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问--讲--练”教学模式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红瓦屋图书馆 2016-12-14


【作者介绍】

蔡丽萍,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教于淮安市淮海中学,中学一级教师。蔡老师拥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蔡老师多次开设校内外公开课,课堂屡次获得好评。在教学之余,蔡老师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多篇教育论文和教学设计,并在市级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概况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钱梦龙先生的一席话却警示我们现在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处于一个难堪的境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荒凉景象。”尽管教师们开始尝试用一些新的教法,可是由于对文言文本身价值的认识有误,只把眼睛盯在语词等文言现象上,又由于应试升学的巨大压力,文言文自身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都被抛于一旁,师生在反复操练和追求分数的过程中渐渐筑起了对文言文的厌恶,以致教学、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厌学,教师迷惑,大量的时间、精力换回可怜的效果。

纵观近年来江苏的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分偏低饱受诟病,低效的课堂教学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益已然成为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入思考的课题。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也进行了多次不同形式的尝试,终未有所精进。在各种教学模式推陈出新的当下,笔者偶得“问--讲--练”一法,经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读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发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问--讲--练”教学模式概念分析

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某种教学结果,将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而形成的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1“问----练”教学模式的提出

“问—讲—练”教学模式基于各科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结构随意性大、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不能凸显的教学现状和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以课改新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课堂教学的本色。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都必须以课程改革纲要作为前提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样的三维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的要求也做了新的阐释,要求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问--讲--练”教学模式很好地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参与者,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探寻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2、“问--讲--练”教学模式解读

“问”。 即将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前置,把学生按照四人或六人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在组长带领下, 在课前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把学习时发现的问题在课前或课堂上呈现出来,亦可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随机的发问,可以是老师问,也可是学生问;

“讲”。控时15分钟左右。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带“兵”,也可辅以“兵”教“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者,
“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起“合作伙伴”、“学习伙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任务是“引导、帮助”,“教”为“学”铺路、驾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愿望。在此环节中,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呈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并进行启发点拨,或按学习小组或集体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初步达成目标;

“练”就是运用迁移理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这种“越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训练,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目标的达成。达成之“练”可以是口头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练习,可以是课内练习,也可以是课外小练,可以是形成性练习,也可以是检测性练习,一般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发现问题再针对性练习,在进行评价矫正,直至问题解决。

三、运用“问--讲--练”教学模式实际操作文言文课堂教学

常见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包括文言字词、句式,文章大意、内涵,艺术风格、特点,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容器;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自主质疑、释疑,辅以教师点拨、引导、补充。这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缺点自不必说,但在运用了“问--讲--练”这一模式后,教者确实感受到教学效果的明显优化。

1、还“问”于生

课前,老师将教学要点中的部分重难点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同学,布置课前预习,这是师“问”的一种形式,而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同时,必然会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出现新的疑点和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自问。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习就有了更强的指向性和目标性,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当然,教师在设置“问”的时候需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设问受否有价值,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些因素会直接决定学生走进课堂的状态,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陈情表》时,我在课前布置的一个预习题是“李密向谁陈什么情”,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们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析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课堂上,随着课堂进程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教师要勇于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因为只有尊重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才有意义,反之,教师凭一己之念,主观的创设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势必造成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深入和对课堂的不投入。同样在《陈情表》一文的教学中,在归纳总结李密所怀之情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李密所陈之情包括悲(苦)情、孝情、忠情,其中悲(苦)情、孝情是发自肺腑的,而“忠情”则是实实在在的推托之词。之后,这位同学又结合李密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向全体同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2、大胆取舍,教师少讲、精讲

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成了课堂的讲演者,“满堂灌”的课堂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缺失,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背景、道具、观众,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学习效率从何而来,教学效果如何凸显?那么,教师课堂教学到底讲什么?简言之,讲学生确实需要听的,讲学生的薄弱之处。

在课堂讲授方面,教师在精心专研教材和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大胆取舍,重点、难点,应讲则大讲特讲,次重点、非难点则少讲、不讲,或交由学生主讲,这样方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以《陈情表》为例,在梳理文本中的字词、句式这一环节,学生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梳理好的重点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与同学交流,而对于个别重点文言现象的梳理、归纳、总结,则应作为教师讲解的重点。笔者在本文中就“刘夙婴疾病”中出现的被动现象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归纳了被动句的多种形式,并从语法角度和同学探讨了辨别和翻译被动句的一般方法。

以《秋水》为例,本文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丰富想想力,以及在其文章中洋溢的浪漫主义气息,因此语词、句式等成为次重点,交由学生可自行解决,而对文章风格、艺术特点进行鉴赏则成为授课的重点,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帮助、指导学生完成对本文的鉴赏。

此外,在“讲”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允许讲错,鼓励质疑。

3、练有所指,提升能力

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堂、课后练习对巩固课堂所学有着重大意义,同时练习还可起到串联前后知识的作用。

练习应根据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制,高一学段应侧重于课内文言词汇的积累和文言句式的识记掌握,高二学段应侧重于对文本思想内涵、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文言文优美语句的鉴赏,同时兼顾文言句式的翻译训练,高三学段则应从满足学生应试得分的角度出发,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以总分19分,3道客观题,3句翻译题为例,高一学生在各题的得失分比例都较平均,高二学生的实词词意辨析和分类组合题明显好于其他,高三学生最大的问题就出在翻译题上。因此,使练习的功效最大化,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前都需要深思熟虑的,切不可让学生既花了时间又效果寥寥。

四、取得的效果

在运用“问--讲--练”模式进行半个学期的文言文教学之后,笔者惊喜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进行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效果更好了,读本上的一些文言篇目,同学已经可以自觉地从不同教学进行自学,且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而从学生最关心的考试成绩来看,我所教学的两个班级在多次考试中,文言文的得分率都远高于其他班级。一位同学深有感触地同我说道:“原来古文真的很美!”

当然,一种教学模式的优秀与否无关于模式本身,其很大程度取决于实施者自身的素质高低,要将一种教学模式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教者必须坚持修炼内功,不断提升自身内涵,真正领悟一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努力在实际中运用。我坚信,只要这样,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为己任的文言文教学一定会开辟出一条通畅之路。 

参考资料:

  韩燕飞:《江苏省淮海中学“问——讲——练”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月版;

  赵莉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丝绸之路》,第121页,2010年第6期。


三山个人微信号;jsfncw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