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

 阡陌躬耕 2013-01-07

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

(2012-11-06 )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新的学习方式也随之走进课堂并逐渐为师生所熟悉,如研究性学习、发现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然而,人们虽然常常将这些名词挂在嘴边,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认识却很模糊,对这几种方式的异同不太清楚,感到说不清、道不明,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运用的效果。

下文是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简述及比较。

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在书中首次提出的,是个体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地说,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一定的情景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

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习就是学生以基本教材为内容,通过再发现的步骤,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由自然事物、现象组成的情境下,通过探究自然事物和现象获取科学知识,掌握从事探究所必要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并具有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

以上三种学习方式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重视儿童在获得知识方面的主动参与、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注重培养孩子从事研究的能力和探究世界的科学态度等。但也存在着几点根本的不同。

一、学习内容的来源不同

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在各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内容来源于各学科教材;探究性学习则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多地应用在理科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而且还强调在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中的应用,内容来源更宽阔,可以覆盖到任一学科的知识。

二、学习情境的设置不同

发现学习的教材会把知识按照从直观到抽象的顺序编排,以有利于学生的再发现;探究性学习强调把知识的学习情境设置成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然后按照预先设置的顺序一步一步完成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所关注的是产生问题的可能,不关注这个问题是来自社会抑或是书本,教师一般不向学习者提供任何情境的安排,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其他的一切要靠学习都自主安排。

三、学习目标不同

在知识的掌握方面,发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更多是指学科性的、现成的、学习者未知而他人已知的;研究性学习要掌握的是多方面的、学习者未知的但未必是现成的。

在培养能力方面,发现学习着重培养学习者从直觉到理性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培养个体在归纳、抽象等方面的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则要培养个体研究所需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诸如抽象、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等。

四、学习者的自由空间不同

发现学习事先安排了一定的内容范围和情境设置,在学习的自由空间上有一定的限制;探究性学习同样要面对别人已有的知识,在已设置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学习者的自由空间比较小;研究性学习面对的是学习者个人以及别人都未必掌握的知识,并且没有或很少有已设置好的学习条件,因此学习者所得到的自由空间更大。

通过对三种学习方式的比较,基本上可以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教师只有从概念和运用的范围上认识、理解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去使用。

参考文献:余清臣《研究性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