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元坊小考

 苏迷 2013-02-07

王稼句,苏州人,1982年大学毕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90年以来印书六十馀种,近作随笔集有《听橹小集》、《看云小集》、《采桑小集》等。

 

苏州有的地名由来,以讹传讹,甚至深入人心,三元坊就是其中之一。如柯继承《苏州老街志》、潘君明《苏州街巷文化》、徐刚毅《老苏州百年旧影》、李嘉球《苏州状元》等都持一说,即清乾隆四十六年,吴县人钱棨“连中三元”,于是在此建立牌坊,名为三元坊,后来坊名成了地名,沿袭至今。

这几位先生治学都严谨,何以会将道听途说当真人实事,可见民间传说的力量确实可畏可怖。其实,这个野话早就开始流传了,大概是在皇清制度崩溃以后,范广宪《吴门坊巷待輶吟》卷一就有一首咏道:“桥南彳亍近黄昏,寥落春衣剩酒痕。绰楔萧条科举废,更无耆旧话三元。”自注:“今名三元坊,在府学东,清乾隆四十六年为钱棨立。”

三元坊本来不是地名,确是牌坊,但不是一座,而是三座,建坊的时间,也不是清乾隆四十六年,而是在前明中期,自然与“连中三元”的钱棨无关,并且恕我孤陋闻,至今没有看到过为钱棨立坊的记载。嘉靖以前,自今苏州中学至文庙前广场这段卧龙街上,连续筑有三座牌坊,自北而南依次是状元坊、会元坊、解元坊。乾隆《吴县志》卷九记道:“状元坊在府学东墙外,明天顺四年知府姚堂为历科状元立。”“会元坊在府学东墙外状元坊南,明弘治十二年知府曹凤为历科会元立。”“解元坊在府学东墙外会元坊南,明天顺四年知府姚堂为历科解元立。”可见这三座牌坊,乃为全府的状元、会元、解元而立,属于集体表彰。据民国《吴县志》卷一《苏州府学图》标注,状元坊在启圣祠东墙外,会元坊在大成殿东墙外,解元坊在戟门东墙外,因此那里就被称为“三元坊”。嘉靖三十七年又重建,张大纯《采风类记》卷二记道:“三十七年,巡按尚維持、知府温景葵修庙学,易泮宫坊匾为‘斯文在兹’,建学南三元坊于龙门北,并跨卧龙街,又建‘万世师表’、‘三吴文献’两石坊,分列庙学门外东西。”“龙门北”在哪里呢?据《采风类记》同卷记载,“正德元年建学东西二门,东曰‘跃龙’,西曰‘翔凤’”。“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重建大门,改‘跃龙’曰‘龙门’,‘翔风’曰‘凤池’”。可见龙门是府学的东向侧门,西对直櫺星门前洗马桥,东约对直今工人文化宫,这三座牌坊都建于龙门以北。据《苏州府学图》标注,龙门以南有座卧龙桥,过桥再南,另有一座进士坊,也跨街而筑,那已接近今新市路了。

清末民初,“三元坊”曾作为正式街名,即护龙街(即卧龙街)的最南一段,但检阅地图后发现,不同时期的地图标注并不一样,它的南端都到杨家巷(今新市路)为止,再南就是田野了,北端却并不一致,同治《苏城地理图》、光绪《苏城厢图》、1927年《最新苏州市全图》、1931年《苏州新地图》、1938年《最新苏州地图》、1943年《最近苏州游览地图》都以书院巷以南为三元坊,1940年《吴县城厢图》、1949年《最新苏州地图》则以饮马桥以南为三元坊。

费时半日,写了这篇小文,是否可为苏州城市的细节研究作点补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