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紫癜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过敏性紫癜
  (概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较为常见,2岁以下的幼儿少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春秋季发病较多,夏季较少。
  《证治准绳.疡医》中虽有“紫癜风”的记载,但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本病似与中医学中的“紫斑”、“肌衄”较为接近,与“斑疹”、“葡萄疫”、“发斑”也有相似之处。当出现鼻衄、便血等出血现象时,又与“衄血”、“便血”、“尿血”等血证相关.当然,上述中医学病证名中,尚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两类紫癜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虽异,但近年来从分析两者的发病机理同属免疫异常,治疗上均可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故两病又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中医学中对两病的治疗颇为相近。过敏性紫癜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各地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10年来有关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报道很多,在防止复发、防治肾损害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病因病理)
过敏性紫癜多与某些致病因素有关,常见的过敏源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或牛奶、鸡、鱼虾、蕈类等食物,以及药物、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上述这些致敏源对某些人具有致敏作用,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但临床上致敏源常不易肯定。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较广泛的急性无菌性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炎性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红、白细胞和血浆进入组织间隙,引起出血和水肿。
  一、病因
  中医学认为外感因素、饮食因素与虚损因素均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生。
  1。外感因素 一般多为外感时邪引发伏热而成。邪热由表入里,入营入血,迫血妄行,络脉损伤,血不循经。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外溢则为吐衄,内溢则为便血、尿血,溢于皮肤则为发斑,瘀而不行则为蓄血。
  2。饮食因素 偶食鱼虾荤腥、蕈类等食品,邪毒滞中,胃热炽盛,薰发肌肉,血液外溢而成紫癜。药物过敏也在此例。
  3.虚损因素 禀赋不足、肾阴虚损、精髓失充,或疾病反复发作后脏腑虚损,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而成紫癜。
  二、病理
  1.风热外邪,灼伤血络 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内伏血分,郁蒸于肌肤,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不循经,渗于脉外,溢于肌肤,积于皮下,则出现紫癜;气血瘀滞肠络,中焦气血阻遏则腹痛便血;若风热夹湿,或与内蕴之湿热相搏,下注膀胱,灼伤下焦之络,则见尿血;瘀滞于关节之中,则见关节肿痛。
  2.热毒内盛,迫血妄行 若湿热素盛,热毒内伏,日久郁热化毒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血液溢出常道,外渗肌肤则为紫癜,从清窍而出则为鼻衄,损伤胃络,热结阳明则见吐血,热邪循胃之脉络上至齿龈则为齿衄;下注大肠或膀胱则见便血、尿血等。
  3。气血虚损,瘀阻络脉 禀赋不足或紫癜反复发作,气血耗损,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阻脉络。日久脏腑受累,脾气虚则统摄无权,肾阴虚则虚火扰血妄行,不循常道,溢于脉外,留于肌肉脏腑之间而出现紫癜、便血、尿血等气滞血瘀诸证。
  总之,本病多为内有伏热兼感时邪而发病。邪热入血、迫血妄行、血不循经、热盛伤络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迁延不已,病情反复,虚实夹杂,气虚不能生血、行血、摄血,则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络之外而成本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发病较急,紫癜多见于下肢远端及臀部,分布常对称,形状不一,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关节肿痛、便血、尿血、水肿等。
  2。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功能均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可为阳性。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炎病变性质。
  二、鉴别诊断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癜多发于粘膜、皮下、内脏等处,紫癜的形态为瘀点、瘀斑、血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50×10。/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佳。
  2。症状性紫癜(感染所致的紫癜) 由于感染所致的皮肤出血。如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其它败血症,这些疾病过程中所见紫癜是由于血栓形成,其中心坏死,患儿多急骤起病,一般情况危重,白细胞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
  3.有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时须与风湿性关节炎鉴别;有腹痛症状时须与阑尾炎、肠套叠、肠道虫症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缓急虚实 本病早期起病急骤,多属实证,以血热为主,虚证较少;迁延不已,时发时止,多属虚证,以气不摄血为主,也有阴虚火旺者。
  2.辨表热里热 若有发热、咳嗽、头痛、鼻塞、咽红、喉核肿大(乳蛾)者,为风热在表所致;若仅见壮热、口渴、便秘、苔黄、脉数者,为里热之证。
  3.辨出血部位 上部诸窍出血者多为里热炽盛,迫血妄行,实证居多;仅见下部出血者,多为湿热下注或肾阴亏损,阴虚火动。
  4。辨紫癜色泽大小 紫癜红紫属血热,红赤者胃热,紫黑者热极;斑色淡红暗晦属气虚,紫斑大而多,是出血量多,紫斑小而少,是出血量少。
  二、治疗原则
  皮肤紫癜以“疹”为主,不融合成片者,宜从肺治;以“斑”为主,融合成片者,宜从胃治,反复出现者,宜从脾治,合并肾炎肾病者,宜从肾治、从瘀治。具体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宜解毒化瘀勿见血治血 解毒化瘀是治疗本病的总则。“无毒不生斑,有斑必有瘀”,故不论兼症如何,均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重视发病与毒瘀的密切关系,只有毒解瘀行方能治病求本。
  2。宜活血行血勿见血止血 止血药应用不当会造成血液凝滞而加重血瘀,应当选择既能收敛止血又能化瘀生新的药物,或在止血之中配以活血行血之品,以达到止而不滞,活而不破之功效。
  3.宜清解勿发汗 根据“夺血者勿汗”之训,虽有表证,只宜清解,勿发汗,以免伤津动血。
  三、分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风热伤络
  证候表现 先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鼻衄,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后见皮肤紫斑。紫癜好发于下半身,尤以下肢和臀部为多,常对称,颜色较鲜红,呈丘疹或红斑,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或有痒感,面部微肿,并可见关节肿痛,或腹痛、便血、尿血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的特点是先有风热表证,继发紫癜,或在紫癜病程中因外感风热而使病情加重。由于风热之邪伏于血分,充斥络脉,导致血不循经而溢出于肌肤,轻者仅见皮肤紫癜或伴瘙痒,重者可兼腹痛、关节肿痛,甚则尿血等。
  治法主方 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紫草、茜草、生地、丹皮等。若皮肤瘙痒可加白鲜皮、牛蒡子、地肤子、浮萍、蝉蜕;大便出血者可加苦参、槐花炭,腹痛者可加广木香、赤芍药,小便出血者可加藕节炭、白茅根、大小蓟、旱莲草、益母草;关节肿痛可加秦艽、防己、怀牛膝;若表证不著,血热已成者可用清营汤加减。
  风热伤络类似于瘾疹,治当清疏.验方金蝉散风汤可以参考运用。方中用桂枝、防风、蝉蜕解表散风;连翘、银花清气分热;苍术、薏仁、茵陈、猪苓、赤苓化湿渗利;郁金、赤芍、红枣活血和营。
  2.血热妄行
  证候表现 发病急骤,皮肤瘀斑密集,甚则融合成片,色深紫红,伴发热面赤,咽干而痛,喜冷饮,或见衄血、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略干,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紫癜早期,形体壮实之小儿,其特点是热毒炽盛,邪火内实,由气分直逼血分.阳明热结,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常伴鼻衄、齿龈出血。甚则便血尿血,出血量一般较多,也可兼风温表证。
  治法主方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玄参、丹皮、赤芍、黄连、栀子、黄芩、紫草、连翘、甘草等。若皮肤紫斑量多可酌加藕节炭、茜草等;鼻衄量多者可酌加白茅根、炒蒲黄(包煎)、仙鹤草、三七粉(吞服);齿衄者加人中白、藕节炭;尿血加小蓟、大蓟;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
  本证邪热常波及上、中、下三焦,且累及营血,故可用芩、连、柏清三焦之热,若热势不盛者。可合四物汤加丹皮活血凉血。此外,尚须注意宣气透营,防其苦寒直折,阻遏气机,可配伍银花、连翘、竹叶透热于外,使邪热转出气分而解;兼有表证发热者,又可伍以薄荷、豆豉以宣通疏解.

  3。湿热痹阻
  证候表现 皮肤紫斑色黯,或起泡,尤以关节周围多见,伴有关节肿痛灼热,常见于膝关节与踝关节。四肢沉重,影响肢体活动,偶见腹痛、尿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紫癜常见于关节周围,尤以膝踝关节为主,究其原由多因平素湿热较盛,复感外湿,郁久化热,聚于关节使然。
  治法主方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四妙丸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苍术、黄柏、牛膝、生白术、薏仁、.木瓜、紫草、桑枝、独活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者加赤芍、鸡血藤、忍冬藤;小便出血者加小蓟、石韦等。若湿重肿著者,也可用导赤散加减。
  本证与风湿客于筋脉、湿热伤络之痹证有类似之处,为缓解关节肿痛之症,可配以秦艽、晚蚕砂、松节、木瓜以宣风祛湿而奏效。当伴有发热时,可用玉女煎加味,取石膏辛凉解肌,清热凉血而化斑,生地凉血生津以濡其筋脉,牛膝下行通经,知母、麦冬柔筋润燥。若腹痛较著者,则可配以芍药甘草汤。
  4。胃肠积热
  证候表现 下肢皮肤满布瘀斑紫斑,腹部阵痛,口臭纳呆腹胀,或伴齿龈出血;大便色黄或暗褐,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除皮肤紫癜外,腹部阵痛尤为突出。由于肠胃积热在里,化火灼络而致血渗肌肤,溢于肠外。
  治法主方 泻火解毒,清胃化斑。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大黄(后下)、枳实、玄明粉等。肠胃热盛,苔黄腻而垢者加知母、人中白;热毒炽盛者加大青叶、焦山栀。为缓解腹痛,可加炒赤芍、炒延胡、丹参;出血较多者可加水牛角(先煎)、丹皮、人中白。
  5.肝肾阴虚
  证候表现 起病较缓,皮肤瘀斑色暗红,时发时隐,或紫癜已消失,但仍伴有低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血尿较长时间不消失,尿检有红细胞、管型及蛋白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由于瘀热损伤肾络,或下焦温热灼耗肾阴,故紫癜反复不已。阴血耗损,虚火内生,血随火动,外走肌肤则紫癜时发时止。内伤阴络则尿血经久不已。
  治法主方 滋阴清热.活血化瘀。茜根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茜草、水牛角片(先煎)、生地、当归、黄芩、黄连、栀子、女贞子、旱莲草、阿胶(烊化)、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等.若尿中红细胞较多者,可另吞三七粉、琥珀粉;尿蛋白不消失者可加益母草、石韦、白术、薏仁;若肾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本证由于营血内耗,伤及肾阴,阴不足而阳不能振,法当滋阴固肾,兼顾肾阳。多以归芍地黄丸加菟丝子、艾叶炭,阴中求阳,资益化源。若脾胃湿阻,中运乏力,伴纳呆腹胀,肢软,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者,可配合二陈汤、平胃散,既可矫地黄之腻,又可调和脾胃之升降,促进气血之化生。此外,本证若日久不已,导致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适加女贞子、墨旱莲、丹参等。

  肾络损伤,以尿蛋白升高为主者,可加用雷公藤多甙片,剂量为每日l一].Smg/kg bw,分2"-'3次口服.若尿中红细胞较多,又经久不消失者,可吞服三七粉、琥珀末,或另服云南白药等。在服雷公藤多甙期间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井可出现血细胞下降及肝、肾、性腺的损害,停药后可恢复。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紫雪散 适用于热毒较盛者.
  2.云南白药 适用于热毒不著而出血较多者。
  二、单方验方
  1.水牛角30-50g,镑后煎汤代茶,1个月为工疗程,有效者可继服1个疗程。有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血热证。
  2.鲜白茅根30一60g。.煎汤代茶,连服15"-'30天。治鼻衄、齿衄、尿血等。血止后可逐渐停药。
  3.三七粉 每次0.5一1.5g,1日2次。适用于出血较多者。
  三、食疗方药
   红枣10枚,煮后食枣饮汤,每日3次;或每日煮50g,煎后随意食之。用于病程较久,脾虚血少者。
  四,西医疗法
  1。立即避免与已明确的过敏原接触。若发病前曾有细菌感染病史,应给足量青霉素治疗10天。有关节症状,发热和倦怠者,应用阿司匹林。
  2.急性期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或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可早期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采用强69.松每日1—2mg/kg bw口服,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 bw静注,可使症状较快缓解。
  3.对于严重肾损害者可试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也可与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注意预防感冒,不吃和不使用可能引起本病的食物和药物,驱除体内各种寄生虫。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护理
  1.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应限制患儿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2。饮食宜软而少渣,如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给流质或半流质,忌用刺激性及热性食品,如生姜:干姜、胡椒、辣椒等。
  (文献选录)
  《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小儿诸溢血者,由热乘于血气也,血浮热则流溢,随气而上,从鼻出者为鼻衄,从口出者为吐血,少则为唾血。若流溢渗入大肠者,则为便血,渗入小肠而下者为溺血,又有血从耳目牙缝诸窍等出血者,是血随经络虚处者溢,自.皮孔中出也.”

  《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则遍布头面,乃为腑证.自无表里,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初起宜服羚羊角散清热凉血,久则胃脾汤滋益其内。”
  (现代研究)
  一、从瘀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研究
   王庆显等从血瘀证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00例,应用桃仁承气汤加味治疗,其基本方为;桃仁、桂枝、柴胡、白芍、紫草各15g,大黄(后下)、黄芩各lOg,芒硝(冲服)5g,1 日1剂,分3次口服。结果痊愈87例,好转13例。为了探讨该方的取效机理,用血液物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提示本病血液凝集性增高。中医学认为湿热毒邪蕴结阻滞血脉,累及四肢、胃肠、肾等,则出现全身血瘀证候群。桃仁承气汤加味破血下瘀,使湿热邪毒由肠胃而解。药理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方药有抑制体液免疫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等作用,可能是本法获效的机理之一。
   史学用解毒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75例,基本方为:青黛3g,紫草、丹皮、赤芍、生地各9g,鸡血藤15g,鲜芦根、鲜茅根各30g,邪热在表,灼伤血络者酌加生石膏15g,银花、连翘各9g,薄荷4—6g;毒邪伤里,瘀血阻络,伴有肢体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者,酌加威灵仙、丝瓜络、牛膝各9g;腹痛阵作,甚则便血呕吐者,加焦山楂、藕节炭、茜草炭各9g,木香6g,红花、乌药6-9g,三七粉l-3g;邪郁下焦加赤小豆、莲须、豆豉、生山药、芡实等。总有效率达92%以上.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如红花等可影响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等具有提高免疫机能的效力。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治疗本病,使症状得以改善,祛邪安正,也即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整。
   卢燕等用清热化瘀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95例,总有效率达98.4%。认为本病虽为出血性疾病,但不宜大量用止血药,选用丹皮、丹参均有凉血化瘀之力,配伍三七粉,以加强两药的活血化瘀之力。化瘀可使离经之血循经而行,出血可止。现代实验研究也证明过敏性紫癜病人,血管强烈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针对性地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桂金贵等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茜草、大黄之类,以期活血止血。尤其大黄一味,生用清热凉血活血,炒炭去其寒凉之性,存其活血、生血之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抗菌抗毒、收敛止血作用,可使凝血时间缩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使毛细血管致密。这些作用对消除抗原、抑制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修复免疫性损伤等均有良好的作用,故当视为治疗本病的要药。
   二、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研究
   1.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孟庆中等报道收治7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有24例有肾损害,占32%。在临床中发现有典型瘀血症,故进行血液粘稠度检查,结果20例升高,占83.3%,其中工0例做甲皱微循环检查,重度改变8例,中度改变2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主治疗,剂量按每日0.5一lml/kgbw,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点,同时辨证投予中药煎剂。热毒血瘀型以解毒活血汤加减,血热型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湿热夹瘀型以小蓟饮子加减,气阴两虚型以二至丸加减,结果总有效率达95.8%。治愈时间最短17天,最长88天,以热毒血瘀型、湿热夹瘀型疗效较好,血热型、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肾炎型疗效较好,肾病型疗效较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受损肾组织修复。
   2。雷公藤加丹参 余惠兰报道3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中13例用雷公藤加丹参治疗。另15例单纯用雷公藤治疗作对照。治疗组丹参片每日口服3次,每次2片(每片含生药lg),或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每日9—15g,同时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每日lmg/kgbw,分2—3次口服。对照组单服雷公藤多甙片,剂量同上。两组疗程均为3—6个月。除定期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外,每周检测尿常规2次每日查尿C。、o2巨球蛋白(02一M)、溶菌酶(LYS)、尿24小时蛋白定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高岭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定期查血尿素氮、肌酐、免疫球蛋白;部分病例还检查甲皱微循环变化及血浆A/G、蛋白电泳、胆固醇测定等。结果治疗组在消除患儿浮肿、降低血压的平均时间,对血尿、蛋白尿、尿C。等转阴时间;对甲皱微循环恢复正常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动物实验中证明雷公藤多甙不但可以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尿蛋白,且可以减轻其病理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还证实,紫癜性肾炎患者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在循环和沉积于血管壁过程中,有74,<可引起血管内凝血,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丹参具有抗血栓、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等生理活性,故雷公藤加丹参治疗紫癜性肾炎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雷公藤的治疗。
   张君等报道用消斑愈肾剂治疗d~JL,紫癜性肾炎5l例.方中含生地、丹皮、紫草、丹参、白茅根、黄芪等,制成复方合剂,每100ml含生药180g。<5岁每次50ml,5一10岁每次70ml;>10岁每次100ml。每曰2次,早晚口服。肾炎型1个月为1疗程,肾病型3个月为l疗程。对照组每日用强的松lmg/kg bw,或氢化考的松4mg/kgbw,有效后逐渐减量,结果治愈41例(80%)。好转8例(16%),无效2例(4%),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与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3.重用紫草 章惠陵以紫草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0例,治疗组用紫草15—30g,生地12g,白茅根15g,赤小豆30g,赤芍、丹皮各10g,每日l剂,连服2个月。尿中有蛋白加土茯苓15g,腹痛加玄胡5—10g,神疲、肢倦、少气、纳差时加炒白术12g,关节疼加海风藤10g。对照组上方去紫草,其余方药相同。结果紫草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5例,无效工例。最先消失的体征为腹疼、关节痛及皮疹,然后是尿中蛋白及红细胞,疗程最短20天,最长3个月,平均疗程26。8士10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因紫草中的紫草素等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亢进,亦能抑制局部水肿,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疼痛。紫草煎剂能增强小肠的紧张性或使其收缩。此作用可能与紫草滑肠功能有关,因而常被用于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在临床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且能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
   三、伴有心肌损害的治疗
   樊永平等报道三年来在儿科病房收住的5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有17例伴有心肌损害,病初心电图及心脏听诊均正常,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异常变化,最短在病后10天出现,最长在病后2个月出现,乎均在皮疹后20天出现。中医分型以湿热内蕴和毒热炽盛两型最多,有严重消化道出血及合并肾炎者心电图异常率高。治疗后随着全身情况改善,在半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合并心肌损害后,由于其基本证型不变,因而中医治疗用药只是稍有出入。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注重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化瘀中药的使用,如连翘、银花、蒲公英、黄芩、黄连、生地、当归、三七、丹参、鸡血藤等。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有的还能增加血液灌流、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因此,这些药物的早中期使用,对于控制感染、保护心肌,以及促进损伤心肌的修复极为重要。
   四、关于中药与激素的配合应用
   郭亚锋报道采用单纯中药和中药加激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51例.认为应用激素虽可改善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但对急性期肾损害没有显著疗效,也不能预防肾炎的发生.通过对照观察,两组治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本病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素,未能明显提高疗效,亦未明显缩短疗程。认为对于皮肤型、关节型、肾型及腹型胃肠症状不甚严重者,一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即可,但对于腹型或混合型呕吐、腹痛明显,进服中药困难或伴有较严重消化道出血者,应考虑早期应用激素和中药联合治疗,待症状缓解后继服中药巩固,此时则不宜放弃对激素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