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尹钟祥《颠覆传统理念的“生本教学模式”——沈阳二十中学课改经验学习报告》

 忙碌是幸福 2013-01-15

颠覆传统理念的“生本教学模式”

——沈阳二十中学课改经验学习报告

 

白城一中  尹钟祥

 

沈阳二十中“教师‘教’的进度服从学生‘学’的进度”,“两纲一模”、“两动一主”的经验独特,备受关注。2012516-18日,正值二十中学举办第15届教学开放周之际,笔者参加了由沈阳市教育学会、沈阳市二十中学联合举办的高中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形式为“双线并行”,一是开放二十中校本部所有高一高二各科课堂教学和模联活动,与会的二千多人可随意选择听课;另外是在有600个坐席的报告厅作四个报告。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玉华与会,沈阳市教育学会会长致开幕辞。由于我校与二十中同属东北三省12校科研协作体,笔者在16日上午报到时就受到俞万祥校长、孙吉泰副校长和丛山主任等领导的热情接待,有幸听俞校长在大会之外的简要介绍,并在他的指引下观看了校园画廊中的相关内容;17日上午,在听了一节语文课之后,听了俞校长的报告《提高课程领导力  实现教育最优化》,下午听了刘洪清书记的报告《走进课改  走进高考》;18日听了教务主任包广军的报告《立体式课程纲要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语文教师霍建华的报告《递进式导学纲要的思考与实践》。会上还得到了俞万祥主编的《悟道——学与教的智慧》(沈阳出版社)和《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第15届教学开放周导学纲要汇编》等一套课改经验资料。应该说,曾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为《中国教育报》“教育聚焦”等栏目做过专题报道的二十中经验是丰富多彩的,笔者虽早有耳闻,但印象难免零碎而肤浅。这次亲临现场有了切身感受,拜读其校最新课改成果资料,留下的印象生动而深刻,感触颇多,尤其是他们“以学定教”的“生本教学模式”,令人感觉不啻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一种“颠覆”性的改变,很值得我们涵泳体味。

 

俞校长谈课改体会

俞校长在大会报告中说,研讨是碰撞、交流,应实话实说。在班级授课形式下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而随着信息化的出现,人才的国际化与我们传统文化之间出现了交叉的地方,应寻找中西教育的中间地带,培养有中国之魂、国际视野的人才,满足国家、国人对教育的高要求。“奥赛”和诺贝尔奖不同。“奥赛”可以训练,“诺奖”是充满自己创造性的东西。学校应承担为国育才、为民造福的责任。为什么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子成才”呢?教育回归本质应是“望子成人”。课程要改,教材要改,更重要的是课堂要改。按教材章节进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科思维、学科方法的形成不协调。40分钟一节课,一节语文一节数学等等,一天之中不断地转换学习方式,把科学体系搞得支离破碎。教学进度就是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杀手。我想,应该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构建学科体系,在现行教材体制下,实施跨进度的整体学习。所以,按凯洛夫的标准听我们的课会感到“节节不完整”。我们的课堂是两个字——放开,教的力度服从学的力度。

现在的一种情况是,学的规律和教的现实不一致。用两个图表试做说明。一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研究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两周后的结果:采用教师讲授方式的,学生的记住率为5%;采用学生阅读方式的,记住率为10%;视听并用的,记住率为20%;老师演示的,记住率为30%;学生讨论的,记住率为50%;学生实践的,记住率为70%;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为95%。这个表在网上有,我校所有教室都有,而且,每次高一家长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讲这个表。另一个表,可能统计不太准确,是“现实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及比率”。从中可看出,采用教师讲授方式的约占95%;采用学生阅读方式的占80%;视听并用的占70%;老师演示的占65%;学生讨论的占45%;学生实践的占20%;学生教别人的占5%。从中可以看出,老师讲得比较多。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是班级授课制;第二是刚性的教学进度;第三是评价教师(选教师要试讲,听课大都问讲得怎么样,讲是最简单的操作方式,又是最不负责任的,讲错了也得听,讲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现在的情况是,在所有的考试中,“讲神”们纷纷“落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验证明“满堂灌”、“填鸭式”、“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成绩。这两张表启示我们:遵循学习规律,自主、合作、探究,应是高质量学习的主要方式。

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教学过程不统一。教师是讲解者,过程是信息传递,学生是记忆者、资料拥有者;教师是示范者,过程是模仿,学生是复训者,获得的是技巧;教师是合作者,过程是探索与观察,学生是思考者,获得的是创造性。老师们常说,“我都讲了十遍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是学生笨,还是老师笨呢?要研究整体学习方式与过程。

为此,一要提高课程领导力,构建和谐教育场。课堂是什么?是知识的超市。东西在哪里?在学生的脑海中。适当的考试是调动和树立学生发展的自信心。合理的负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而我们却“重记忆轻思维,重动脑轻动手,机械训练,反复练习”。二要实现教育更优化的实践。教师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主体。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一个不研究规律的老师正努力地工作!教师是重中之重。“理念引领正方向”,要引领老师拥有正确的观念,包括“学生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要资源,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重要的;“服务观”——教为学服务,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条非常重要;“教学观”——“教”的进度服从“学”的进度,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核心,怎样实现?要整合课程,实现跨进度的学习;“质量观”——要实现内适质量和发展质量的统一。“没有知识过不了今天,没有能力过不了明天。”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主要抓以下几点:一是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会思考,学校经常组织读书学习活动。二是举办专题讲座,讲如何撰写《课程纲要》、三维目标与好课标准、新一轮课改的几点思考、关于提高执教能力的思考、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关于教学模式的思考、谈教师角色、新课程与高考研究、递进式导学的研究、科学学习方法等。三是“业务考核促反思”,使教师的能力在反思中提升。四是“活动管理深内化”,搞擂台赛、公开教学周、教学研讨,我们所有干部都要参加教研,干部要清楚自己负责的这个组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学科特点、教学计划等。五是集体备课,我们老师可以没有教案,学校不做统一要求,做法可以是自己的,或是参考别人的,还可以将别人全部拿来,没问题,但这个过程的教学思想碰撞非常厉害。课堂就是设计,我们不追求凯洛夫的那个完整性。我认为完整性是扼杀学生的利剑。因为高考是在联系中求综合的。教学改革不能一蹴而就。〔笔者注:凯洛夫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强调五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或知识、练习)、布置作业

 

指导“生本教学模式”的“两纲”

笔者以为,“生本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有“两纲”为前提条件的。“两纲”即《课程纲要》和《导学纲要》。俞校长说,“两纲一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能使高效优质成为常态。如果说《课程纲要》解决方向,那么《导学纲要》就解决实效在课堂实现。第一个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别人取得最佳效果。第二个理论依据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超前并引导发展。第三理论依据是“创造思维理论”——问题朝着得到解决方向发展的能力。我们给老师们翻印的一本书的作者说:“创造性是指当一个人遇到以前没有经历的事,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使问题朝着得到解决方向发展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他遇到还没有学到的课程,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得到了与课本同样的答案,这就具有创造性。”所以,一看就会,是没有思考的,不是探究。我不赞成课前预习。

《课程纲要》研究教什么,学什么,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模块教学和评价的预设及其达到目标的系统,包括模块课程目标、模块课程内容、模块课程实施、模块课程评价。课程目标包括核心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三部分,课程评价要点包括高考考点分析细目表和模块考试命题及能力要求立体的细目表。《中国教育报》去年38日和今年的38分别发表了报道我校的文章,去年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考能力》;今年是《突破:改革深处是文化》,包括“课程纲要‘立体’了”、“导学纲要‘简单’了”、“教学模式‘消失’了”这样三段话。所谓的“立体”就是将基础知识、课程要求、能力要求归到一起,后边还有评价。通过《课程纲要》的撰写、研讨和学习,教师明确了教学中对各知识点的课标要求和能力要求,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模块考试依据立体细目表命题。《课程纲要》有效地指导了教学工作。课改不能回避高考,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学、考之间的关系,学校深入对教材、《课标》、《考纲》、《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后发现,课改后高考测量目标更强调以知识为载体,检测学生的能力。于是考什么的问题更加清晰了,将知识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结合的三维细目表应运而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知识点“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由单一知识点教学向知识能力三维立体教学的转变,这既是高考测量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走进课改就是走进高考。

笔者在玩味俞校长报告精神时,翻阅了他主编的《悟道——学与教的智慧》,在书的“课程纲要篇”中,见到所收录的该校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各学科的《课程纲要》,其中,《语文必修一模块课程纲要》设有下列三个内容。一是课程目标:⒈核心目标——⑴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阅读新闻作品。了解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体会新闻作品在写法方面的特色。⑵阅读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小说作品,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小说作品的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⑶阅读抒情言志类文言文,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内容的价值和思想倾向。⑷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并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并通过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⒊能力目标——⑴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⑵学会鉴赏诗歌和小说,探索小说的主题,探索诗歌作者思想感情和诗作的丰富意蕴。⑶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背诵名家经典作品。⑷学会根据需要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讲求阅读效率。⑸学会写立意明确,有真情实感和一定深度的作文。⑹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亲身参与对流行语的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是模块课程内容:三维细目表——将每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内容(单元、课题)”、“知识要求(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能力要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的目标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展开,能令人一目了然。三是课程实施:用表格形式将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核心概念和参考课时展示出来。其余各学科的《××模块课程纲要》的表格样式基本相同,笔者浏览之后的感觉是很细致。

《导学纲要》研究怎么教、怎么学,解决创造力问题。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基于教材、学情,结合教学需要,为学生设计、提供理解新知识的有效信息(材料),并促成学生产生探究的需要与思考,进而利用信息(材料),通过手动、心动、神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积极的思维碰撞,自主、高效地掌握新知识。这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我们现在研究的是“递进式导学纲要”,明天还有老师要讲纲要的深化问题,一个文科,一个理科。“递进式导学”的第一个层次是“学科方法”,将学习方法与学习规律相对应。以语文为例,文言文的学习,第一篇文言文讲十节,第二篇文言文讲三节,第三篇文言文可能只讲一节。第二个层次是学科思维。第三个层次是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对学生“扶一把、送一程”,开头稍微“细”一点,以后越来越“粗”,学生对学习方法知道了,思维知道了,最后能自己解决问题了。例如“原生性导学”,某位化学老师讲“摩尔”……数学老师讲“向量”……如“疑问式导学”,数学讲“分段函数”时,我们在一个普通班搞了一次实验,对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学过的知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测试,结果是39个学生中有38个答对了。我们将全校数学老师全叫来了。“百闻不如一见”。我说,你们成天的这么练那么练,这节课啥也没练,效果这么好,这不是思考的结果吗?如“开放式导学”,一位老师讲“函数的奇偶性”,其设计的《导学纲要》就只有六个直角坐标系,别的啥都没有。这节课我听了。老师就说一句话:请在这个坐标系中画出你学过的函数图象。这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想的过程。下课前三分钟,学生才勉勉强强地完成。两天后又进行测验,结果是这个普通班比用作对比的重点班成绩高出了六个百分点。如“跨进度导学”,物理老师讲“反射、折射、光纤”一课……再如“设问式导学”,历史老师讲《历史人物评价——孙中山》。还有“学生设计导学”,如高一学习小组设计的《<师说>导学》等。

俞校长说,为解决学生学的方向,学校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每节课研讨的课堂《导学纲要》都要源于教材,打破教材书写顺序,以知识点发生、发展顺序、学生的心理、思维、情绪特点为依据,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生发、探索新知识。据介绍,自从有了《导学纲要》,课堂教学就变成了一场“导游参与的自助游”,而且,《导学纲要》在实践中越来越变得简单了。一位老师说:“我们遵循学生心理、思维规律来设计……《导学纲要》是引领学生由‘上道’到‘悟道’的渐进过程。问题越来越少,学生思考的越来越多,最后迈开步子,自己去跑。”

笔者在《悟道——学与教的智慧》一书的“导学纲要篇”中,见到所收录的高考九个学科的《导学纲要》。其中《语文递进式导学纲要(文言文部分)》的“文言文教学构想”的“选篇说明”中,明确所选二十六篇作品分三个阶段教学,其中六篇作为文化选篇,其余二十篇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为半学期授课量。“基本设想”则分别按照高一高二四个层次明确该学什么和怎样学。之后附有四个层次和选修部分的《导学纲要》,其“第一层次《导学纲要》示例:赤壁赋”——设有“阅读资料:作者苏轼、乌台诗案、历史评价(黄庭坚、晁无咎、徐度、陆游、陈洵、王国维、朱依真、蔡嵩云、胡仔)、人物轶事(苏轼“欺师”、赴宴吟诗、家庭聚会、对联退敌、三人补对)”等,之后附有问题:“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作点滴记存”、“文章基础知识探究”等。“第二层次导学纲要示例:苏武传——按照文言文的学习流程,自主合作学习《苏武传》:作者、实词、虚词、句式、文化现象、内容理解。“第三层次导学纲要示例:垓下之围——给文章断句;断句原则探究;阅读文章解决下面问题(设有六个问题,包括诗词虚词辨析、句子理解、内容分析和概括等;每道题后都设问:探究该题考查什么,怎么解决等)”。“第四层次导学纲要示例:劝学——给文章断句,给文章设题,实词、虚词、文章理解和分析,文章鉴赏”。“选修部分导学纲要示例:轮修身——自行阅读文段,探究文段含义;将文段按修身标准分类,你可以怎么分;你对孔子观点如何认识?请辩证分析”。

 

先慢后快的“生本教学模式”

俞校长说,教学模式是各类型课的一般教学规律,是教学思维的程序,是使优质变为常态的基础,是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最终成为师生的教学思维习惯。没有模式是没希望的,模式化也是没有希望的。模式既是教学结构,又是教学程序,更是教学思维。我校从2004年开始探究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至今仍没达到理想化。开始时,我们将全国所有流派的模式印发给老师,进行模仿,之后自己设计模式……现已“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以解放学生为指导,即学生能讲的不讲;学生能懂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做,以《导学纲要》和自主学习小组为载体,解决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变“学答”教学为“学问”教学。课改以来,学校利用“教学公开周”强力推进,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50多种。化学学科就形成五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引导发现——互动实践——点拨提升——反馈体验);复习课(体系构建——核心提炼——困惑呈现——方案演练);习题课(知识梳理——典型剖析——思考交流——归纳提炼);试卷讲评课(统计反馈——自悟交流——疑难剖析——变式拓展);实验课(预习检测——原理剖析——规范操作——反思报告)。

 

释放潜能的“两动一主”

“两动”即学生个体主动学习和组内、组间、师生间的互动学习;“一主”即小组自主管理——班级中以自主学习小组为单位,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团队管理。依据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互动的形式有“‘茶馆式’课堂”、“自主学习班级挑战赛”等。在自主管理中实现自觉,有“班级自主管理细则”、“小组民主生活会纪实”。学生自主命题,变革评价。考试卷中有学生自主命题,学生自编练习题、练习册;先评价学生活动,然后再看“两纲一模”的情况。自主交流,展示风采,有墙报板报,都是学生彰显自己才华的作品。自主模联,培养关注大事的能力、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教育两代人,构建和谐场,用手册随笔的形式,实现家校沟通;民主协商,放手去爱。家长学生互致一封信活动,使心扉之旅心心相通。

 

笔者以为,沈阳二十中的“生本教学模式”是其课改经验的精髓所在。“两纲”是其指导性的文件,“两动一主”是其自然而然的体现。“两纲”说明“生本教学”并非海阔天空,漫无际涯,是受制于《课标》、《考纲》甚至《考试说明》和教材的;“两动一主”说明只要抓住了“生本”这一主要矛盾,就能“纲举目张”,带动课堂内外的教学乃至于学生的养成教育等等。对此,二十中学另外三个报告的内容都有十分细致的描述和介绍。“生本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符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且,学生能有可喜的发展,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考试成日益提升,据悉,在最近的一次全市统考中,二十中学的成绩不仅名列前茅,而且遥遥领先,办学效益在沈阳、辽宁省甚至全国日益产生良好影响。俞校长说,“走进课改,就是走进高考”。将课改与高考视为对立的统一体,而并不是将其尖锐地对立起来,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称道,很值得我们见贤思齐,深入研究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