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程让我体验成功

 阡陌躬耕 2013-01-15
 微课程让我体验成功
 
□ 张先伟
 
  有个微课程说的是一个学校很多老师申请专利的事。我由此受到启发:老师可以申请专利,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申请专利呢?于是我们的“专利墙”出现了。

  专利墙就是把学生好的做法展示出来,比如黄祥和心平气和法、冯可怡阅读法、王晓倩整理衣物法等等。然后,由他们说说自己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让孩子教孩子。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成了小专家,很多学生愿意跟着学,心中很是欣慰。

  我们专利墙上的内容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热情不断高涨,纷纷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很多老师也到我们班来参观,学习专利墙的操作流程。介绍专利墙看似容易,但讲解起来却很费劲。为何不用微课程来呈现呢?

  我刚开始以为,开发微课程就是把专利墙的内容展示出来,配上图片和文字,再加上音乐就可以了。作品出炉后,我请李玉平老师指导。李老师认为:“这不是微课,而是加了音乐的幻灯片,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不明白。前后跨度太大,你应该像讲故事一样让人一看就明白。”原来,仅在图片的精美、文字的优美上下工夫是不行的,应该用简单的语言来提炼、归纳,让整个操作流程简洁明了。

  我重新再做。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说班里有一群小专家,接着介绍了他们的“专利”,然后把他们的“专利”进行分类,最后谈谈孩子们的成长进步……李老师对修改过的微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孩子们看了我的微课程,纷纷说“老师您给了我灵感”“我知道自己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挖掘潜力”“我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成为专家”……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

  一个5分钟的微课程,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很多人知道了专利墙,很多人在模仿专利墙,很多人在网上和我探讨专利墙的进一步挖掘,更有一些老师在网上叫我“张专家”。

  在开发微课程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归纳总结、化繁就简,学会了深入思考、求助分享,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研究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自中国教师报2012年10月24日第15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