]区别于其它铜,而[纯铜]又不同于[洋铜],所以谱中存在有[精铜]、[洋铜]这样的称呼是正确的。使用这两种铜铸炉也是有着不同意义的!

洋铜多指:其内含其它金属成分相对低(如红铜及绿铜)、其被熔炼的次数相对也少,此合金铜中很可能不含锌,所以称之为[洋铜]。

精铜多指:内含其它金属成分相对高(如黄铜、金黄铜及发白的铜)、而被熔炼的次数相对也多,故称之为[精铜]。

说得简单点,其主要区别就是:炉体内含不含锌及其它金属成分含量、熔炼次数多少的问题!!!

在白话文的《炉谱》译文中,对炉材料的解释,却不大准确。让人看了不仅感到不可思议!而且非常地离奇与惊讶!但为了便于更多的读者把繁体简体化,因而出现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把[洋铜]有时解释为[洋铜] 有时解释为[纯洋铜],而把[精铜]的含义则解释为[纯铜],这没有任何理由,这样的解释不仅改变了炉的成分,严格地讲,至少不符合炉谱的原文原意。

注:(当时的【风磨铜】、[日本红铜]无疑是外国货,虽叫洋铜但不同于谱中的洋铜,谱中的[洋铜]即为[锡青铜]。而【风磨铜】称【洋铜】,然【日本红铜】亦可称为【洋铜】。)

王向辰

E-Mail:wangxiangchen@gmail.com

2004年9月25日写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