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证新编(56)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中医奇证新编(56)

时间:2010-07-23 16:46点击: 2352
三诊(10月24日):基本好转,仅偶见双肩扭动。宗上方加防风15克,续服三剂。
四诊(10月27日):诸症消失而愈。二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原按]患者面色苍白无华、心悸,舌质淡,脉细弱等症,均为血虚见证。阴血虚少则不能荣于上,故见面白,舌淡。阴血虚少则心失所养,不能充于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细弱。肝主筋,人之四肢功能的正常维持,有赖于阴血对谣脉的濡养。今阴血虚少,必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见四肢麻木。经云:“营气虚则不仁”就是这个道理。血虚进一步发展,就全生风而动。即所谓:“血虚生风”,“风甚则动”。所以先由四肢麻木,而渐更不自主地抽搐摆动。方中重用白芍,当归养血以治其本。并用僵蚕、钩藤、乌梢蛇等祛风解疼以治其标。共凑养血,祛风,解痉之效。共服十二剂,使血得养,风即祛,痉乃除而获痊愈也。(四川省大邑县卫生学校易安全:《新中医》1982年第5期)
281.双手鱼际肌萎缩案
杨XX,女,28岁。诉自1971年开始,两手掌鱼际肌肉渐见萎缩,并伴有麻木感,而四肢与后背有时亦出现游走性疼痛,按之又不可得。曾屡治而不效。问其饮食则称日有所减,更厌荤腥,并且口咽发干,而不愿多饮。月经提前三日,经量较少,每来则心中发烦不安。视其人两颊绯红,舌红苔薄黄,切其脉大而软不任按。证系由于胃液不足,而使胃气失调,故饮食日减,口咽发干,由于饮食少、津液亏,则不能化生营血,营血一虚,则不能养肝熄风,而使风阳发动,风阳走于肢体,消灼血液,则肌肉萎缩而游走作痛,经期则使血更虚,无以制节阳气,是以心烦而不安。其治当宜滋养胃液,以生营血,则肝风不治而自戢。余投以“养津益胃汤”。
玉竹20克、石斛20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麦冬12克、胡麻10克、甘草6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何首乌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前后共进三十余剂,而胃开饮食转佳,手掌鱼际肌肉逐渐长起,余症亦随之而愈。
[厚按]凡胃液先虚,而使饮食减少,则菅血无从化生而变虚,营血虚则不能养肝以熄风,而使风阳为之发动。其治可不急于补血,而以甘寒之品先滋津液,使其气和能食,诸症不治而自除。这种养益津液以生血液的方法,亦可用于精虚患者,其疗效同样显著。如此病例,双手鱼际肌肉萎缩等症,其治亦以养益津液获愈。由此可见,养益津液,确有其相当的临床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讨。(北京刘渡舟,《千家妙方》上册第411页,战土出版社:1982年7月)
282.小指痉痛不利案
何xx,女,62岁。1977年4月24日初诊。近四、五月来无任何原因出现右小指疼痛,自小指逐渐延及手尺侧疼痛,继而牵及掌心均痛。因痛,小指不能曲握,握则胀痛。一旦握后则小指第一、二节又不能伸,只得依靠左手相助始可伸展,活动不利,局部无红肿。舌净,脉弦而紧。五、六年前有高血压病史。此小指筋脉拘紧,屈伸不利,肝主筋膜之器,予以平肝熄风舒筋活络之剂。
野菊花20克、草决明25克、钩藤25克、白蒺藜25克、鲜桑枝30克、合欢皮25克。每日煎服一剂。
服四剂后右小指等处疼痛消失,活动较前大为灵活,脉弦象减轻,将前方鲜桑枝加至45克,又服六剂后痊愈。(王占玺,《临床验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3月)。
[编者按]本案从肝主筋立论而治愈,原本无可非议。所疑者,惟四肢均有筋膜,为何仅见于小指疼痛,屈伸不利?而小指乃是手少阴心与手太阳小肠之脉所过,主治者未加考虑,竟从肝论治而取效,令人费解,也说明医道之难也。
283.十指脱落案
王XX,男,6岁。两手十指先后咬破脱落已三年。患儿三岁前两手十指发育健全,三岁时开始流涎不断,手指端作痒,喜欢在口中咬嚼,至后破溃流滋,久则指骨脱落。在当地医院诊治,认为是脱骨风,无法治疗,乃来宁求治。
诊得两手拇指末节、食指2~3节、无名指末节、小指2~3节均已脱落,左手中指及右手食指端均咬破流血,结有血痂,同时口中流涎不止。大便常规:蛔虫卵(+)。
《内经》云:“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兹宗此旨,以驱虫法着手。
(1)使君子肉10克、鸡心槟榔12克、雷丸片10克、芜荑3克、陈鹤虱6克、胡黄连3克、炒白术6克、乌梅丸3克(另吞)。一日一剂,煎服两次,五剂。
(2)黄连油膏,外敷手指,一日一次。
二诊:前方服后,便中解出蛔虫一条,并有蛲虫成团而下,现在已不咬指,流涎亦少。惟左手中指腐烂流腋,肿胀颇甚,皮色红紫,上廷手背,右手食指亦有糜烂现象。昨日开始发热,今日热势更甚(体温39.5℃)。血象:白细胞16500,中性58%,淋巴31%、酸性11%。此感染热毒,再予清解。
(1)九一丹加黄连油膏纱布外敷左手中指和右手食指,一日换药一次。
(2)金银花35克、紫地丁15克、连翘10克、赤芍6克、野菊花15克、生甘草3克、夏枯草10克、雷丸3克、苦楝根皮10克、鹤虱3克、胡黄连3克。二剂。
三诊:发热已退,右手食指已愈合,左手中指亦好转,处理同上。后即痊愈。(《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年12月)
[编者按]本证着眼于口中流涎不止,因而悟出患儿喜啮十指由虫引起。病原既明,治有尺度,故药到病除。
284.翻甲案
何XX,女,37岁。1977年12月21日初诊。一年前因情绪怫郁起病,渐致心中烦躁,恐惧多疑,指甲也逐渐干瘪凹陷,其前部又上翻开裂,甲床刺痛,触碰痛剧难忍,不能工作,家务也无法料理,并见疲乏、腰痛、目干,月经夹有血块。因屡治未见著效,又遇一游医讹称此病难活半年,更加忧郁苦闷。诊见面色青灰,口唇色紫,舌黯有瘀点,脉沉弦无力。此为肝气郁久而虚,肾气亏损,瘀血阻络所致。治以养肝益肾、活血化瘀。
旱莲草15克、山萸肉9克、杜仲15克、桑寄生15克、当归9克、川芎9克、丹参18克、赤芍9克、鸡血藤30克、生地9克、苡仁12克、茯苓12克。
嘱其每剂药渣再加水煎煮,待温浸泡双手。
复诊(1978年2月3日):上方服至十剂即见显效,甲床疼痛明显减轻,指甲渐复,无干裂,服至二十剂,指甲逐渐恢复常态,疼痛消失,且颜面唇色较润,精神畅快,业已上班工作。目前尚觉目稍干涩。查其舌淡红,脉缓,仍宗前法,重用益肾养血之品,以善其后。1979年12月随访,一切均好。
[原按]肝主筋,甲为筋之余,故爪甲为肝之外华。肝气调,肝血足,则爪甲红活饱满,润泽坚韧。是例情绪沸郁,肝郁气结,气滞血瘀阻络,爪甲乏气血之滋养,故见干瘪凹陷,开裂刺痛。又思虑无穷,暗耗阴血,日久肾气亦亏,促使诸症随作。以养肝益肾,活血化疾,攻补兼施为法,终使肝气条达,气血充足,络道通畅,爪甲恢复常态。(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供稿)
[编者按]此气郁伤肝之证。气郁一证,推其源由,大约两端:有因郁而致病者,有因病而致郁者,且两者又常常交替影响,互为因果,证情十分复杂,医家病家皆为之苦。本证幸而未至劳损,故予养肝益肾、活血化瘀之剂而显效。俗谓“情志病用情志医”,确也不假。但运用药物等手段,减轻或消除某些由情志不和而造成的症状,尤其是病。人最痛苦,最恐惧的病症,往往可使患者重振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进而生机霍然,无疑是医生的职责。
285.下肢奇冷案
李xX,男,43岁,北京人,某厂干部。
患者于1978年10月,无明显诱因而自觉双下肢发凉,厂医诊为肾阳虚证,用金匮肾气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温补之药,病情未能控制,仍逐渐发展,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则冷至足心,如赤脚立冰上,寒冷彻骨。同时伴有下肢麻木,痒如虫行,小便余沥与阳萎等证。曾先后在北,首都医院、友谊医院检查,均未见异常,而建议中医治疗。虽服补肾壮阳、益气和血等中药二百余剂,未能见效。于1980年1月11日来我处诊治。
患者素体健康,面部丰腴,两目有神,舌质绛,少苔,脉弦而略数。问其饮食如故,大便不爽,小便短黄。初投四逆散,按阳厥证治之,药进三剂,厥冷依然。经反复追询病情,患者才说出睡眠不佳,且多乱梦,心时烦,容易汗出。视其舌尖红如杨梅,脉来又数,反映了阴虚于下而心火独旺于上之证。《伤寒论》第302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指出了水火阴阳不相交通的治则。此证心火上炎,无水以承,是以心烦少寐,多梦汗出;火盛于上,阳气不能下达,下肢不得阳气之温,上下阴阳不相顺接,是以为厥。四逆散疏气通阳而不能泻上盛之心火,是以服药无效,乃拟下方。
黄连9克、黄芩2克、白芍6克、阿胶9克(烊化)、鸡子黄两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