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内家八桩传真》(十七)?沈寿传授???王志远整理

 兴安书馆 2013-01-17

[转载]《内家八桩传真》(十七) 沈寿传授   王志远整理

(2011-08-01 15:37:55)
标签:

转载

分类: 内家八桩

(五)方圆——拳谚说:“横撑开放,光线茫茫谓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圆。”内家八桩(拳)以八阵立名,天、地、风、云为四正门,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从“桩手”形态外轮廓来看是方形。严格地说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但控制多边形(包括方形)的最好形状是圆,因此从拳术的角度讲,内家八桩(拳)的轮廓是圆(从立体的角度讲是球)而不是方。但是内家八桩(拳)毕竟是由一式式的桩式或一招招的“着”所组成的。所以必然有方正平稳的内在招式结构特点,而构架内在结构的最好方法是“方”。这一特点是与中国古代深层传统文化相通的。所谓“天圆而地方”,“不以方圆不成规矩”。“方圆”和“阴阳”一样,是高度的抽象符号,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及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华夏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其原理是和太极图一脉相承的。这也就是把太极、八卦等拳术划归广义上的内家拳的原因之一。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圆内方,守圆攻方,柔圆刚方;以方作圆,以圆作方,开合连环,亦圆亦方。”因此它们的拳理拳术,除了有其各自的特点之外,很多地方是可以沟通的。

    《太极圈歌》句:“能如水磨动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自然。”“象周旋”亦作“相周旋”。此歌很值得寻味,从中可看出太极拳与内家八桩(拳)的启承脉络。内家也好,太极也罢,拳法之妙正在于方圆之互用,方易于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方以求其劲悍,得以方劲;圆易于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圆以求其浑脱,得其圆转。有方劲而乏圆转,或则会刚而乏柔,陷于犷霸。有圆转而失方劲,或则会柔而乏刚,近于媚俗。桩拳分三乘,故外形得方圆者,得下乘,意得方圆者,得中乘,神得方圆者,得上乘。方圆互化互运,操之纯熟,则劲自圆,体自方,气自恬,而神自一。则气韵自高古雄深,风神自峭拔英迈。在实际的推手等竞技活动中,运用内家八桩(拳)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事实上,内家八桩(拳)的风桩(式)与太极的双按;龙桩(式)与提手上势,手挥琵琶;鸟桩(式)与斜飞、野马分鬃;云桩(式)与云手、掤式等等不一而足,都是相通的。只是内家八桩(拳)更朴实、更简洁、更概括。八桩(拳)形简意赅,变化无穷,几乎跟所有的太极等拳术招式相沟通。或雍容华贵,或雄恣激越,或峭拔劲迈,或高古拙朴,或婉约俏俊,或生涩清刚,或圆畅倜傥,风姿绰然,立异避同,至明末已形成一个在深度、广度、高度诸方面均无瑕可击,无可匹敌的完整体系,足以成为一门独立的拳术门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