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之辨证论治(24)

 学中医书馆 2013-01-17
寒燥致痿者,其证状多为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心中温温液液,有泛泛欲吐之势,短气不舒,津液不布。舌苔白。脉多虚数细弱。汪双池谓:“肺痿者,肺气虚惫而肺叶枯萎,此乃清燥之甚,如秋树之枯叶,非由火热而肺枯。反多唾者,肺燥之甚,不能复受津液,则胃气之上蒸者,皆化痰涎而已,痰涎积于膻中,津液不复流布,故心中温温液液。”治宜温润行气,生津化燥,轻者生姜甘草汤;重者用炙甘草汤治之。
 
寒湿致痿者,多由肺阳不足,而津液失运。其证状多为口不渴,亦不甚咳,即咳亦不爽利,咳则吐涎沫,量多而清稀,多浊唾,口臭,头眩,短气,恶寒,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小便数,有时遗溺。舌质淡,苔白腻。脉虚数。《金匮要略》谓此为肺中冷,上虚不能制下故也。与上述燥热,寒燥致痿者,要自不同。曹颖甫谓:“肺中冷,实为肺寒,眩为水气上冒,多涎浊,则寒湿在上也。”其不渴,亦由有水气,不甚咳则肺气虚极,排痰力弱,故咳亦不爽利。舌苔白腻。脉数而虚。治宜辛甘化阳,温复肺气,以去其寒湿,宜甘草干姜汤温之。亦可随证加入大枣、白术、黄芪、党参、茯苓之类,则效力更佳。肺痿无论寒热,皆属虚损之证。《内经》谓:“肺喜温而恶寒,喜润而恶燥。”故治疗时切忌表散、攻泻、苦寒及大热之品,以驱逐痰涎。喻嘉言谓:“肺痿属虚,决不可用峻法,大驱涎沫,以图速效,反促其毙。”可引为戒。只宜清滋温养,生气养血,兼补其虚,始可逐渐痊愈。
 
肺痿既属虚损之证,故护理时,饮食过冷过热,及油腻厚味,含碱性食品,皆非所宜。应注意多方面营养,生气补血,温润肺脏,寒暖调理,愉快耐心,始能恢复健康。
 
方解:
 
(一)甘草汤:甘草
 
本方仅生甘草一味,乃从长桑君以后相传之神方。《伤寒论》以治少阴咽痛。《肘后方》以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烦躁而不渴者。”《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俱以治肺痿。徐忠可谓:“肺痿之热由于虚,则不可直攻,故以生甘草之甘寒,频频呷之,热自渐化也”。甘草具清热、润燥、和偏、缓急、化毒、补中之力,故对燥热之肺痿有效。
 
(二)麦门冬汤:方解参见伤燥咳嗽。
 
肺痿既属虚损之证,故用参、甘、粳、枣,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复重用麦冬润燥生津,更佐半夏以涤痰降逆。故《肘后方》用之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者。”因其滋润清养之力强。故魏念廷、沈明宗、曹颖甫等,俱谓此方为治燥热肺痿之良方。
 
(三)生姜甘草汤:生姜、党参、甘草、大枣
 
阴凝燥结之痿,须用辛甘温润之剂,始能化阳生气,以致其津液,而泽其枯槁。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宣肺气以解郁。党参主补五脏,尤能大补肺中元气。甘草补中,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大枣补土益气,润心肺,调荣卫,缓阴血,生津液。合之则能化阳而生津。喻嘉言谓:“此方治胃中津液上竭,肺燥己极,胸咽之间干槁无耐之证,以生姜之辛润,上行为君,合之人参、甘草、大枣,入胃而大生其津液,于以回枯泽槁,润咽快膈。”询属卓见。
 
(四)炙甘草汤:炙甘草、桂枝、生姜、麦冬、麻仁、党参、阿胶、大枣、生地
 
本方即桂枝汤去芍药,加参、地、胶、麦、麻仁一派清润之品,以滋五脏之燥。《外合秘要》以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诚以阴凝寒燥之痿,固当润泽其枯槁,但非辅以辛甘化阳之药,不足以消其阴翳之源,故以桂、甘行身之阳,姜、枣宣其内之阳。徐忠可谓:“后人只喜用胶、麦等,而畏姜、桂,岂知阴凝燥气,非阳不能化耶。”正系有见而云然。且肺朝百脉,肺痿久不愈,则血液循环,定受影响,故脉多虚细微弱。本方又能调和营卫阴阳而复脉,故治肺痿虚弱者,更加适宜。
 
(五)甘草干姜汤:方解见肺咳。
 
治验:
 
王XX,女,35岁,工人。
 
患者身体瘦削,面色苍白,两颧突出,唇口青黯,两眼无神,头发稀落,两耳干枯,声音细微,若提不起气,咳嗽气喘,吐清泡沫带绿色涎痰,臭味难闻,咳、吐痰都不爽利,恶寒特甚,两膝以下冰冷,困倦嗜眠,饮食不多,月经推迟,量少而带乌黑色,有小血块。近来,更加头眩晕,一身酸痛,口无味,晚上不能平卧。舌质淡,苔白腻中微黄。脉浮紧而细。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三月无效,反日趋严重,到医院诊病,每走一、二十步即喘咳不已。从患者种种证状来看,表现出肺脏因寒湿致痿,复外受寒邪。法当先行解表,麻黄汤加味治之。
 
麻黄9克,杏仁18克,桂枝12克,甘草15克,半夏18克,生姜62克
 
连服二剂,咳喘微有减轻。系外感寒邪入里,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以止咳。
 
麻黄9克,制附片31克,细辛3克,桂枝12克,干姜18克,生姜62克,甘草31克
 
又服二剂,咳喘减轻,已能平卧,仅微觉头眩身痛,恶寒特甚,泡沫痰减少,涎痰增多,有时咳不爽利,似觉胸膈间痰涎阻滞。当温膈上痰饮,兼散寒利肺气,新订四逆加麻黄汤治之。
 
制附片62克,干姜31克,炙甘草31克,麻黄9克
 
尽二剂后,原方加姜、葱治之。
 
制附片62克,干姜31克,炙甘草31克,麻黄9克,生姜62克,葱白124克
 
连尽二剂,头眩身痛悉愈,其它诸证亦减,两膝下微温。但咳不爽利,吐青绿色涎痰,出气腥臭,饮食虽增多,但精神疲乏。舌苔白腻。脉转细小而数。从其咳不爽利等证象及舌苔、脉象观之,必须扶其肺阳,温复肺气以祛寒湿,甘草干姜汤温之。
 
炙甘草62克,炮姜62克
 
服二剂后,诸证又减。而肺肾为母子之脏,肺金之虚,多由肾阳亏于下,子令母虚,改用附子理中汤扶肺肾之阳。
 
制附片31克,党参18克,白术18克,干姜18克,炙甘草18克
 
连尽二剂,四逆汤加肉桂扶肾阳。
 
制附片62克,干姜62克,炙甘草62克,肉桂9克
 
又尽二剂,咳嗽随诸证而愈。
 
三年后,遇之于途中。自谓病愈后,照常上班工作,且月经正常,又生一子。
 
三、肺胀咳嗽
 
关子肺胀的病证,《内经》早有记载,《灵枢》经脉篇谓:“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胀论篇谓:“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指出肺胀的证状有喘、咳及胸肺部膨满三种。《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中所指咳嗽上气,是以上气为主。所谓上气,即指气急喘逆的证候,亦即是肺胀证,与西医所称之肺气肿略相类似。该篇之方治,除明言肺痿肺痈各条外,几全为肺胀而设,可见肺胀证状,是多种多样的,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肺胀的证状,除《内经》所指有喘、咳及胸肺部膨满三种外,《金匮要略》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篇指出:“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又谓:“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故肺胀的证状,除了喘、咳、膨满外,还有上气、烦躁,目如脱状几项,并有浮或浮大的脉象。至其所谓欲作风水,似指病情进一步恶化,即可发生全身浮肿,而成为今之所谓肺心病。至其发病机理,巢元方谓:“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诊其肺脉滑甚,为息奔上气。”秦景明《证因脉治》谓:“肺胀之因,内有郁结,先伤肺气,外复感邪,肺气不得发泄,则肺胀作矣。”都比较恰当。至其证状,则秦氏谓:“喘不得卧,短息倚肩,抬身撷肚,肩背皆痛,痛引缺盆。”脉象则为“寸口独大,或见浮数,或见浮紧;浮数伤热,浮紧伤寒;寸实肺痈,浮芤气脱,和缓易治,代散则绝。”叙述亦详。综合言之,肺胀是由于内饮外邪,积渐而致。其邪则或为寒凝,或为热郁,或二者皆有,只以久而失治,致肺气肿胀,气管不利,气道郁涩,而有喘鸣、息促、上气、膨满、烦躁,目如脱状,肩背痛等证状。其脉多浮,则因病在肺家气分之表,或兼大、兼数、兼紧、滑,则各由于挟有寒凝热郁及痰饮等所致。至其治法,《金匮要略》数方足为准绳,兹分述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