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肿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子 肿

  妇女怀孕期间由于素体脾肾阳虚,胎气壅阻,水湿内滞,而出现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子肿。相当于妊娠水肿。
   诊断依据
  1.妊娠数月,面目肢体肿胀,或少数孕妇水肿虽不明显,但体重每周增加0.5kg以上。
  2.妊娠晚期,仅见脚部的浮肿,无其他不适者,不作病论。
  3。尿常规无蛋白尿、管型,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4.B超排除畸形胎儿。
    证治概要
  子肿以孕后出现肢体面目浮肿为特点,多发生于妊娠中、后期。其致病原因有脏腑虚弱、饮食不慎、七情所伤等。临证须分清脾虚、肾虚和气滞的不同,治疗按照“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脾虚者治以健脾利水,肾虚者治以温肾行水,气滞者治以理气化湿,佐以安胎,以不犯胎气为度;慎用温燥、寒凉滑利之品,以免伤胎。
    分证选方 使用方法:先按下面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一、脾虚湿困证     
  [主症] 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皮薄而光亮,胸闷气短,懒于言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脉缓滑无力。
  [治法] 健脾除湿,行水消肿。
  [常用方] 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白术30g,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皮各15g。上为末,每次3g,米饮调下,食前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水肿明显,小便短少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加强利水渗湿之功。
  2.浮肿甚,兼胸闷气促者,加桑白皮、杏仁、厚朴、紫苏梗宽胸利气消肿。
  3.见下肢肿甚、腰酸膝冷者,为脾病及肾,兼肾阳不足,加桂枝、补骨脂、淫羊藿温补肾阳。
    [按语]
  l。本方湿热与血瘀所致的子肿患者忌用。
  2.该方为五皮散去桑白皮之寒凉,加白术而成。白术不仅能健脾燥湿,调节水液代谢,还有安胎养胎的作用。
  3。本方健脾利水,通用于一般性子肿,如脾虚明显、水湿蕴盛,则该方之力尚嫌不足,可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
   [参用方]
  1.五皮散(《华氏中藏经》):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次9g,用水250ml,煎至200ml,去渣,不计时温服,每日2—3次,小便利则止。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主治:妊娠水肿,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头面四肢皆肿,气喘胸闷,小便不利。
  2.葵子茯苓散(《金匮要略》):冬葵子500g,茯苓90g。上为散。每次6g,用米汤调下,每日3次,小便利则止。功用:通窍利水,健脾渗湿。主治: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二、肾阳亏虚证
  [主症] 孕后数月或晚期,面目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心悸气短,肢冷畏寒,小便短少。舌质淡嫩或边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或沉迟而弱。
  [治法] 温阳利水。
  [常用方] 真武汤(《伤寒论》)。
  茯苓9g,白芍9g,白术6g,生姜9g,附子6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偏脾阳虚者,加干姜、黄芪、草果仁等加强益气温阳利水之功。
  2.偏肾阳虚者,加桂枝、大腹皮等温阳化气利水。
   [按语] .
  1.方中附子有毒,用量不宜过重,同时应予久煎或先煎30分钟。
  2.本方阴虚火旺,心肝火郁,湿热内蕴者忌用。
  3。据报道:以真武汤按lml/100g体重给大鼠连续14天灌胃。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该方能显著增加尿量,降低肌酐、尿素氮含量。
   [参用方]
  1。五苓散(《伤寒论》):桂枝6g,白术9g,茯苓9g,猪苓9g,泽泻15g。捣为散,每次3—6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或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妊娠水肿,小便不利,或兼有表证,头痛发热者。据报道:用本方加桑寄生、大腹皮、木瓜、砂仁为基本方,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09例,日服1剂,水肿消退、血压稳定于正常范围后改为2天1剂。结果:痊愈156例,治愈率75%。
  2.桂附苓术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制附片9g,肉桂3g,茯苓12g,苍术、炒远志、生姜皮各6g,制首乌4。5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温肾制水。主治:妊娠面浮肢肿,面色灰暗,心悸气短,下肢寒冷,腰腹胀满,舌淡,苔薄白而润,脉迟。

    三、肝气郁结证
  [主症] 妊娠4—5月后,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头晕胀痛,胸闷肋胀,食少。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 理气行滞,化湿消肿。
  [常用方] 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
  炒天仙藤、炒香附、陈皮、甘草、乌药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次9g,水150ml,加生姜3片,木瓜3片,紫苏3叶,同煎至lOOml,食前温服,每日3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辨证加减]
  1.若肺气壅塞,气逆不安,头面浮肿者,加桑白皮、杏仁、桔梗泻肺利水。
  2.见脘腹胀满、纳呆者,为脾胃气滞中焦,加白术、茯苓皮、大腹皮健脾利水。
  3.头晕且胀,胸胁胀痛,情怀不畅者,为肝郁较甚,加佛手、枳壳、柴胡加强疏肝解郁之功。
    [按语]
  1.治疗后见小便利,气脉通,肿渐消,体轻,即停后服。
  2.本方肾虚阴亏,湿热蕴蓄者忌服。
  3。本方以天仙藤、香附为主药,有理气行滞,疏肝通络之效,不但能治气滞之肿胀,而且有消除慢性炎症之功效,可用于慢性盆腔炎,不孕症,脚气等疾病。
    [参用方]
  1.茯苓导水汤(《医宗金鉴》):木香、木瓜、槟榔、大腹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皮、砂仁、紫苏叶、陈皮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行气利水化湿。主治:妊娠水肿胀满而偏于湿重者,见头昏头重,胸闷呕恶,纳少便溏,苔厚腻,脉沉滑。
  2.木通散(《太平圣惠方》):木通30g,木香、诃黎勒皮各22.5g,香薷30g,炒枳壳15g,槟榔15g,桑白皮30g,黄芩22.5g,紫苏茎叶30g。上为散。每次12g,以水150ml,加生姜3g,煎至90ml,去渣,食前温服,每日2次。功用:理气行滞,消肿行水。主治:妊娠身体浮肿,心腹胀满,小便不通。木通可致肾功能衰竭,不可过量。
     疗效评定
  1.治愈:肿胀及症状消失。
  2。好转:肿胀及症状减轻。
  3.未愈:肿胀及症状无变化。

原著选读: 1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