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 产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流 产

  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中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流产可分为自然流产与人工流产两大类。后者是指因某种原因,应用人工方法使妊娠终止。本节仅叙述自然流产部分。
  自然流产是指胎儿尚无独立生存的能力,也未使用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胚胎或胎儿自动脱离母体排出者。亦有称自发性流产者。其发病率约为10%--15%。中医学典籍中有关本病记载散见于“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堕胎”、.‘小产”、c‘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等篇中的论述。胎漏之名最先载于《脉经》及隋代《诸病源候论》,堕胎之名最先载于《脉经》,小产则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则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如《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中有:‘胞漏者,谓妊娠数日,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轻者止转动不安,重者便致伤堕。,, “若血气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气血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胎数堕。”
  唐代《经效产宝》云:“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效,不可违也。”确立了流产治疗应依据母先病或胎先病分别治疗的原则。
  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论述:“凡妊娠胎气不安者,证本非一,治亦不同,盖胎气不安者,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冲任之本在肾”、“凡胎儿不固,无非气血损伤之病,若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所以多致小产。”强调了肾脏、气血在妊娠中的重要作用。
  清代《傅青主女科》中云:“大凡妇人之怀妊也,赖肾水以荫胎,水源不足,则火易沸腾……,水火两病,胎不能固而堕矣。”提出了阴虚内热、灼伤胎元的病因病机观。西医学认为流产与外界因素、母体因素、遗传、免疫等多种原因有关。病理变化多为胚胎及胎儿先死亡,底蜕膜出血,或胎盘后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刺激子宫,使之收缩排出胚胎及胎儿。
  近年来,中医妇产科学者依据中医学与西医学对本病的阐释,进行了临床及实验研究以期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途径,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对流产的论治。
  罗颂平等进行了自然流产的免疫性因素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对135例自然流产患者(排除了遗传、感染、子宫异常等因素)进行Hu分型、ASAb、淋巴细胞亚群、单向MLA等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揭示了夫妇间HLA相容性增加,封闭抗体不足,可能是造成流产的原因,这些患者辨证多为脾肾两虚,以健脾补肾为主的助孕3号丸(党参、黄芪、菟丝子、川断等)进行观察治疗,证实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封闭抗体的形成,治疗免疫性流产。
  梁宏正等治疗先兆流产,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者用清热益阴安胎法,药取生地、白芍、茜根、苎麻根、大小蓟、女贞子、旱莲草;气虚血亏损胎元者治宜举元固摄安胎法,方由黄芪、升麻、党参、白术、熟地、桑寄生、蕲艾、怀山药组成;肾元大亏难系胎者,宜固肾益精安胎法,方由菟丝子、桑寄生、杜仲、山萸肉、川断、阿胶、鹿角霜、怀山药、血余炭组成;闪挫跌仆伤胞胎者法宜补气和血安胎,药用黄芪、白术、人
参、阿胶、艾叶炭、白芍等。
  杨葆稚分3型辨证治疗先兆流产300例,肾阴不足型滋补肾阴为主,兼以调肝清热,药用桑寄生、枸杞子、生地、白芍、太子参等,肾阳不足型温补脾肾为主,药用菟丝子、炒杜仲、党参、白术、山药等,冲任损伤型滋补荣养冲任,强肾固胎,可选用菟丝子、桑寄生、川断、杜仲、怀山药等,保胎成功率为82%。其中,肾阴不足型疗效优于肾阳不足型,孕期基础体温37.O℃以上者,疗效较好,37。o℃以下者成功率低,低于36.8℃者几乎均堕胎或胎儿停止发育,月经初潮14岁以前疗效优于14岁以后者。提示:①胎孕根于肾气;②妊娠黄体功能对早孕有较大影响;③任主胞胎;④中药安胎疗法安全有效。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7)所致流产,王宁认为肾虚阳衰,恶血凝集,气血运行失度,离经之血,聚结成症,致冲任失调,氤氲受阻,胎元失固为其病机,EMT可致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使卵巢黄体功能不健,盆腔中吞噬细胞和白介素细胞一1升高,使处理精子能力提高,影响精卵结合,EMT自然流产患者体内EMAb显著增高,活血化瘀类中药如桃仁、当归等能抑制抗体产生,蒲黄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整异常的免疫功能,温肾之肉桂、仙灵脾等可促进吞噬细胞受体活性,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采用温肾化瘀法治疗32例,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迅速转阴,妊娠生育率88.2%。依据证候特点不同,自然流产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过期流产、习惯性流产等类型。兹述于下。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中有:“漏胞者……,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胎死不下“或因惊动仆倒,或染温疫伤寒,邪毒人于胞脏,致令胎死”等论述,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等,病因主要有母体因素和子体因素两方面。子体因素指夫妇精气不足,胎元禀赋薄弱,胎不成实,胎元不固而为病;母体因素系指母体肾虚、气血虚弱、血热等因素,禀赋素弱,先天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均致肾气虚弱,冲任二脉根于肾,肾虚冲任失和而胎元不固;或素体不足,饮食失节,劳倦太过,思虑过度,病后体虚致脾胃虚弱,气血乏源,不能载胎养胎;或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燥热,过服误服辛热药品,外感邪热,恚怒抑郁化火及素体阴虚,失血伤阴,精血亏耗致阳盛内热或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伤胎元;或孕后不慎,劳力过度,跌仆闪挫,伤及冲任,伤动胎气而生本病。气血不足,不能促胎外出;瘀血内阻,碍胎排出,令胎死不下。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难经》云:“肾有两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以载胎,血以养胎,肾虚者根怯,脾虚者本薄,肾脾不足是本病重要病机。
  西医妇产科学认为,引起妊娠流产的病因十分复杂,50%以上早期自然流产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所致,而黄体生成素(LH)升高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亦可能为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1992年高桑好一把临床常见的病因进行了归纳整理,认为引起妊娠流产的病因除遗传学异常、内分泌、感染、解剖畸形等原因外,在不明原因的流产中,免疫因素引入注目,此外,不孕症治疗后的早期流产与生化妊娠、卵巢过度刺激、年龄、流产史、基础体温、培养物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关于习惯性流产的报道众多,随着从免疫学角度研究日益深入,有认为与习惯性流产有关的免疫异常有:母体封闭抗体少、夫妇组织相容性抗原(HLA)高、抗精子免疫、抗磷脂抗体、血型抗原作用、抑制细胞缺乏等。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研究所分析:磷脂抗体、血型抗体参与引起继发性流产而与原发性流产无关,精子抗体可能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与发展无关。
  检测肾脾两虚、气血两虚型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表明,脾肾两虚型患者免疫功能低于气血两虚型患者,证实了肾主生殖,胞脉者系于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胞赖以养,肾脾充盛,方可载胎养胎;补脾肾,益气血的中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流产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补肾健脾方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满意。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停经史、早孕反应或反复流产史。
  (二)临床表现
  1.先兆流产 妊娠28周以前,阴道少量出血或下腹时微痛,无妊娠物排出,经治疗或休息可继续妊娠。
  2.难免流产 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出血量增多,腹痛加重,可有部分妊娠物排出。

  3.不全流产 妊娠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均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
  4。完全流产 妊娠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亦随之消失。
  5.过期流产 胚胎在子宫内死亡超过2个月,仍未自然排出。
  6.习惯性流产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每次发生流产的时间在或不在同一妊娠月份。
  (三)妇科检查
  先兆流产者子宫颈口闭,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符合;难免流产者宫颈ISl已扩张,或可在颈口内见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不全流产者宫颈口已扩张,不断有血液白宫颈口流出,有时可见胎盘组织堵塞于宫颈口,或部分妊娠产物已排出于阴道内,子宫小于停经月份。完全流产者宫颈口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过期流产者子宫颈口闭,子宫较妊娠月份小2个月以上,质不软。
  (四)辅助检查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低于正常或<625IU/L,血清胎盘催乳素(10气)在妊娠5—10周时≤0.01mg/L,早孕时血清雌二醇(E2)<740pmol/L,尿24小时孕二醇<15.6t_tmol时提示将要流产。
  二、鉴别
  1.子宫肌瘤 子宫多增大,可有淋漓出血或月经不规则,易与流产相混淆,可通过妊娠试验、停经史、早孕反应、B超检查等明确诊断。
  2.宫外孕 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易与流产相混淆,而腹痛常为宫外孕患者主要症状,急性宫外孕破裂时突感一侧下腹撕裂样疼痛,甚由腹腔内出血而休克,陈旧性宫外孕阵发性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低热,B超检查可见宫腔内无妊娠,宫外有妊娠囊块。
  3。葡萄胎 有停经史,早孕反应较重,妊娠试验阳性,子宫增大质地软,易与流产相混淆。但本病患者子宫多大于同期妊娠者,妊娠超过12周HCG水平仍高,超声检查有葡萄胎的特征,无胚囊、胎儿影像。
  [辨病论治]
  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在临证中每获良效。流产的诊断,依据停经史、早孕反应、腹痛、阴道出血、组织物排出等症状及相关检查而确诊,根据诊断要点为某种类型流产予以辨病论治。
  1.滋肾育胎丸(罗元恺经验方)
  组成:吉林参、党参、白术、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阿胶。
  功效:补肾健脾,固气养血,用于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治疗。
  2.安胎饮(经验方)
  组成:生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5g,黄芩10g,菟丝子15g,炒杜仲10g,白术10g,砂仁10g,芥穗炭6g,升麻炭6g。
  功效益气养血,固肾安胎,主要用于先兆流产的治疗。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6%。
  3。止血安胎膏(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方)
  组成:桑寄生、当归、白芍、熟地、川芎、阿胶、艾炭、棕榈炭、白术、续断、苎麻根、黄芩、炙甘草。
  本方有养血止血、固肾安胎之功。每次15—30g,口服,每日3次。适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属气血两虚及肾虚型者。有效率为98%。
  [急症处理]
  难免流产见阴道大量出血,腹痛加剧,面色苍白,呼吸短促,或神识昏迷,大汗淋漓时,应予以输血补液、抗休克等抢救措施。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先兆流产:辨证重在阴道下血的色、质。一般而言,血色淡红,质稀薄者属虚;色鲜红,质稠者属热。另应详查兼症、舌脉,若伴有腰酸、腹坠痛,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甚至失禁,或屡次堕胎,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者,即为肾虚;伴有腰腹胀痛或坠胀,神疲肢倦,面色咣白,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滑者,为气血虚弱;若伴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潮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者,为血热证。
  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及过期流产者,主要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和伴见的全身症、舌脉征、明辨虚实而治之。如过期流产,虚者多伴阴道出血色淡或无出血,神疲懒言,食欲不振,舌淡黯苔白腻,脉虚大而涩,因气血虚弱,运行无力,死胎不能自下而致。瘀者多伴阴道出血色紫黑,有血块,伴小腹疼痛,口气恶臭,面色青黯,口唇色青,舌紫黯,脉沉涩,为胎死血瘀之象。
  习惯性流产:屡孕屡堕,甚或应期而堕,若伴腰膝酸软,精神委靡,夜尿频多,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弱,证属肾脾两虚;兼多梦,心烦咽干,大便燥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候等。
  二、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流产的病机,分别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
  先兆流产:安胎为主。虚则补之,热则清之。肾虚者固肾安胎,气血虚弱者补益气血,血热者滋阴清热,跌仆损伤者补气和血。
  难免流产:去胎益母。逐瘀去胎,或刮宫、引产,或按产科处理。
  不全流产:去胎益母。同难免流产。
  完全流产: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过期流产:治宜下胎。或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或活血行气、祛瘀下胎。
  习惯性流产:注重孕前调理,排除男方因素。不属器质性病变者,治宜补肾、健脾、养血、固冲。
  三、分证论治
  (一)先兆流产
  1.肾虚证
  (1)临床见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黯淡,腰膝酸软,腹痛坠胀,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滑。
  (2)辨证依据:
  ①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黯淡,腰酸腹坠痛。

  ②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③素体肾虚或房劳产众病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①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本方为益肾填精,固冲安胎之剂。胞宫系于肾,冲任二脉起于胞中,肾藏精,精血同源,补肾固冲,养血安胎之品共用而奏效。
  偏阳虚者,可加用杜仲、巴戟天、党参、山药等温补脾肾。
  ②罗元恺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菟丝子30g,党参30g,川断15g,桑寄生20g,阿胶12g,白术15g,何首乌30g,鹿角霜15g,杜仲20g。
  用于胎漏脾肾两虚
  ③补肾安胎饮(《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菟丝子、补骨脂、狗脊、益智仁、续断、杜仲、人参、白术、阿胶、艾叶。
  全方多用强肾益气之品,较上方更用狗脊、杜仲壮肾安胎,人参、白术益气固摄,合取温肾益气,固冲安胎之功。
  2。气血虚弱证
  (1)临床见证: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或伴腰酸腹痛坠胀,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动则汗出,面色咣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胎之所养,本乎气血。”气以载胎,血以养胎,气血虚弱,胎元失固,致胎漏、胎动不安;化源不足,无以奉心化赤,故下血色淡红质稀薄;中气不足失于旁达升举,则神疲肢倦;小腹坠胀;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余均气血不足而致。
  (2)辨证依据:
  ①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
  ②神疲肢倦,心悸气短,面色咣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③素体虚弱,或有饮食、思虑、劳倦太过伤脾病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①胎元饮(《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气虚则提摄不固,血虚则灌溉不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本方用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白芍、熟地、陈皮养血理气,杜仲固肾安胎。症见偏气虚、血虚重者,可分别酌加黄芪、阿胶等味,其效可期。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补气摄血,固肾安胎之剂。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助之升阳举陷,气升则血升,成固摄之功,亦可加炮姜、焦艾、乌贼骨温经止血。
  现代研究证实,当归有抗贫血作用,对子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白芍能够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均可对子宫、胎盘功能起到良好的调整效果;当归、川断可抗维生素E缺乏;菟丝子、川断中锌、锰含量很高,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与自然流产关系亦见诸报道。以上补肾、健脾、养血、益气中药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积极有效地防治自然流产的发生。
  ③裘笑梅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清炙芪20g,上潞参lOg,陈阿胶15g,艾叶炭lg。 用于胎漏(气虚)。
  3.血热证
  (1)临床见证:妊娠早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伴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尿黄便结,或潮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辨证依据:
  ①妊娠早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深红,或腰腹坠胀作痛。
  ②心烦少寐,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③阳盛内热、肝郁化火、失血阴虚病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凉血安胎,或滋阴清热,或清热泄火,或疏肝清热。
  ①保阴煎(《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②清海丸(《傅青主女科》)
  组成:熟地、白术、白芍、玄参、桑叶、山茱萸、炒山药、丹皮、地骨皮、沙参、石斛、麦冬、炒五味子、龙骨。
  诸药配合,共奏滋阴降火,清宁血海之功,邪去而胎安。
  4.血瘀伤胎
  (1)临床见证:妊娠期外伤后阴道下血,腰酸腹坠胀,或腰腹疼痛不适,或因于病而妊娠后阴道下血。色黯红,腹满,皮肤粗糙,口干不思饮,舌质黯红有瘀斑,苔白,脉沉涩;或误服毒物伤胎,见孕后阴道出血,色红质常,腰腹疼痛,甚或肢厥,面色青白。舌脉常或舌质黯脉沉弱。
  (2)辨证依据:
  ①妊娠期阴道出血。
  ②腰腹不适,或腹满,皮肤粗糙,口干不思饮,或腰腹疼痛,肢厥,大污。
  ③舌质正常,脉滑无力。
  ④孕后不慎起居、跌仆闪挫、过劳,或素有症病或误服毒物伤胎病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调气和血安胎或祛瘀消症安胎或解毒安胎。
  ①圣愈汤(《兰室秘藏》)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
  气血并调,气血和则胎元得其载养而自安。
  ②阿胶散(《济阴纲目》)
  组成:阿胶、黄芪、当归、川芎、熟地黄、芍药、艾叶、甘草。

  本方以滋阴养血、补气之品双补气血,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艾叶温经止痛,寓行滞于滋补,气血和调而胎安。
  ③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芍药、桃仁、丹皮。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方以桂枝温经通阳,散瘀通络,茯苓利水健脾,合芍药、桃仁、丹皮活血消症,止血安胎,用于因症致病者。
  ④阿胶散(《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黑豆、甘草、扁豆、葛根、黄芪、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阿胶、黄芩、艾叶、牡蛎。
  本方集解毒、理气和血、健脾安胎于一体,解毒而不伤正,祛邪以安胎。
  (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
  1.血瘀证
  (1)临床见证:妊娠早期(3个月内)阴道出血量多,色红有块,小腹坠胀疼痛,或有胎块排出;或妊娠4—7个月,见小腹疼痛,阵阵紧逼,会阴逼胀下坠,或有羊水溢出,继而阴道下血量多,或伴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舌质正常,脉细滑。
  (2)辨证依据:
  ①妊娠期阴道出血量多,色红有块,小腹坠痛或有胎块排出。
  ②或妊娠4—7个月,小腹疼痛,阵紧,会阴逼坠,或有羊水溢出,继而阴道出血。
  ③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脉滑或细滑。
  ④禀赋素弱,胎不成实,或因故伤胎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活血逐瘀下胎。
  ①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②脱花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肉桂、川芎、牛膝、车前子、红花。
  本方功效活血行气,祛瘀下胎。以行气血、温经脉之品配以车前子滑利泻下,以助下胎、去胎、益母。
  2.脱证
  (1)临床见证:堕胎、小产过程中,阴道突然大量下血不止,伴神昏,大汗,面色苍白,呼吸短促,目合口开,唇舌淡白,脉微欲绝。
  (2)辨证依据:
  ①堕胎、小产过程中,阴道突然大量下血。
  ②神昏,大汗,面色苍白,息促。
  ③唇舌淡白,脉微欲绝。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益气固脱。
  ①独参汤(《十药神书》)
  组成:人参

  “血脱者益其气”。摄有形之血,当先固无形之气,人参具此功效。
  ②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炮附子。
  本方益气回阳救脱。炮附子温肾壮阳,与补元气、宁神志之人参相须为用,可望救脱。
  (三)过期流产
  1。气血虚弱证
  (1)临床见证:胎死胞中,小腹冷痛,阴道或有淡红血水或赤豆汁样物流出,神倦懒言,面色无华,舌黯淡苔白脉虚涩。
  (2)辨证依据:
  ①妊娠后胎死腹中。
  ②小腹冷痛,阴道或有出血。
  ③神疲懒言,面白无华,舌黯淡脉虚涩。
  (3)治法与方药: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①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益母草、赤石脂、芥穗(炒黑)。
  ②疗儿散(《傅青主女科》)
  组成:人参、当归、川牛膝、鬼臼、乳香。
  此方亦益气和血,活血下胎。救死儿之母,大补气血所以救本也,救本正所以催生矣。
  2.血瘀证
  (1)临床见证:胎死腹中,小腹疼痛,阴道出血,色紫黑有块,口气恶臭,面唇青黯,舌质紫黯,脉沉涩。
  (2)辨证依据:
  ①妊娠后胎死胞中。
  ②小腹疼痛,阴道出血,色紫黑有块。
  ③口气恶臭,面唇青黯,舌质紫黯,脉沉涩。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下胎。
  脱花煎(《景岳全书》)
  方见难免流产之血瘀证。
  如出血多者可酌加炒蒲黄、血余炭等祛瘀止血之品。
  (四)习惯性流产
  1.肾脾两虚证
  (1)临床见证:屡孕屡堕连续3次或3次以上,甚或应期而堕,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面部黯斑,神疲肢倦,纳呆便溏,或月经不调,滑胎后又难于再孕,舌质淡嫩,苔薄,脉沉弱。
  (2)辨证依据:
  ①屡孕屡堕连续3次或3次以上,甚或应期而堕。
  ②腰膝酸软,神疲肢倦,舌淡嫩苔薄脉沉弱。

  ③禀赋素虚或房劳产众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①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
  组成:人参、白术、大枣、砂仁、当归、熟地、枸杞子、阿胶、鹿角霜、杜仲、菟丝子、巴戟天、续断。
  ②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方见先兆流产之肾虚证。
  本方补肾养血,使肾气冲,精血足。尚可加用党参、黄芪、白术等益脾补气之品。
  ③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党参30g,白术30g,扁豆15g,山药15g,炙甘草3g,熟地30g,山茱萸15g,杜仲9g,枸杞子9g,续断9g,桑寄生15g,白芍24g。
  主治:滑胎(脾肾两虚)。
  2.气血虚弱证
  (1)临床见证:屡孕屡堕3次或3次以上,神疲肢倦,面色胱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辨证依据:
  ①屡孕屡堕3次或3次以上。
  ②神疲懒言,面色咣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
  ③素体虚弱或思虑劳倦太过,或久病耗伤气血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①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熟地、川芎、白芍、白术、炙甘草、砂仁、糯米。
  方用补气、养血、固肾之品,使气血充沛,肾气充实,则胎可安。
  ②毓麟珠(《景岳全书》)
  组成:鹿角霜、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川椒、人参、杜仲、甘草、菟丝子、熟地。
  3.阴虚血热证
  (1)临床见证:屡孕屡堕连续3次或3次以上,心烦多梦,El干咽燥,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辨证依据:
  ①屡孕屡堕3次或3次以上。
  ②心烦多梦,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③素体阴虚,失血伤阴或久病、多产史。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①保阴煎(《景岳全书》)

  方见先兆流产之血热证。
  主以熟地、白芍滋阴养血,生地、黄芩、黄柏清热凉血安胎,适宜于阴虚血热型习惯性流产患者。
  ②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
  组成:生地、熟地、白芍、知母、麦冬、地骨皮、甘草。
  本方亦滋阴养血清热剂,可资临证选用。
  ③加味三青饮(《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冬桑叶、青竹茹、丝瓜络炭、熟地、山药、杜仲、菟丝子、归身、白芍。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取穴:合谷、三阴交、关元。
  刺法:以泻为主,每日2次。
  方义: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三阴交乃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功能健脾疏肝益肾,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有益肾调冲任之功,三穴相用,能促进子宫收缩,用于血瘀型难免流产。
  二、饮食疗法
  1.鸡子羹(《圣济总录》) 鸡子1枚,阿胶、清酒、盐。将阿胶、清酒人锅中,用文火煮使阿胶熔化,打人鸡子1枚,加盐,和匀即成。上药分3次,口服。适用于血虚型先兆流产。
  2.老母鸡去内脏装糯米工碗,缝合后与当归、酒白芍、阿胶、肉桂、熟地、黄芪、党参、白术各15g。巴戟天lOg,黄芩、川芎、木香各6g,同煮至肉熟,食肉喝汤,2日服完。适用于习惯性流产肾脾两虚型。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平素适寒温,避免外邪人中,饮食调和,免伤脾胃;情志舒畅,忌过劳,维护五脏和调,血气安和;注重平素预防,忌房事,慎起居,以防跌仆损伤,避免流产发生。
  二、调护
  有流产病史者孕后宜保持心情愉快,勿操劳过度,给予患者必要的安慰、鼓励,以免除其思想负担,治疗用药谨遵妊娠禁忌。
  [疗效判定]
  一、先兆流产
  临床痊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腹痛消失,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基础体温保持黄体期水平。
  显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腰酸腹痛明显改善,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
  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腹胀痛、腰酸坠症状有所改善,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B超检查胚胎发育正常。
  无效:治疗后,出血、腹痛、腰酸痛同前或加重,甚至流产。
  二、习惯性流产

  治愈:正常分娩。
  未愈:仍堕胎小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