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黄芩9g  芍药6g  炙甘草6g  大
枣12枚半夏9g  生姜4.5g

    上6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去滓,分3次温服,每
次服lOOml。
    (功效]清热和中,降逆止呕。
    (主治)
    主证: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纳少不馨,舌红苔
黄,脉沉弦.
    副证:或里急后重,或口渴。
    (临证加减}
    1.热痢或湿热痢,腹痛后重,身热,便脓血黏稠,或火升
鼻衄,去大枣,加川连、侧柏叶、野菊花、蒲公英、白头翁、川
莲等清热解毒之味。
    2.急性细菌性痢疾,加白头翁;若热毒盛者,酌加双花、
马齿苋、紫花地丁等有显效。    、
  3.实证痢疾,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无表证者,去大
枣,~lJll连、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等。
    4.湿食交阻之初痢(尿短),去大枣,加猪苓、茯苓、泽
泻、苍术、厚朴、陈皮、木香等。
  5.黄芩、芍药各一两,炙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
煎服。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及下利脓
血稠黏。如痛甚,加桂少许,名黄芩芍药汤。
  6。黄芩、煨诃子、樗根皮各半两,天花粉、黄连、当归各
三分,乌梅肉(微妙)一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煎服,不拘
时服。治小儿痢渴不止,名黄苓散。
    猪苓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猪苓  茯苓  白术各9g
  上3味,共研细末为散,米饮调服3g,每日3次或水煎服.
  (功效)健脾利水

  (主治]呕吐后思水饮,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或苔薄少津,
脉象虚缓。
    (临证加减)
    1。呕而膈上寒者加干姜、法半夏,以降逆止呕。
    2.黄疸病本方合茵陈五苓散或栀子柏皮汤,以清利湿热。
    3.狐惑病本方合甘草泻心汤或苦参汤,以清化湿热,安中
解毒。
    4。渴而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加桂枝、车前子,以温阳利水。
    5.猪苓散的主证辨析:程氏尤氏以本方为善后之剂,先呕
却渴而饮水时与之,恐其所饮复停也,魏氏读经文为两截,急与
之以上为一截,即先呕却渴之证,猪苓散则治先渴却呕,魏说非
也,何者,经文但云思水者猪苓散主之,文气正接上文后思水者
句,不得读为两截,此其一。且谓本方治渴则可,若治先渴却
呕,则经文当云水人则吐者,猪苓散主之矣,此其二。  《外台》
方后与水则哕云云,谓呕后胃弱而多饮,有此种种变证,言外之
意,示以本方助其吸收排泄,则知本方正是呕后渴饮时善后之
剂,此其三。先渴却呕水停心下之证,主小半夏加茯苓汤,痰饮
篇及《千金》有明文可证,非本方所主,此其四.念庭执本条为
详申第二条之文,故有此误。又案,肾炎、肾水肿等病,小便不
利,呕而渴者,为五苓散证。本方即五苓散去泽泻、桂枝,其证
亦呕而渴,粗工将认为肾炎,故经文辨云,病在膈上,所以明其
为胃病,非肾病也,胃在膈下,而云膈上者,古人疏于解剖部位
故也.[金匮要略今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