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医生说要放松心情,肠胃才不会跟著穷紧张。怎么样才能放轻松?
有肠躁症的人通常自我要求较高、容易紧张、追求完美。 其实中医也早有研究,肠胃道是属于脾,工作压力过大的人,容易心火过旺,影响脾胃,郁闷烦躁想不开也会让肝气不顺,肝火过旺会影响脾土,肠躁症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除了要放轻松,还是要放轻松,辨认自己的压力源、发生时间和频率,想办法纾解或调整,每天深呼吸、泡澡或听音乐,才是让肠胃缓下来的根本之道。 亲爱的,你的大肠健康吗?小编最近总感觉自己的身体怪怪的,不论是饿了还是吃饱了,总会听见肚子里一阵咕咕的叫,一开始还以为是喝多了水,后来才发现,这是大肠激躁症!天啊,什么事情发生了?我每天胃口十足,按理说也不会是消化系统要罢工啊,那每日叫个不停又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去看什么是怎么回事吧。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大,不是要快快快,快跟上周遭的生活步调,就是要冲冲冲,冲上社会的期待或竞争。当压力长期笼罩,又无法适度排解调适时,就会不知不觉透过大脑影响到全身的内分泌、自律神经和免疫系统,继而是五脏六腑,最后表现在身体上的不适,就是所谓的身心症。
不过有很多身心症的症状,常无法透过检查找出原因,加上医生说:“你没有病啦,检查没有问题。”更加让人沮丧,因为不舒服的状况的确存在,好像找不到答案就被否认了。 精神科主治医师萧美君因此而特别提醒,如果经过几位医师一连串的检查和诊断后,确定没有其他生理上的因素,就应当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身心症,可再进一步寻求精神科或身心科医师的协助。 身心症男女都有,不过以下四项却是女多于男,分别是大肠激躁症、慢性疲劳症候群、经前症候群和纤维肌痛症。有的是荷尔蒙周期的变化,为女性所独有;有的是因为女性纤细敏感的特质而引发的;有的可能是因为现代女性角色多重,压力大所造成。不过无论如何,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不妨停下脚步,看自己是怎么回事,休息后再上路。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大肠激躁症。
Q1。什么是大肠激躁症? 诊断标准是在过去12个月,至少有12周或超过12周感到腹部不适,反覆出现以下症状: .腹痛或肚子胀气,上完厕所就改善 西方的流行病学显示有15~22%的人患有大肠激躁症,台湾的发生率则是在10~20%之间,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吴明贤曾指出,台湾迈向已开发国家之列,会有这样困扰和症状的人只会愈来愈多,似乎是一种文明病。 精神科医师萧美君更指出,患大肠激躁症的女性又比男性多,大概是2:1,是男性的两倍。
Q2。是不是少吃就没事了? 实际上,已有很多研究显示,有大肠激躁症的人只要妥善调整饮食的习惯与内容,就能减轻不舒服的症状,而不是空肚子折磨自己,毕竟这是得长期面对的病症。 Q3。饮食有什么要注意的事? 定食定量是最基本的原则。吃进对自己最适合的份量,避免晚上到“吃到饱”的地方,增加肠胃的负担,使大肠激躁症恶化。 而定时进餐,也是要让肠胃形成一个节奏感,有个顺畅进食、消化和排便的规律。 食物的内容则要避免高脂、油腻和油炸的东西。脂肪摄取太多,会减缓胃的排空,继而影响吸收,引起腹胀或腹泻。 便秘型的大肠激躁症,可多吃高纤维质的食物(如青菜、牛蒡和木耳)和优酪乳,帮助肠道的蠕动及肠内好菌的增加。 而腹痛或腹泻型的大肠激躁症,则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甘蓝和包心菜)和乳制品,选择水溶性的食物(如麦麸、糙米和大麦),增加排便量,也能在肠内停留时间久一点。 饮食的寒热也要得宜。 除了温度的寒热,如太冰、太热太烫和太刺激(如烧烤、油炸或太辣)的食物对肠胃不宜之外,中医师也会提醒要注意食物寒热的属性,像西瓜和海鲜都属寒凉,肠胃弱的一吃就拉肚子,最好多了解自己偏好食物的属性,避免太多的寒性食物。 Q4。医生说要放松心情,肠胃才不会跟著穷紧张。怎么样才能放轻松? 有肠躁症的人通常自我要求较高、容易紧张、追求完美。 其实中医也早有研究,肠胃道是属于脾,工作压力过大的人,容易心火过旺,影响脾胃,郁闷烦躁想不开也会让肝气不顺,肝火过旺会影响脾土,肠躁症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除了要放轻松,还是要放轻松,辨认自己的压力源、发生时间和频率,想办法纾解或调整,每天深呼吸、泡澡或听音乐,才是让肠胃缓下来的根本之道。
基本上,肠躁症要根据不同症状给药,而不是单一制式的药剂。 对以腹泻为主的人来说,可使用安全且适当的止泻剂,给予吗啡衍生物、胆盐结合剂和抗忧郁症药物,以减少排便次数和如厕的急迫性,增加粪便的硬度。 对以便秘为主的人来说,可使用适当的软便剂,给予镁盐和乙二醇药等药物,减少排便的困难。 对以疼痛为主的人来说,则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抑制肠道的蠕动,减少身体上的不适,提升生活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