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喑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子 喑
  [概述]
  因妊娠而出现声音嘶哑.甚或不能出声者,称“子喑”,亦名“妊娠失音”。《素问.奇病论》云: “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本病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一般无须治疗,待分娩后其暗自复。故《陈素庵妇科补解》曰; “妊娠不语,非病也。”
  [历史沿革]
  《素问.奇病论》对子喑的病机作了阐述,谓由于“胞之络脉绝也……胞脉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并提出: “无须治,当十月复。”“盖足少阴肾脉挟舌本.足太阴脾连舌本,手少阴心脉系舌本,妊娠赖血脉以养胎,若三经血虚则不能上输于肺。肺为华盖,统摄一身之气.金清则发为声,肺虚则无以主气而出,故舌喑不能语也。。由于肾、脾、心三经血虚,肺失濡润,而肺虚不能出声.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因声音出于喉,发于舌本,肾脉循喉咙.系舌本。喉者,肺之门,肺主声音。若素体阴虚.随着胎体渐大,阴津更不足,肾精不能上承,遂致音喑。
  一、肺阴号虚 多因肺脏素有燥热,热灼阴津,孕后血养胎元.则阴血更亏,肺失濡养,致声道燥涩,发音不利,渐成妊娠音暗。
  二、肾阴不足 素体肾虚,精血不足或操劳过度,以致肾精耗伤,孕后精血荫胎,复因胎体渐长,则肾阴益亏,不能上承舌本而致妊娠音暗。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是因妊娠而伴发声音嘶哑,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亦有在妊娠期间,因外感而声音不扬者,则不属本病范畴。外感而声音不扬者,必有表证,以资鉴别。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按下面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子喑一证.主要是虚,因阴精不足以上承而致.临床有因肺阴虚者.有肾阴不足者,病机不一,则治之有别。
  一、肺阴号虚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妊娠八、九月,声音嘶哑。
  2.全身症状: 口干咽燥或久咳不已,潮热盗汗.午后颧红,脉细数,舌红少津。
  3。证候分析,盖声出于肺,而发于舌本.孕后阴血亏虚,肺失濡润,声道燥涩,发音不利,渐致妊娠失音。阴津不能上承,则口燥咽干,燥热灼肺则久咳不已。潮热盗汗,午后颧红,脉细数,舌红少津,均系肺阴亏虚.阴虚内热之象。
  (二)治疗
  1.治则:滋阴养肺。
  2.方药:养金汤(《沈氏尊生书》)也可用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1)养金汤(《沈氏尊生书》):
  生地 阿胶 杏仁 知母 沙参 麦冬 桑白皮 白蜜
  方中以生地、阿胶清肺养阴;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杏仁、桑白皮清金泻肺.止咳化痰;知母清热生津除烦;白蜜以清热润燥,以共奏滋阴养肺之功,使声道得润,其声自扬。
  (2)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去薄荷、丹皮加阿胶。
  生地 玄参 麦冬 甘草 贝母 丹皮 薄荷 白芍,
  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生津;阿胶滋阴养血:贝母化痰止嗽: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使阴盛热除.声道得润,其音自扬。
  二.肾阴不足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妊娠后期,声嘶音哑咽喉干燥。
  2。全身症状:头晕耳鸣,掌心灼热.心悸易烦,脉细数.舌红苔花剥。
  3.证候分析:肺肾阴虚,复因胎体渐长,阴津益感不足.肾精不能上乘.则见声音嘶哑,咽喉干燥。肾主骨.骨生髓,脑为髓海,开窍于耳,.肾虚脑失所养,则见头晕耳鸣。阴虚不能敛阳,故掌心灼热,心悸而烦。阴虚内热.则小便短赤。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均为阴津不足.虚热内生之象。
  (二)治疗 、
  1.治则:滋肾养阴。
  2.方药:六味地黄丸(方见经间期出血)加沙参、麦冬。
  方中熟地、山茱萸补肝肾之精;山药健脾益肾;丹皮、泽泻清热泻火;茯苓淡渗利小便;加沙参、麦冬生津润肺.使津充液盛,上荣舌本,则声自出。
  [文献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不语方论》中“补按”云:肺为百脉之家,五脏之本,上至吸门.下至幽门.一身之气, 皆能统摄。唇者,声之户;舌者,声之枢;会厌者,声所出入而呼吸之关也。舌之能言,犹笙中之簧,舌强则不能转而出,是以语言不清。中风症之不语,由于痰涎壅塞咽喉。妊娠之不语,多由金水两亏,舌不木强而能转,但音不出.二便如常,固无碍耳。余空则鸣,今肺家未尝有顽痰败血,邪热所伤,壅塞其窍。缘脾虚则不能荫子,肾虚则反盗母气.血耗气衰.是气机壅塞,或舌本木强.忽然而喑也。是方四物参术养血凉血,清热安胎;四君、苑、桔、五味补气益肺;附、陈通利三焦;木通开益心气。而胎元无事,其声产后自复.若要投汤药,反有伤胎之患。
   《妇科证治约旨》:妊娠音涩之候,名曰子喑。由于少阴之脉,下养胎元,不能上荣于舌.故声音不扬。待足月生产. 自得复常,本非病也。即《内经》“妇人重身,九月而喑”之谓.可不必治,如必欲治之,宜加味桔梗汤主之。桔梗、甘草、元参. 麦冬、 金石斛,细辛。

原著选读: 1 2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